• 154.80 KB
  • 2022-06-15 10:38:32 发布

儿童多动症病因的中医“未病”理论分析及针灸对策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儿童多动症病因的中医“未病”理论分析及针灸对策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周宇(北京1007000)摘要本文从“治未病”理论、病因分类、针灸治疗等方面分析儿童多动症特点。就此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深化中医理论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对于本病的防治也有极大参考价值。关键词儿童多动症“治未病”理论病因病机针灸临床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syndromeof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brain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deficiencydisorder,A.D.D.)。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我国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国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儿童多动症病因尚无定论,但许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深入的探讨。现就其本病主要病因研究的中医“未病”理论分析与针灸对策浅揣如下:其一病因――父母早婚早育,子嗣秉赋虚弱对策――实行晚婚晚育,提倡针灸调孕 孙氏等通过研究42例镇江市精神病防治中心门诊诊断为儿童多动症的患儿,详细了解患儿父母年龄,母孕期情况,胎次及多动症家族史,用Haldane和Smith法对本组资料进行了父母育龄和胎次效应的分析后,得出结论:父母生育年龄越小,胎次越早,越易发生儿童[1][2]多动症。伏氏等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对此,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憎塞侯》中把病因责之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患病所致,病机为阴阳不和或不足,致使心神悟塞,神识欠明。其后,历代医家如钱乙、朱丹溪、王肯堂、徐春甫等多有论述。徐春甫在《古今医统》中十分清楚地提到父母精血不足、孕期多病、早产、产妇高龄或堕胎不成等与本病密切相关。据此而论,本病与先天有关。先天获得性疾病往往有遗传性或变异性疾病一些特征。先天性疾病具有难治性、慢长性甚至终身性的特点,而其预防已病的治疗“未病”,进行养生保健方是正确方法。因此预防本病,要从先天做起,及早预防保健。“治未病”就要根据本病个体一些先天而成的遗传系统及其变化规律,按照《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理进行预侧和预防,方能更为有效地减少本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需调整遗传系统,首选是要避免早婚,而待人体发育健全,肾精充盈,精神内守,气血和调,协相养生,方可阴阳相合,孕育子嗣,这样可保后代康健。近年来,欧洲一些国家的中医诊所,对于青年男女在婚育前或孕期,应用适当的针灸方法予以强身健体,调和气血,以助孕育或正常分娩之做法,正是深得中医古训之正法。其方法主要是:艾灸百会、 足三里,针刺膻中、内关、期门等。10次为一疗程,每周1-2次治疗。其二病因--稚体易受戢害,生长发育迟缓对策--健脾益肾御邪,促进生长发育徐氏等通过对54例多动症儿童的骨龄研究,并以同班级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的正常儿童做对照。骨龄测量采用李果珍的骨龄百分计分法测量,智力测量采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表中国修订版进行测量,多动症儿童的骨龄和智商均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最后得出结论:发育[3]成熟落后可能是儿童多动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氏通过分析30例多动症儿童的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发现半数以上患儿大脑代谢较[4][5]缓慢,神经发育较迟缓。岳氏等认为本病的脑功能成像有异常。前述之研究,与中医小儿发育迟缓,或“五迟”、“五软”、“惊胎”、“解颅”中的临床部分征象类似。对于此类儿童多动症,其中医病机重在脾肾亏虚,髓海不足,心神失主,筋骨失养所。及早从脾从肾而治,予以补脾益肾,对于各种多动症状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防治作用。补益立论,济其衰弱,慎用攻伐。小儿脑力不足,脑电异常,筋骨软弱,不仅有先天禀赋不足,亦有后天失于调养。先天禀赋不足,则肾气虚,肾主骨,肾输不濡则骨失所养;后天失之调养,则脾气虚,脾主肌肉,脾肾内肉失所养。脾肾两虚,气血化生不足而气血双亏,肝血不濡则筋失所濡、心失所养,故多动顿显。其表现多在动作变化,实质病变脏腑在于脾、肝、肾。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神明记性在心,灵机出脑,故有肢体动作多作而不能自持.或精神行为异常。 针对此病因,针灸预防与治疗的原则是充髓脑,健脾补肾,养心益智,壮骨柔肝。各种针灸疗法皆可应用,如体针可用五脏背俞穴、、百会、四神聪、风池、风府、合谷、太冲等;头针选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等;耳针可选肾、脑点、心、神门、脑干,配穴:肝、脾、皮质下、交感。并可用皮内针、艾灸等法。艾灸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效。同时可配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法。一般坚持治疗3-6个月,多可获佳效。其三病因――成长环境不良,精神情绪失畅对策――调整生长环境,针灸疏导心情研究发现儿童多动症除与以上因素有关外,还与家庭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王氏等调查了哈尔滨市动力区14所小学一年级1377名学生,儿童多动症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检出儿童多动病95例,检出率6.89%;在家庭环境因素中,父母关系以经常吵架、分居和离婚患病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患病组(P<0.05)。家教方式采[6]用经常粗暴打骂孩子、干涉孩子活动与儿童多动症关系密切。对于幼稚儿童,要注意从小就调精神,畅情志。《内经》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儿童气血未充,机体未臻,不耐扰袭。如七情过激,刺激量过大,超出了儿童个体所能承受的正常心理范围,导致体内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异常变化,则可烦燥不安,引起多动诸症。若能使儿童有一个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保持 其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即能少生多动症之疾。现代医学认为,成年人所患的疾病,百分之五十至八十起于精神创伤。儿童精神创伤所致的多动症临床也是不容忽视的。故保持儿童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是预防儿童多动症的重要环节。针灸临床要根据多动症患者家庭的实际情况与各自症状,因人而异,进行疏肝理气、宁心安神为主的治疗。多应用肝俞、心俞、期门、神门、太冲、三阴交等穴。或针或灸,或经皮电刺激,或穴位按压、敷贴。其四病因――食饮无以节制,五味偏嗜内伤对策――食饮时量有常,针灸调理胃肠用生物共振法进行对照研究检测20例多动症儿童的过敏原,显示多动症患儿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哮喘儿。多动症患儿单纯食物过敏原阳性率高。在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中,有不良饮食行为,如巧克力、苏[7]打水、可乐等饮料以及各类含食品添加剂的食物等。现有研究表明,某些药物、食物添加剂(如色素等)、糖的过[8]多摄入,或含铅剂,都是儿童多动症的诱发因素。因此,要十分注意儿童的饮食科学、健康,临床用药合理。《内经》强调:“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饮食过饥过饱,过冷过热,不定时定量,偏嗜五味,都能损伤脏腑引起或诱发本病。对于儿童,亦要注意“慎起居”方面的安排,即指妥善处理好与儿童生活有关饮食种类、数量等,临床用药慎选品类、中病即止,多用自然疗法;生 活要有规律,养成儿童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性,起卧有时,顺应四时。多用针灸调整前述原因所致的内在脏腑失衡。临床观察发现,儿童多动症多有痰热内阻或风痰上扰。对于因饮食不节而诱发者,针灸应清胃调肠,健脾化痰,熄风通络。可取中脘、下脘、天枢、丰隆、足三里、胃俞、脾俞、风池等穴,以泻法为主。其五病因――内在环境紊乱,微量元素失衡对策――调整机体功能,平衡微量元素[9]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微量元素有关。王氏通过检测532例多动症患儿,在枕部头发锌、铜、钙、铅含量中,发现铅含量高于正常者为72例,锌含量低于正常者142例,铜含量低于正常者为136例,钙含量低于正常者为66例,经统计学处理及显著性检验,得出结果:多动症患儿有明显的低锌低铜与高铅,推测多动症与低锌、低铜、高铅有一定关系。夏氏报道96例多动症儿童的发锰低于正常儿童,而发铅则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也反映了微量元素失衡与儿童多动症有密切关[10]系。也表明患儿有内在功能紊乱之象。不少研究表明,患儿的微量元素的失衡,很难通过外源性微量元素来纠偏。针灸可以通过神阙、足三里、脾俞、章门灸或针灸结合进行治疗。针灸对于因内在环境变化所致的微量元素变化的调整作用十分明显。治疗前后的微量元素变化,特别是有益于患儿健康的微量元素明显提高,临床症状也会相应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参考文献1.孙亚琴,祁曙光.儿童多动症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的研究.镇江医学院学报,1999,9(3):392.伏洁,周士新,刘光陵.儿童多动症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ChineseGeneralPracticeMay2006,l9(9):7583.徐勇.12例多动症儿童的骨龄研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6,11(2):774.李新胜.儿童多动症的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分析。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985.岳静,孙晓勉.常见小儿行为疾病的脑功能成像.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3;14(2):1206.王丽敏,赵亚双,彭涛,等.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多动症的相关性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6,5(3):1507.王亚莉,,方凤,潘志尧.儿童多动症、抽动症与过敏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6):3708.韩杰,刘平.儿童多动症40例铅含量测定及诊治体会.山西医药杂志,2004;33(5):4409.夏以琳,胡文蓉.96例多动症虚证患儿与发微量元素的关系探讨.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2):1410.王民洁,林节.微量元素与多动症关系的初步探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2):90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