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59 KB
  • 2023-04-08 14:31:01 发布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9李商隐诗三首含解析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9|扌育唸詩三耆咬文嚼常怎能说“到我家来拜访”《市长秘书》(作家出版社2007年9月版)是一部反腐力作,但是,好作品也存在美中不足。例如第五章有这样一段话:有一天晚上,黑水河城建房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沙威和夫人到我家来拜访,这两口子是特意来找杨娜的。(注:杨娜是“我”的老婆)“拜访”一词使用有误。拜访:看望、探望。拜:敬词,用在表示自己动作的词前面,表示对人的恭敬。如拜读、拜托、拜访。我们能说“到某人家去拜访”,却不宜说“到我家来拜访”。我们怎能要求别人对自己恭恭敬敬呢?那不是太自傲了么?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陈两森课前识记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唐代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牛党、 怎能说“到我家来拜访”《市长秘书》(作家出版社2007年9月版)是一部反腐力作,但是,好作品也存在美中不足。例如第五章有这样一段话:有一天晚上,黑水河城建房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沙威和夫人到我家来拜访,这两口子是特意来找杨娜的。(注:杨娜是“我”的老婆)“拜访”一词使用有误。拜访:看望、探望。拜:敬词,用在表示自己动作的词前面,表示对人的恭敬。如拜读、拜托、拜访。我们能说“到某人家去拜访”,却不宜说“到我家来拜访”。我们怎能要求别人对自己恭恭敬敬呢?那不是太自傲了么?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陈两森课前识记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唐代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牛党、 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作品李商隐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画律诗的对仗所谓对仗,就是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之间,除了按照平仄格式使之平仄相对之外,对应词的词性还必须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在对仗中,形容词常与动词作一类而对用),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举例: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都是对仗。领联中:“山”和“云”是名词对名词:'从”和“傍”是副词对副词:“人面”和“马头”是名词性词组对名词性词组:“起”和“生”是动词对动词。颈联中:“芳 树”和“春流”,是名词性词组相对;“笼”和“绕”,是动词相对;“秦栈”和“蜀城”也是名词性词组相对,而且“秦”和“蜀”都是古国名,是地域标志,对得很好。圄西畔(pan)灵犀(xT)送钩(gou)射覆(fii)••••嗟余(ji©)转蓬(peng)舞筵(yan)春苑(yuan)••••宇曲丸銘莹“西”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鸟巢之形。本义是栖,引申为鸟归巢时日落所在的地方,即西方。后世“西”和“栖”分工明确,前者表示方位,后者表示栖息。“西”作动词时,当“西行”讲。“西”是个部首字,但后世一般词典均不立“西”部。无题二首(其一)文本旳读阅读《无题二首(其一)》,回答下面的问题。1.【鉴赏诗歌的技巧】(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歌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试作分析。答案:(1)釆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 活的象征;以灵犀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两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息相通的。 (2)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本首诗首联和颈联是回忆想象,是虚写;颔联和尾联是眼前真实的情景,是实写。首联明写昨夜,颔联似应紧承而续写昨夜,却突然回到现境,抒写自己与意中人相隔的现实处境,颈联又转写对昨夜宴席的回忆,尾联又回到自己。这首诗中,事件与场景的描述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并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来展现。这使得全诗虚实相生,富于变化,并且断续无端,变幻迷离,富有浪漫气息。2.【鉴赏诗歌的语言】(1)颔联中“身无”和“有心”相互映照、生发,组成一个意蕴丰富的矛盾统一体,你对此如何理解?(2)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中的“嗟"用得好不好?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相爱的双方不能在一起,是痛苦的;但身不能合而心则通,却是莫大的慰藉。诗人所表现的是间隔的契合,尽管这种契合的欣喜中不免带有苦涩的意味,但它却因身受阻隔而更显弥足珍贵。(2)好,一个“嗟”字写出了人居下位、身不由己之感,充满了理想破灭之感。3・【鉴赏诗歌的情感】不管诗作的情景如何的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一定的。那么这首诗究竟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可以从最后一联具体分析。透露情感的是哪个词?“听”一词为什么不能换成“闻”?“转蓬”这个喻体物要突出主体什么样的神秘特点?答案:透露情感的词是“嗟”。“听”除了接收到讯息刺激外, 还有一个“反应”就是“顺从”这个讯息。“转蓬”指在空中飘转不 定的蓬草,它要突出强调主体无可奈何要听命官场差遣,毫无自主性的境地。联系全诗就不难看出诗人前面写尽与朋友相聚的自由的快乐,正是为写这快乐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的失落惆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文本爲H橐阅读《贾生》,回答下面的问题。1.【鉴赏诗歌的语言】首联中,汉文帝对贾谊的态度怎样?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首句“求”“访”,可见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汉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2.【鉴赏诗歌的技巧】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答案: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3・【鉴赏诗歌的情感】“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若渴, 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后两句,诗人笔触一转,汉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纳探究本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有没有深层含义?答案: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同时,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既表达了对皇帝的讽刺,又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拓展思確解释下列诗句中“可怜”一词的含义,并说说它与现代汉语中的“可怜”一词有何不同。(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2)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月半不还家。(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4)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5)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答案:(1)“可怜”是“惹人喜爱的”意思。⑵“可怜”是“令 人生恨的”意思。(3)“可怜”是“值得人怜悯”的意思,与今义同。⑷“可怜”是“令人羡慕的”的意思。(5)“可怜”是“令人遗憾的”意思,有嘲讽意味。阅读《柳》,回答下面的问题。【鉴赏诗歌的意境】春天的柳树和秋天的柳树各有什么特征?答案:春天的柳树婀娜多姿、生机勃勃,秋天的柳树萧条冷清、稀疏衰落。2・【鉴赏诗歌的语言】(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舞”字的精妙之处。(2)第四句“已带斜阳又带蝉”是写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之上哀鸣,诗中却用了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它们。这样写妙在何处?答案:⑴“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明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舞”字形象地表现了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筵结合起来,更加衬托了柳枝的欢乐。(2)第四句连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它们,使柳枝 由被动变为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出秋日之柳的不幸。3・【鉴赏诗歌的情感】如何理解“如何肯到清秋日”所表达的情感?答案:这一句既是反诘,又是感叹,同时还是转折。“肯”字或释为“会”,但如果解作肯不肯的“肯”,诗意会更深邈,诗句表现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4.【鉴赏诗歌的技巧】本诗通篇写柳,但又不见一个“柳”字,句句写景,但又句句写情,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案:诗歌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句句咏物,但又句句写人,通过描绘今昔荣枯变化的柳,寄寓了诗人的迟暮之伤、沉沦之叹限时磨砺饨力提俞一、基础训练1.根据提示,在下列横线处补写出相关内容。(1)李商隐的两句诗“,”告诉人们:相爱的双方不能汇合,本是痛苦的事,但身不能合而心能相通,却是莫大的欣慰。(2)《贾生》一诗中“,”最具讽刺意味,感慨深沉,却又抑扬顿挫。答案:(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二、课外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这首诗中点明诗人心绪的词语是哪个?从中可以看出登乐游原的目的是什么?答:(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应怎样理解?答(1)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答答案:(1)“意不适”。排遣愁闷的心绪。(2)夕阳西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黄昏己渐渐降临。(3)情景交融,先扬后抑。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1)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清静寂寥(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触景生情,引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或: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2)本诗是怀友诗,而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淒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三、语言运用4.请在仿照下面横线处的语句续写两个句子。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 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o答案:(示例)(读李商隐,)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读李商隐,)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4.下面这段文字提供了李商隐公园的哪几个方面的具体信息?请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荥阳市去年开工建设的李商隐公园,目前已建成完工,近期将对外开放。该园位于荥阳市区东部310国道与中原西路之间,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坟墓周围。公园占地近6万平方米,是荥阳市继禹锡园、象棋广场之后打造的又一个历史文化名牌。公园建设以中国传统园林特色为基调,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围绕纪念主题,突出景观效果,十步一景、景中含诗,体现荥阳人文特色。公园对生态环境加以合理改造和创新,展现时代性、地方性、观赏性、多样性,从发展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尽可能完善公园功能,方便市民游玩。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读懂这段文字的大意。本段文字共五句话,第一句起总领作用,第二至五句是具体阐述,应分别抓住“该园位于……之间”“公园占地……平方米”“公园建设以……为基调”“展现性”等语句来概括,这样就能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所有信息了O答案:(示例)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建筑特点、时代意义。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