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51 KB
- 2023-04-08 14:31:0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试题2012.01(《唐诗宋词选读》模块结业考试)说明:本试卷为发展卷,采用长卷出题、自主选择、分层记分的方式,试卷满分150分,考生每一专题的题目都要有所选择,至少选做100分的题目,多选不限。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10页。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33分(基础题24分,发展题9分)1.下面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将(qiāng)进酒 逶迤(yí) 布衾(qīn) 俄顷(qǐng)B.殷(yīn)岩泉 塘坳(ào) 馔(zhuàn)玉 槲(hú)叶C.扁(piān)舟子 丧(sāng)乱 汀(tīng)洲 欢谑(nuè)D.影幢幢(zhuàng) 竹坞(wù) 暮霭(ǎi) 渌(lù)水2.下面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帽沿 扎根 精粹 挖墙角B.屏障 蜇伏 托词 明信片C.挑捡 萎靡 膨胀 赔笑脸D.旋律 要挟 坐镇 三步曲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通用公司来讲,悍马是业已放弃的“过气儿”品牌,越高调宣传,炒得越热,越可能抬高其价码,造成仍然炙手可热的假象。B.对中国来说,对通胀保持适度的警惕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也不必杯弓蛇影,在经济尚未完全企稳的情况下就开始大幅收紧货币政策。C.“同志们!咱们决不能失败,一定要战胜敌人才行!”周围七八个人的心全都砰砰跳起来。人们那被晒黑的饱经沧桑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张的神情。D.对于语文教材近年来日益明显的“大换血”趋势,除了尖锐对立的正反两方,有相当多的旁观者在争议中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方永刚之所以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深入学习者、模范践行者、坚定信仰者,就是因为党的创新理论深深吸引了他,折服了他。高二语文试题第11页共11页
B.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尤其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C.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使日本成为其经济地位相称的军事大国,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多年的愿望,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潜在威胁我们不能视而不见。D.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全国旅游业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发挥旅游在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默默无闻B.行人弓箭各在腰 行人:从军出征的人C.雪肤花貌参差是 参差:仿佛D.李凭中国弹箜篌 中国:中原地区6.下列根据诗的标题推测诗的题材,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A.怀古咏史诗:《蜀相》《题乌江亭》《乌衣巷》《过陈琳墓》B.边塞征战诗:《从军行》《塞下曲》《夜上受降城闻笛》《商山早行》C.咏物言志诗:《雪梅》《蝉》《赏牡丹》《孤雁》D.写景抒情诗:《山居秋暝》《江南春》《初春小雨》《长安秋望》7.下面诗句吟咏的诗人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咏李白)B.把漂泊的暮年托付给一棹孤舟/把孤舟托给北征的湘水/把湘水付给濛濛的雨季/似海洞庭,日夜摇摆着乾坤→(咏杜甫)C.巴山夜雨已经淹没了晚唐的歌声/一代人多年没有回家/而谁是那双秋池涨水的明眸/被千里之外的一首《无题》彻底照亮→(咏李商隐)D.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这时,我乍见窗外/有客骑驴自长安来/背了一布袋的/骇人的意象/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已挟冷雨而降→(咏杜牧)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8.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疑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高二语文试题第11页共11页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意象鲜明,景景含情。如: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以凄清的意象抒写离别的愁苦,层层扣进。B.词人善用白描手法,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简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时那一刹那丰富的内心世界。C.“多情自古伤离别”由个人的离别场面转向离别人的普通感受,由个人的感受写出普通哲理。这是词有点(抽象评点)有染(具体渲染)中的“染”。D.本词声韵凝噎,文情交融。押入声韵,读起来气流受阻不畅,有凝噎之感,把词人惆怅郁闷的心情和真挚的恋情表达得缠绵凄楚,柔婉动人。11.“杨柳岸晓风残月”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营造生动可感的意境,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下面诗句也采用了这一手法的是(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一14题。(9分,基础题6分,发展题3分)境与象袁行霈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我所说的“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叫“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须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交融”解释为“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高二语文试题第11页共11页
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然而,只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绎),联系自己欣赏诗歌的心理活动来考察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对刘禹锡这句话的发挥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延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木,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涘的世界之中。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是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足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选自《学术丈化随笔·诗学篇一一意与境》,有删改)12.下列对意境及相关概念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意境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创造的主观情志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的艺术境界,成功的意境可以使读者沉醉其中。B.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审美境界。C.意境的形成可以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给欣赏者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D.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境一旦形成,即和原来的意象脱离了关系。高二语文试题第11页共11页
13.对文中材料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引用“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逐意奔走”,意在证明长期以来人们对刘禹锡“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发挥是正确的。B.借用杜甫“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这两句诗,意在形象地阐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这一诗歌意境鉴赏理论。C.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最见意境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D.用“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这一比喻,是为了准确描述诗歌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14.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谈论境和象的关系,就必须承认“境由象生”,即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后人对刘禹锡说法的理解是不正确的。B.“境生于象”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象便没有境;二是意境不是具体的象之和,而是对具体的象的超越与升华。C.大凡善于读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歌的意境,恰如广衰无垠的世界,读者的心就如长了翅膀,自由翱翔在诗歌本身所创造的和读者所想像的时空之中。D.借鉴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国文艺理论界的困境,也更有助于把握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高二语文试题第11页共11页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8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黑色签字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二卷、作文纸一并上交。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答题无效。题号三四五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三、16分(基础题10分,发展题6分)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小题(8分)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①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4分)②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试从写景抒情两方面分析本诗的“无理而妙”。(4分)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①~②小题(8分)一剪梅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签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①词中的“春愁”有哪几层含义?试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②晋在《竹山词跋》中称道蒋捷的词“语语纤巧,字字妍倩”,刘熙载《艺概》也说其词“洗炼缜密,语多创获”。试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4分)高二语文试题第11页共11页
四、42分(基础题30分,发展题12分)得分评卷人17.写出下面句子的上句或下句。⑴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⑵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⑶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⑸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⑹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兵车行》)⑺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⑻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⑼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⑽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⑾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⑿ ,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⒀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⒁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高二语文试题第11页共11页
⑴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⑵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⑷ 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韩愈《听颖师弹琴》)⑸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⒇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2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2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23)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2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25)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26)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2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2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30)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31)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高二语文试题第11页共11页
(3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3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五、50分。得分评卷人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近年来,历史成了各方面挖掘的富矿,各界人士纷纷在历史中探宝。历史从板着面孔说话的“大砖头”,变身为光怪陆离的“戏说”影视、通俗讲史等。于是讲坛上,有人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有人说岳飞成了大宋奸臣,秦桧反成了忠相。于是荧屏上,宫廷内帏固然少不了“步步惊心”;楚汉争霸的战场上刘邦、项羽和虞姬上演着三角恋,就连“竞雄女侠”秋瑾也对丈夫施以“家暴”……这不禁让人思考:历史可不可以娱乐化呢?对此,有专家指出:历史无需装深沉、摆架子,仅仅死记硬背的灌输并不能触摸到历史的灵魂;只要有学理依据,“趣说”“妙说”都是不错的传播手段。也有专家说“大众化不等于娱乐化”,不能为娱乐而历史,让历史为娱乐作注,这“几近于犯罪”;否则高考作文中“曹操与赵文卓结婚”的笑话会愈演愈烈,“崇拜皇帝和喜爱格格,也许会从一种好奇好玩变成一种深入人心的历史观”。 那么,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呢?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可以论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寓理于事。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700字。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A(B殷yǐn C谑xuè D幢chuáng)2A(沿-檐,角-脚;B蜇-蛰;C捡-拣;D步-部)3.B(A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C饱经沧桑:形容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只适用于人,不用于人体的某一部分。D坐山观虎斗:比喻暂不介入各方间的争斗,俟机从中渔利。不合语境。)4.D(A项不合逻辑,正确顺序应为“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B项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改变”。C“其经济地位”前缺少介词“与”)5.D(京城)6.B(《商山早行》不是边塞征战诗。)7.D(咏李贺)8.B9.C10.C11.A高二语文试题第11页共11页
12.D.与升华并非毫无关系。13.B思路分析/A.是为了证明“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目的在于指出人们在引用和发挥“境生于象外”时的误解。C.以偏概全,是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主要“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D.是形象说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而非“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14.C信息整合及理解/A.“境生于象”并不等于“境生于象外”。B.第二点属“境生于象外”的含义。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显然没有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三、15.①本诗塑造了一个在仲春时节深深思念着远在他乡的丈夫(2分),与丈夫心心相印,忠于所爱的坚贞女子形象(2分)。②A燕地,是我们今天的山西、河北的北部,秦地,指现在的陕西关中地区,两地相距甚远,一个人不可能同时看到这两处不同的春色。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2分)B三四两句,当得知丈夫在春风姗姗来迟地吹到燕北之地,终于开始盘算起归程之际,妻子非但没有感到宽慰与欣喜,反而觉得伤心欲绝。妻子的这一反应着实是有些出人意料之外,尽管丈夫已经打算回家了,但是痴情的妻子却认为他到这时才想起回家,实在是太晚了,因为自己早就在朝思暮想地盼望着他回来了C“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BC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16.①词中的"春愁"有三层含义:一是飘泊无依之愁,大江扁舟,风波摇荡,孤旅之情,客游之意,不必多语,自可想见。二是倦游思归之情,下片对故园生活的回忆和留恋,表现词人思归之切。三是年华流逝之叹,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突出了时光流逝之快,包含着光阴似水的人生感喟。(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②A词人善用对比手法来表达情感。(1分)全词以"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的现实情境,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的往日情境相对比(1分);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空间物事,与"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时间景色相对照(1分),最终使飘泊无依之感与思恋故园之情融为一体,铸成一个无法消除的"愁"字(1分)。 B最后三句用拟人手法(1分),突出时光流逝之快。(1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仅仅是写眼前事目前景,而且沉淀着作者对故园桃红蕉绿的回忆,以及对今后年复一年樱桃自红、芭蕉自绿、无家者客袍自湿的未来生活的怅惘。(1分)词到煞尾,用极鲜艳、美好的画面,衬托出极无情的现实。(1分)(AB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得4分)四、17⑴天生我材必有用⑵与尔同销万古愁⑶迷花倚石忽已暝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⑸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⑹武皇开边意未已⑺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⑻人生代代无穷已⑼捣衣砧上拂还来⑽胜作一书生⑾风正一帆悬 江春入旧年⑿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⒁渡头馀落日 复值接舆醉⒂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⒃渔阳鼙鼓动地来⒄在天愿作比翼鸟⒅划然变轩昂 浮云柳絮无根蒂⒆芙蓉泣露香兰笑⒇高二语文试题第11页共11页
梦入神山教神妪(21)塞上燕脂凝夜紫(22)提携玉龙为君死(2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24)蜡炬成灰泪始干(25)沾襟比散丝(26)寥落悲前事(27)飞入寻常百姓家(2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9)山雨欲来风满楼(30)怒涛卷霜雪(31)重湖叠巘清嘉(32)千里澄江似练(33)但寒烟衰草凝绿五、参照高考评分标准。高二语文试题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