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0 KB
  • 2023-04-08 14:31:02 发布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七专题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第34课《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课件(22张)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冯延巳 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李煜冯延巳李璟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其词集名《阳春集》。冯延巳词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循出新。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他的创作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王国维《人间词话》也说:“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词大意:谁说平日闲散久了能抛弃心中那份惆怅?等到春来之时,还是一样的满腹惆怅日复一日的赏花,对花饮酒成病,不敢看镜里的消瘦朱颜.河堤上清风扶柳,是为何而添加了新的惆怅,什么事岁岁年年都有嗯?小桥独立于河上,风灌满袖,密林里的新月在人回家后升起, 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闲情”即闲愁,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核心字眼:“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谁道闲情抛弃久?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抛弃:正是对“闲情”有意寻求摆脱所作的挣扎。久:足见其致力于摆脱的挣扎之久谁道:言原以为可以做到,而谁知竟未能做到,以反问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闲情抛掷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深郁顿挫。名家评道:“虽然首句仅只七个字,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出对感情方面挣扎所作的努力”,请同学们赏析作者开句是如何做到千回百转的。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每、还、依旧:层层递加,足见此惆怅之永在永存。惆怅:并不明确却较相思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迷惘情绪 杜甫《曲江》诗中写道“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久入唇”,面对易落的春花,作者怎能不以酒浇愁,即使喝多伤身也在所不惜。“日日”写出非酒无以度春日。“镜里朱颜瘦”则是“日日病酒”的结果,说“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依然用“敢辞”二字,表达了一种殉身无悔的情意,表达出了情感的境界。“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二句是如何表达出情感的境界的。 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每到春来“每”“还”“依旧”长久性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足见闲愁的沉重敢辞镜里朱颜瘦进一步写闲愁的沉重河畔青芜堤上柳“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为问新愁新愁袭上心头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的作用。“河畔青芜堤上柳”七字是承上启下,意兼比兴的,使上、下阕的过渡在若断若续之间,上半阕所写的难以抛弃的“闲情”及还依旧的“惆怅”都在这七个字之中得到了具体的呈现。萋萋芳草再加上千丝万缕的柳条,惆怅的增长也正如此之纷杂。为下文“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正是触景生情。贺铸的词曾说:“欲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此相类。 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最为人激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寒风满袖,那样孤寂,那样清冷,那样落寞,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此两句情景交融,抒情主人公孤寂忧伤的形象分外动人.正因为他心中长久萦绕着那抛掷不掉的“闲愁”,所以一经春色触发,便会生出这似旧实新的惆怅之情。 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孤寂、清冷、落寞的意境这首词的结句最为人赞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 “独立”二字,寂寞已是不可而知,再加上“风满袖”,“满”字写出风寒袭人,更是凄凉可知。又用“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零至无所荫蔽如在目前。此境之中寂寞孤零凄寒侵扰,心情之凄苦已是不堪忍受。再加上“平林新月归后”,“平林新月”,则树梢月上,夜色渐起,又说“人归后”,是寂寞人定之后了,孤立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见。用此景作结,将上文“闲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难以排遣,写得层层深入。层深之法最典型的是“泪眼问花花不语,隔墙飞过秋千去”。清人毛先舒云“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其他词作也屡用此法。请结合此段赏析,分析下片“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所用层深之法。 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心头长存永在的一种情绪——惆怅。他是宰相,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用不着为生计奔波,也没有生活琐事——自有底下人为他服务。他每天都处在清闲之中,而这份清闲又不可能长久维持,因为北方强敌对他的国家虎视眈眈,南唐随时都有灭亡的可能。这个阴影日日夜夜笼罩着他的心头,使他无论如何也不能从这种“闲情”中逃脱出来。冯延巳,是南唐中主时的宰相。身处内忧外患的南唐小朝廷,不免时时感受到一种末世的思绪。这种情绪渗透到他的词中,就带有一种不可明言、难以确指的感情,给读者造成多方面的启示与联想。 读过冯延巳的这首词后,我们或许不能明白词中反复抒写的“闲情”、“惆怅”、“新愁”究竟包含什么样的具体内容,却不能不被他所创造的艺术氛围和情感所打动,真切感受到他那剪不断理还乱绵长的思绪。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冯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哀愁,是一种独自担荷着的孤寂之感。 鹊 踏 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名家评价:1.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2.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可谓沈著痛快之极,然却是从沈郁顿挫来,浅人何足知之?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