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50 KB
  • 2023-04-08 14:31:03 发布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 唐诗宋词》测试二 新人教版必修4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语文下学期《唐诗宋词第四》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42.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4分)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①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5分)采莲子([唐]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场景]湖边,采莲船上。[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顾右盼。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镜头三:镜头四:六、(18分)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彩色的荒漠(雷抒雁)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油田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6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层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拨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经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公路的两边。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公路。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可以达到60℃~70℃。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波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咝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答: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2分)答:(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2分)答:6.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4分)6 答:7.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4月29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他是台湾著名杂文家,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曾在大陆一版再版,引起过激烈争论。柏杨于1968年因所谓“挑拨人民与政府间感情”而获罪于台湾当局,度过了9年零26天的铁窗生涯。事后,柏杨回忆说:“正是自1968年至1977年间,当我做了阶下囚,才开始潜心治史。”身陷囹圄,使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也成为他一生治学为文为人的动力源泉。“我之所以写中国历史,就是想要追究一个问题——中国的历史为何循环往复地充满了血腥和欺诈,这到底该由谁来负责?我以杂文体写历史,形式上嬉笑怒骂,但内心却无比沉重。”他说。1988年,《丑陋的中国人》被引进大陆,一时振聋发聩,洛阳纸贵。作家陈忠实回忆当时情景:“那时,文学朋友碰面聚首,传递着台湾作家柏杨的名字,新奇到颇带某些神秘的色彩……《丑陋的中国人》里的柏杨,是一个犀利到尖锐的思想家,甚至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酱缸”文化……柏杨以率真、犀利的形象,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柏杨自己也曾说:“对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直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作家、学者的生命基调。”柏杨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不肯听话,是我自己的性格中最大的弱点之一。”他自评道,“我摆脱传统文化的包袱,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这也成为广大读者熟知的一句名言。柏杨一生著述计有170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为“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十年小说”的传奇作家。其中《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他其实是借助历史来喻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蒋朗朗评价道。柏杨的一切与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是密不可分的。柏杨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唯一的立足点。”1988年,他第一次回到大陆,回到了阔别40年的家乡,今年年初,“中国现代文学馆·柏杨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时,因健康原因,柏杨未能到场。柏杨曾提起过一件事。大陆一个剧团到台湾表演老舍的《茶馆》,“我在台下,看得老泪纵横,心情沉重无比,仿佛中国百年来的伤痛逼面而来,我们却束手无策”。正是这种以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角,使他的思想和情怀具有了深远的穿透力。6 不久前,他接受采访时说:“今天的中国,经济走上改革开放,人口生育受到控制,加上信息不容易阻隔,门户大开。我们不趁这个形势大好的机会,继续为这条未竟之路振作奋斗,更待何时?只是,这个时代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的文明度却落在后面。我只怕中国人痼疾未除,却暴发各种新的病变。”他对中国及中国人前途命运的忧患,始终如一。柏杨先生埋骨台湾,终于停笔休息。一位网友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人怅然若失。”(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柏杨“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请简要概括。(4分)答:5.作家陈忠实为什么说“《丑陋的中国人》里的柏杨,是一个犀利到尖锐的思想家,甚至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4分)答:6.文章引用作家陈忠实、学者蒋朗朗和网友等人的话,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答:7.文章标题为“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请结合文本探究其含义。(6分)答:七、(6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非常看重内心的快乐。在剑桥大学学习生理学的过程中,他忽然对浩瀚的海洋产生了浪漫的遐想,于是转而去学海洋学。“我总梦想着在蓝色海洋上远航,觉得那样一定很浪漫,但我最终发现它完全不是这样。”于是,他重新回到了生理学。然而1977年,当钱永健因为研究大脑获得生理学博士学位的时候,他最终回归化学,开始了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钱永健认为科学研究也应该是一种快乐。他曾经说:“你的科研领域应该满足你的个性,为你内心提供快乐。”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联想或感悟要切合材料题旨;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且文体特征鲜明。参考答案:一、1、解析:(1)只要知道鲁迅的小说《药》,便可轻松作答;(2)可从两方面作答: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专栏名为“辛亥英烈”,因此按语的着眼点应为“纪念”(可谈纪念的目的、意义、方式等);扣住鲁迅的《药》,可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比如小说结尾的白花)、作品主题(唤醒民众)等方面着手。答案:(1)夏瑜 《药》 (2)示例1:回首辛亥,让我们恭敬地拿起坟前的白花,敬献于烈士的墓前。示例2:继承先烈之遗志,光大志士之精神,为中华复兴而奋斗。6 2、解析:文中语段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这类语段中常见的毛病有多余、不合习惯、指代不明、不得体等。答案:①“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②“他”改为“杨先生”。③“拜读”改为“看”。④“大作”改为“作品”。3、答案:(示例)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一)4、解析:在第(1)问中,要注意“戈壁滩的特点”这个答题范围,归纳出它的自然特点即可。答第(2)问时,要考虑到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作用。答案:(1)特点:①戈壁滩环境恶劣;②戈壁滩色彩单调。(2)用意: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为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解析:(1)注意画线句子前面的那句话“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画线句是由此生发的感慨。(2)句是沙漠石油工人的心声、诺言。答案:(1)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2)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6、解析:第6段文字中对石油工人的工装作了描述,对此内容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层上,要挖掘作者的真正用意。答案:①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②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③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7、解析:文章末段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排比、比拟、对比、想象等。答案:方法: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表达感情: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②通过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作的巨大贡献;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二)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考生应抓住题干中的三个关键词“历史”、“现实”和“思考”来对全文进行把握,然后筛选出相关信息加以整合即可。答案:①思考中国的历史循环往复地充满了血腥和欺诈到底该由谁负责的问题;②借助历史来喻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③观看老舍《茶馆》,沉痛思考中国百年来的伤痛;④对中国及中国人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始终如一。5、6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以及根据上下文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从陈忠实的话中,可以看出,柏杨和鲁迅有许多相似点。然后再根据上下文,筛选出相关的重要信息加以整合即可。答案:因为①柏杨像鲁迅一样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②他像鲁迅一样是奋战不懈的斗士,以杂文为武器,形式上嬉笑怒骂,但内心无比沉重;③他跟鲁迅一样,揭示中国人的“丑陋”,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④他对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直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作家和学者。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以及分析文章主要表现方法等能力。题目要求“具体分析”,即要求分别分析三处引用的具体作用,然后对其进行综合概括。作者将他人的话和柏杨的自述相结合,显然是为了突出表现柏杨的经历、作品、思想和作风等。答案:作家陈忠实的话表现了当年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的影响之大以及人们对柏杨思想风格的了解的程度之深。蒋朗朗的评价则从研究的角度写出了柏杨作为思想家和爱国者的个性特点。网友的话很具有代表性,形象地概括了柏杨的一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文章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使柏杨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真实。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题目的一般作用,从这一角度出发去回答其表层含义,然后结合文本,从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倾向上去探究其深层含义。注意要回答出“美丽”的深刻意义。答案:“美丽的中国人”是相对于“丑陋的中国人”而言的。《丑陋的中国人》正是柏杨写的一本批判中国人的种种“丑陋”、针砭时弊的非常有影响的书,这样为文章命名富有深意;这一标题就是整个文章的主旨——柏杨就是一位“美丽的中国人”。其“美丽”主要在于他思想深刻(或“尖刻”),笔锋犀利,批判现实;个性正直,率真,有良心,为平民代言;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忧患意识。6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