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49 KB
  • 2023-04-08 14:31:05 发布

2018-2019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月下独酌 教案2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月下独酌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分析李白的思想感情.2.感受李白诗歌自然飘逸的艺术特色.授课时数:一教时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客中作》“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二.诵读,分析1.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李白喝酒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比较“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山中与幽人对酌》        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如何看待谈笑风生的"成三人" ?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 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3."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表明作者怎样的心境?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 三.问题探讨:1.李白究竟为何孤独? (1)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2)他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3)他对现实人生的领悟与拒绝,让他感到孤独.2.李白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独?(1)”永”__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2)”期”__李白明白自己的孤独处境,但却陶醉于这一处境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3.诗仙与坡仙,既然都是”仙”,就有超越平凡庸俗之处,就会凭虚御风,飘逸高洁,如同高高挂在斗牛之间的一轮清辉.但盈虚者如彼,万川之间又各有风情,那么,李白的月亮与苏轼的月亮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不同温润深厚的儒家情怀,把苏轼的根深深扎在现实的土壤中,即使遭到挫折,即使通达人生祸福无常,也不能完全从心灵深处抹去对现实的留恋和希望.遥远的月亮只不过是苏轼悲凉的后院,而不是永恒的家园.相似点李白对月和苏轼对月,皆源于孤独.他们的把酒问月,都是对人类生命的超然反省.       李白___”仙而人者”       苏轼___”人而仙者”四.作业: <<月下独酌>>赏析,400字左右.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