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50 KB
- 2023-04-08 14:31:0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大意,领会作品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2、体味词作营造的意境美,提高对词作的欣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词作大意;领会作品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作品营造的江南春景之意境美。三、教学设想: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感知词作的内涵和意境美;词作较为简短,但不能简单化处理,教学内容尽量丰富;师生共同详细欣赏《菩萨蛮》,《卜算子》以学生自我欣赏为主。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布置预习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古代描写江南山水的诗词。收集相关诗词。为新课学习作充分铺垫。导入新课;展示预习内容江南山水美不胜收,古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课前让同学们收集古代描写江南山水的诗词,哪位同学能朗诵相关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江南山水的具有代表性的词作:《菩萨蛮》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展示预习内容。营造新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学习期待。朗读感受配乐朗读一遍。再清读一遍。齐读一遍。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全体自渎一遍。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词作的内涵。研读词作内涵朗1、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和蕴含的思想感情。(介绍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1、表达初步感受。2、理解词的大意。3、讨论词作蕴含的思想感情。4、朗读词作一遍。完成教学目标1,突破重点。
2、2、归纳、板书。欣赏词作的意境美提示:作者通过春水、蓝天、画船、春雨、人等所营造的意境美。小结。1、感受、深入体会词作的意境美。2、朗读词作一遍。完成教学目标2,突破难点。学习《卜算子》研读词作内涵提示:《卜算子》是描写江南山水的经典词作之一。1、介绍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2、引导、点拨。3、完成板书。1、齐读一遍。2、自渎一遍。1、交流阅读感受。2、讨论疑难之处。3、完成对词作的整体把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渎,提高欣赏能力。总结提示词作欣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朗读《词二首》。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布置作业1、背诵《词二首》2、出示韦庄《菩萨蛮》(其五)1、课后背诵。2、写一篇欣赏短文。巩固教学目标。板书:景:春水碧美生活:画船听雨留恋人:似月思乡(意境美)春:惜春送君:惜别(祝福友人)品味意境:诗词教学不可或缺之义——《词二首》教学反思余奎在《词二首》的公开展示课上,我制定了“初步感受词作的意境美”的教学目标,并将之作为教学的难点。在评课的时候,有老师认为这个教学目标没能有效达成;也有老师认为“意境”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它涉及物象、意象等概念,不容易讲清楚,干脆去掉。对这些意见,我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一、对六年级的学生要不要讲词作的意境?笔者愚见,词作学习应包括理解词的内容、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和感受词的意境等三个层面。这三个方面步步推进有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放弃任何一个方面,对词作学习都是不完整的。学生作为有情感的个体,其感受力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的量的积累,也有对词作更深层次感受的基础和潜在要求。二、关于意境,应讲到什么程度?
上课时,我讲了这样一段话:《菩萨蛮》中词人营造了美妙的意境,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所谓意境,王国维先生说:语语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文学词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4第1版,孙家富、张广明等编)我将意境理解为“韵味”。你看,那春水、蓝天、画船、春雨,还有那垆边沽酒的女子,构成了美丽的意境。——碧绿的春水烟雾迷蒙,荡漾着一只小船,船上画着精美的图案,人躺在小船里,听着那春雨嘀嗒嘀嗒地敲打在船篷上,滴落在水面上。不远处的酒楼里,一位美丽的女子正当垆沽酒。这意境多美呀。有老师认为这并没有真正讲意境,讲意境应该讲意象,这样讲没讲透。另有老师认为,上面那段欣赏性文字不是对词作意境美的感受,只是停留在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层面,其实是一种重复。内容理解和意境感受是怎样的关系?内容理解和意境感受的联系与区别。内容理解是前提,意境感受是建立在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的。内容理解是“语语明白如画”,意境是“言外有无穷之意。”内容理解只是懂了词作写了什么,感受意境却是感受内容背后的言外之意。它们有着层次上的差异。三、要不要涉及物象、意象、意境等概念的抽象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