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9.30 KB
- 2023-04-08 14:31:0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17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他的诗在当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名声一时传遍京师。孟浩然的作品绝大部分为五言诗,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有《孟浩然集》(亦称《孟襄阳集》)。祖咏(699-约746),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有《祖咏集》。储光羲(约706-约762),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yǎn)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曾隐终南山。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长安、洛阳收复后,被下狱,后贬死。其诗多写闲适情调。有《储光羲集》。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举进士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寄寓汴州,两年后,方授溧阳尉。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诗歌主要风格特征是凄苦冷涩,奇崛险怪。有《孟东野诗集》。《宿建德江》 本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作者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写成了这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终南望余雪》 本诗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忧民、清奇冷峻的小诗。《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储光羲的生活经历较为曲折,登进士第后任安宜等地县尉,不久辞官归乡,曾与王维等人隐居终南山多年。旋又出仕,在安史之乱中被俘,接受伪职。后因此被贬谪到南方,这首诗写于被贬之后。
《游终南山》 本诗是孟郊的五言古体诗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人在公务之余,曾有幸去游历终南山。终南山自魏晋至唐,一直是“隐士”的摇篮、旅游的胜地。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之人,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人。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对应学生用书P171.烟渚(zhǔ) 2.霁色(jì) 3.膏腴(gāoyú)4.畋渔(tián)5.晦暝(huì)6.葵藿(huò)7.桑榆(yú)8.兀然(wù)9.万壑(hè)1.移舟泊烟渚 泊:小船停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2.终南阴岭秀阴:山之北,水之南3.林表明霁色霁色:雨雪初晴时的阳光4.相与尚膏腴尚:崇尚、喜好膏腴:肥沃,此泛指富贵5.我情既浩荡浩荡:坦荡6.所乐在畋渔畋渔:打猎,捕鱼7.山泽时晦暝泽:水,水流 晦暝:昏暗8.绕屋树桑榆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9.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兀然:傲然10.南山塞天地塞:充塞11.高峰夜留景留景:残留着阳光12.声拂万壑清清:清幽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3.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4.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5.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6.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7.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8.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对应学生用书P18一、阅读《宿建德江》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提示:①诗人远眺近观,黄昏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倾斜下去。明月在天,倒影浮在水中,从船上俯视江水,月亮是如此之近。②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压抑苦闷、孤独落寞的羁旅之愁,营造了辽远凄清的意境。鉴赏指导……………………(技法点拨,触类旁通!)意境类题目解答技巧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而成的带有作者主观色彩的特定环境。解答鉴赏诗歌意境类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解答方法鉴赏意境首先要掌握意境题型的鉴赏术语,其次要从作品所描绘的景物、物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2.答题模式这首诗通过××意象,营造了××的意境,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即“描绘画面+意境特点+作者感情或主旨”。3.解题步骤首先,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其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4.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品语言]2.“日暮客愁新”中的“愁”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①诗人应考而失利,归途中日暮泊舟夜宿,烟雾迷濛,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心中的压抑落寞、孤独悲凉蓦然而生,一、三、四句虽未言愁,但羁旅愁思无处不在。②由此可见,一个“愁”字笼罩全篇,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二、阅读《终南望余雪》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3.本诗选取了哪些景物?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提示:①选取了白雪、树林、霁色等景物。②描写了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的景象。[品语言]4.这首诗炼字精准,试以“浮”为例加以赏析。提示:①终南山阴岭高耸入云,云在山腰缭绕,高出云端的积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好似飘浮在云端之上。②一个“浮”字化静为动,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诗人赏雪之得意情态也随之显露出来。[悟情感]5.“城中增暮寒”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它是全诗的点题句。诗人遥望终南山余雪,想到“下雪不冷化雪冷”,想到长安还有千万贫穷百姓缺衣少食,不知他们能否在饥寒中渡过难关,流露出关心人民疾苦之意。三、阅读《田家杂兴八首(其二)》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
6.“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四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①描绘了一幅充满农家风情的画面。②满园里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③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析技巧]7.本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用意?提示: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②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归隐田园的乐趣和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节操,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四、阅读《游终南山》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8.“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提示:描写了游终南山所见的奇特景象。“高峰夜留景”一句中的“夜”与“景”(日光)应不能同时出现,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诗人不过是说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暮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品语言]9.《游终南山》一诗硬语盘空,险语惊人。韩愈在《荐士》诗里说孟郊的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算”。“硬语”的“硬”,指字句的坚挺有力。请以“南山塞天地”一句,分析“硬语”“妥帖”的特色。提示:①就实际情况说,终南山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此句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②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③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简直可以说是妥帖得不能再妥帖了。[悟情感]10.试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提示:本诗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怪之景,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对应学生用书P87一、阅读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1)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2)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待储光羲不至王 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注] 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 砧①孟 郊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注] 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断肠之猿。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1)“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一句,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四句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杵声的悲切。(2)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游子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二、语言表达4.下面的话是围绕唐诗的成就展开的,但两段话在语意上不连贯,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过渡性句子,使两段话连贯起来。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唐诗的数量浩如烟海。在唐代,古体诗大放异彩,近体诗异军突起;诗人辈出,流派纷呈,杰作层出不穷。唐诗的艺术水平确乎达到了后难为继的高度,对以后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唐时期,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的半个世纪中,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贺知章等一大批杰出诗人把唐诗的天空装点得光辉灿烂,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并峙,将中国诗歌的发展推向顶峰。参考答案: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或: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那么,盛唐诗则是这座高峰的顶点。)5.(浙江高考)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师父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以一则哲理故事为命题素材,既考查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考查了理解、分析、概括等阅读能力,体现了命题的文化追求。注意抓住文段中的关键句,联系上文解答。首先要理解,师父的回答针对的是徒弟的提问“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其次是分析,问题暗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即第一次没经验时应在高处小心和第二次有经验时应在低处小心。最后是概括,概括时要结合上述两层内容,准确揭示表象背后的实质。参考答案:(示例)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你游走在我故乡的明月里,笔落之处惊动了山水的轻梦,连野菊花都摇头晃脑背诵你的春晓。汉江的夜航船上飘飞着你的歌赋旋律,故乡的风中游荡着你思乡的魂灵。那一年,你从官码头登船,赴京师赶考,想看看长安那片明月。可是,长安的月夜是浑浊的,九门皇城下连续演出千万种荒唐的闹剧。那一年,长安的渭水让你感伤,你带着满心的伤痛,打道回府,归隐襄阳麓门山中。那一年,你轻舟快帆带着满舱的诗笺去洛阳城找寻牡丹,看她为何高贵不凡,能否与大明宫里的则天比试娇艳?
你游走在我故乡的星星上,拖着长长的白色锦衣,金樽在夜风中飘香,月下还悬挂着李白送给你的那只玉壶。你对月长叹息:天生我材,为何无用?黑夜听不见,张着大嘴吞噬了你的呐喊。秋风叩响了你的门扉,对着麓门娓娓评说,你行云流水的奇文,还有你颠荡漂泊的生平。…………(有删改)[赏析] 本文重点写孟浩然由满怀报国之志入长安,到遭受打击转而寄情山水的经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同情,同时也对孟浩然洁身自好、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表达了敬慕之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专题检测八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检测四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专题《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教学案苏教版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专题检测十一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专题检测七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专题检测五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六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专题检测六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12课:《金铜仙人辞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