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80 KB
  • 2023-04-08 14:31:06 发布

2019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第二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9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第二单元过关检测Word版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栈道/饯行 角楼/角力 呱呱坠地/沽名钓誉B.恪守/骨骼 露骨/露脸 殊途同归/自出机杼C.窒息/桎梏 风靡/奢靡 前仆后继/物阜民丰D.市侩/荟萃 畜牧/耕畜 炙手可热/栉风沐雨答案:B解析:A项,zhàn/jiàn,jiǎo/jué,gū;B项,kè/gé,lù/lòu,shū/zhù;C项,zhì,mǐ/mí,pū/fù;D项,kuài/huì,xù/chù,zhì。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B.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D.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xx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A项,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用错对象。B项,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来的技能。用在句中不合适。C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能形容衣服不合身。D项,旁征博引: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答案:C解析:A项,偷换主语,可以改为“常常被人们采集起来”或“人们常常把它采集起来”;B项,语序不当,先“达成一致”,后定稿;D项,不合逻辑,可改为“它不仅是记者、作家、电影工作者,还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②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就是所谓思路。③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④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⑤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他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鲜明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⑥人总是根据思路来结构文章的。因而,文章的结构组织形式是否清晰严密,就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③②④⑥⑤C.③①④②⑤⑥D.③①④②⑥⑤答案:D解析:本文段分两层论述“作者的思路对结构文章的作用”:③①④②为第一层,其中③是该层的总起句,①承接③,说明“客观事物”是“思路”形成的基础,④②则承接③①,具体阐述思路的形成;⑥⑤为第二层,其中⑥“因而”表结论,⑤“又表明……”紧承⑥的“就表明……”。二、阅读理解(31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8分,每小题4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网”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诗人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样的描写非常生动、新奇。解析:在赏析重点字词时,要结合全句,考虑其在写景、抒情上的表达效果,或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及作用等。(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第一、二句写了暮春的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诗人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第三、四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解析:前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惜春与伤春之感。后两句写诗人的处境,点出了诗人所处的冷落之境,而“自掩门”写出了诗人坦然傲岸的胸怀。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8分,每小题4分)洛 桥①李 益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注①洛桥:曾是达官贵人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1)第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春日,园中之柳树随春风而舞,婀娜有姿。面对如此美景,今日只有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他觉得分外冷清,感慨万千,表达了诗人对好景不长、繁华消逝的历史的感慨。解析:解答本题要理解诗的内容,抓住“那堪”“独上”这些达情的词语,结合景物描写,揣摩诗人的感情。(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即景抒情:前两句写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摇摆,婀娜多姿; 后两句写心中情,面对这一派好景,诗人孤零零地站在过去繁华的洛阳桥上,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盛衰的感慨。②对比: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与时光正在消逝对比,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关注。解析:艺术手法即诗歌的表现技巧,可以从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的写作手法、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1)~(2)题。(8分,每小题4分)华清宫吴 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 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参考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对比:宫外是“飞雪”“暗云”,分外寒冷;宫内则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终日“游乐”;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人已散尽。解析:《华清宫》所写环境不同:四郊飞雪,云际灰暗;宫中绿树掩映,无人知寒。这是所写环境的对比。《过华清宫》注意所写时间的不同:昔日君王游乐,不理朝政,今朝宫殿已无人迹,唯有杂树丛生。这是今昔对比。(2)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解析:《华清宫》饱含着诗人对统治阶级的批判、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怜惜、同情。《过华清宫》是咏史怀古之作,通过描写昔日统治阶级贪图享乐、荒淫误国的情况而抒发感慨。8.(xx全国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3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答案:BE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的赏析能力。B项,第三句的重点不是“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而是写考场的安静;因果关系也不正确。E项,“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理解不符合诗意,这句话是诗人的自谦,是说自己年纪大了,精神不济了,有赖各位鉴裁。客套话,未必是“事实”。(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4分)参考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紧扣比喻修辞手法和以声衬静分析其中的精妙。“春蚕食叶”与考生书写之间的相似点是鉴赏的关键处。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每空1分)9.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1)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诗“         ,         ”,从植物的变化写出早春的景象。 (3)        ,          。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答案:(1)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3)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10.下面是两所大学的校徽,谈谈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个标志图案,并就这个标志图案阐明喜欢的理由。(5分)要求:①请从标志的构图及寓意的角度阐明;②不超过100字。 中国美术学院校徽   同济大学校徽答案:示例①喜欢同济大学校徽的标志图案。理由是图案运用类比的手法进行象征。标志图案具有“同济”两字的寓意,三人划龙舟,同舟共济,向着目标奋力拼搏。②喜欢中国美术学院校徽的标志图案。理由是图案运用抽象的手法进行象征。标志图案利用汉字的特征,抽象出“国”“美”两个字,概括为“中国美术”的寓意;文字使用粗壮敦厚的黑体,象征学院实力雄厚,人才济济,誉满神州。解析:解答图文转换题首先要看图表找规律。图表本身或图表提供的文字、数据都有规律可循,要认真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要注意两个校徽的造型与校名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按要求答题。1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4分)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答案:示例那一望无际的青草,绿得肆无忌惮,一塌糊涂,如荡漾的碧波,如起伏的群山,把生命诠释得酣畅淋漓。解析:仿写追求“形似”这只是其表,追求“神似”才是其根本。学生仿写时要注意在句式上、语气上、修辞上、风格上与例句保持一致。五、作文(60分)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例文山水朝堂回首千年,那么多读书人衣袂飘飞,缓步走来。他们或头戴纶巾,谈笑于朝堂之上;或赤足草履、闲荡于山水之间。羽扇一指,即是半个江山;妙笔一挥,成就洒脱人生。朝堂山水,山水朝堂。但这却掩不住他们共同的身份——读书人,掩不住他们共同的理想——托起这个世界。他们乘牛车,饮杜康,笑人间,青眼留给知己,白眼傲扫凡尘。在竹林的萧萧风声里,在湖水的潋滟波光中,魏晋七贤把才华全倒进了山水中,似乎只有那渲染开去的水墨画才能成为他们人生的背景。他们是读书人,至死捍卫着那一身风骨,洁身远避荒唐的政治、惨烈的混战。也许,正是那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读书人的精神支撑着他们傲然屹立,正是那关爱百姓、关爱生灵的读书人的品质让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兵戈的指挥者。是为了天下正道、天下太平,他们遨游在山水间。他们着高履,执笏板,论政事,鞠躬尽瘁,夙兴夜寐。细细的一支毛笔,凝结了毕生的智慧、毕生的忧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秋风吹落黄叶,范公还在低吟;当老病只有孤舟,杜甫还在忧民;当雪岭阻隔壮志,韩愈又一次深情回望,回望遥远的京都——那里是他们心心挂念的朝廷,那里牵系着芸芸众生啊!巍峨朝堂,是他们人生的坐标。他们是读书人,至死拖着那一身疲惫,投身官场只为实现报国为民的愿望。也许,正是那心忧苍生、匡扶社稷的读书人的使命支撑着他们忧劳不辍,正是那不计私利、不畏艰难的读书人的品格让他们永远也迈不开逃离的步子。是为了天下正道、天下幸福,他们奔波在朝堂间。山石自得于一身的硬骨,卵石欣然于平滑的体肤,但它们都是石头,都有最坚硬的本性、最坚强的本质。正像那些读书人一样,都有最坚定的信念、最执着的追求。也许山水与朝堂,本已交融共生。不论在哪儿,不论是谁,都是为了天下。出世与入世,只关乎形式,无关于目的。再回首,豁然开朗,而那些先人,仿佛在天地之间,呼唤着我们,缓缓向前。顽石或是卵石,无甚差别。 点评本文对材料的精神实质把握得非常准确,文中所论两类读书人,人生道路迥异,但人格精神却完全一致,与材料中的山石与卵石一一对应。作者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且调动自如,语言生动流畅,富于感染力。整篇文章颇有文化散文的韵味,意蕴优美,堪称佳作。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