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1 KB
- 2023-04-08 14:31:0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课时分层作业4白居易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27】A.骊宫(lí) 悄然(qiāo)回眸(móu)千乘(shènɡ)B.鼙鼓(pí)仙袂(mèi)花钿(tián)霓裳(níchánɡ)C.钗擘(bò)马嵬(wéi)阑干(lán)迤逦(lǐ)D.参差(cī)临邛(qiónɡ)人寰(huán)绰约(zhuò)C [A项,“悄”应读qiǎo;B项,“钿”应读diàn;D项,“绰”应读chuò。]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B.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C.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漂缈间。C [A项,漫—慢。B项,娥—蛾。D项,漂—缥。]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宇多年求不得御宇:统治国家B.临别殷勤重寄词殷勤:反复多次C.雪肤花貌参差是参差:仿佛D.玉容寂寞泪阑干阑干:眼泪流干D [D项,“阑干”,纵横的样子。]4.从修辞的角度看,和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28】例句: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A.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C.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C [A项,夸张;B项,对偶;C项和例句一样,都是比喻;D项,顶真,也称顶针。]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长恨歌》中揭示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悲剧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
)《长恨歌》中在明媚春景中触景思念杨贵妃,在萧瑟秋雨中同样难断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的心愿,也是天下有情人的心愿,《长恨歌》中表现这种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2)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3)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教师用书独具)唐宣宗写过一首《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从这首诗中你能得到有关白居易的哪些信息?【导学号:616120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答此题时,注意从《吊白居易诗》中分析诗句的表达技巧以及了解白居易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缀玉联珠”(比喻)、“乐天”(白居易的字)、“长恨曲”(《长恨歌》)、“琵琶篇”(《琵琶行》)以及“童子解吟”“胡儿能唱”等。【答案】 (1)首句“缀玉联珠”是比喻,指白居易从事诗歌创作60年。(2)颔联指出白居易的名、字及性格。(3)颈联有白居易两篇名作——《长恨歌》《琵琶行》。“童子解吟”“胡儿能唱”指出白诗的特点——写实、尚俗及流传之广。(教师用书独具)下面是关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____①____,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____②____,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①空,根据前一句白居易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以及上文所谈的“情”和下文所谈的“义”,可推知横线上填的内容为“言、声”。根据文意,②处应填的内容是“情”的缘起,再结合前面引用的白居易的两句话,可推知句中应写的是“感于事”中的“事”。【答案】 ①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 ②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二、阅读提升层6.阅读课文“天旋地转回龙驭……此恨绵绵无绝期”,完成(1)~(4)题。5
(1)自“天旋地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是从哪些角度表现李隆基的思念之情的?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从情景,物是人非;从时间,历久弥新;从心情,度日如年。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悱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象地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2)“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两句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既结束上文,以想入非非表明思念之深;又开启下文,以想入非非生发出道士招魂。(3)诗歌从人间写到仙境,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对表现“长恨”的主题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感动了道士,道士寻找到玉环魂魄,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了“长恨”的主题。(4)诗歌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点明题旨,照应开头,给读者以想象、回味的余地。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导学号:61612030】长安月夜①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5
【注】 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B.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C.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D.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C [C项,“诗中的两处‘三五夜’……也是相同的”错。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答时应首先说明两首诗的手法名称,再分析手法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概括手法所表达出的情感。【答案】 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作者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作者以己心推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同思的深厚友情。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池上早秋①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注】 ①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C.5
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E.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CD [C项,“动静结合”错误,应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D项,“在格调上颇为相似”,说法错误,因为本诗悲凉甚至悲苦,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悲秋的伤感格调,两者极为不同。](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作答时,最全面的答题方法是,首先,根据原文诗句的字句、注释等信息,答出具有何种情感;其次,答出诗句在全诗中的结构意义,对抒发情感所起的作用。【答案】 情感:尾联表达了作者看似解脱旷达实际上却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的悲苦之情。作用: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强调的作用,使全诗的格调更加悲苦。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15王沂孙眉妩渐新痕悬柳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12李清照词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柳永词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10苏轼词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课外自读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课时分层作业7李商隐诗二首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5韩愈听颖师弹琴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漫步宋词 课时分层作业19 言情词三首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课时分层作业14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