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1.50 KB
  • 2023-04-09 14:30:07 发布

中国文学史 唐诗宋词考试复习ppt课件.ppt

  • 4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隋唐五代十国宋581618907960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隋唐五代十国宋581618907960 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初唐(唐最初九十年)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诗歌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清新明媚相融合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唐人创造了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上官仪王绩四杰杜审言沈、宋陈子昂张若虚 盛唐(八世纪初年至八世纪中期开元、天宝年,安史之乱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等一大批名家诗仙李白中唐(八世纪中期至九世纪初年天宝末期至长庆年)诗史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孟郊、贾岛、元稹、李贺、刘长卿、韦应物刘禹锡、张籍、王建等晚唐(9世纪至十世纪初唐王朝结束)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韦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 “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他们的诗歌创作,代表了矫正宫廷诗风的成就。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对他们的历史地位做出来很高的评价。 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对齐梁文风的批判尤显自觉。四杰诗文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开拓,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他们的诗带有强烈的热情与幻想,愤懑与牢骚,不仅反映了齐梁所没有的大唐盛世气象,而且气势雄壮,意境宏博,节奏有力,语言浏亮,富于个性,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四杰为结束齐染文风,开启盛唐之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初唐诗歌在题材范围的扩大、体物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善和风骨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已为唐诗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刘希夷和张若虚的歌行体则为诗歌意境的创造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如果说西汉是宫廷皇室的艺术,以铺张陈述人的外在活动和对环境的征服为特征;魏晋六朝是门阀贵族的艺术,以转向人的内心、性格和思辨为特征,那么唐朝既不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写,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王、孟与山水田园诗高、岑与边塞诗李白精彩纷呈的盛唐诗坛 高适:多胸臆语,笔势豪健,兼有气骨,壮大雄浑。岑参: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中唐诗歌的分期:中唐诗家辈出,风格多样,为唐诗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上承杜诗,下启晚唐和两宋诗风前期:自大历到贞元年间,主要有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李益、大历十才子等人。后期:自贞元到长庆年间,主要有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李贺以及刘禹锡、柳宗元等。 中唐诗风的转变时代精神的转变:由盛唐的自由浪漫转为冷静思考,由干时用世转为忧时拯世。审美趣尚的转变:由盛唐的兴象玲珑、风骨端翔、意境浑融转为大历十才子的清新淡远、韩孟的险怪、元白的平易通俗。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刘长卿诗歌表现出盛唐向中唐的转变,他的诗已不再有盛唐恢宏的气势,飞扬的神采,而多忧生、哀时、伤感,审美情趣也由壮美向纤巧转变。总之,为盛唐余音,中唐先声。清·贺贻孙《诗筏》“能以苍秀接盛唐,亦未免以新隽开中晚之风。”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与陶、王、孟一脉相承,其诗有陶诗冲淡、自然、流畅的一面,也有谢诗的典丽采饰、字词华美,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说其诗“澄淡精致”,在融合陶、谢这一点上与王维相似,但比王维来得清俊而没有王维诗那么空灵。 大历诗坛大历诗风: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到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由于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战乱,使大历诗人的心态产生明显的变化。失去了盛唐诗人的昂扬精神风貌。他们的诗,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大历十才子。唐大历间(766~779)经济一度回升、繁荣,政治上出现了短时的升平气象,其时文坛活跃着一群诗人。《新唐书·卢纶传》:“纶与吉中浮、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的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他们的诗,或寄情趣于山水景物,或写日常生活琐事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皎然《诗式》:“大历中词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之丧,正在于此。”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多写得精致工整,其钱起成就最高。 韩孟诗派“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诗歌的散文化倾向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韩孟诗派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则鸣”说,既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又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其次是“笔补造化”说,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②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既是韩愈、孟郊的诗歌理论主张,又在创作中努力实践它。形成韩孟诗派奇崛险怪的风格。韩孟诗派的一套诗歌创作理论,突破了过去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视诗歌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李贺诗歌艺术成就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在短暂的人生中,呕心沥血,标新立异,创作了二百多首光辉的诗篇,其风格独特、艺术高超,自成“长吉体”诗风。一想象神奇、怪异、虚荒。《马诗》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秦王饮酒》:“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二奇峭的用字、冷艳凄迷的意象,构成幽凄冷艳的诗境 元白诗派白居易的诗歌主张:白居易的诗歌主张主要见于《与元九书》、《秦中吟序》、《新乐府序》中。他主张诗歌反映现实,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强调讽谕美刺的审美作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强调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这正是对传统的儒家诗论的继承。由于过分强调诗歌的功利性,使其部分诗作充满了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成为政治的工具。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 元白诗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中唐诗歌流派,主要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重写实,尚通俗。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强调讽谕美刺的审美作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强调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这正是对传统的儒家诗论的继承。由于过分强调诗歌的功利性,使其部分诗作充满了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成为政治的工具。 新乐府运动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用新题;二是写时事;三是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作为衡量的标准。由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而写时事,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这因事立题,经元结、顾况等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标准,所谓“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新乐府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 刘禹锡雄直劲健柳宗元冷峭简淡 李商隐1、中唐后期以来尤其是李贺的诗歌创作中,出现了三种值得注意的走向:一、情爱与绮艳题材增长,齐梁声色又渐渐潜回唐代诗苑;二、追求细美幽约;三、重主观、重心灵世界的表现。李商隐正是受这一走向推动,在表现包括爱情在内的心灵世界方面作了重大开拓,同时创造了“绮密瑰妍”的诗美。2、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表达上又采用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3、李商隐的抒情诗,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惆怅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景,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词义飘渺难寻,且又与亲切可感的情丝意象常常统一在一起,令人感到他的诗难懂,但又人人爱读。4、李商隐无题一类诗歌,境界和情思的朦胧,在内涵上也就往往具有多义性。李诗的多义性,跟独特的意象及其组合、用典等有关,更主要的,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的对象,重在对人物心境的挖掘与开拓。 凄艳浑融的风格1、李商隐诗将盛唐诗的壮丽转为凄艳,又将凄艳通于浑融,在艺术上具有博大的气象和完整性。2、李商隐诗与齐、梁诗歌的比较。李诗中爱情和绮丽题材比重较多,这无异与齐梁诗有渊源关系。但齐梁诗重声色乏性情,李诗则侧重于感情的表达,刻骨铭心而又执著忠贞,其品位、境界远处齐梁诗之上。3、李商隐诗与阮籍诗歌的比较。李商隐诗与阮籍皆难解,但在写法上李商隐主情,努力表现情感的本原状态;阮籍主理,以玄学观照方式入诗,借带哲理性幻设的、虚化的事写景抒情,隐约地暗示诗旨。4、李商隐诗与李贺诗的比较。李商隐诗受李贺诗影响,但却无李贺诗的奇诡,李商隐作诗才思绵密,既有沉郁之致,又精美妥帖。李商隐诗脱离了李贺诗的词诡调激,归于温润纯熟。5、李商隐诗与杜甫诗的比较。李商隐向杜甫学习,其在诗歌的浑融境界上相抵,不同的是杜甫向外,诗思在社会江山朝市盘旋,诗境与社会自然直接沟通。李商隐却向内在心灵世界,浩浩茫茫,扑朔迷离。 杜牧诗的艺术特色杜牧的诗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他的近体诗,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尤其七言绝句名篇语言精炼含蓄,格调明快清丽,风格俊爽豪逸。杜牧诗歌的语言风格既绚丽多采,又清新自然;既明丽爽俊,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美,又神韵疏朗。李商隐《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道出了杜牧诗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 词的原始和朴素的形态——唐宋民间词展苞待放的唐五代文人词“词为艳科”局面的形成——《花间》词(温庭筠、韦庄等)南唐词——忧患意识的潜入与勃发“堂庑特大”的冯延巳词“感慨遂深”的李煜词 北宋词坛:词的多元化发展五代词风的延伸与提高——北宋小令词富贵闲雅的晏殊词雅俗并存的欧阳修词“追逼《花间》”的晏几道词张舜民、魏夫人、李之仪、仲殊、陈克等柳永慢词开启宋词的新天地“新天下耳目”的苏轼词——词的充分“士大夫化”北宋后期的词坛黄庭坚、晁补之、秦观、贺铸、周邦彦 南宋词坛——宋词的“极盛”和“渐衰”南宋前期词坛的“低音区”——伤感词(李清照词)前期词坛的“高音区”——愤慨词李纲、赵鼎张元干、张孝祥等前期词坛的“尘外音”——隐逸词朱敦儒、叶梦得等词坛巨龙——辛弃疾以及辛派爱国词人“幽韵冷香”白石词(姜夔)“芬菲铿丽”梦窗词(吴文英)“风雨如晦”“春去人间”的宋末词坛浙派词人周密、汪元量、王沂孙、张炎等江西词人文天祥、刘辰翁、罗志仁等 “九僧”、林逋和晚唐体1、惠崇等“九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西昆体的盛衰一、《西昆酬唱集》的成书及“西昆体”。西昆体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它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欧阳修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西昆体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比较贫乏,他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二、西昆体的艺术特征西昆体的作家主要是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的特点。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其缺陷是独得李诗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三、西昆体的衰微及其原因。西昆体衰微的原因:诗歌体裁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徒有模仿,缺乏自立的精神。这些缺陷导致它不能担当起开辟宋代诗歌艺术新境的任务。 二、黄庭坚的诗1、浓郁的人文意象。黄庭坚喜爱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阁以及笔、墨、纸、砚、香、扇等物品。写其他题材也努力抉发其中的文人意识。书卷气与生活气息并存,从而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正是宋诗别开生面的表现之一。2、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黄庭坚在艺术上追求“生新”,即追求在唐诗之外另辟蹊径。从而创造出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3、“山谷体”的内涵。章法上回旋曲折,决不平铺直叙;修辞上善于出奇制胜,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声律上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二是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致圆熟的声调。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4、晚年诗返璞归真。黄庭坚晚年的诗风逐步克服了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体现出返璞归真的倾向,达到了“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其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黄庭坚喜论诗,也喜在理论上指点他人。黄庭坚做诗、论诗皆有一套法则,有利于初学者入门,这使他有为数众多的追随者,确立了他在江西诗派的影响和地位。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后来有一些缺乏创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最早提出“江西诗派”名称的是吕本中,他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把黄庭坚作为诗派的开山祖,又列举了陈师道、晁冲之等二十四位诗人作为这一诗派的成员。宋末元初的方回,又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说法,“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诗人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并不完全一致,其成就高低也各异,但又确实有着黄庭坚影响下的共同特征: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 江西诗派的演变南渡初期的诗坛,仍受江西诗派的影响。但靖康之变使诗人受到极大的震动,他们开始摆脱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束缚,汲取杜甫诗歌的爱国精神,写出充满悲壮情怀的爱国诗篇。吕本中是后期江西是派最重要的诗论家,他提出了“活法”说,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这是江西诗派发展到后期新的变化。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1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2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3情思细腻,更兼恣放之态。 陆游清人赵翼说陆游诗风凡三变:“早年拘泥,中年放肆,晚年平淡”(《瓯北诗话》)。1、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为一炉,而又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2、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3、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 杨万里和“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自成一家,被称之为“诚斋体”。诚斋体的艺术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诗人每每从平常的事物中敏锐的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的投射到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夭矫奇崛的结构,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范成大及其田园诗范成大诗中最有价值的是使金诗和田园诗。他的使金诗记载自己在沦陷区的亲自见闻,描写了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躏、盼望光复的情形以及凭吊古代爱国志士的遗迹以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他的田园诗把反映隐逸情趣和农事生活两个传统合为一体,全面、真切的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范成大诗的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 第一节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一、“永嘉四灵”名称的由来及其诗歌创作“四灵诗派”,是指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因为他们的字或号中都有一“灵”字,故称“四灵诗派”。又因为他们都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所以又称“永嘉四灵”。四灵诗人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生硬晦涩的诗风,他们推崇晚唐的贾岛、姚合讲究字句声律的作诗方法和野逸清瘦的诗风。内容狭窄,以描写身边眼前的山林景物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脱俗。 二、“江湖诗派”名称的由来及其诗歌创作“江湖诗派”得名于《江湖集》。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刻印当时一百零九位诗人的作品,合称《江湖集》,后人就称这些诗人为江湖诗人或江湖派。江湖诗人大多是落第文人,他们浪迹江湖,彼此以山人、名士相标榜。这些诗人的品节较杂,不少人奔走于权贵之门,或干谒以求进,或献诗而招养,但也有关心现实,忧愤国事之人。江湖诗人是在宋理宗嘉定年间因受四灵诗的影响而使诗风趋于一致的。所以江湖诗派是在四灵的影响下出现的一个诗派。四灵与江湖派二者间有很明显的渊源关系。其中戴复古、刘克庄的创作较为出色,江湖诗派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他们身上。 唐王维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宋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秦观黄庭坚陆游杨万里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