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7 KB
  • 2023-04-09 14:30:09 发布

《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整合思路-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共4页)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整合思路: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在必修课程学习基础上,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面向对唐诗宋词有兴趣的学生开设。教师如果从头至尾按部就班教学该教材,因教学时间相对集中,难免内容单一,容易导致学生乏味,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觉得,有必要整合这份教学资源。   一.穿针引线法:把握唐诗宋词发展脉络   依据一条主线,将教材内容再精选、再联系,从而达到简化内容、高效学习的教学目的。   《唐诗宋词选读》大体以诗歌史发展阶段为线索,在具体进入文本教学赏析之前,可以历史和文化为背景依托,让学生知道“一代一文学”的原因,进而了解“唐诗”“宋词”鼎盛的原因。 第4页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接下来仍以历史和文化背景为线索,结合教材专题,介绍唐诗、宋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的风格特点。如唐代国力强盛,社会安定,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反映在初盛唐边塞诗中尤为明显,就算是到了晚唐,诗歌流露出的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余辉;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情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这样用历史文化背景作为引线,能带领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概况,还能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能力。   运用穿针引线法,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弄清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及情况,同时要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唐诗宋词各自风貌的研习,切忌随意发挥太多,否则只会让学生失去抓手,有违这一环节整合设计的初衷。   二.以点切面法:拎住诗词内容关键点   引导学生借助诗词中关键词或“诗眼”、“词眼”,切入诗词中深层解读,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出重点。   这是因为,唐诗宋词有些是短小精悍的律诗、绝句、小令,而有些诗词,如歌行引体裁,慢词、辛词,由于受体例和风格的影响,篇幅长,内容艰深难懂。一句句解读,学生觉得味同嚼蜡,统统舍弃不讲那又太可惜。再有,因教学时间限制,也没有必要把教材中所有的诗词都向学生精讲,举一反三对选修教材教学来说,很是重要。 第4页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比如,在教授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时,可以由末句“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中的“英雄泪”切入。然后以此设置疑问:自古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是一位盖世英雄,符合常理吗?顺蔓摸瓜,再由此激发学生探讨两个问题:一、辛弃疾是英雄吗?二、诗人为何而流泪?同时结合诗歌,解读出诗人因故土未收而流的伤心泪和对朝廷现状不满的愤懑之泪。这样从“英雄泪”切入诗中,学生既愿意潜入诗中阅读思考,又能多角度探究作者丰富的情感意蕴。   像这样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牵一发而动全篇”的问题来深刻理解意旨,教者需要认真备好课,以便讲授到位。当时,更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该方法,去举一反三。   三.主题统摄法:读出诗词深层文化内涵   以教材为基础,将教材内外主题相关的诗词进行组合与统整,一般的依据是相同人文因素的话题、情境等。我们可以将题材、体裁、作者、风格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主题进行课程整合,或者与其他必修或选修教材整合,或者与课外教学资源整合。   同题材作品的统摄。如登高诗,可以将教材中的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李义山《安定城楼》、赵嘏的《长安晚秋》整合在一起阅读,一方面体会古人登高望远的心境,感受胸怀大志之人登临意的豪情;另一方面懂得知人论世,揣摩不同境遇下登临之意,探究深层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指导学生创设主题,统摄成怀人诗、怀古诗等,以便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第4页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同风格作品的统摄。可以将“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与“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统摄,因为其在风格与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这样同风格的专题统摄在一起,看似压缩了教学内容,实际上帮助学生走进了婉约词的殿堂,让学生了解了婉约词的由来以及深刻丰富的文化意蕴。   主题统摄法以学生的生长点为基点,突破了现实教学中条条框框的限制,是为了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构立体的、充满生命张力的课程,促使其在深层的思想、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刘丹,教师,现居江苏南通。第4页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