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3-04-09 14:30:1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②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注] 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③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E.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解析:选CE C项,“在匈奴时”错,应为“从匈奴归国时”;E项,“借喻”错,应为“借代”。(2)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参考答案:(好处)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凄凉痛苦生活,以及回到汉朝后物非人也非、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思想情感)①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崇敬赞美之情。②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作者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坚贞不屈,也是顺应时代的需要。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客 游李 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①,老作平原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②,归问时裂帛。[注] ①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②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老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解析:选CE C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不构成鲜明的对比,理解错误;E项,颔联中的“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答: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参考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崔诗主要写了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白发,表达了韶华易逝的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次湖口有怀(节选)刘长卿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夜晚在湖口这个地方住宿,看到秋天的湖光水色,心中有感而写下这首诗。B.首句是即景抒情。诗人从帝乡向远方眺望,想象自己将踏上长达万里的路程。C.“白发”在古人眼里象征年老,“沧波”则是眼前的湖水,三、四两句的写法是实写。D.诗句中的“扁舟”跟“今夜谁家扁舟子”“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扁舟”均指小船。E.大雁在秋天不分昼夜向南迁徙,发出阵阵叫声,让诗人难以入眠,增添了许多愁情。解析:选BC B项,“诗人从帝乡向远方眺望”错误。应为“站在湖口向帝乡眺望”。C项,“写法是实写”错误,应是虚实结合。(2)诗歌的尾联耐人寻味,请赏析其艺术效果。答:参考答案:①使用了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②写出了诗人在深夜中看到落叶纷纷而产生的人生失意之情;③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而难归的孤寂。二、语言表达4.仿照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和修辞,结合上下文写一组排比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唐诗是中国文化长廊中一处蔚为壮观的图景,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她们是苍茫大地上的长江、黄河,滔滔汩汩,浇灌着华夏子孙的心田; ; 。翻开散发着墨香的扉页,走进那绚丽多彩、摇曳多姿的百花园,让我们去读,去嗅,去品,去醉吧。参考答案:她们是中国文坛上的高峰峻岭,辉煌壮丽,吸引着莘莘学子的目光 她们是悠悠岁月中的钟鼓琴瑟,铿锵优雅,浸润着后世文人的性情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全民阅读要形成一种氛围。全民阅读开展起来,国民的整体素质就会提高,都会成为精神文明程度很高的人;阅读又能增加创新力量,通过全民阅读,国民都会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阅读书籍属于高雅生活情趣,有益身心健康,通过全民阅读,国民都会成为身心健康的人。①全民阅读不一定会使国民都成为精神文明程度很高的人。②③解析:解答此类题,在分析时要从逻辑关系的角度切入,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强加因果、条件缺失、片面夸大、过于绝对、违背事理等现象。参考答案:②全民阅读不一定会使国民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③全民阅读不一定会使国民都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九)(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八)(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六)(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