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 KB
  • 2023-04-09 14:30:13 发布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春江花月夜教案5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借助想象联想,置身诗境,体会春江花月夜美景。2.能体会诗歌传达的哲理和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3.欣赏这首诗“情景理”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并欣赏诗歌艺术之妙。教学重点:1.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2.把握诗歌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教学难点:欣赏这首诗“情景理”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并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呈现课标,导入新课。1.导入古往今来,歌咏月亮的诗篇不计其数。在诗歌里,月亮带给我们美景——比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亮寄托我们的思念——比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激发我们探寻,比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今天要走进一个有月亮的夜晚,一个静谧的夜晚,寻味一首被誉为“孤篇盖全唐”“诗中的诗”的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体会这一轮月亮的非凡魅力。2.介绍作者1)学生眼中的作者  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相关资料进行回答,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课前预习中的疑问。 2)老师眼中的作者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课件展示,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3.读课文 整体感知   1).齐读诗歌,体会意境。   2).教师正音。3).思考诗歌写了哪些内容。二、小组交流,讨论释疑。1.全诗写了很多意象,在众多的意象中哪一个意象是能统摄全诗的最主要的意象?明确:月。2.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三、展示成果,探究应用。理清文章内容和所对应的月亮变化,体会诗歌的“情景理”交融的特点。(一)置身“月之景”欣赏第一部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1.全诗哪几句是集中描写月下美景的?明确: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写“月悬”,划入第二部分)2.指名诵读,然后提问:这些月景具有什么特点?引起了你怎样的感受?明确: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3.紧扣“月”这一意象,请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优美语言来描绘月下春江美景。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配乐营造气氛,请学生有感情的读自己的作品。示例:看,那春江潮涨,潮水翻滚着、奔腾着、咆哮着,浩茫茫一片仿佛与大海相连。霎时,一轮明月在浩瀚无垠江面上,随着洪波翻涌冉冉升起。顿时,万顷江波之上笼罩了一层空灵、迷蒙的月色,水光粼粼,月光莹莹。江水宛然前行,环绕着一处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郊野流淌。溶溶月色弥漫在这开满鲜花的树林里,柔柔的月光在花瓣上浮动,像是撒了一层洁白的雪。花朵在月光的照映下仿佛冰山上盛开的雪莲一般晶莹剔透,散发出圣洁的光芒。这时,天空中飘洒、飞舞的流霜,沙滩上洁白、柔软的细沙都与月色融成了白茫茫的一片。4.教师小结:诗人用月光统摄群象,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最后将笔墨凝聚在了一轮明月之上,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色泽柔和、幽美深远的春江月夜图。诗人采用这种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无所不包的写作顺序,是要告诉我们一句话——“何处春江无月明”,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笼罩之下呢?由这句话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哪里的世界没有太阳,哪里的夜晚没有月亮,哪里的人间没有希望……板书:景——月色无垠  空明纯净﹙二﹚领悟“月之理”欣赏第二部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皎皎孤月,高悬夜空,情思涌动,不绝如缕。望着高悬于空中的那轮皎洁而孤独的明月,诗人想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明确: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何人”、“何年”见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和思索,这两个问题,诗人能不能解答?我们能不能解答?都不能。所以诗人的思路进行了第一次切换,不是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入了下一句——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乐,请一名学生朗诵本节。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以下诗句包含的哲理有什么不同?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学预设:曹植和阮籍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所以有人说这是少年似的哀叹,轻烟似的惆怅。全诗的基调 “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4.拓展小结: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水岁岁流不息,记得周国平说过:诗人与哲学家是相通的。张若虚就是这样,他跳出了“物是人非”的磁场,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哲学的视角,仰观宇宙,俯瞰人生,“代代无穷已”,这人生虽短暂、虽无常,但却和明月、长江共存于永恒的天地间。所以,我们也应该抓住手中有限的光阴,活在当下,把握自己的人生。有人曾评价这几句诗“哀而不伤”,在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板书:理——哀而不伤宇宙人生四、师生点评,总结升华。五、清理过关,当堂检测。1.背诵前两部分。2.完成相关练习。第二课时一、呈现课标,导入新课。提学生背诵课文二、小组交流,讨论释疑。 师生共读,将诗歌之美满怀拥抱我们通过诵读,用我们的心灵和张若虚的心灵进行了对接。然而,这首流传了千年的经典中无穷无尽的意韵和浩瀚博大的情感,我们大多还没有能够领悟。这是一种阅读的遗憾,但也是一种阅读的动力。因为这些我们暂且没有光顾的内容,就是我们未来继续阅读的动力。课的最后,请给我一个机会,我渴望着把我对这首诗歌的理解,通过我的朗诵传递给同学们。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三、展示成果,探究应用。(三)鉴赏“月之情”欣赏第三部分: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两地相思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思妇怀人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游子思归 1.导入:光照千古的明月之所以永恒存在于天地之间长明不衰,好像是在等待什么人。那么这首诗在第三部分写到了什么人呢?——游子、思妇。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这轮明月也表现得极为多情。2.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月亮的多情?明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及“落月摇情满江树”。3.赏析“可怜楼上月徘徊”, “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教学预设:(1)写出月因浮云游动,光影明灭不定的动态。(2)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4.赏析“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方法,通过一个“摇”字将无形的离情写得形象可感,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一个“摇”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字,可以让人联想到月光的浮动,开满鲜花的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阔无垠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同时让读者仿佛看到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的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让读者仿佛听到这离情飘落时还伴随着细碎、空灵的风铃的声响。一个“满”字让人感觉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溢着、荡漾着、萦绕着这种浓郁的、哀婉的但又略带甜蜜的相思之情。这份哀而不伤的离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5.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3)以 “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4) “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6.小结: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的。所咏非一时一地一人之情,而赋予其永恒的普遍性。浓浓的离别相思在美景之下,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却又笼罩心头。李泽厚: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板书:情——思妇游子离愁别绪 四、师生点评,总结升华。1.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2.诗人张若虚将众多意象巧妙地统摄于一轮明月的光华之中,汇成了月之景、月之理、月之情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意境。在时间线索上,诗人也以月为纽带,整幅画卷按照月亮初生、高悬、西斜、落下的顺序徐徐展开。月亮落下有再升起来的时候,诗人通过月落、月升的循环往复给我们传达一个“永恒”的讯息,让读者感受到了春江花月夜中景、理、情的永恒之美,并促使我们在纯净、空灵、迷朦的月色中不断地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五、清理过关,当堂检测。1.背诵全诗2.分类收集整理关于“月”的意象的诗句。3、用散文的语言改写本诗,可以选择全篇也可选择片段。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