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0 KB
  • 2023-04-09 14:30:17 发布

高中语文(春夜别友人)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教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春夜别友人》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情感。2、认真研读课文,掌握表现手法。一、资料链接(一)作者简介1、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2、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歌》。3、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诗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白居易评价:“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二)先读为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战国时,燕昭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理遇贤士郭隗,乐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古美谈,诗中感慨由此而发。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寂寞苦闷。(三)写作背景684春,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二、初读诗歌原文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三、整体感知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诗歌表达了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诗人通过空间的转换和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从室内到室外,从黑夜到黎明。这样更突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四、品读诗歌1、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①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写有何作用?通过白描、摹色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别宴的隆重,晶莹洁白的蜡烛(银烛)吐着袅袅的青烟,华美的筵席(绮筵)上,频举金色考究的酒杯(金樽)。如此隆重的场面,烘托出友情的深厚,离情的缠绵。②赏析该联“吐”字的妙处。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银烛静静地冒着青烟的情形,渲染了别时凄清的氛围。从而使我们仿佛看到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2、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该联自谢朓《离夜》诗的“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二句化出,相比之下,该联在意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何表达效果?该联比谢诗显得出语更自然意境更深远,明确地抒写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突出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旅途艰险的担忧。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简要分析该联的的表达效果。a、通过的黎明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反衬了依依惜别之情。b、同时这联看上去是描写景物,实际上也是在写时间流逝。“隐”与“没”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流逝的过程。已经一夜了,主客双方已然没有分别,从而衬托了别情之深。4、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简要分析该联的的表达效果。运用白描手法,“悠悠”二字勾勒出了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表现了对前途的隐忧。用一个设问句,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五、初识送别诗——小结1、送别习俗:喝酒送别2、送别诗的感情类型:依依不舍之情、表现真挚的友情,别后的思念之情3、送别诗意象:空间意象:离堂、别路、洛阳道;时间意象:明月、长河;六、离别诗句积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