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 KB
- 2022-06-15 10:50:1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常言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笔者在此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习兴趣 每节课的导语给学生的印象很深,甚至会决定其对本节课的好恶感,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导语,充分发挥前因效应的积极作用。新课导入是把学生思维引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景之中的行为方式,它是思维的起点,有意识的导入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它正如戏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由趣启思,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要使一堂历史新课获得成功,必须讲究新课导入的艺术性,应在导入阶段就制造“兴奋点”,诱发学生产生与教材学习内容相应的情感,使之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到教师为之营造的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来。
如《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一课,我一开始就以神秘的语气讲述一则新闻报导:“在朝鲜半岛上,沿北纬38度线有一横贯整个半岛的森林带,那里奇禽异兽多不胜数,但却无人敢跨入一步。”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接着我又答中有悬念:“是抗美援朝战争造成的。”学生的好奇心被引到抗美援朝战争上,从而顺利转入新课。再如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我在上新课前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的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许多大臣都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亲手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知道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我说:“好,这节课就给大学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学生兴趣起来了。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思维发端于问题,又通过问题来展开,始终和一定的问题相联系,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介绍典型而新奇的事实入手,引出的问题最生动,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学生的面前一旦出现问题,他们的认识心理和情性心理便会活跃起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进而开发他们的智力的教学艺术,因此,历史老师课前要精心设计疑问,课上巧妙地提出疑问,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如在教学古埃及金字塔时,提出在当时的条件下,怎样把那样重的石块弄上100多米高,假如你来设计,用什么方法?用点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这样的疑问,可使学生富有激情信心百倍地钻研它,学生可不断地从原有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创新思维。又如讲到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时,设问学生,假如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加上问号,让你用史实说明,你将怎么办时,学生便陷入了思索之中,然后便说出一些自己的理解,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或是情绪激动,据理力争;或是平心静气,阐明因果;或是通情达理,一分为二,这样质疑既挖掘学生的智力,又诱发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能力训练,增添学习兴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历史课教学中,历史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小论文征集评比等多种活动吸引学生,还可辅之以一些激励机制来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还应该教会学生们如何去学习,去发现,去感受。历史教材的特点就在于启发学生如何去寻找历史、学习历史的方法,增加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每节课的“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都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学生学习的好坏并不决定于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记忆,而在于课堂45分钟能力的训练。我认为这45分钟的能力训练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在学习汉武帝大一统时,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颁布“推恩令”、“统一铸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而对盐、铁官营体会不深,教师就从盐、铁在古代的重要性说起,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政府要把这两项权力收归中央?”这就要求教师清楚地了解盐、铁在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回答,达到认识盐、铁官营必要性的目的。学生则跳离教材,从多种角度对内容材料提炼加工,以他们已有的知识为依托,合理地想象、思考、分析,最后做出推论。它比教师直接讲给学生,记忆结论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是由学生共同讨论完成的过程,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忘;同时概括能力也得到了训练,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具备这种素质,对各科的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在初二历史教材中,讲到了几次学生爱国运动,我组织学生以“当代中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为主题,举行演讲比赛,同学们引经据典,畅所欲言,激情高昂。在讲《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辩题“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否可以避免”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在辩论中,正方同学列举史实,证明了我方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众多因素,更强调了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悠久历史,反方同学则是从清王朝政治的腐败,经济的“闭关”政策,军队的废弛等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特别指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以此来证明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小小的辩论赛,形式新颖,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他们既拓宽了知识面,也增强了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历史课是一门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课程,培养好学生的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思维之弦,给学生创造乐学的情境,都应视为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