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2-06-15 10:50:11 发布

历史教学论文:浅析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历史教学论文:浅析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论:浅析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摘要]:现今许多学生对历史不重视、不感兴趣是摆在许多历史老师面前的头等和老大难问题。本主要从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原因、培养良好的兴趣(1重视历史学习2导入新吸引3创设情境激发4联系现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两个方面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培养 历史学习兴趣  现今摆在许多历史老师面前的是如何解决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的问题(许多学生对历史不重视,不感兴趣)。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就成了历史老师的头等大事。心理学家斯宾塞说过:凡痛苦的功就使知识为人所憎恶;凡愉快的功就使知识为人所爱好。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都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不喜欢的科目是很难学好的。在此,就如何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我谈谈我的一些做法,若能作为引玉之砖,也颇感欣慰。  一、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原因  我们想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首先要知道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历史,对症下药才能见效。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初中学生不重视历史,认为历史是副科且现实中似乎没什么用;由于中考历史所占的分值小且为开卷,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历史。(2)学生对许多抽象的历史问题,如典制度、阶级关系、事发生的原因、本质、意义等具有畏难情绪。另外学生最怕的就是历史中大量出现的历史年代、地名、人名,因为那些东西很难记住而且容易混淆。  二、培养良好的兴趣  1、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学科,对历史重视起。  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问:“学历史有什么用?”这是个涉及到史学功能的问题。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唐太宗曾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台湾化名人龙应台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史学的价值时给台湾大学的学生讲了一个沙漠玫瑰开放的故事,然后谆谆告诫大家:“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这告诉我们学习历史,使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智慧起。譬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一分为二,全面看待(既要看到他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他的消极作用)。所以我们在看人看事时也要一分为二全面看待,了解人的复杂性(像秦始皇既有统一天下的一面又有残暴的一面)。得人心者得成功(像楚汉争霸刘邦的胜利,解放战争共产党的胜利等)等道理。这些道理会使学生明智起。  2、在导入新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一节能不能吸引学生,导入新这个环节很重要。在导入新时,一种方法是设置悬念制造疑点,给学生“下马威”。使之进入学习状态,对本节产生兴趣。如我在讲“美国内战”时,用“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已经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会再次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内战?这场战争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影响?”等问题导入,使学生围绕内战爆发的原因、经过、作用、性质、影响等方面,积极参与学习。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与有关的材料(传闻、秘史),这样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讲述必须明了简短,否则就会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3、在堂中努力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历史是已逝去的事情,直观的材料虽然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储存,但很多时候材料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譬如南京大屠杀的30万人受害者,只是材料上的数据无法引起学生对日本暴行的愤怒。但如果有一段南京大屠杀的视屏资料就能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日本人的残暴。例如我在讲《甲午战争》时,插放一段《甲午风云》;在讲《抗日战争》时,播放国歌;再讲《改革开放》时,播‘放春天的故事’ 等。这样,通过直观教学手段代替教师的讲读,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可以说,多媒体使历史走近了学生,使历史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和呆板的讲授。在讲《九一八事变》时,首先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悲怆的歌曲,学生听后一片肃然,然后就有学生产生了疑问:松花江上那么美丽富饶,东北人民为何还要去流浪呢? “九一八”指的是什么?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同学们纷纷在寻找答案,通过自觉的阅读教材,终于明白了中国近代这段屈辱的历史。(2)通过反问把学生自己放入历史中,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如我在讲陈胜吴广起义时问学生:如果当时你也在那些人里面你会怎莫办?如果没有哪场暴雨秦末农民起义就不会爆发吗?使学生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必然性。  4、在教学时要时刻与现实相联系,引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人和事,对于学生说,感觉较遥远陌生,这使得他们对于历史不太感兴趣。所以我在在教学中,注意教材内容与现实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学历史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加深。例如:我在讲日本明治维新中实行义务教育,与我们今天的科教兴国战略相联系;日本本明治维新的改革使日本19世纪末成为亚洲强国的历史事实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战略相联系,宋代的城市生活与现代的城市生活相联系,民国的社会习俗与现代的社会习俗等等。这样,既体现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社会功能,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加深了历史知识的记忆。但是,这种联系,必须是在分析清楚了古今之事的本质区别之后再联系,不能信口开河,胡乱联系,使学生不仅不清楚印象、不深刻而且使学生知识混乱,从而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多样化的知识,整体性的智力,持续性的应变。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注意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启发诱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我在讲“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胜利”时,提出疑问:“为什么封建落后的埃塞俄比亚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意大利?”这样,教师不断设置疑云,使学生精神处于亢奋状态,激发了堂气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联系分析,获取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又如讲到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时,设问学生,假如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加上问号,让你用史实说明,你该怎么办?学生陷入思索之中,然后便说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在讲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时,设问学生:“西方人为什么不远万里到东方去(为黄金)?”“走原的路不行吗?“为何要开辟‘新航路’(奥斯曼土耳其的阻隔)?”“他们又凭什么开辟新航路(新航路开辟的条)?”一步一步又是学生得出答案。这些设疑使堂气氛活跃,引发学生思维发散。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