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5 KB
- 2022-06-15 10:50:2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兴趣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愉快的情绪。历史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性,在文字上偏重于叙述,加上初中学生年龄小,认识和思维还处在感性和形象阶段,这就决定了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照本宣科,就会显得索然寡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索。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如教学《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块汉白玉的历史浮雕。其中第一幅展示的就是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你知道林则徐为什么要当众销毁鸦片?历史上为什么将英国第一次对华侵略战争称为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几个疑问一下子就能够吸收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二、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习兴趣教师要注重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在头脑中再现历史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等等。教师要注重教学中形象的描述,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陈胜吴广的不畏强暴、揭竿而起,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邓世昌誓死御敌、义不独生,谭嗣同的喋血街市、唤醒民众等等,都需要教师用生动感人的讲解使学生对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有具体的认识,受到感染,产生学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指导学生编排历史小品,历史短剧等。如讲到“百家争鸣”时,可以让学生扮成诸子思想家去发表自己的治国主张;如讲到“杯酒释兵权”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故事情节,从而使枯燥的课堂讲述变成生动的自我参与。这种扮演可以是即兴的也可以是教师布置好有准备的。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理解,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设计历史场景。比如讲到原始社会北京人的生活,教师可以给出一些词:山洞、火、猛虎、打猎、野兔等,让
学生根据这些线索结合史实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这种教学方式简单明了,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初一学生比较合适。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展开历史小辩论和讨论。如:在讲到“西安事变”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大家想怎样处理蒋介石”这样的话题。当学生因为简单的爱国热情提出“杀掉蒋介石”时,教师可以根据当时民族危机的要求,总结出必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要意义。再如,讲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教师可以以"发现新大陆的利弊”为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总结出它虽然导致了欧洲的殖民扩张运动,但更重要的是他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还有“洋务运动的利弊”、“秦始皇是中国古代的暴君还是千古一帝”等等都可以展开辩论。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好辩论的题目,对辩论的技巧进行指导,并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发散性思维,最后教师要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进行归纳和引导。由此,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习了历史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组织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营造出一种能够使学生心情愉快、无忧无虑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可体会到角色的转换,还能培养学习兴趣。置身于课堂,学生不仅不会感到紧张、沉闷,反而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在这种融洽的学习环境中,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和克服困难的信心,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大胆尝试,从而有效促进能力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
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史剧,如“左宗棠收复新疆”,“五四运动”等,课堂历史剧,由于学生必须先读教材,理解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再动脑编,动笔写,动情演。整个过程,不仅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还会学会获取知识,表达情感。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创造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大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组织辩论会,如:“唐玄宗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为了取得好的效果,我专给学生开讲座,介绍辩论的基础知识和技巧。从辩论效果看,学生已入门,学会辩论。可贵的是,学生能结合社会上腐败现象进行阐述,以史为鉴。3、组织讨论会。女口:"你认为孙中山应该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吗?”,“秦统一的利与弊”等。4、讲小故事。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吴越争霸”时,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发愤图强,吃苦耐劳,就一定能够成功。又如学习“商鞅变法”时让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教育了学生。第二单元学完后,组织学生举行讲故事比赛,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潜力,学生不仅故事讲得好,体会也写得好,不仅得到了启示,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5、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堂作业。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
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四、精心设计课堂结尾,延续学习兴趣一堂成功的课,要有始有终。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后,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每节课结尾时,教师应巧妙的设计出学生感兴趣耐思考的问题,以引起学生对下一节或后面章节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课后,教师指出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可是新中国的成立,是否意味着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已经放弃了颠覆人民政权的企图呢?这样结尾,设下悬念,使学生急于想知道后面的内容,为下一节课讲《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