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 KB
- 2022-06-15 10:50:2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教育学会2010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登记表(征文封面)学科类别:中学历史论文题目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刍议作者姓名姜胜祥学校名称黎平县平寨九年制学校课题组成员姓名个人学校地址黔东南州黎平县平寨乡联系电话固定电话:0855——6291071移动电话:13595534695论文内容摘要宋代的朱熹明确指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所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司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的获得,并逐渐到对学习的热爱,才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取得事办功倍的效果。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社会、学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反省、创新,更应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实践新的教学方法,让我的课堂有声有色,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兴趣同时也提高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个人诚信承诺(在括号内打“√”):1、所写论文为本人原创,并非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抄袭他人(√)2、所写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课堂()说明:一、学科类别分别为:1、中学语文2、中学数学3、中学英语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6、中学生物7、中学政治8、中学历史9、中学地理10、小学语文11、小学数学12、小学思品13、小学英语14、小学科学15、中小学音乐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17、中小学美术18、中小学信息技术19、中小学综合实践20、综合性科研论文(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教学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刍议摘要:宋代的朱熹明确指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所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司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的获得,并逐渐到对学习的热爱,才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取得事办功倍的效果。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这门课程的兴趣,却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好的课题。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社会、学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反省、创新,更应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让我的课堂有声有色,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兴趣,收获知识与学习方法、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完善学生人格,同时也提高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关键词: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宋代的朱熹明确指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所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司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的获得,并逐渐到对学习的热爱,才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取得事办功倍的效果。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这门课程的兴趣,却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好的课题。根据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设计有吸引力的导入语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课文,是一节课的开始环节,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导入课文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开课导言即导入语上。导入语要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设计导入语没有固定格式,一般说来,我习惯用如下三种方法:1、故事传说导入法。学生喜爱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在讲《三国鼎立》时,我在上新课讲了一段曹操和袁绍一起偷人家新娘的故事,学生兴趣起来了,盼望我讲新课。
2、提出疑问导入法。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在讲《五四爱国运动》时,我这样讲;“同学们,我们每年的五月四日都要过一天节日叫‘五四青年节’,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那么,什么叫‘五四运动’呢?它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学生的兴趣被吸引住了,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3、诗词导入法。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学生喜爱朗读、背诵。我在讲《红军长征》时,先朗诵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然后问学生:“你们理解毛主席的这一七律诗的意义吗?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节课我就给同学们讲一讲《红军的长征》。”由于学生被诗的意境感染了,听起课来聚精会神,这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适时设置悬念适时设置悬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正如看小说,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个悬念的设置激发读者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吸引读者一回一回地看下去。历史教学也是这样。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不想方设法去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会无动于衷。因此,适时设置的悬念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最好动力。例如,我在讲述《王安石变法》(活动课)结尾时时,我时这样结尾的:变法失败,说明了集权王朝没有可能通过变革避免走向衰落和灭亡,帝国制度也没有可能摆脱治乱循环改朝换代的规律和宿命,说明王朝已走投无路,帝国已病入膏肓;非变不可而又不能成功,后果之重也就不言而喻——王朝失去自我调节的最后机会。和王安石、司马光一起同归于尽的还有大宋王朝,宋神宗和王安石去世(1085年/1086年)不久,就发生了“靖康之难”,正所谓“宋人议论未定,金人兵以过河”。为本次活动课做了好的结尾,也为上下一课《宋金对峙》留下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想学习下一课的兴趣。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在讲《美国南北战争》时,设疑:在美国的一次有关最著名的总统的民意测验中,林肯位居其首,为什么林肯那么爱美国人民欢迎呢?同学们看过《汤姆叔叔的小屋》(旧译《黑奴吁天录》)这部小说吗?林肯曾经说过,正是这部小说引发了一场战争,是什么战争?它的原因、性质和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
又如在讲女皇武则天时,可以问:你知道武则天的真实名字叫什么吗?学生一定会回答她的名字叫武则天。又问:如果她就叫武则天,我还会问她的真实名字叫什么吗?,那学生肯定会想:那她的名字究竟叫什么?然后教师一一讲来,学生肯定会加倍的集中注意力,精神高度集中。最后学生会感慨,原来武则天也是无名英雄。悬念的设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可以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每节课的“悬念”的积累,必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持之以恒,对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功也大有益处。三、发挥诗歌的应有作用在古文学中,诗歌是高度凝缩的文学。优秀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带入历史情境中去,并迅速产生共鸣。诗歌的运用,最大的优点是能渲染气氛、复现情景,调动学生情感,有利于思想教育。如讲述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时,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背诵描写江南风光的美好诗句,如《忆江南》、《江南诗二首》,通过学生饱含激情的朗诵和老师的讲解,使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感爱江南的美好风光。又如讲《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中苏轼是豪放派词人时,朗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好象身临其境,就在长江岸边,水花好象就溅在自己身上,有了一丝丝的凉意。这就是惊心动魄的美丽,也是潇洒多情的感伤,这就是苏轼的豪放。四、运用语言与情感创设氛围在历史课堂教学这个大“舞台”上,历史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学生(演员)共演一台戏,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历史教学中,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至地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上《鸦片战争》总讲完林则徐虎门硝烟后,学生们还沉浸在虎门销烟胜利的兴奋、喜悦和痛快当中,我把话头一转,说到:“
当中国人民正在欢庆虎门销烟的胜利时,英国议会却一片大乱,英国外相巴麦尊正在大放厥词:‘先生们,在遥远的东方,那个古老衰败而又愚蠢守旧的庞大帝国,长期以来就一直拒绝跟我们进行全面的贸易,只允许一个小小的港口——广州一地跟我们通商,这使得我们的商品不能够从中赚钱。这早已为我们所不能忍受!现在竟然又野蛮地把我们商人辛辛苦苦运去的、用以养家活口的、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使我们的商人和我大英帝国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同学们,你们对此作何感想呢?”惟妙惟肖的表演马上激起学生的强烈反应。五、穿插历史小故事许多学生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希望老师能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历史。根据上课多年的经验表明:大部分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或多讲同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以增进自己的知识面。诚然,老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作一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引人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述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时,引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同时也讲讲“赵匡胤之死——‘烛光斧影’”既史学界关于赵匡胤之死和赵光义即位的种种争论;在讲述春秋战国时,不妨用“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卧薪尝胆”等典故轻松一下。六、巧用音乐和历史片断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历史最大的特点是不能重复,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工具是教科书,而教科书主要借助的是文字叙述来传播历史,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个历史课枯燥乏味的误区。我用情境渲染和再造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出这个误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情境的体验中,增强主体参与的意识,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例如:从《开国大典》视频中掀开历史的画卷;从《长征》的电影剪接中,让学生领略中国革命的艰辛,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真的没有现在的新中国,使他们不忘历史,珍惜现在,面向未来;从《国际歌》的播放中感受受压迫和侵略的世界劳苦大众团结战斗的精神;一首深情的《春天的故事》让大家重温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颂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这样就使学生从新的视角审视历史,从而在新奇中增强求知欲,更加有利于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
七、开展师生讲史活动课这项活动富于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同时也有竞争性,适应初中学生喜欢在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心理特点。这项活动,能使学生增强参与意识,并从思想感情上进入“角色”,受到深刻的教育。比如平时上课讲孔子,由于时间问题,只讲孔子的“仁”、“礼”、“乐”,最后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完美的、神化了的孔子,我在讲《先秦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简介》(活动课)时,讲孔子骂自己的学生樊须“小人哉,樊须也”;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圬)也,于予与何诛?”出于礼节不得不去拜访阳货,又不想见他,于是“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孺悲来拜访,不想见,叫门房对他说自己病了,传话的人才出门他就“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这样学生又看到了活的孔子,有喜怒哀乐的孔子,不乏幽默感的孔子。又如墨子“非攻”的思想等,因教材缺乏生动的史实,学生感到枯燥、生硬、难懂,不愿学习。而在故事会上,学生在讲述的历史人物中补充墨子的“止楚攻宋”的具体事例,就使这些人物变得栩栩如生了,跃然纸上。即使对其他观看的学生,所得到的感受也要比教师讲授亲切,从而取得更佳的效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召唤。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社会、学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反省、创新,更应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让我的课堂有声有色,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兴趣,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还能收获学习方法、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完善学生人格,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参考书目:1、初中《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岳麓书社)。2、《世说新语》(张玲,王亦苏主编,珠海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3、《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4、《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易中天著,文匯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5、《历史的黑洞》(苏建军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6、《康震评说苏东坡》(康震著,中华书局,2008年1月北京第一版)。
7、《蒙曼说唐武则天》(蒙曼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