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0 KB
- 2023-04-08 14:31:0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语文高二上学期导学案课题唐诗宋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课型新授课时1日期第19周主备人教研组长包组领导编号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语言,领会诗歌中包含的思想感情。(重点)2、了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思路。(难点)【课前预习案】一、诗词中常见表现手法分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角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间接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衬托正衬反衬(如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等)描写角度: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多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等)白描点染联想、想象从对方角度着笔细节描写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夸张、双关、用典、反问等二、常见表现手法作用: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含蓄蕴藉8.细节描写:真实准确传神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10.比喻:①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②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11.比拟(拟人、拟物):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2.突出作者的情感。12.对比:①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②强化作者思想感情。13.夸张: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14.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三、答题思路: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四、提前诵读下列诗歌,结合提示,感知表现手法。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诗人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伤感。该诗的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反衬)2、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飞沙走石、雪寒风厉之中,将士们顽强地向前挺进,反衬出将士豪迈坚强的精神风貌。3、王维《山居秋暝》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现手法为以动衬静。4、《与诸子登岘山》尾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运用典故,吊古伤今,四百多年前的羊公,为国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里借用典故来抒发个人情怀。5、《望月怀远》诗,从对方角度着笔,来表现思念之情的。补充:杜甫《月夜》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寰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墟幌,双照泪痕干。此诗同样从对方着笔,来表现思念之情。6、《从军行》全诗则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实写,先交代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中间两联采用虚写的写法,描写想象之景,反映军威战况;尾联采用实写的写法,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望。7、《春夜别友人》,《送魏万之京》两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春》诗,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景:银烛青烟、金樽绮筵,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悠悠远道情:相对无言、离情缠绵,时光催人、难舍难分,悠悠离情、此会何年。《送》诗,第三联宕开写景,景中有情.雁叫声里,云山过处,关城、御苑,从空间转换点明游子行程;树色,向晚,从时间顺序极写一日行速,砧声,秋天到了,家家捣练,为征人游子赶制寒衣。写景的角度:听觉——离歌、鸿雁、砧声;视觉——微霜、云山、曙色【课内探究案】-3-
一、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滕王阁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2、《滕王阁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1、首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用了拟人的2、这首诗中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达标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注:此诗写于大历初居夔州时。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课后拓展案】(一)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1.月——思乡,怀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梧桐——凄凉悲伤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6.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例: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7.秋蝉——高洁,悲凉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8.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9.柳——离情依依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
(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三)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滕王阁》《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答案课内探究案一、1、颔联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①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答“夸张”也可),雕梁画栋早晨使南浦的云飞来,珠帘丝幕傍晚卷来了西山的雨;既描写出滕王阁的居高临远之势,也表现出滕王阁如今寂寞冷清的情形。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颈联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分析颈联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的意境宁静高远,引人遐想。 自在的白云,悬映在深深的潭水里,悠然而逝。景物与星辰在不知不觉中随着季节的改变而不断地改变。诗人由此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尾联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运用设问手法,发出疑问,以景作答。物换星移,时光飞逝,滕王早已离去,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依然滚滚向东流去。一个“空”字,表达了作者对物是人非、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深沉感慨。2、诗人面对永恒的存在,产生了盛衰无常、人世沧桑之感,也委婉的流露出诗人时不我待、急切的想建功立业的心情。二、1、“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达标检测(1)这是一只悲伤寂寞而执着的大雁:(1分)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飞着、叫着,追寻他的同伴,即使声竭力衰无人理解也不放弃。(1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2)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课后拓展1、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A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B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