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MB
- 2023-04-08 14:31:0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唐诗宋词选读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发的感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特点――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
诗人简介: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
诗歌背景此首诗大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0)春,年方二十六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诗人的诗潮。
探讨第一组讨论首联第二组讨论颔联第三组讨论颈联第四组讨论尾联注意:通晓大义,抓住关键词,体悟作者情感.时间为5分钟.
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和“对”字衬出离人怎样的神情?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只是凝视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面对华筵,除却举杯,再也没有可勉强相慰的话了
颔联中“琴瑟”与“山川”各有什么含义?两句暗含着什么情感?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瑟琴形成对仗.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别离,别路遥迢,恨山川之缭绕,写出了离情的微苦,令人感慨唏歔。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精于炼字,巧用衬托。
简析尾联.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对此首作一整体评价.这首诗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觥筹交错之时,欢声笑语之外,显现淡淡的惆怅,别时容易相见难,离别在即,透出隐隐哀愁。
(其二)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优怅有余。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1)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2)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