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2.50 KB
  • 2023-04-08 14:31:05 发布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三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检测三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三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检测三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荡漾(yánɡ) 盛馔(zhuàn) 邈远(miǎo)B.木屐(jī)戏谑(nuè)訇然(hōnɡ)C.嗟叹(jiē)云霓(ní)斟酌(zhuó)D.沽取(ɡū)鸾鸟(luán)渌水(lǜ)答案 C解析 A项“漾”应读yànɡ;B项“谑”应读xuè;D项“渌”应读lù。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难求月既不解(懂得)饮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插)B.会须(会当,应该)一饮三百杯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夜晚)熊咆龙吟殷(震响)岩泉C.云青青(黑沉沉的)兮欲雨列缺(云的缝隙)霹雳訇然(形容许多人的大笑声或喧哗声)中开D.呼儿将出(拿出)换美酒怳(恍然,猛然)惊起而长嗟须(等待)行即骑访名山答案 B解析 A项横:遮断。C项列缺:闪电。D项怳:通“恍”,心神不定的样子。3.下列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B.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答案 C解析 A项拟人;B项比喻;D项对偶。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李白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诗人借梦游仙境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诗中虽流露出苦闷和抑郁,但感情激越奔放,表现了诗人自由不羁的个性。B.李白诗歌奇特的构思,瑰丽的想像,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运用,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对唐代以及后代众多诗人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韩愈曾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C.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古体诗有“歌”、“吟”、“行”等体裁。近体诗有律诗、绝句的区别。D.“歌”、“吟”、“行”都是古体诗。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答案 C解析 唐诗中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5.阅读下面的文字,适当调动画线部分内容的语序,使“死气沉沉”这一含义得到强调。年轻的李白,肯定从心底轻视孔子。对于那些“白发死章句”(《嘲鲁儒》)的腐儒,李白更是看不上眼了。人应当生动活泼地活在世界上,不能死气沉沉地泡在死了的纸上。答案 不能泡在纸上,死气沉沉的。6.请在横线上填写句子,与画波浪线的部分构成排比句,使上下文连贯、流畅。李白的人格魅力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志气、豪气、骨气。也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信不疑精神,“输肝剖胆效英才”的积极奋进精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果敢叛逆精神。总之,李白的志气,是他生活的底气;豪气,是他生活的风度;骨气,是他生活的气概。这三种气质构成了李白的人格魅力。7.下面是关于李白的一段话,请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总结性的话,概括其主要意思使上下文连贯流畅。(不超过40字)尽管李白出身于西域,与中土汉人有着不同的气质特点,然而,李白性格的底子仍然是中国文化,仍然与中国文化的哺育分不开。这是李白少年时代在蜀地读书生活的积极影响。他五岁就背诵《关雎》,他的诗歌有浓郁的书卷气,深深浸渍着青少年时代苦读而来的学养。至今流传着他匡山苦读的故事:匡山有读书台,夜晚常有光如灯,老人说:“李白又在读书了。”至今流传着“铁杵磨成针”的励志故事,正是李白融身而为中国诗书人文传统的一个美好传说,正是李白其人底子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证明。文化取决于教育,无论李白有多么深刻的西域情结,也仍然抹不掉青少年时代的文化记忆。8.文学常识填空。(1)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他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韩愈称赞他们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2)“脚著谢公屐”中的“谢公”指的是谢灵运。他是晋(东晋)朝时的著名山水诗人,“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他的诗歌名句。李白的另一首诗中的“中间小谢又清发”这里的“小谢”是指南朝诗人谢朓。9.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二、阅读鉴赏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①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②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 ①此诗是李白离开蜀地到楚地游历时所作。②大荒:辽阔的原野。(1)诗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答案 诗人写离开蜀地后见到的雄浑壮阔的景象:山岭逐渐消失,原野悠悠呈现,长江飞泻,径直奔入万里原野。(2)尾联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特点?答案 采用拟人手法,从故乡水的角度着笔,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李 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2)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答案 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没有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冷。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面美,又是对戍边战士英勇精神的反衬。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的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诗人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出战士戍边为国的高尚情操。三、体验高考12.(xx·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望汉江李 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13.(xx·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 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案 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理解诗人的情感。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14.(xx·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其十)李 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 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答案 B解析 本题从理解诗句含义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理解。“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明月”一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这句形容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因此B项中“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错误。(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答案 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解析 本题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角度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况作答。描绘鲁仲连形象的是5~8句,“却秦振英声”指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指当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谢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四、写作表达15.下面两幅人物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请以“我更喜爱________(作品名)”为题,写一则300字左右的赏画小品文。参考示例我更欣赏《太白醉吟图》相比于《李太白》中端着酒杯、正襟危立的李白,我更欣赏《太白醉吟图》中的李白——那个钟情于山水的他,那个寄怀于酒的他,那个近乎疯子与狂人的他!图中,他寄身山水,倚石而坐,两颊微红,醉不忘酒,衣着稍显凌乱,这才是率性浪漫、纵情驰骋的李太白啊!再从画面布局上看,《太白醉吟图》有人有物有景,错落有致,重心稍右偏,不显呆板,与题字平衡,构成一幅美的扇面画。另外,从画风上看,上官周用笔过于细腻,虽然刻画得形象生动,但相比之下,《太白醉吟图》大气的风格与李太白豪放飘逸的性格更为吻合。因此,我更喜爱卢沉的《太白醉吟图》。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