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 MB
- 2023-04-08 14:31:0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20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沧州渤海(今河北沧县)人。二十岁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曾任封丘尉,安禄山之乱时,他被拜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官至淮南、剑南西川节度使,最后任散骑常侍,死于长安。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边塞诗成就最高。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代表作有《燕歌行》《蓟中作》等。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属湖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任。天宝进士,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于北庭、轮台间,回朝后任右补阙居,转起舍人,至嘉州刺史。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有《岑嘉州集》。李益(748-约827),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明代胡应麟《诗薮》:“七言绝,开元之下,但当以李益为第一。”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全唐诗》编诗二卷。《从军行》 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的是边塞戍边将士和他们妻子的相思与无奈。《蓟中作》 本诗又名《送兵还作》,是诗人于天宝十载(751)以封丘尉身份送兵到北部边境回程途中在蓟中(指蓟城,故址在今河北卢沟桥北)所写。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这首诗是借歌颂热海的奇特无比以壮朋友行色的送别诗。热海,即今伊塞克湖,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此湖乃是玄奘法师取经中途停留之地,是世界上第二大高山湖,面积达6230平方公里。伊塞克(Issyk)意为温暖之意,中国古书称之为热海或大清池,它跨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四周天山环绕,汇集天山山脉流下的雪水,却终年不结冰,故有“热海”之称。《塞下曲》 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此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边塞诗歌咏在边境要塞遭受艰辛的将士之心情和在故乡等待他们归来的妻子之感叹的诗歌,例如像汉魏六朝期间无名氏们的乐府诗那样的作品,在此之前也有不少。然而这一时期的边塞诗有以下特征:第一,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投入边境节度使和远征军的幕下,体验直接的边境生活,用出众的才笔歌咏自己的见闻与经验;第二,多数作品流利而音调悠扬,表现出生气勃勃的高扬精神;第三,有清澄的抒情性所支撑的新鲜的动感等。在对外并非总占优势地位的盛唐,边塞诗中产生了许多杰作,这与盛唐进取雄放的风气不无关系。这一时期的代表是王昌龄、高适、岑参。歌行体歌行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来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唐音审体》谓:“歌行本出自乐府,然指事咏物……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行”,有“乐曲”的意思。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以五言、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行”就是歌行体的一种。 对应学生用书P201.羌笛(qiāng) 2.蓟(jì) 3.塞垣(yuán)4.惆怅(chóuchàng)5.烁石(shuò)6.一隅(yú)7.赤坂(bǎn)8.单于(chán)9.海窟(kū)1.黄昏独上海风秋 秋:秋风的寒意2.更吹羌笛关山月更吹:一遍遍地吹
3.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无奈4.长驱登塞垣塞垣:边塞的城墙5.边城何萧条何:多么6.每愁胡虏翻愁:为……担忧翻:反复,叛乱7.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歇:败落,衰败 旋:很快8.蒸沙烁石然虏云然:同“燃”,燃烧9.何事偏烘西一隅隅:角落10.定远何须生入关何须:有何必要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2.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3.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4.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5.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6.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温馨提示:,不要把“月”写为“越”,不要把“黄云昏”写为“黄昏云”,不要把“生”写为“升”等。 对应学生用书P21一、阅读《从军行(其一)》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瞭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展现了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品语言]2.“黄昏独生海风秋”的“独”字具有怎样的含义?提示:“独”字,既吻合了征人背井离乡、远涉边地之孤独,也切合了金闺中人因征人不归而独守空闺之孤独。3.“更吹羌笛关山月”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好?有什么作用?
提示:“更”字用得好。它生动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乡之情的敏感,流露出一丝对羌笛的抱怨之情。[析技巧]4.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试简要赏析。提示:此诗将戍卒思亲与思妇怀远交织起来,前三句叙事,交代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吹曲,是写实;末句抒情,想象闺中人正在万里之外怀念自己,是写虚。这里的“虚”“实”互为因果:征人不归,故思妇深愁;思妇之深愁,更增征人思亲之情。用想象闺中之愁写自己的愁思,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加深了本诗的情感意蕴。二、阅读《蓟中作》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5.“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提示:诗人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刻画了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析技巧]6.“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作用?提示:运用典故(孙武和吴起),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暗示了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悟情感]7.本诗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本诗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有一种浓浓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三、阅读《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析技巧]8.这首诗的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提示:①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②朋友为官公正,使热海的“炎气”都为之消减,热海的“炎气”与朋友的“霜威”对比,赞美了朋友的为官品行。[悟情感]9.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诗人是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和喜悦的心情来领略和描写边塞地区的奇异风光的,字里行间渗透了他热爱边疆的深厚感情,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崔侍御的赞美之情。四、阅读《塞下曲》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析技巧]10.这首诗引用了四个典故,结合诗人用典的特点和意图完成下面表格。典故运用方式意图
伏波正用定远①反用③表明自己甘愿为国捐躯的志向只轮②正用表明彻底消灭敌人的决心箭射天山正用④留守部队防范敌人鉴赏指导……………………(技法点拨,触类旁通!)化用典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与孙权、刘裕、刘义隆等历史人物相关的典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凝练含蓄地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感情。 对应学生用书P88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高 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从军北征李 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雪”和“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高诗描写了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渲染出和平宁静的气氛;李诗描写了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了行军道路的艰难,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2)高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含有思乡之情;李诗中一句“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的明月,很自然地勾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岑 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注]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注] 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一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其中的一种并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运用拟人的手法。诗歌把无生命的月亮人格化,生动地描写了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②运用主客换位的方法。诗人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而自己的思乡之念,已形象地寄托于月亮这个物象之中。③融情于景。“汉月”高照,“胡沙”无边,遥相对应,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更衬托出孤身一人在苍凉沙漠上行进的艰难。④运用对偶的手法。上下句意义互补,上句“汉月”,下句“胡沙”,点明了月照沙漠的情景(点明沙漠的广袤,路途的遥远),丰富了词语表达的内涵。(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远戍边疆的报国之心,“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暗含了李判官入京旅途艰难、须多保重的惜别之意,抒发了怀念亲友的乡思之情。二、语言表达4.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两个句子。(以下三个句子,任选其二)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奇瑰而雄健,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山水田园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树、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李白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杜甫诗是)幽咽泉流中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风急、猿哀、浊酒、涕流,肠热黎民。5.从下面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火星文”下定义。(70字以内)火星文,可理解为火星人的文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年轻网民为求方便或彰显个性,开始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的文字。由于这种文字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并且文法也相当奇异,所以亦称火星文,意指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火星文是在互联网的普及下,年轻网民为求方便或彰显个性,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且文法奇异的一般人看不懂的文字。最后一根顶门的粗木也被竖起,一轮残日悬挂在城内街头。城外,昏天暗地,一望无垠的枯草与那轮橙黄的残日,显得有些乏味。夕阳将最后的晕光慷慨地洒向了这片土地,只是那光不再刺眼。青色的石板路,青色的房顶,青色的行人……都罩上了一层薄薄的黄晕。深秋的风,卷着地上零乱的树枝,卷着空中淡淡的浮云,也卷着心里深深的思念。行人越来越少,连走街串巷的商贩此时也隐匿了。唯有半掩着门的酒店内,温酒的水冒着缕缕白烟,店小二不停地擦拭着那把铜铸水壶。狂风一个劲地怒吼,似乎要撕破这沉寂的莽原。范仲淹独自静静地坐着,眼前的地图有些模糊了。他不知道已经将此图看了多少遍,也没人知道他看了多少遍。唯一明确的一点是,他每每思家时,便会这样坐着。他紧皱着眉头,用手不停地画着,直到划破了一张又一张的牛皮图。士兵们呆呆地围坐在军房之中。他们之间没人说笑,也没人想说笑。他们自来到这块荒凉的土地后,都多了一份稳重、一份成熟、一份老练和一份生与死的感念。如今,他们已不再为这里的景象感到奇怪,只是埋头擦着兵器、擦着愁思。那轮夕阳依旧高挂,可城门已关了很久。久居的大雁趋着最后的黎明努力向衡阳飞去,只给戍城的士兵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和一声声惆怅的叫声。边塞的角鼓吹奏起来,夹杂着瘦马的哀鸣。清冷的军营中,将军召集起士卒们,将要下达一个命令。角鼓声打断了范仲淹的思绪,他用长袖拭去了眼角的浊泪,起身向军房外走去。落日的脸更红了,它羞怯地将半边隐藏在地平线下。将军让士卒们各自准备准备,晚上将要开酒宴。士卒们欢呼起来,唯有范仲淹自己拖着沉重的脚步,向军房内走去。
夜将要来了。夕阳最后一条红色的曲线也隐藏在地平线下了。那轮孤独的冷月在东南方悬起,徐徐的轻风撩乱了范仲淹花白的头发;悠悠的羌笛声,撞击着范仲淹的心房。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愁思,两行浊泪齐涌而下。他长舒了一口气,用一种哭腔吟道:“塞下秋来风景异……将军白发征夫泪。”随即他在纸上写下了这首《渔家傲·秋思》。夜深了,也静了,偶尔传来狼的嚎叫和狂风吹着树干的怒号。大醉的将士们进入了梦境:他们打败敌军,胜利而归……月悬在空中,映照着士卒们灿烂的笑脸和眼角的两颗晶莹的泪珠。此时此刻,他们正与家人在梦境中相会。(有删改)[赏析] 文章采用情景再现法,艺术地再现了范仲淹创作《渔家傲·秋思》的场景。穿插在文章中间的景物描写,不仅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文章的语言流畅而有诗意,情景再现法的运用也增加了文章厚实的底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专题《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教学案苏教版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专题检测十一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专题检测七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专题检测五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六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专题检测六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12课:《金铜仙人辞汉歌》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含答案)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9课 言情词三首(含答案)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5课 李清照词二首(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