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00 KB
  • 2023-04-09 14:30:02 发布

2015-2016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醉花阴 教案3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课题    《醉花阴》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  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教学方法     朗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习过程    旁注与纠错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接触女诗人的作品。的确,中国新文学的传世作品出自女子之手的确实比例很少,但这决不是女子们没有才情,而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太少了。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位宋代女词人的作品——李清照的《醉花阴》。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常识填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内容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2、字音通关  薄雾()永昼()纱橱()盈袖()  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朗读练习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生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然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词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去读?      四、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答:①“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  ②“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  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红,愁是有数量的。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愁是有长度、宽度、深度;秦观的愁也是有数量、深度的。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  答:“永昼”“半夜”“又”  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4.词人为何而愁?  答:思夫    5、《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把它概括出来?  答:上片:重阳思亲而不得  下片:饮酒赏菊愁更愁  鉴赏评价上片  1.具体说说词的上片的内容。(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明确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出门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2、下面是我们的合作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明确:“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此二句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出浓烈的愁苦气氛:天愁、地愁、物愁、人更愁。    (2)赏析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明确: “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半夜凉初透”,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3、上片小结:  上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愁苦。    鉴赏评价下片  1.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确: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  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充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明确: 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以佳景衬哀情”的作用。古人在旧历 九月九日 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3.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确: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关于这一句有一个故事,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4.整体感悟下片内容:下片写作者在重阳节黄昏后独自饮酒赏菊的愁绪。    五、总结归纳,领会主旨  明确: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作者使用了比喻、烘托、设问等手法。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试背两首李清照的词作  1、《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2、《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