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7.00 KB
  • 2023-04-09 14:30:02 发布

【鲁人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柳永词二首.doc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读8 柳永词二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凄切(  ) 骤雨(  )  凝噎(  )暮霭(  )参差(  )(  )堤沙(  )天堑(  )珠玑(  )罗绮(  )豪奢(  )羌管(  )【答案】 qī zhòu yē ǎi cēn cī dī qiàn jī qǐ shē yǎn qiānɡ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参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年复一年。 (2)情意。 (3)将近,大约。 (4)把……绘成画轴。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__________,____________,骤雨初歇。(2)都门帐饮无绪,__________、__________。(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5)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读(6)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7)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自古繁华。(8)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重湖叠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2)留恋处 兰舟催发 (3)暮霭沉沉楚天阔 (4)多情自古伤离别 (5)杨柳岸晓风残月 (6)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7)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8)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9)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作者名片]姓名柳永(?-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屯田。简历  崇安(今属福建)人。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起生活,狂放不羁。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至景祐元年才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于南门外。成就  在词的艺术上,柳永有较大的独创和较高的成就,对词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是第一个大量制作长调慢词的词人,他把传统抒情和融情于景、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段与长调慢词结合了起来,语言进一步通俗化和口语化。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有《乐章集》。代表作有《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雨霖铃》(寒蝉凄切)等。评价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其作品流传很广,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读但作品中有些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文体常识]词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也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声律等都各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写上一段小序。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0字以上)。词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慢 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言“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柳永是中国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探究——精研文本]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读《雨霖铃》(寒蝉凄切)【背景介绍】这首词是柳永离开汴京时与恋人话别之作。词人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京城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又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整体感知】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恋人间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片是写词人想象离别后更孤独冷落的凄凉之情。【文本深读】1、《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何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离别时的情感离别时的景色饯别时心境黯淡低落寒蝉凄切,骤雨初歇船要出发时难舍难分、痛苦异常千里烟波,暮霭沉沉设想今宵酒醒后凄凉惆怅,“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杨柳岸晓风残月全词意境词的上片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读下片则是对别后的设想,是虚写。整首词虚实结合,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在结构和表达情感方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三句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别后情景的写法,所以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这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念”字表明是设想别后的光景。“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去去”二字连用,更显示出低沉的情调,使人倍感去路茫茫,道路修远。“烟波”是波面像轻烟笼罩着,和“金波”相反,是愁人的景象。“暮霭”是傍晚的云气。“沉沉”是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从汴河南下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所以说“楚天”。“阔”写出天空的浩渺,给人以空落和渺茫感。暮色沉沉,雾气茫茫,海天相接,水远路长。景色是灰暗的,这种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三句写景抒情运用的是点染手法。“念去去”是点,点明离别;其余两句是染,烘托离愁别绪。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一句是整篇的警策之语,运用了融情入景的写法。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读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整个画面充满了一个凄清的气氛,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借酒浇愁,然而“愁更愁”,更何况是“酒醒”之后呢!试想,此时不过是柳永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头,而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4、这首词在写法上虚实相济,过渡巧妙,请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片“念去去”二句,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下片的开头“多情”二句,也承接得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更使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我安慰之意;忽又转入现实,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词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顺理成章了。【名句鉴赏】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鉴赏】这三句说,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感情,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读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写。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鉴赏】这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可是跟苏轼在著名的中秋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词人越是把个人悲苦的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伤之中,并让读者越发感受到。《望海潮》(东南形胜)【背景介绍】《望海潮》作于景德初年。当时柳永到处漂泊,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他的老朋友孙何时任两浙转运使,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无法登门拜访。柳永只好写了这首《望海潮》词,让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演唱。孙何听到这首词后,将柳永请进门吃了一顿饭,但后来并没有提拔他。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举荐自己。传说金主完颜亮因受本词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整体感知】《望海潮》一词用铺叙手法展现了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城镇的富庶与繁荣,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和赞颂之情。【文本深读】1、《望海潮》一词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从地理位置上看: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是形胜之地。(2)从历史传统上看:是江南名城,自古以来便是繁华富庶之区。(3)从自然景观上看:街巷河桥、钱塘江堤、西湖山色,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读美不胜收。(4)从市井面貌上看:商业繁荣、民殷财阜。(5)从百姓生活上看:人烟繁盛,市民殷富。2、《望海潮》这首词是干谒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怎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人目睹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后,产生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并加以详细、具体的描绘。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生活面貌。但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名句鉴赏】1、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鉴赏】“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花期更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让人联想到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花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予世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2、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鉴赏这句是《望海潮》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池名,这里代指朝廷。“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的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好将好景画成图本,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读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衬托西湖之美。[拓展——边读边悟]课内素材一代词人: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用内心的悲伤书写着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离别,是诗词吟诵的永恒主题。古往今来,多少名句,因悲秋而吟,由离别而生。但比之柳永此词,却难免黯然失色。悲秋、寒夜,冷雨、残月,离泪、伤情。一曲《雨霖铃》,绘尽秋之凄凉,情景交融,凄婉至深;离愁别绪,催人泪下。一曲《雨霖铃》,诉尽惜别之苦,情真意切,淋漓尽致;脍炙人口,经久不衰。感动了多少人,占据了多少人的心扉。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谁能一语道破?请领略词坛妙手柳永的《雨霖铃》。【应用角度】“离别”“送别”“离愁”“思念”“聚与散”“生活的无奈”“为感情喝彩”等。美文悦读换你一眼的深望——千年一梦会柳永他,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一个羁旅天涯的浪子,一个惊为天人的风流才子,一个温柔缱绻的情人。——题记一堤风月雾靡靡,水漪层层,枝袅清风舞。柳烟里,丝丝缠缠,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读拂水飘绵。飞花漫漫,一白衫男子翩翩而来,衣袂飘飘,双眸如潭,面似冠玉,清瘦憔悴间透着淡定的神逸。你,柳三变,“白衣卿相”,身心俱伤,厌倦纷繁扰扰的官场,尽情纵游秦楼楚馆,酒座簪缨、歌筵竹丝。你狂饮、听曲、笑谑,倚红偎翠,温香软玉,寂清买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曲终人散,青灯如豆,白衣落拓,你安静地填词,纷纷扬扬长短错落的字句穿越千年,静静照临人间……风中笑,雨中泪,烟花巷陌的真情,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沉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寂寥,醍醐一盏词千篇。一觞为饮、一梦千年。穿过茫茫风鬓雾鬟,撩开千年浩浩烟波,长堤伫立、淡荡晚风起。你一眸淡然波湛,依旧凝愁水湄。宛若闲云出岫,我轻轻走近你——“柳七”,你缓缓回身,不惊不语,含笑敛眉,幽幽和婉里,情坚决绝,流深水静。逶迤清丽的武夷九曲水,是你弯弯的愁肠;杨花轻翻的陌上遗香,是你寂美的无奈。从你如江南二八少女清婉的慢词里,我深谙“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的柔情;从你如清风过悲林高远沉郁的长调里,我谙尽“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的悲凉。墨染深云,晚风淡淡,与你壶觞围坐,醽醁吹波,晕红映颊;藕花十丈,骀荡熏风,玉臂生凉为你柔倾荷露,纤手烹茶;柳丝弄碧,紫陌飞花,与你策马而行,珮环叮当,轻歌吹路。你横笛斜倚,我舒袖翩舞,拈花笑语,笛声里,唇边吹开桃红梨白、姹紫嫣红;蘸一抹我眉梢的远黛,你款款填词浅酌,书尽雅态嫣姿、暮天斜阳;水意泱泱,凌波踏浪,我涉江而过,菡萏连波,为你采莲泛舟、眼波盈盈。依依千年的梦景、千年的眷恋,宛如一幅迷离水墨画,在渺渺时光里渐次匀染洇开……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读草色烟光,曲唱曲终,一抔黄土,把酒风流冢。白衣落拓的你,终是携一只秃笔,归去在一片断鸿声里……放浪多年,身心俱伤,白衣破旧,疏狂落拓。送你,东京半城缟素、一片哀声。“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那年,海棠花开。千年空芜,千年柔肠,轻舞在你千古绝唱的长调慢词里,吟哦声声,牵系沉沉,只为换你一眼的深望。斟一樽红泪清歌,攒眉千度、铺风展月。今夜,为你书一纸素净清词,寂静无声,潸潸泪流……【精要赏析】文章眉目传情,“换你一眼的深望”满含对词坛大家、风流才子柳永的仰慕之情。在跨越千年的梦会中,作者张开想象的翅膀,还原了长堤、柳烟、飞花等场景,刻画了柳永“衣袂飘飘,双眸如潭,面似冠玉,清瘦憔悴间透着淡定的神逸”的形象。文中引用柳永的词句,化用词中的意境,在真实的意境中梦会这位千古才子,更增添了真切之感和文化底蕴。而第二人称的运用,读来自然流畅,好像和柳永面对面交流一样。全文语言简洁,文化韵味十足,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柳永的无限仰慕和深切同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