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 MB
  • 2023-04-09 14:30:09 发布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朵奇葩,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

  • 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词五首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朵奇葩,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词 望江南温庭筠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晚唐诗人、词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被誉为“花间鼻祖”。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其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称“温韦”。他的词多闺情,音韵和谐,主导风格浓丽、精巧。但也有清新明快的词。如《望江南》。作者简介 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位深闺女子盼望爱人归来的一片痴情。理解大意“梳洗罢”一句既概括思妇在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洗修饰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独倚望江楼”写思妇独自一人斜靠在江楼上眺望归人。“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思妇喜愁相伴的心理活动,江上船只来往不断,归人有盼;然而船只少留难驻,悠悠前行。“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转入写景,夕阳余晖斜拂江面,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肠断白蘋洲”一句,只见水边一片白蘋洲,令人愁思满怀。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断肠”。 →肠断叙此小令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尽管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储蓄、细腻。梳洗:独倚江楼:孤单寂寞,盼归心切→希望望过尽千帆斜晖脉脉 江水悠悠→失望情愁肠寸断 这首词,就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笼罩着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栏、点点的帆船、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思,耐人玩味。既清新自然又含蓄凝练,别具一格堪称精品。课堂小结这首词具体地描写了思妇等候丈夫归来的动人情景,人物、景色、情感跃然纸上。全词突出一个“独”字,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盼望夫归的妇女形象。中心思想 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比较赏析 比较《望江南》与《错误》:第一节写过客匆匆,像莲花一样纯洁柔美的江南女子等待着爱人归来;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思妇盼望“归人”的孤寂心境;第三节点明题目,“达达的马蹄声”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希望,因而“美丽”,但这马踢声仅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因此是个“错误”。两首诗都写了思妇之苦,愁思之浓。《望江南》正面直写,《错误》借我的诚挚表白写思妇的相思之痛。 武陵春李清照 作者简介: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词作背景: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首句: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三四句:直抒胸臆,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欲哭泪先流。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2、《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1、本文是如何写愁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说明了什么?提示:通过典型细节来抒情。如“欲语泪先流”。“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结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取夸张性的比喻,使其物质化。“愁”与“恨”,通过视觉艺术形象,化为可感的实体。以春水喻之,如李煜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以春草喻之,如李煜之“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此皆状其迢迢不断,绵绵无绝。言其深广者,如秦观之“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更有甚者,如贺铸之“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连用三喻,使“愁”有弥天盖地之势。苏轼已有“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虞美人》),张元干《谒金门》中也说:“艇子相呼相语,载取暮愁归去。” 思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是以“愁”而闻名于后世的诗人,她的诗词以浅俗之语而发清新之思,作为婉约派的代表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但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笔力雄劲,倜傥豪放,矛头直指昏君的诗句。一个末路英雄在李清照的笔下被写的惊天地,动鬼神,其气概令无数须眉折腰。具有豪放派风格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南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大中祥八年进士兵。官至参知政事。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庆历新政”的主要主持者。也是有名的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词只存五首。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宋】范仲淹 渔家傲上阕写景衡阳雁去边声连起千嶂孤城长烟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下阕抒情异家万里-归无计羌管悠-霜满地燕然未勒抒发思乡报国之情泪借景抒情苍凉悲壮,沉郁雄浑 品析: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同样也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悲怆的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满不平。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此词慷慨悲凉,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江城子苏轼 苏轼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叙事:老夫┄少年狂左右帽裘千骑为报┄随太守射看抒情:酒酣胸(宽)胆(壮)鬓(白)何妨!会挽雕弓西北望射天狼明确: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天狼的英雄形象。表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狂 梳理总结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这首词与李清照的“离愁”词内容、意境、语言等都很接近,具有婉约派风格。 破阵子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写作背景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上阕着重描绘了幻想中的军营生活,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下阕是描写想象中的战斗场面,表现作者壮志未酬的极大悲愤。 辛弃疾在小序中标明是“壮”词,实际上是以“壮”写“悲”,“壮”是怎样表现的?“悲”是怎样表现的?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品从开头到“赢得生前身后名”,基调是豪壮的,但最后的“可怜白发生”,陡然由壮写悲。其次,此词的核心句是“可怜白发生”,无论前面“醉里挑灯看剑”的豪迈举动,还是军营的雄壮声势,杀敌报国的宏大理想,都是在衬托“可怜白发生”的严酷现实,在说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因此表面看来,作者心雄志壮,豪情依旧,其实,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和悲愤。 内容课题写景叙事抒情总体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景:寒冷荒凉 戒备森严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相同:感情,都与爱国紧密联系;风格,开阔、雄壮。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不同江城子密州出猎打猎:雄壮开阔回忆军旅生活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