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0 KB
  • 2023-04-09 14:30:12 发布

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课时跟踪检测(十六)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①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注] 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词人的无奈之感。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E.“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解析:选BE B项,“归隐田园”错误,应是“雄心壮志”。E项,“由己及人”错误,应是“由人及己”。(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答:参考答案:作者一方面觉得人生如梦,一方面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一方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方面苦于世事,倦于宦游,想寄情山水,一方面又不愿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复国理想。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 中秋寄远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注]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注] 玉斧修:这里指“玉斧修月”。传说唐代有一人游嵩山,见一枕幞而眠者。其人告诉他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就中秋月来写,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B.“谁做”句,词人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可感;又引用玉斧修月的神话,来赋予月亮以神秘浪漫之感。C.“问嫦娥”句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其实词人问讯嫦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D.下片,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人们不珍惜此夜月色好景的深沉叹息。E.“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实际上却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这段感情。解析:选BD B项,“来赋予月亮以神秘浪漫之感”错误,词中引用玉斧修月的神话,目的是形容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D项,“人们不珍惜此夜月色好景的深沉叹息”错误,应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深沉叹息”。(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答: 参考答案:①苏词认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现出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②辛词以“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人情未必看承别”叹息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情人之间不得如愿长聚的遗憾。结句又化幽怨的情感为对相逢的期待,想象相聚时向情人尽情诉说的相思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辛弃疾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①,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②。[注] ①汉乐府《陌上桑》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此处以秦楼人指代妻室。②东汉末年,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曾登城作《登楼赋》,述其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词,开篇两句起笔突兀,开宗明义,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又通过“落日”“酒”等意象表现了“离愁”。B.“和月载离愁”一句不仅通过“月”这一意象烘托“离愁”,还化虚为实,使抽象的“离愁”成为可“载”的具体形象。这与李清照《武陵春》中“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C.“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两句肯定了友人杰出的才学,希望友人此行能有远大的目标,像伊尹和周公一样成为国之栋梁。D.本词使用了伊尹、周公、班超、王粲等典故,这些典故文字简洁、直白深刻,富有感染力,体现了辛词长于用典的特点。E.本词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上片以写景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全词情由景生,作者因情明志,充满了一种悲慨之情。解析:选DE D项,“直白”有误,应为“含蓄”。E项,“上片以写景为主”及“情由景生”有误。上片兼用叙事和抒情的表达方式。(2)请分析“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两句的用典手法。答:参考答案:①作者运用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的典故,联系自身的境遇,自比王粲,感叹自己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思乡,孤独寂寞。②通过用典,表达了对朝廷不能重用人才,导致有识之士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二、语言表达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4.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填写结论性的句子。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爱国是辛词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议,让人的心灵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答:解析:这两个语段写了两个内容,第一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爱国词的贡献,第二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生态词的贡献。因此,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结论句的答案了。参考答案: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生态词人。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①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②③参考答案:②富裕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一定就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 ③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不一定就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