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 KB
  • 2023-04-09 14:30:15 发布

高中语文 4《长恨歌》学案 鲁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4《长恨歌》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学习重难点】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前到网上或其他资料上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准备课堂讨论时用。1、白居易的生平、思想、作品及其风格等资料。2、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3、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故事。4、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情感。明确: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官终刑部尚书,又称白香山。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白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二、认真听课文示范朗读,学习朗读古典诗歌的方法1、注意读准字音。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回眸()粉黛()骊宫()霓裳()()临邛()鼙鼓()仙袂()衣钿()千乘()钗擘()马嵬()阑干()绰约()2、注意语调的变化、语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三、合作探究,赏读文本(对诗歌内容、层次、表现手法、诗歌主旨的理解)讨论:1、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这么曲折,但是最终他们是以悲剧收场,诗人把诗的题目定为“长恨”,那么诗歌是不是一开始就在写长恨呢?2、诗歌的层次结构。这首诗歌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3、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4、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那么为什么恨?5、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6、你认为《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7、这首叙事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四、迁移训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湖州歌(其六)汪元量(南宋)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