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50 KB
  • 2023-04-09 14:30:17 发布

旅游文化课件lecture-14 《唐诗宋词》重点解析

  • 3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唐诗宋词》重点解析 第一章绪论在绪论部分首先要掌握唐诗、唐宋词发展的大致脉络。一、唐诗发展概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这个时期的在题材、体裁、理论等方面为盛唐诗国高潮奠定了基础。题材的开拓,诗歌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边塞;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政治问题,如四杰的作品。摈弃轻浮华靡的诗风,建立刚健有力的新诗风。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风骨、兴寄等文学理想。确立律体,发展七言歌行。尤其是律诗的确立是盛唐诗歌高潮的重要原因。 盛唐整体风格:可以概括为盛唐气象,以蓬勃的热情、激昂慷慨的声音表现宏伟的政治理想抱负、为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反抗权贵的寒士精神和开朗解放的少年情怀,综合成一种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题材:最能体现盛唐气象几类题材是:一、山水田园诗,表现大唐帝国内部的安宁祥和,代表作家为王维、孟浩然;二、边塞诗,主要表现唐朝在对外战争中的赫赫声威,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三、政治诗,表现布衣寒士对权贵的不屈抗争,如李白。体裁:盛唐诗歌在体裁上堪称百花齐放,每种体裁都佳作叠出,尤其以七绝和七古最出色。语言:深入浅出。代表作家:盛唐最著名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李白的浪漫不羁、杜甫深沉凝练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尤其杜甫诗歌内容上的关注现实、关心国计民生,艺术上的雕琢锤炼,都对后世诗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唐沿着杜甫开创的道路继续发展,出现一些重要的诗派:(1)元白诗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内容上注重反映民生疾苦,艺术上有时显得比较粗糙;(2)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贾岛为代表,倾心于艺术上的险怪奇特。(3)继承前代风格的诗人:如隐士类的山水田园诗人刘长卿、韦应物等。 晚唐(1)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发展,代表作家如皮日休、杜荀鹤等;(2)带有市民文学的情调的爱情诗比较多见,代表作家李商隐、温庭筠等。 唐宋词发展概况词的名称:又名曲子词,因为合乐歌唱而得名。曲子即其燕乐曲调,词即歌曲的唱词。又名长短句,因句式长短不齐而得名。晚唐五代词发展概况发展较快,出现了两个创作群体:一是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花间词人,以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而得名,作品多写男欢女爱,风格浓艳香软;一是以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人,作品亦多为遣兴娱宾之作,风格较花间派为清雅。另有敦煌曲子词,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故名。大多是晚唐五代民间词,内容比较广泛,艺术上还比较粗糙。 北宋词发展概况北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宋初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时期,上承五代词风,形式上以令词为主,风格多婉约绮丽;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慢词开始发展,词的题材也有所开拓,多从都市生活中取材,但仍以男女的爱恋相思、个人的羁旅愁怀为主;以苏轼为代表的时期,词的题材进一步开拓,并于婉约词外令立豪放一宗;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时期,讲求词的音乐格律,词风典雅工丽。 南宋词发展概况: 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1)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豪放词;(2)以姜夔为代表的格律词。除了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概况以外,在绪论中,希望大家重点掌握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的不同。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南宋以后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其次,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不同,诗是以乐就诗,词是以辞就乐,当然这只是就多数情况而言。第三,诗词配合的音乐不同,唐以前的诗大多与清乐配合,而词则与燕乐曲调配合。 2、外部形式的差异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每句的字数都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五、七言多为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比较多见;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则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这些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3、题材内容的差异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尤其是前期的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意象比较轻灵细巧,语言比较纤柔香艳,装饰性也较强。 风格的差异清代李东琪曾将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即诗比较庄重严肃,而词则比较婉约柔媚。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诗与词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诗词整体风格的不同与诗词外部形式、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山水田园诗词论析文艳妮 山水田园诗词论析(1)唐以前山水诗发展的简单历史:早在先秦时期时期,自然山水就已经作为背景描写出现在诗歌创作中,这为后来山水诗的定型、成熟奠定了基础。山水诗的日渐成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的《观沧海》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首山水诗。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在山水描写中“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对后世的山水诗产生了深远影响。南朝齐诗人谢脁开始在景物描写中注入诗人的情感意趣,将写景抒情结合起来,这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山水田园诗词论析(2)陶渊明对田园诗的开创和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田园诗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的,他的田园诗作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而又意味醇厚,内容多写淡雅素净的自然风光和田居生活中恬淡平和的心境,语言朴素蕴藉,表现手法多为白描。这一章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唐代山水诗和唐代田园诗。 一、唐代山水诗唐代山水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也体现这唐代诗歌的总体特色。尤其盛唐之时,山水诗的创作蔚为大观,诗人们对山水的体会更加深刻,把握和刻画山水的艺术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山水诗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盛唐山水诗语言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其风格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是清,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一是雄,以李白、杜甫为代表。 孟浩然山水诗特色孟浩然山水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清淡,闻一多先生曾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秋登万山寄张五》就体现出这一特色,但是他的《临洞庭》却气势宏阔,在他的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起成为描写洞庭湖的佳作。 (2)王维山水诗艺术特色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充满禅意。王维在谢灵运精雕细刻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神似”,在山水描写中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二是特别追求画意。王维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他把绘画的技法,如色彩、构图、光线等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他的代表作《终南山》、《山居秋暝》都体现出这些特色。 李白山水诗的总体特色李白山水诗的总体特色是雄奇、豪放。表现在:(1)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李白喜欢选取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作为描写的对象,山水本身就给人一种阳刚之美;(2)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从艺术手法上看,李白总是以奔放的激情和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去描绘山水景物,如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以及神话传说的运用等,造成一种奇幻瑰丽又豪放雄壮的风格。《蜀道难》就集中体现了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二、唐代田园诗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田园诗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的,他的田园诗作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唐宋田园诗的创作非常兴盛,作者多为隐居不仕的文人或弃官归隐的仕宦。如孟浩然、王维、范成大等。唐代田园诗的创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尤其是盛唐田园诗,其特点表现为:(1)内容情感上: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愉快,(2)表现手法和语言:多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而有韵味。(3)整体风格:自然清新,情趣盎然,神韵天成。这些都受到了陶渊明的很大影响。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田园诗最重要的代表。 二、唐代田园诗(1)孟浩然田园诗特色:孟浩然的田园诗清新淡远,语言简朴纯净,他的《过古人庄》写景清新秀丽,写故人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可爱,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并且对后世田园诗的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就是从《过故人庄》脱胎而来的。(2)王维田园诗特色:王维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风光的淡雅优美,着色不浓,而意境清远。他的《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都是有着永恒艺术魅力的田园诗珍品。而中晚唐田园诗的特点与盛唐明显不同,表现为:(1)内容上多写田家生活的辛劳,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因而更适合称为悯农诗;(2)艺术手法上多用典型事件来反映普遍的社会现象。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田园诗最重要的代表。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在第三章友情送别诗词论析里,我们的重点是第三节《唐人送别诗论析》、第四节《宋人送别词论析》和第五节《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一、唐代送别诗唐人送别诗极多,其中的优秀代表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在唐代送别诗中,要重点掌握盛唐的送别诗。 盛唐送别诗的特点(1)所抒发的情感在离愁中蕴含昂扬乐观、积极奋进的情绪。离别是悲哀的,但是盛唐诗人笔下的离别和悲哀,是少年人的离别,少年人的悲哀,它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积极乐观的情绪,充满了梦想和希望,也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而这些正是盛唐的独有的精神风貌。(2)语言深入浅出,浑然天成。(3)形式上大多是七绝或七古,绝句和七古是最奔放的诗歌语言,这自由奔放的语言和自由解放的精神相得益彰,共同地体现着盛唐诗歌的气象。 二、宋代送别词宋人的送别词可以分成以抒情为主和以言志为主。前者重在抒写离愁别恨,如苏轼《南乡子·送述古》、陈与义《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等。后者重在抒怀言志,如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等。以言志为主的宋代送别词有以下特点:(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则在送别中寄寓胸怀抱负,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2)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 三、送别诗词中常见意象唐宋送别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很多,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意象。长亭:(1)意象的源起: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2)意象的使用: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规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南浦:(1)意象的源起:这一意象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南浦”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关系很大,江淹《别赋》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2)意象的使用:唐宋送别诗词中“南浦”的使用非常频繁,如王维《送别》“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柳永《倾杯》“看看送行南浦”,张元干《贺新郎》“更南浦,送君去”等。(3)意象的衍生:“南浦”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有时直接写作“别浦”,而《南浦子》曲和《南浦》词牌也多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杨柳杨柳:(1)意象的源起:自《诗经》中的《小雅·采薇》开始,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而且因为“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代有折柳留客的风习,“杨柳”与送别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以至《折杨柳》曲也多写离愁别恨。(2)意象的使用:唐宋送别诗词中也多用“杨柳”来抒写离别之情。如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又如柳永《雨霖铃》:“明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1)左思的《咏史八首》的特点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2)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两类主题:以史为鉴、借史咏怀初唐咏史怀古诗代表作: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燕昭王》(3)盛唐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借咏史怀古来表达对功名的热望和积极进取的心态代表作:王维的《西施咏》、《夷门歌》、李白的《古风》其十、杜甫的《蜀相》、《八阵图》(4)中晚唐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借咏史怀古来表关注日益恶化的社会政治代表作:刘禹锡的《乌衣巷》、《西塞山怀古》、杜牧的咏史绝句《题乌江亭》、《赤壁》 南宋咏史怀古词特点(1)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2)风格慷慨悲壮。代表作: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刘过《六州歌头》(镇长淮)这一章的重点是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诗”与“史”的结合也就是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结合。咏史怀古诗词的题材注定了它有诗和史的双重特征,首先,文学性是它的永恒魅力,从形态上来说,它是文学,是诗词,而不是历史。其次,咏史怀古诗词也具有历史性,它有史的依据。 二、“咏史”与“言志”的结合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咏史怀古诗词的独特内涵在于“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并最终归结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怀古是动因,而言志抒怀采是最终的旨归。从一定程度上讲,咏史怀古诗词更像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诗。 三、“古”与“今”的结合咏史怀古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多维的时空组合,因为题材的关系,咏史怀古诗词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可以在古代与当今、过去与现在中进行转接切换。还可以从眼前之景,遥想往昔的景象,这是跨越历史的空间切割。既有时间的跨度,又有空间的对比转换,这正是咏史怀古诗词独有的艺术特质。 咏物诗词论析(1)咏物诗的艺术要求:咏物诗的总体艺术要求是“不粘不脱”,也就是既要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要在其中有所寄寓。(2)唐前咏物诗发展的两个阶段:一是建安时期,以咏物寄托情志,代表作刘桢《赠从弟》三首之二;二是南北朝时期,有唯美倾向,重视社交性和游戏性。(3)苏轼咏物词的特点:以诗为词,代表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4)周邦彦咏物词的特点:以赋为词,其代表作《六丑·蔷薇谢后作》、《兰陵王·柳》(5)南宋末年的咏物词的特点:一是物在词中的分类越来越重,全篇内容都集中于对物的赋写;二是托物寄兴,在咏物中寄托自己的情志;三是结构安排严密,又多善于浑化典故。 唐代咏物诗创作的成就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杜甫的《初月》中对初月的描摹可谓穷形尽相,而钱珝的《未展芭蕉》用“冷烛无烟绿蜡干”来比喻蕉叶,也极为新奇生动。2、是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陆归蒙的《白莲》可为代表。《房兵曹胡马》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俊健的体态,更使读者感受到胡马凛然无畏的气度。陆龟蒙的《白莲》则写出了白莲清高自傲、超凡脱俗的神韵,被后人赞赏为“语自传神,不可移易”。3、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如李商隐的《流莺》,就是以流莺自喻,借流莺的流转无依,来抒发自己浮沉不定、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在流莺身上,使它也充满了身世飘零的悲苦。4、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表面上是在咏蝉,实际上寄寓了作者苍凉的身世之感,并借赞美蝉的孤高贞洁,表明了自己坚持操守的志向。而黄巢的《菊花》则借咏菊来抒发农民革命英雄的豪壮胸怀。5、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唐代咏物诗中,还有一些借咏物来说理。如罗隐的《蜂》描写蜜蜂不辞辛苦的劳动,结局发问:这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长处,就在于作者用最普通、最常见的情景,揭示了人生中的深刻道理。杜荀鹤的《小松》也借松写人,在咏物中蕴涵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