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50 KB
- 2022-06-15 10:50:1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引导学生有效主动学习历史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改目的在于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时代的强音。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效主动地学习历史,把历史课当成一门愉快的探究课程,加以选择与创造,树立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我总结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就如何恰当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打造高效历史新课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一、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新的历史教材注重知识的双向传输,课内设置了较多的探究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做到因材施教,注意顺应学生思路,因势利导,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自己想的和老师想的是一样的,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这样学生就会主要研究探索。 1.巧妙利用教材中的“动脑筋”。课本上的“动脑筋”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便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使课文中没有讲出的结论,由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另外,它还能起到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品德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如我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就充分利用该课中的两个“动脑筋”5
题目,把它设计成讨论题:一个是什么是绥靖政策?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有什么影响?另一个是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一堂课里安排一两个讨论题,既可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又可以增加师生互动。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显著。 2.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自由阅读卡”的内容以介绍与课文同一时期的物质文明、社会生活等为主,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它有利于补充教材中的主题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历史更贴近生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我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课时,教材中的主体知识交代了德国占领了法国,接下来就是德国闪击英国,历史在这里断掉了。学生问:原来驻扎在欧洲大陆的英国、法国军队到哪里去了?为了弥补这个历史空白,我利用课后“自由阅读卡”上的知识: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样历史就连接上了,为下一课的“诺曼底登陆”埋下伏笔,前后知识更连贯。 3.通过多种方法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表象,并通过对历史的体验,激发情感,从而使历史课更生动。让学生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历史环境中,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既生动又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如讲述秋收起义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1927年,秋收起义的三路工农革命军相继受挫,残余部队退到了文家市。提问:如果你是毛泽东,你将会做怎样的打算?并说明理由。 二、把课堂发言权交给学生5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成正比。应用灵活的组织方式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时,应及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得出结论。例如,有人说假如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为什么?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既锻炼了雄辩的口才,又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发展了个性。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这种民主、热情、和谐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善于动脑,搞清难点,消化重点,掌握技能技巧。 三、把思维方法教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思维,因为清楚、深刻、全面、正确地掌握思维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捷径。挖掘教材有思维深度,教学语言有思维精度,探讨教法有思维角度,传授、解疑有思维广度。教学时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设问,紧扣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本来平淡或抽象的事物生动形象。各种思维方法的形成是通过学生对每节课知识点潜移默化的掌握积累的。 1.环环紧扣。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设问,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历史教学更生动。如《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概念新、知识多、教学难度大,教师可采用倒叙教材内容的方式,从标题讲起,先突破“资本主义萌芽”这个难点,然后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层层递进地设问:①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什么?何时何地最早出现?怎样判断机房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②5
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首先出现在江南?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情况如何?③商品经济发展和什么有关?明朝时农业和手工业的情况如何?④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时,教师再将思维顺序倒过来。 2.从中心展开。在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允许学生适当讨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到抗美援朝的意义时,有些教师可能习惯于让学生读下一教材中的一段话。教材的表述是针对中国而言的,如果教师能略作改变,从较为广阔的视野设问:朝鲜战争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然后启发学生从朝、日、美、苏、中等角度思考,可能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把训练方法教给学生 历史课堂教学训练的主要任务是:促使学生观察、想象、记忆、思维、分析、综合、实践等能力的全面提高,发展与情感、兴趣、注意、意志、动机、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效应,并使二者相互交织,促进和谐统一。训练是初中历史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训练显露,为教师教学提供依据,这是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皮亚杰认为:“智慧训练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探索。”说明训练对学生的巨大作用。历史训练形式多种多样,应注意选择,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每次训练前,精选题目,符合学生学习情况。训练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解决怎样的问题,要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等都应心中有“底”。5
2.题型多样。训练要兼顾各种题型,并交错进行,形式应变化,书面、口头都可。选择题练习,能培养学生对相似或相近问题的辨别力;列表、列举题练习,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材料解析、问答题练习,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持之以恒。学生在每次训练中有所收获,增强学习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学生的各项能力定能提高,充分展示智慧。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直等待燃烧的火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使学生把学习当成自己的强烈愿望和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能力,锻炼意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