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6 KB
- 2022-06-15 10:50:2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湖北房县七河中学王琴电话13508673411邮政编码442100关键词:改变改革兴趣德育内容摘要:生本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人文教学的历史学科,更应当走在改革的前沿,“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改变传统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其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我校从2012年9月以来不断学习生本教育,推崇“139”式的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历史这门学科的老师,我积极的配合学校的教育改革,认真投入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现就我自己在教学当中的点滴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一、改变传统观念在以前“师本”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就是权威,“一言堂”“填鸭式”的满堂灌等落后的教学形式充斥着整个课堂。历史老师唱独角戏,导致整个课堂鸦雀无声,学生没有一点激情,毫无学习兴趣可言。作为生本教育下的老师首先必须这个改变传统观念,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教育模式,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
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益,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二、改革教学方法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社会科学,讲诉的是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如果传授方法不得当,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多种教学方式的设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把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做法如下:1、以学生为本,精心设问生本课堂关键在于教师引导设问,以学生为主体,提出问题。比如我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时,首先通过回忆设问“新中国成立后召开了一次重大的转折性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提出了什么重大决策”通过学生回答导入这节课的主题“城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然后学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哪些同学的家里种有田地?你们可以在上面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吗?如果有一天你们家搬迁到别的城市你们能否把这块土地卖掉呢?为什么?”教师自然而然提出“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进而让学生讨论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哪些好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一环套一环,紧扣教材,既通俗易懂,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又能取得在探求方向、思维深度方面的突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1、分组探讨,共同提高在生本的历史课堂上讨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节课的精髓所在,如果能很好的抓住这一环节,那么这节课就会达到所要的效果。如何让学生很好的进行讨论,则是老师需要做的。我把所任教的班级全部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六个人由一个小组长负责,两个人一组一个师傅一个徒弟进行结对互帮互助。每次讨论时每个组的学生力争人人都做好发言的准备,人人参与。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既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2、注重双基,巩固训练
初中历史教材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描述性的内容较多,有大量生动具体的史实,识记量特别大,这无疑增大了记忆初中历史的难度,但记忆基础历史知识又是必要的,正如法国作家伏尔泰说的“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发有创造和联想”。良好的记忆可以使学习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一节历史课即使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如果不加强学生的记忆和巩固,那么这一节课也是失败的。因此,每一节课我除了在导入时、探讨时加强学生的无意识记忆外,每一节课我都会留五至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有意识的把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变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强化记忆,并且当堂进行检测(单个同学起来背诵,或者两人一小组相互检测背诵,或者整个小组一起背诵,或者全班一起背诵),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我就会在下一节课上新课前让学生再温故而知新加强记忆,然后把问题简单化,进行默写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历史课枯燥无味,特别是我们的历史课一般都在下午第一节,这时候的学生大都无精打采何谈上课的激情,更有少数同学认为历史课上课根本不用听讲,到考试的时候读读背背就可以了,就能考高分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同学们的错误观念,我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
出发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八年级下册第七课时我首先就先播放了一首同学们熟悉的《春天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然后我赶紧趁热打铁提出这节课的问题,“这首歌里的老人大家知道是谁吗”“大家知道这位老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做的丰功伟绩有哪些吗”“这里的春天是指什么时候”等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探索中明白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带着问题进行讨论,由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探讨,要求每个小组全员参与,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积极投入到探讨中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情感,也就做到了在“生本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充分发挥历史课的德育功能《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可见在历史教学中有的放矢进行德育渗透,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一大课题。历史学位于社会学的前沿阵地,集科学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与一体,历史教育有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作为历史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德育
资源,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不同方面加强对青少年德育教育。如在七年级教学中我通过讲解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对八年级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知荣辱,具有忧患意识,从而发奋图强,勤奋努力,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现代史的教学中,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艰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总之历史课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作为历史老师更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时时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历史课的德育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当然如何真正的将生本教育长期坚持下去,灵活的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是历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只要我们真正领会了生本教育的真谛,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不仅解放了自己,教的轻松,学生也乐有所学!参考文献:1、《中学历史课程标准》2、《历史新课程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