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儿童心理辅导手册 43页

  • 142.00 KB
  • 2022-06-15 09:53:22 发布

灾后儿童心理辅导手册

  • 4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心融(中国)集团灾后儿童心理辅导手册目录序···········································································02前言········································································04一、灾后儿童常见身心反应·····················································05(一)灾后儿童可能出现的行为及情绪表现·····································(二)如何判断儿童受到了惊吓···············································(三)灾难后儿童担忧的事情················································二、父母(照料人)辅导策略····················································(一)识别高危险群··························································(二)灾后儿童行为表现与情绪困扰的总体方法与原则····························(三)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灾后心理特点的辅助·································(四)针对特定症状反映的辅助·················································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三、学校老师的辅导策略·························································(一)灾后的身心反应·······················································(二)教学场景下的辅导原则·················································四、特殊人群的照顾——孤儿安置·················································(一)收养地震孤儿热潮升温·················································(二)孤儿更需要家般的温暖·················································五、专业治疗机构对灾后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一)哪些情况应该安排儿童精神科的评估或治疗?·····························(二)儿童精神医疗团队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三)危机处理及短期治疗策略···············································(四)危机辅导目标·························································(五)对助人者的提示·······················································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六)几个引导的方法·······················································六、结束语·····································································前言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灾难,儿童与青少年有时虽然会有一些共同的反应,有时也会随着灾后时长的不同而变化,有些问题会立即显见,而有些问题则会几个月后才出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有关灾后儿童具体的心理辅导策略,杜绝鲁莽的心理救助行为,做好长期工作的各项准备。例如:面对灾难的发生,家庭的变故,孩子的反应和他们的改变,会因孩子的年龄和家庭背景而有所不同。越年幼的孩子,越可能通过身体生理机能,如尿床、失眠、胃口改变或发噩梦等表达哀伤。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可能通过行为,如违规行为、学业成绩倒退或社交退缩等表达哀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只要辅以适当的协助,大部分情况在短期内也会得到改善的。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持续了半年或半年以上没有改善,长期不愿提及死者,长期没有出现任何反应,极个别的有自伤自残身体的行为或自杀的念头等,家长可以考虑和孩子一起,寻找专业心理咨询的协助,共度难关。为了给灾区的人民尽点心理学工作者的绵薄之力,心融集团在以往危机干预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手册。由于时间紧迫、水平有限,在编写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不足和疏漏,引用资料处也不再另行标注,希望能得到广大读者和同仁的理解指正。也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行列中,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心灵家园。一、灾后儿童常见的身心反应灾难会导致儿童产生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尽管一些儿童和青少年应对得非常好,例如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复原力,但很多儿童还是会变得紧张、神经质和害怕。他们易被大的噪音惊吓,有时因为太害怕而不敢出门。有些儿童则看起来退缩和忧郁,容易哭,并为小事情不安。他们不想玩耍,并对平时喜欢的事情失去兴趣。有些儿童变得非常担心和焦虑。另一些儿童变得更烦躁、容易生气或发脾气。他们表现得心神不宁,在学校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出现睡眠问题,半夜惊醒,哭诉做噩梦,梦到经历过的事情。当询问儿童自己的感受时,大多数儿童说对目睹或经历的事情留有可怕的记忆。这些记忆十分生动,并无法控制地回到头脑中。对于一些儿童来说,就好像一次次重新经历这一事件。很多儿童担心自己正在失去理智或变得疯狂。由于回想这些事情太痛苦,许多儿童试图把这些记忆从头脑中清除掉,不想谈起这些经历,不想去那些可以使他们想起这些事情的地方。大多数儿童还说,跟灾难发生前相比,他们感到更紧张和神经质。有些觉得自己正在失去控制,而且不知所措。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儿童有上述这些反应很普遍。这三组症状群——闯入性记忆、回避去想活谈论创伤性事件、以及生理上的过高警觉状态——被定义为创伤后应激。创伤后应激反应是经历灾难遭受创伤后的普遍和正常的反应。事实上,儿童和成人的反应是相似的;任何经历恐怖的、威胁生命事件的人都可能会有创伤后应激反应,这是正常的结果。对于创伤性事件的记忆如此强烈,它会不请自来地闯入我们的意识。对于这一闯入的自然反应是尽力将其推出去,并回避所有能够让我们想起这些的事物。遗憾的是,这也许能够提供一时的缓解,但从长远来看,由于这一做法阻碍了彻底处理或修通这些记忆而使得问题恶化,因此这些记忆会不断回来,例如以闯入性影像和噩梦的形式。闯入性记忆的增多导致了更大的回避,回避又带来更多的闯入性记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儿童可能变得更加害怕和焦虑。当儿童再次经历其他创伤性事件时,问题可能变得更加糟糕。当这些问题持续存在时,儿童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将会受到影响。因此尽快为儿童提供帮助很重要,这样可以防止问题的固化并加速恢复。(一)、灾后儿童可能出现的行为和情绪表现担忧、焦虑恐惧害怕外出(或者当他们的房屋坍塌后害怕呆在家里)头痛或身体其他部位出现不适退缩消沉易哭泣因小事儿不安不想玩耍易激惹、易怒无法安静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噩梦玩灾难游戏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害怕家庭其他成员死亡特别黏父母,对陌生人感到害怕对所做的事情失去兴趣闷闷不乐或者情绪不稳定对黑夜、分离或独处会有过度的害怕攻击或害羞行为增加改变饮食或生活习惯个别年纪小的儿童会出现退化行为(尿床、咬手指)居丧反应:震惊、否认与怀疑;愤怒与抗议;悲伤、想念与抑郁(二)、如何判断儿童受到了惊吓婴幼儿通常会异常哭闹不止,渴望温暖的怀抱学龄前儿童会变得异常依赖大人儿童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莫名的担忧和恐惧大龄儿童会选择异常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恐惧,如飙车、酗酒、嗑药等有些儿童出现自闭,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三)、灾难后儿童担忧的事情灾难会再次发生自己会受到惩罚亲人受伤或死亡自己会成为孤儿或者离开家庭二、父母(照料人)辅导策略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父母是孩子最为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在儿童灾后心理重建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当然,如果父母因为灾难而去世,养育孩子的照料者同样背负着孩子心理重建的功能与角色,任重而道远。作为父母或者照料人,以下是我们需要了解并学习到的。(一)、识别高危险群有一些孩子,比较容易在灾难后出现严重的症状。这里所指的「高危险群」,就是这些在地震后,特别容易出现严重灾后创伤的学童。他们也比较容易因为强烈而持续的症状,影响到未来情绪、认知、以及人格结构的发展。根据过去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属于以下几种情形当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学童,为高危险群:1、灾难严重度高(自己或父母受伤、受困、或罹难、家中房屋倾倒):这是高危险因子中,最重要的一个,灾难越大,孩子发展出严重灾后创伤症状的可能性就越大2、亲眼目睹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尤其是目睹他人死去的惨状3、与父母分离(父母在灾后罹难或曾住院):失亲的孩子比其他孩子要面临更大的压力4、父母本身有严重的创伤后症状5、灾后出现严重的家庭内冲突:孩子或许不见得因为地震直接的灾害而有多大的创伤,却可能因为大人矛盾冲突或价值观的改变而受到伤害。6、孩子原本就有其他疾患:例如一个原本就有情绪障碍、注意力缺损或行为问题的孩子,在创伤后有可能原本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为什么要找出高危险群的孩子,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孩子症状严重,却不易被察觉,有的孩子在灾后一个月甚至好几个月之后才逐渐出现症状;许多孩子在地震前就己经存在类似症状,容易受到忽略,如果孩子有严重的症状而未接受治疗,常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二)、灾后儿童行为表现与情绪困扰的总体方法与原则一般来说,人们在创伤事件后必须经历并完成三个任务:重新建立安全感、对失去事物的追忆与哀悼、重新与正常生活再度联结。成人如此,儿童青少年也是如此。以下提供达成三阶段任务的一些方法与原则。1、协助孩子重建原有的控制感和安全感•给予更多的注意与关心,多花些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对孩子而言,熟悉的环境固然重要,但亲人的陪伴更为重要。所以不论是否搬离原来住的地方,和父母在一起是最重要的。如果父母因为罹难、住院、或参与救灾而必须与孩子分离,则应尽量安排原本孩子熟悉的人来陪伴孩子。•生活作息恢复正常:尽早让孩子回到原本的作息中,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能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如有困难(如学校无法复课),则应该尽量安排规则的每日作息活动。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保护的措施:安全感是一切恢复的基础。将孩子安置在安全、稳定、不会搬来搬去,也不会再受创的地方。离开原来的住所搬到较稳定的地方去,如果有父母陪伴,并不会比待在原来住的地方不好。•温和的话语以及身体接触:如拥抱、亲吻、握手,这些肢体接触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不要阻止孩子在游戏中演出灾难当时的情境:甚至应该鼓励或加入孩子进行这类的游戏。或许孩子会在收容所中边玩边喊「地震了,地震了……」,这是他们重新得到控制感的方式,只要游戏的过程不造成其他的危险或伤害,则不必阻止孩子;更不要因此而责骂孩子「没有良心」。•运用灾难作为学习的教材,教导孩子有关地震等灾难的知识:教导各式安全保护与防范的设施与方法,协助孩子获得对灾难或意外的驾驭掌控的知识与感觉。让孩子有实际确保安全的信息和方法。•鼓励孩子设计可以协助他人的活动,并实际去做。2、了解、公开讨论并支持孩子的情绪•观察与注意儿童语言或非语言的讯息:细心地观察和了解常是最重要的事,越了解孩子的表现就越能协助他们。•公开讨论:许多孩子(包括青少年)不会自己表达情绪,但在家人或其他成人的询问下则可以尝试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公开讨论非常重要。•父母不必因为孩子在灾后玩耍而生气:若学龄期或学龄前的孩子在灾难发生后,仍然嬉闹不休,这是正常的现象。游戏是孩子的语言,他们在玩并不代表他们未受到惊吓,也不代表他们因此未来会没有道德感。•倾听与分享:积极倾听孩子的经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经验和情绪,或在游戏中演出他们对灾难的看法和感受;适度的与孩子分享大人也有的类似的经验或感受,对孩子而言很有帮助。•情绪的指认与接受:协助孩子指认情绪,并帮助孩子接受自己的这些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舒服是害怕、恐惧、或悲伤引起的,而这些情绪都是很正常的事﹔且对儿童坦诚揭露经验的反应以及照顾或保重自己的行为给予肯定。•不要使用吓孩子的方式:在教导孩子进一步防灾时(如演习)或平时与孩子对话时,不要夸大地震可能造成的伤害以试图改变孩子的行为(如:「你们这样会被地震压死」)。•不要回避讨论:不要刻意避免和孩子讨论死亡、或当作事情没有发生过。协助孩子回忆正向的经验,也允许其有负面的情绪。3、处理孩子的退化或混乱行为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有技巧地对孩子的混乱行为设限,以保护孩子的安全:孩子常无法用语言表达无助和害怕,因而出现混乱甚至自我伤害的行为,尤其年纪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可以利用行为矫正技术来协助处理。注意︰在对行为设限的同时,不要阻断孩子的情绪。千万不要告诉孩子:「不要哭了,有什么好哭的,你看人家妹妹多勇敢,都没哭」。•设定规则:对于改换上课地点搭建临时教室的学校,设定有关环境的使用与运用规则是必要的。•允许部份退化的行为:有耐心指导孩子可以怎么做,协助孩子了解这种引人注意的抱怨或身体感觉是否和灾难事件有关。4、了解并修正孩子错误的归因•孩子容易以为灾难是自己犯错的结果:学龄前以及学龄期的孩子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很容易对事件有错误的归因,认为是自己犯了错误才造成这场灾难(如︰孩子前天晚上被骂,而在灾后认为是因为自己做错事,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让孩子说出他的想法,以及对责任的想象与假设,必须让孩子了解灾难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是天灾,不是任何人的责任,当然更不是他的责任。•避免用不实的归因来纠正孩子的行为:绝对不要试图用这样的话来纠正孩子的行为:「都是你这样不乖,房子才会倒下来」。•应注意父母对灾难的归因:若父母有不合理的归因(自责自己没做好什么,才造成某些人死伤;或是责怪孩子),很容易使孩子也有类似的归因,所以父母或亲友应注意本身的看法及表现。•解释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十岁以下的孩子常常无法完全理解死亡在生理上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先了解他们对死亡的看法,再给予正确且孩子可接受的观念。附:辅导中的“十要”与“十不要”陪伴比学习任何特殊的技巧重要。陪伴意味着用我们的心去聆听儿童青少年,用我们的眼光来观看,并非常留意不同的语言、情绪及行为表达。当他们邀请我们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时,请记得下面这些:尊重、敏感和耐心。我们可以做的:1、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聆听和理解他的感受,并把自己的理解用类似“重复话”(用自己的话重复孩子话语中表达的意思或情感。)的方式反馈给孩子。1、对话时注意选用合适的语言。2、允许孩子情绪的表达,特别是愤怒、罪疚等。3、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公开地谈论死亡,将死亡看成生活、成长的一个阶段。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4、比平时更多陪伴儿童。5、按照青少年的需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6、提出问题时,体会孩子的理解能力。随着孩子兴趣的增长展开问答对话。7、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在困难条件下给生活更多的内容。8、力所能及地把自己的经验和身边人分享,以努力让孩子在任何时间只要有需要都能找到可以给他们基本支持的成年人。9、尽可能多的身体抚触给予孩子安慰我们不要做的:1、不要欺骗孩子(如孩子父母或亲戚死亡,骗他只是去外地了)2、不要向孩子承诺大人办不到的事情(比如,我一定帮你找到你的父母)3、不要粗暴地干预孩子的情绪表达,比如“不要哭了”、“要勇敢”、“你哭出来”。他们都有自己发出情绪的方式4、隐藏你自己的情绪(可让它自然流露)5、中断或者粗暴打断孩子的提问,比如“你别再问了,我也不知道。”6、在孩子面前传递太多的悲伤或负面情绪,让孩子也感受到绝望7、为了安慰孩子,在孩子面前说逝者的坏话8、太过忙碌以致没有时间陪伴他们9、大人过度依赖孩子以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10、不要将自己的愤怒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内疚感。比如“就是因为要救你才会这样”。(三)、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灾后心理特点的辅助上面我们提到的是父母对孩子心理重建的普遍性方法和原则,那其实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其身心发展特点的不同,导致对灾后应激、创伤的症状也不尽相同。那么,了解特定年龄段孩子灾难后的身心表现,有针对性的采取具体辅导策略显得同样重要。婴幼儿篇(0-2.5岁)•睡眠与如厕时间的错乱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对大声或不寻常的声音、震动有惊吓反应;过度警觉•僵直(身体突然不能动)•急躁,无缘由的哭泣•丧失已习得的语言与动作能力•退缩、害怕分开,黏着家长•对造成灾难相关的事情(如影象或身体感受)有逃避或警觉反应x家长的处理方式•维持孩子作息与饮食上的规律性(如每天有固定散步睡觉吃饭的时段)•避免不必要的暂时分离•提供额外的安抚活动(如睡前陪孩子更多的时间,唱歌或说故事等)•预期孩子有暂时的行为退化;勿过度担心•协助孩子用简单的话说出他内心复杂的感觉;在闲谈中让孩子用简单的话将事情说出来•就地取材,给孩子简单的游戏道具(如石头、沙子,使用过的筷子等),让他能把灾难有关的害怕感受玩出来学前幼儿篇(2.5-6岁)•重复叙述创伤的经验•明显的焦虑与害怕•对灾难后特定事件的害怕•害怕灾难再度发生•不想要的视觉影象与创伤记忆挥之不去•在学校不易专心学习,成绩下降•日常的行为退化到较小年纪的模样•特别退缩、静默不语或特别难管、不听话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对原来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睡眠失调:做恶梦、梦游、不易入睡•抱怨身体疼痛,或查无原因的病痛•对灾难周年纪念、节日的哀悼或烦乱反应家长的处理方式•倾听并容忍孩子重述事件•尊重并鼓励孩子表达对害怕的感受•不要随意离开处于害怕中的儿童身边•允许孩子在睡前用不同的方法来面对害怕:读故事书、听故事或音乐、半夜作恶梦时有自己喜爱的东西陪伴•预期在学校的表现会暂时下降•虽了解孩子的退化行为,然而仍应要求孩子有基本的礼节与遵守常规•倾听孩子对灾难事件的误解,特别是那些自责或奇特的想法•循序渐进的协助孩子产生对灾难事件的真实看法•逐步让孩子能重新掌握他自己原可自理的生活步调学龄儿童篇(6-11岁)•重复叙述创伤的经验•明显的焦虑与害怕•对灾难后特定事件的害怕•害怕灾难再度发生•不想要的视觉影象与创伤记忆挥之不去•在学校不易专心学习,成绩下降•日常的行为退化到较小年纪的模样•特别退缩、静默不语或特别难管、不听话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对原来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睡眠失调:做恶梦、梦游、不易入睡•抱怨身体疼痛,或查无原因的病痛•对灾难周年纪念、节日的哀悼或烦乱反应家长的处理方式•倾听并容忍孩子重述事件•尊重并鼓励孩子表达对害怕的感受•不要随意离开处于害怕中的儿童身边•允许孩子在睡前用不同的方法来面对害怕:读故事书、听故事或音乐、半夜作恶梦时有自己喜爱的东西陪伴•预期在学校的表现会暂时下降•虽了解孩子的退化行为,然而仍应要求孩子有基本的礼节与遵守常规•倾听孩子对灾难事件的误解,特别是那些自责或奇特的想法•循序渐进的协助孩子产生对灾难事件的真实看法•逐步让孩子能重新掌握他自己原可自理的生活步调青少年篇(11-18岁)•灾难引发的失控行为:如从事危险的行动(拼命入灾区抢救生还者)•努力不表露出异样情绪,如哀痛、罪恶,羞愧等•为避免面对内在伤痛,因而逃避而从事许多外在的活动•容易发生意外•睡眠与饮食失调•发现自己对灾难的影象与记忆挥之不去,并烦恼不已•产生忧郁、退缩及悲惨的世界观•个性改变,与父母或亲人的相处方式改变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为逃避因灾难产生的创痛与记忆,从事拟似大人的行为(如结婚、怀孕、退学,切断与旧友之间的关系)•害怕长大,需要家人的呵护家长的处理方式•鼓励青少年和家人或亲近的大人谈谈对灾难的经验与感受•让孩子知道出现这些强烈的哀痛、罪恶,羞愧等的反应都是正常的•协助孩子寻找一些能带给他们成就感或建立自尊的活动•鼓励孩子去从事运动和舞蹈•注意青少年在家中、学校以及同侪间的行为•协助青少年了解灾难会造成心理创伤的事实,并知道需要时间来克服•不要急着做重大的决定•当出现忧郁、易出意外、鲁莽行为,以及个性改变的迹象,加以关心及了解,必要时寻求专业协助(四)、针对特定症状反映的辅助我们总结了灾后最为常见的十二个儿童典型反映,排序如下:1、带着恐惧的神情,重复与地震相关的游戏或言语2、误以为地在摇晃3、常常要注意逃生、防护用具,或注意房子的安全4、变得更黏人,不敢独处5、常表达担心地震再来,同时神情恐惧、害怕6、接触跟灾后有关的画面或情境时,神情就显得非常害怕7、对很小的余震有过度的反应8、考试成绩退步或做功课的时间拖长9、易发脾气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10、做恶梦或半夜惊醒11、心不在焉或发呆12、不愿意讨论或回想与地震有关的事※以上各项反应中,第1、2、6、10项属于「重新经历」类;第3、4、5、7、9、11项属于「过度警觉」类;第12项属于「退避麻木」类;第8项属于「其他反应」类。如果家中的孩子有以上状况,爸爸妈妈可以怎么帮助孩子呢?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详细说明。(1).重新经历类孩子会以各种方式重回地震发生当时的处境,想要重新控制那个经验。这些方式,包括游戏、幻想、目睹、与梦境。(量表第1至5题)★状况一孩子将积木堆高,再将它推倒,同时脸上显得茫然无助。【协助方式】此时,如果我们陪着孩子玩,有时孩子会说出他自己的情绪:「好可怕,房子都倒了」。因为是孩子自己发动的游戏,而且有大人陪着,他这次的经验不会再像地震当时那样无助;如果孩子处在混乱的恐惧中,大人可以帮他指认出害怕的情绪,让他清楚原本混乱的情绪,同时觉得被接纳。地震刚发生后的避难所中,常看到孩子在玩有关地震的游戏,如果我们不让他们玩,便阻断了他们重新得回控制感的机会。现在,在组合屋里,我们见到孩子们彷佛回到三十年前的小区,许多玩伴,不停地游戏。除了爱玩以外,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之中逐渐在新生活里找到熟悉感和控制感的轨迹。大人们自己重新适应的心理历程,若能和孩子分享讨论,必定可以为孩子的地震经验加入一些正向的意义。★状况二孩子很喜欢看和地震有关,可怕的电视报导。【协助方式】这也是某种型式的重新经历,孩子以为这次的经验会比地震当时更安全。玩地震游戏常是好方法,但电视却常有反效果。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像报导已经被证实对孩子会造成极大的压力。一般说来,影像所造成的压力要远大于声音和文字。所以我们建议,尽可能不要让孩子看这样的节目,但可以让孩子接触与地震相关的科学书籍,或与孩子讨论地震有关的知识。★状况三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孩子每天都在入睡后一小时左右,突然在睡眠中出现哭泣、激动、害怕的表现,而且并没有完全醒来。叫醒他后却不记得刚才发生的事。【协助方式】这是典型的夜惊症,孩子通常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旁边的人却被他吓到。这是孩子在浅睡期与深睡期交界时发生的状况,建议父母此时可以轻声安抚孩子再度入睡,后半夜通常不会再发生。这样的情况如果是在地震后才出现的话,通常只要孩子的焦虑得到处理,就可以改善。但如果情形很剧烈,或太常发生,或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有改善,就要尽快到儿童心智门诊求助。有更多的孩子半夜从梦中醒来,却不见得会吵醒大人。他们记得梦里的可怕情景,自己吓得要命,但不一定会说出来。建议您如果发现孩子醒来,可以只是陪伴孩子入睡,同时给他安全的保证。在白天时,再尽可能藉由谈话或画图让孩子把梦境表现出来并与他讨论。★状况四当别人不小心踫到他的桌子,就以为有余震而准备躲避。【协助方式】不要笑孩子,即使他已经连续这么怕了五个月,也不要笑他。反倒是可以和他讨论下次可以用什么方式更快更安全地避难或判断是否真有地震。但同时也要告诉他刚才真的是没有地震的事实。长期下来,孩子很可能会很沮丧,因此必须注意孩子在这过程中所累积的无助和无力感。★状况五孩子突然慌了起来。【协助方式】他可能是想起灾难的某个片段,不见得是事件,也可能是气氛、味道、光线的记忆。此时,我们可以抱着孩子,尽量使他温暖,给他熟悉心爱的玩具。轻声地与孩子说话,给他安全的感觉,并且告诉他,他是安全的。因为他的恐惧主要来自幻想世界,所以如果能与他讨论现在的人物、时间、地点等现实上存在的内容,也会有帮忙。注意事项「重新经历」类的反应,如果持续太久。就等于孩子长期处在地震的压力下,常常会造成孩子在地震发生的几个月后,开始逐渐出现严重的创伤反应。因此必须特别注意。(2).退避麻木类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少数孩子会逃避所有和地震相关的事,这通常包括两部分:不愿意或不能回想,以及不愿意看到或经历。(量表第6至11题)★状况一明明怕地震,因此心情不好,生活作息改变,但就是不谈地震。【协助方式】这时,硬逼孩子去讨论,通常没有用。比较好的方式仍然是替孩子说出他的状况(「你最近比较没有精神,好像都不想动哦」),但不要急着改变他的情绪(不要说:「不要这样有气无力的,像什么话」),也不要急着要他承认这是地震造成的。★状况二孩子只要上到二楼,就非常害怕,直到下到一楼才能平静,因此不愿意回到原本居住的地方。【协助方式】这时,我们只能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情绪,必须起码让孩子知道他的情绪是正常的,任何人都会害怕;但同时也要对孩子的行为设限-可以害怕,但仍要去学校,仍得上二楼,这样孩子才有机会发现自己其实可以办得到。★状况三孩子变得比以前文静乖巧,个性变了个样。【协助方式】孩子可能仍然惊魂未定,因此减少活动来避免让自己焦虑不安的事发生。这是孩子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控制焦虑,如果没有造成生活上的负面影响,则不需要急着让孩子恢复原来的样子。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对地震有不正确的想法,有的孩子以为因为他不乖或做错什么事,才发生这么严重的事。也有可能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勇敢,因此想要表现得勇敢一点。这个时候,建议您多与孩子讨论地震的知识,尽可能诚实地回答孩子关于地震的各种问题。注意事项「退避麻木」类的反应常会受到忽略,而且这常表示,焦虑对孩子来说已经无法面对,而必须使用逃避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对这样的反应保持高度的觉察,非常小心地观察。(3).过度警觉类这是孩子在灾后最常出现的反应类型。(量表第12至18题)上面只有12题啊!!!其实不只孩子如此,任何人在面对突然的巨变时,都会有高度的警觉。必须要等到环境可以完全令人放心后,才有可能消退。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状况一地震后孩子常翻来覆去,躺在床上很久才能入睡,也常半夜醒来,或一早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协助方式】当孩子很焦虑的时候,便非常容易失眠。有的孩子不容易入睡,有的孩子则太容易被吵醒。当孩子很紧张的时候,他们通常会黏着父母,不让父母离开,而入睡则是他非得离开父母的时刻。因此,我们可以在入睡前,陪孩子念一段故事书,或做些孩子喜欢的静态活动,当成是一种入睡前必有的仪式。如此,可以让睡眠变成是一个比较放松的经验,孩子的睡眠常会改善。但是,如果孩子的失眠状况已经严重影响白天的作息,且持续超过数个礼拜。则应至儿童心智门诊求诊,及短期的药物治疗常常可以有极大的改善。★状况二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男生,地震后整天盯着天花板看,怕房子像那天夜里那样倒下来。他几乎不让爸爸离开他的视线,很容易受到小余震的惊吓。他每天都吵着要爸爸带他离开大楼里的家,到公园去,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廿次。爸爸很担心孩子从此变成一个胆小的孩子。【协助方式】孩子有过度或过久的警觉反应,表示他仍然觉得不够安全。我们不能急着叫孩子不要害怕,因为害怕是他现在最重要的武器,拿掉面临大敌的人手中的武器,只会造成更大的恐慌。后来这位父亲很有耐心地,告诉孩子:「爸爸知道你在害怕,害怕是正常的」,他陪孩子准备了各种安全的措施;并且固定时间陪孩子去公园,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离开他害怕的大楼一阵子;每天晚上孩子入睡前他都陪孩子念故事书。我在门诊什么也没做,只是支持爸爸继续做下去,一个月后,这个小男孩已经不再过度害怕地震了。★状况三孩子在地震后变得很不专心,持续力也变差了。【协助方式】921地震后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在学校里不会出现上述在家里出现的那些反应。倒是许多老师不约而同地发现:班上的学童变得比以前好动、不专心。这通常有几个原因:灾后许多学校都受到严重损害,孩子上课的空间变得狭小拥挤,或是改在户外上课,使得令孩子分心的刺激物增加。学校重建时有很大的工程噪音。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上课时间变的不固定或与以前不同。整个环境变动太大太频繁,有的孩子会幻想:「说不定明天以后就永远不必上课了」。活动空间减少,孩子精力无处发泄。因此,固定作息、减少环境的变动、并且让环境单纯化是让孩子专心的第一步。可以适当的提醒孩子,也可以在孩子开始要分心的时候,让孩子帮忙你做件小事,拿个东西,再回来写功课。另外,也可尽量安排时间或机会让孩子可以有足够的运动量。★状况四一个原本活泼外向的低年级女生,在地震后变得很胆小,不敢让妈妈离开自己五公尺以上。一直到一个月之后,仍然不能让妈妈离开自己的视线之外。【协助方式】年纪越小的孩子,越依赖妈妈。他们在平常就常需要主要照顾者的协助,灾后会变得更为明显。此时您可以尽可能地陪孩子,通常孩子在依赖的同时,也会有独立的需要。您可以用其他各项的作法,等到焦虑逐渐降低之后,孩子自然会想自己玩。您必须注意孩子是否己准备好,并且在那时适当的鼓励孩子自己独处。您也可以使用渐进的方式,先让其他大人在某些时候代替您陪孩子,再渐渐让他在白天有短暂的独处时间,再慢慢增加独处的时间长度。一开始不要太久,以免孩子过于挫折。夜晚常是最困难的时候,建议您在此阶段尽可能在入睡前陪着孩子。您不会因此而宠坏孩子。★状况五一个原本功课很好的高年级女生,地震后每天都在打电动玩具,变得不想念书。妈妈一直问她:「妳怎么了」,她却什么也没表示,继续打电动。【协助方式】此时,不论是用指责或鼓励的方法要求孩子念书,通常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因为,孩子的困难并没有得到解决。后来,我们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处在很大的焦虑中,她很怕地震当晚那种恐怖的情形再发生,因此无法安心。同时,她也觉得自己这样不够勇敢,因为有太多的情绪无法处理,才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建议妈妈直接问孩子:「妈妈觉得妳好像在害怕。」注意事项「过度警觉」是一个最明显的症候,让我们了解孩子对地震的初期反应。常有很多人说,要倾听孩子,要去了解孩子。花时间陪孩子渡过这些情绪,常会有意外的收获,不少家长说,经过这一次,他好像比较知道可以怎么和孩子沟通了。(4).其他反应类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有些大人不会有的反应,会在孩子身上出现(量表第19至24题)最常见的是考试成绩退步、变得比较不乖或消沉,在小小孩则常可以看到退化的情形(例如:尿床,吸手指)。★状况一孩子在地震后变得很容易发脾气,变得很不乖,常不守规矩。【协助方式】建议父母做到:「在情绪上支持孩子,但在行为上要清楚地设限。」比如,您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心情不好,妈妈很心疼,但你还是必须把功课做完才能看电视。」清楚的规矩,只要不是完全没有弹性,对孩子的混乱心情将会是有帮忙的。★状况二有位妈妈来求诊,因为她念小学三年级的的孩子变「幼稚了」,变得像是学龄前的样子。晚上开始偶尔尿床,常常哭闹,白天一直咬指甲。【协助方式】不要急着要求孩子变回成熟的样子,虽然这通常很快就会过去。此外,也不要嘲笑孩子。这不表示我们只任由这种情形继续。您可以告诉孩子,这样的情形其实是很正常的,而且妈妈愿意和他一起想办法。同时回想当年孩子小时候,有这样的问题时,您是如何一步步教会他的。(五)、家长常咨询的问题问题一地震时我们家没发生什么事啊,怎么地震后他变了那么多?【回应】地震把原来的秩序都打乱了,作息变得不固定,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变得难以预料。让孩子变的不专心的,不见得是地震本身,环境的变化才是主因。问题二地震后,我自己情绪也很不好,会不会是我影响了孩子?【回应】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父母的情绪是影响孩子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门诊中有许多孩子,强烈的灾后反应并非因为地震本身,而是因为父母吵架,当父母亲自己的情绪得到抒解,孩子也就好多了。建议父母亲先照顾自己的情绪,孩子在此过程中,也将学会您处理自己情绪的方式,这才是最有效果也是最自然学习的身教方式。问题三有没有什么方法,处理孩子的各种状况都很有效果?【回应】许多父母亲在回诊时告诉我们,有两个方法最能帮孩子重新得回控制感。第一个是每天晚上孩子入睡前,陪孩子一段时间,让孩子决定是要你念故事给他听,还是他讲故事给你听。第二个方法是,陪孩子布置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空间,带孩子去买他想要的东西回来布置,不过一定得事先设定上限(否则他选得太贵,不论买或不买,都有反效果)。~给家长的一些话~每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作是给自己的礼物!甜言蜜语永不嫌多,让你的孩子知道你对他的欣赏。身体的接触是爱最有力的表现,拥抱或是摸摸孩子的头,都能传达你的关心,让孩子觉得安全。疼惜孩子,也要宝贝自己喔!每个人都有坚强和脆弱的时候,如果你觉得需要帮助,大声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帮忙。让我们一起携手,在孩子复原的路上共同细心关心关爱陪伴。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三:学校教师辅导策略(一)灾后的身心反应经历过地震等大灾难,孩子们不论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均会产生许多的反应。一般而言,这些情绪反应并不会持续很久,但目前看起来状况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灾难发生数周后才逐渐地表现出来。由于儿童与青少年们对灾变事件(例如死亡)的想法与成人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反应也稍异于成人。以下的整理是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可能有的各种反应,分述如下:1、所有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共同反应:˙害怕将来的灾难˙对上学失去兴趣˙行为退化˙睡眠失调和畏惧夜晚˙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2、不同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典型反应:(1)、学龄前(1-5岁)˙吸手指头˙尿床˙害怕黑暗或动物˙黏住父母˙畏惧夜晚˙大小便失禁,便秘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说话困难(例如:口吃)˙食欲减退或增加这个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以往所处的安全的世界,因灾变而遭受破坏,会特别显得脆弱,因为他们通常缺乏处理紧急压力的语言和思考能力,而期望家人来帮助或安慰他们。(2)、学龄儿童(5-10岁)˙易怒˙哭诉˙黏人˙在家或学校出现攻击行为˙明显地与弟弟妹妹竞争父母的注意力˙畏惧夜晚、做恶梦、害怕黑暗˙逃避上学˙在同伴中退缩˙在学校失去兴趣或不能专心退化行为几乎是这个年龄层的典型反应,失去宠物或有价值的物品对他们而言是特别难处理的。(3)、青春期前(11-14岁)˙睡眠失调˙食欲不振˙在家里造反˙不愿意做家事˙学校问题(例如:打架、退缩、失去兴趣、寻求注意的行为)˙生理问题(例如:头痛、不明原因的痛、皮肤发疹、排泄问题等)˙失去与同侪社交活动的兴趣同侪活动在年龄层特别明显,孩子需要觉得他的恐惧是适当并和别人一样,反应以减低紧张和焦虑及可能的罪恶感为目标。(4)、青春期(14-18岁)˙身心症状(例如:排泄问题、气喘)˙头痛与紧绷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食欲与睡眠失调˙月经失调与月经困难˙烦躁或减低活动、冷漠˙对异性的兴趣降低˙不负责或犯法的行为˙对父母控制、想要解放的反抗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虑病症(不断担心自己有病痛,但无医学上的根据)大部分青春期的青少年活动与兴趣都集中在与他(她)同年龄的同侪,他们特别容易因同侪活动的瓦解,以及共同努力时失去大人的依靠而悲伤、难过。孩子在灾难中失去亲人,是最常见的压力,也是最急需处理的危机,大多数会出现以下反应:˙不相信亲人已经永远离开˙身体不适,例如没食欲、呼吸困难˙觉得自己被抛弃,对过世亲人生气˙对亲人的死亡自责˙模仿过世亲人的行为或特征˙变的容易紧张˙担心以后没人照顾他˙出现跟以前很不一样的举动,例如特别乖、特别顽皮(二)、教学场景下的辅导原则在灾后,面对学生所可能出现的身心症状,如何安抚其情绪及进行辅导,便成为教师一项重要的课题。事实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心理辅导员的角色,针对学生在重大灾害中所可能造成的任何心理上的伤害,进一步的发现及做出及时的辅导,避免学生在心中留下阴影,有碍其日后的正常发展。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回应其突如其来的不明情绪,让学生可以经由某些方式或管道,宣泄其情绪,并且导正学生对于某些情绪发生的错误观念。以下的介绍,将分为一般性通则与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适用的特则来说明。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1、教师在灾后从事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的一般性通则正如前述,学生在经历过这次灾变之后,普遍出现的身心症状包括焦虑、恐慌、畏惧夜晚、不明原因的生理问题、不爱上学、上课不易专心、情绪及行为的反应不稳定且容易失控等,因此,许多学生在这段期间会有暂时性的成绩下降的现象。这时,作为教师的你,应该能了解面临灾变的这些正常反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若能利用每周固定的时间(如班会、或辅导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或进行团体辅导,将可有效的舒解学生在此阶段所正感受的身心压力。在此,我们推荐目前在美国实施多年且颇具成效的「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riticalIncidentStressManagement,简称C.I.S.M.)模式,便是提供教师一项具体可行的方法,藉由团体讨论的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灾后对自己的心理、情绪等方面进行重建。(1)心理辅导的实施步骤C.I.S.M.的实施步骤基本上可分为七个阶段,不过考虑学生可以理解与实施的情形,我们把它简化成四个步骤:①、事实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将要求学生叙述他们的名字(可围成小团体进行,若在灾区实施有些孩子彼此之间可能还并不熟识),说明他们在这次灾难中发生什么事情。这样将提供他们对灾难经验的再造,并针对此事件表达出适切的事实。团体的领导者通常可以询问:他们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经验了些什么?看见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和做些什么?假如学生无法具体表达,在了解他们的感受后可换到下一个人。②、思考阶段教师将要求这些学生共享当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寻常事件时,他们的第一个想法是什么?在这个阶段中,这些学生将从一般陈述中提供事实阶段的补充信息,促进相互间表达出更多的念头。教师或团体领导者逐一体会,并且邀请下一位参与者表达。③、反应与症状阶段反应阶段涉及分享当场、现在与事后的感受,这包括事件后所经验的任何生理的、情绪的、认知的或行为的征兆或症状。教师可以请这些学生叙述对这次事件的反应。可询问学生:“这次灾难中最糟的部分是什么?”“假如有一件事情你可以将其从这次灾难所产生的意外中删除,那将会是哪一件事?”,或问他们:“当时你最强烈的感觉为何?”“灾后至今,一直持续困扰你的感受或行为有哪些?”④、教学与再保证阶段在征兆和症状被表达出来,学生将得到再保证,意思是说,教师将以肯定与支持的口吻说明,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都是正常反应,并再补充一些或许尚未表达出来的额外征兆与症状。在这阶段中也将提供正向的因应方式,特别是一些已经浮现出来的,而且也提供压力管理的一般信息。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此外,学生在这阶段中或许会希望发展出行动计划。他们或许希望发展出一个预防课程,决定他们应该做些什么使得面对这次的灾变可以表现得更好,学生的决定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并持续提供指导与获取的讯息。(2)团体讨论中教师的态度在面对这样的讨论分享过程中,你的态度应该是:①、开放式问句a多告诉我一些关于……b你会怎么做?c我希望你说一些…②、使人成长的气氛a同理心(尝试让自己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观点)b专注c语言上的同理性的了解d非语言上的同理性的了解e沉默(听者保持沉默)③、催化倾听的几个要件a集中注意力在学生的世界(不要随意打断学生所想说的,让他自由的表达,以进入他的经验中)b专注在学生言语和非语言的讯息(如学生的眼神、音调和肢体动作等)c依学生当时的心理准备状况,让他进入某种情绪状态或以身体上的接触安抚(如拍学生的肩膀)。④、倾听时需要a让说话的人感到自在:让他们感觉到他们能自在的说话。b对说话的人表现出你想要听他说话:注视与行为表现是重要的,不要让自己忙于其它事情上。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c避免注意力分散:不要漫不经心的涂鸦、清敲或拨弄纸张,若把门关上那会使环境更安静,更有利于倾听。d要有耐心:给予足够的时间,不打断说话,避免看着门,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e克制你的脾气:一个生气的人容易从他人的话语中得到错误的意思。f停止说话:假如你正在说话,你并无法倾听。g问问题:这表示着你正在倾听,将有助于发展进一步的观点与必要的澄清。在经过以上团体的压力处理课程后,若发现学生仍然表现出行为失控、退缩、上课精神涣散、或不名原因的生理病痛等,您可以进一步与当地的精神医疗或心理辅导之专业人员询问。2、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及青少年的辅导方式上述的说明是一个通则式的介绍,以下则针对不同儿童及青少年发展阶段的身心需求,提供给教师从事学生灾后心理辅导的参考。(1)、对学前阶段的儿童此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身边赖以维生的安全世界的遭受破坏,会显得特别敏感,反应也极脆弱,他们通常无法有效的以口语能力来表达自身的需求,而期待身边亲近的大人能给予积极与适当安慰。我们建议以下的一些活动,不断经验“再保证”的过程中,重建学生的安全感与自我效能感。l提供他们足够的玩具、道具,鼓励他们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灾难中的经验与观察,灾区的教师则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于真实的玩具,随处可见的石头、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l多给予孩子身体的拥抱与接触,或提供需相互碰触的团体游戏,如伦敦铁桥、大笼球等。l提供孩子绘画经验,最好有一张大的墙报纸,让孩子集体在纸面上尽情表达他的感受,之后再团体分享,需要提醒的是,画笔最好不是水彩,此时要的是鼓励孩子画出具体的东西。l孩子此时的胃口可能并不是那么好,建议以多餐的方式提供他们在生理与情绪上的补充。l用一些不具威胁性或低威胁性的活动来鼓励他们来玩保护自己的游戏,如「假如怕狗狗的小英碰到一只狗狗,她要怎么办?」「假如家里突然停电了,要怎么办?」l告知家长,在孩子睡前要多安排一些睡前活动,以建立更高的安全感。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2)、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此阶段的儿童虽已能表达他们的经验与感受,但他们往往缺乏具体且完整陈述的能力,此外,若他们失去心爱的宠物或物品,他们难过的心情也需要相当重视与安抚。以下是一些活动上的建议:l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安排足够的玩具、道具,特别是一些布偶,鼓励他们将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灾难中的经验与观察仍然相当重要,灾区的教师则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于真实的玩具,随处可见的石头、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l给孩子一面墙(贴好墙报纸),让他们在上面作画,可以给他们一些小主题,如灾难时,我家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可以团体讨论的方式来陈述每个人的经验,注意仍可拉回到在「通则」中所曾提示过的概念,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再保证。让学生编故事,也可以用绘画或用接龙的方式提高大家的兴趣,以便于整理与回馈。以脑力激荡的方式,让大家来面对这次灾难发生后的身心症状进行调适,学生可以想出许多方法来解决,教师在整理后给予回馈。亦可以脑力激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室内及家中的防灾预防计划演练。(3)、对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大都已能充分表达他们的经验与反应,唯处于同侪认同的阶段,他们往往最关心的是别人的看法,同时也认为自己已是个小大人,因此,我们建议可安排以下的活动:同学间的团体讨论,让学生有机会抒发与合理化他们感受到的强烈情绪,教师可能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向他们保证,他们所感受到的强烈情绪甚至是“疯狂想法”在此灾难中都是正常的。让班上分为几个小团体,让他们谈谈救灾防治的工作,甚至是家园重建的工作,这可协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或对灾难的支配感,这也可让他们建立社会参与的成就感。设定专题讨论,如「小区重建」、「家庭重建」、「防疫」等主题,让学生能先有系统的搜集数据后,加以报告与讨论。对灾难的正确认识,对大自然的现象作有科学根据的了解与认识,避免听信坊间的不实传说,以建立科学家实事求证的态度。认识「创伤后的心理重建」的意义与价值,这需要透过学校较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题演讲,或有专业的心理学文章的阅读,进行讨论。艺术活动的表达,可以鼓励学生从事绘画、音乐、话剧等活动,将这次的灾难经验转化为具创造力的方向。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四、特殊人群的照顾——孤儿安置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民政部将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关于安置收养灾区儿童问题作出答复。对于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和暂时查不到父母的儿童也已有当地政府予以妥善照顾和安置,并尽一切可能查找孩子们的父母和亲人。随着救灾工作的逐步深入,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能够回到他们的父母和亲人身边。民政部表示,将全力支持受灾省市民政部门妥善照顾好孤儿的生活,确保他们在震后能够尽快回复身心健康,并及时向社会报告儿童的安置和生活情况。同时,在灾区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后,地震灾区孤儿的收养工作将依法开展,使符合法定条件的收养申请人可以依法收养灾区孤儿。(一)收养地震孤儿热潮升温就在总理亲自向孤儿们做出承诺的同时,社会各界对地震孤儿的关注也在不断升温。5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致函四川省人民政府,表示上海市目前已经做好接收、安置灾后孤儿的准备工作,将在民政部的统一安排下,收养、抚养灾区孤儿。同时,上海已经组建专业社会小组,将尽快赶赴灾区开展“失亲儿童”心灵创伤辅导。目前,具体事宜正在于四川省民政部门联系落实。5月14日,全国政协委员杨澜倡议开展“关爱孤儿行动”,在全国妇联的支持下,决定在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设立“汶川大地震孤儿救助专项基金”,以协助相关部门安排灾区孤儿现阶段的基本生活、灾后的心理辅导和长期抚养教育工作。“这些孩子们已经失去了母亲,但是不能失去母爱,“汶川大地震孤儿救助专项基金”设立后,首先会迅速投入目前最为紧急的抢险救灾之中,更会着眼于这些孤儿在灾后重建中长时间的生活、教育、心理辅导等层面,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杨澜这样介绍该专项基金的成立初衷。5月14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超率工作组在四川德阳绵竹指挥抢险救灾时郑重宣布:为了让所有在此次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能够健康成长,将通过中国人寿“国寿慈善基金会”全面承担这些孤儿成长至18周岁的基本生活保障。具体实施方案待与政府相关部门商议后确定。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中国青基会与新浪网也共同推出了“希望工程助孤行动”,筹集资金帮助在地震灾难中成为孤儿的孩子们。“有能力的家庭,去认捐认养一个灾区中失去父母的孩子吧,让孤儿们在灾后能再度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5月14日,深圳市慈善会和媒体联合发出倡议,呼吁深圳市民“一对一”认捐帮扶四川大地震中不幸的孤儿们。前体操奥运冠军李小双对媒体表示:“我现在可以肯定地说,我会考虑领养2到3个孤儿。”针对社会各界收养地震孤儿这股热潮,有专家评价说,这意味着一种新型社会救助模式的出现,说明我国的慈善水平有了提升,是高层次的救助,不再停留在捐款捐物的层面,方式更为人性化。“这是关系孩子一辈子的事情,绝不能三分钟热度。请慎重考虑,长时间关注,亲赴实地考察,再下决心。这可不是发一封邮件就有快递送来孩子的儿戏。”有评论人士说。(二)孤儿更需要家般的温暖“国家对收养孤儿是鼓励的,收养孤儿或者残疾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年满三十五周岁以及收养一名的限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夏吟兰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收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值得商榷的是抚育的模式。按照以往经验来看,将孤儿们集体放在孤儿院或是福利院中养育,对于他们成人之后的影响很大,容易形成心理阴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唐钧所担心的事已经被以往的经验所证明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部分灾后孤儿被集中安置到石家庄和邢台的育红学校专门为唐山孤儿建立的福利学校。在那里,他们除了可以得到免费教育外,还可以享受到生活及工作分配上的优先照顾。集中的方式方便了孤儿们的管理和照顾,但是却人为地造在天灾中顿失双亲的孩子,即将面临的是与生命等长的伤痛记忆。那种哀伤,写在他们的脸上,也痛在我们的心上。童年精神创伤可引起诸多心理变化,进而导致一系列成年期心理障碍。经历唐山大地震的孤儿体验了大地震瞬间的恐怖场面,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印记,并承受着失去父母感情上的巨大悲痛,这种不幸体验的影响效应是否会持续严重损害孤儿的心身健康。我国唐山发生大地震留下4200名孤儿。30多年过去了,这些孤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如何,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孤儿心理状况的“正常化”,决定了生活质量的“正常化”,而形成前者的原因可能是社会支持起了重要作用。行为医学认为,社会支持作用在应激调节中有重要意义。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这些都说明孤儿存在较多心身健康问题,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怖等负性情绪,其原因与孤儿遭受心理创伤强度严重于非孤儿及地震后失去父母抚养有关。孤儿不仅体验了大地震瞬间恐怖性情景,同时又体验了失去父母的巨大心理悲痛。大地震孤儿失去了与父母情感依附关系,不仅增强了心理应激程度,同时亦使他们应付应激和适应地震后恶劣环境的能力降低。与父母的情感依附对儿童来说更主要的是提供舒适和安全,幼儿期安全与舒适的心理背景,有利于稳定和平衡人格的发育。如果缺乏亲子接触与交流可能会使儿童陷入一种慢性挫折状态,对前途心灰意懒,伴之以人生观的改变是儿童精神创伤后的一个重要特征,对未来失去信心在创伤性儿童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内容可能解释为孤儿现在心身健康程度明显低于非孤儿的重要原因之一。汶川地震仅仅过去两天两夜,各级各地各部门已纷纷向孩子伸出援助之手,为孩子提供援助已成为所有人关心和热议的话题,人们还提出了不少很好的设想和建议。我们有理由坚信,这些来自全社会的关爱,必将与政府不遗余力的救援一起,形成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坚强合力。这种力量,不仅可以为孩子们拭去脸上的泥巴,抚平一道道伤痕,让他们尽快走出那片疼痛哀伤的土地,也一定可以保障孩子们幸福地生活在“孤儿不孤”的温暖大家庭之中。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五专业治疗机构对灾后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一)哪些情况应该安排儿童精神科的评估或治疗?1、老师或家长认为该学童有必要接受治疗部分学生原本就存在问题,此时正是处理的时机:部分学生原本即存在过动与注意力不全或其它儿童精神医学上的问题,虽然并非地震所造成,灾后症状也未加重,但在整体环境不稳定下,其造成问题的可能性大增。若老师认为有需要,我们亦可安排必要的评估与治疗。教育辅导与医学治疗的互补:临床的儿童精神科医师觉得某学童无法单独以医疗充分协助时,教育人员常有可以着力的地方;反之亦然。老师和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过去的经验中,设计得再仔细的量表仍然有可能遗漏,老师和家长的判断常能补足这点。2、家庭在灾后出现解组或失序的学童家庭内出现严重的冲突:因为空间拥挤,不安定等因素,造成家中父母之间争吵增加。许多孩子并不是受到地震创伤的直接影响,反而其症状是受父母所引起。双亲中有至少一方死亡:对学龄儿童来说,这是最严重的伤害。我们建议这些个案无论如何,应该有系统性的追踪。父母中有人出现严重灾后创伤疾患:这对孩子会造成长期的压力,若不积极介入处理,孩子常会在未来发展出类似的症状。3、严重的偏差行为表现或情绪困扰退化行为失控:如果孩子时常出现混乱或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时,极可能是焦虑度已高到孩子无法忍受的程度,此时常常是个别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帮忙的阶段。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严重的恐惧、忧郁、焦虑、失眠:如果孩子失眠或恶梦的情况已经严重到常常惊醒、影响日常作息的程度,应及早处理以免成为长期的问题。变得好动、不专心、冲动:许多研究显示,在创伤情境之后,会出现典型过动疾患(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eDisorder)的症状。虽然部分孩子可因行为改变技术而改善,但也有部分孩子需要短期的药物治疗。4、长期正确因应之下仍然没有改善孩子的症状一般不会持续:如果环境稳定,绝大多数孩子的症状都会在一个月内改善,如果孩子的问题一直持续,则建议安排儿童精神科的评估。在家里和在学校的表现完全不同:可能老师虽然给予很好的辅导和支持,孩子在学校的情形也相对稳定,但父母亲并不知道如何处理孩子在家中的行为和情绪,因此孩子失眠或其它症状一直持续,则可藉家长手册和家长会谈做处理。5、该学童确实存在严重创伤疾患高危险群评估:高危险群学童筛检出来后,便由儿童精神科医师进行诊断评估并由儿童心理师进行投射性心理测验。以评估该学童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家长及教师量表:若量表显示该学童之症状得分高于危险值,则亦应由儿童精神科医师进行诊断评估并由儿童心理师进行投射性心理测验。以评估该学童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6、该学童未来极可能发展出严重创伤后压力疾患部分学童在诊断会谈时没有明显的灾后创伤症状,但评估或测验中却显示未来的危险性,此时应针对该危险因子予以排除。因此,在诊断会谈以及量表的题目中,我们都会针对数项对未来特别会造成影响的因子加以评估。(二)儿童精神医疗团队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1、找出最有可能出现创伤后压力疾患的学童我们深知此时教师们及家长们都极为忙碌,也知道学校在灾后有许多重建的工作必须加紧脚步进行,但除筛检高危险群外,并无其它更简单的方法。因此,我们只好请求老师及家长在此时拨空协助我们完成此项工作。我们主要根据以下几点来找出最有可能罹患严重疾患的学童:(1)根据过去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所得到的结果,知道高危险群的孩子有哪些特点,我们根据这个订定了简易的家长和教师问卷。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2)目前已经出现症状而由家长及教师转介的个案。2、针对这群学童,进行个别诊断会谈,评估是否应接受治疗(1)与孩子及其主要照顾者会谈(必要时进行家访),以了解以下数项:l创伤事件的内容l过去、现在、或最近发生在孩子生活中的压力l孩子的创伤后压力症状l其它常与创伤后压力症状共存的症状(如忧郁、过动、以及品行行为问题)l父母对创伤事件的情绪反应l孩子过去的精神疾病史、身体病史、发展史、一般压力的反应l创伤发生前孩子的能力l家族成员的精神疾病史l为个案进行精神状态检查l鼓励孩子去描述他或她关于创伤事件的记忆l了解孩子关于创伤的归因和看法。(2)心理衡鉴(3)鉴别诊断:确定个案有无合并其它疾患,如忧郁症、过动症等。(4)确定PTSD之亚型类别l急性亚型(严重症状持续1~3个月)l慢性亚型(严重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l晚发亚型(严重症状在事件6个月之后才出现)3、安排治疗或转介(此部分应有家长参与)(1)心理卫生教育:对孩子本身以及孩子的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做卫教。内容包括儿童PTSD的症状、临床病程、各种治疗模式、以及预后。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2)个别治疗:探索及开放式的讨论创伤经验;放松;减敏感/暴露技巧。检视并导正个案及父母在创伤归因上的认知扭曲。对不恰当的创伤重演行为做行为处理。同时训练父母处理孩子不恰当的行为。游戏治疗。指认并加强父母合宜的做法,让父母来强化治疗。(3)团体治疗:团体治疗过去被视为最有效的灾后创伤治疗方式,对于鼓励公开讨论创伤事件以及对事件做恰当的归因有相当大的帮助。不过部分无法在团体中顺利分享情绪的孩子则较适合个别治疗。(4)药物治疗:抗忧郁剂(SSRIs,TCAs)对同时出现重郁疾患或恐慌疾患之症状的孩子可能有帮助。Psychotimulants或α-adrenergicagonists(如:clonidine)对出现ADHD症状的孩子可能有帮助。抗焦虑剂(benzodiazepine,propranolol)一般来说并未被用来治疗PTSD的孩子。但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可能会暂时需要。(5)转介:若需要治疗之个案量过大,为求治疗时效,本院将协调安排其它机构之儿童精神科医师或心理治疗师进行治疗。(三)危机处理及短期治疗策略1、迅速评估/分类2、用心倾听3、允许宣泄情绪4、正常化5、接受现实6、增强因应策略7、压力管理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8、悲伤辅导9、支持并鼓励仪式行为10、订立优先级11、问题解决技巧12、鼓励利用支持系统13、协助利资源14、个案管理15、会诊16、小区组织17、增强正向改变(四)危机辅导目标1、协助处理目前的紧急情况2、保护免于受到额外的压力或伤害3、带来希望4、协助组织、动员内外在的各种资源5、协助至少恢复危机前的基本功能a.恢复或加强因应能力b.恢复或加强问题解决能力c.恢复或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的使用6.提供任何可提升个人成长的服务7、预防负向的或是破坏性的结果(五)对助人者的提示助人者要自觉也要示范稳定。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悲伤辅导需要经验、敏感与同理心,一般来说,有三类人可从事:专业人员、受过训练的义工、已复原的家属。辅导过程中所说所做,不是出于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对方的需要;也就是不因自己的不安焦虑而喋喋不休,或转移话题;不强把自己的价值观或想法加在对方身上,要能省视自己的成见甚至偏见;保持开放的心,敏察丧亲者的需要,也保持清明的心,分辨自己与对方的状况,掌握彼此的界限,不逾越、不纠结。地震造成的创伤是集体式的,助人者须洞察自己的反应,因为陪伴家属的同时,我们只有清楚自己的状况及限制,才能保有平衡的心,也才能示范出此时家属极需要的安定感、稳定感;并在助人历程中感受活泼的心,比如灵光一现的创意、学习、交心的感动与成长。陪伴不是接过对方的痛背在自己身上,而是伸出自己的手,让丧恸的家属知道:有人同行。聆听、陪伴,是最基本的支持在同一场灾祸中幸存的家人或族人,都会背负着沉重的罪恶感,太多内在的自责:「为什么不是我?」「如果我……」这样的罪咎很难解套,彷佛要为逝者的亡故负责。相对于内心的愧疚,生还者多半也有强烈指责的需要。因为对莫名的大灾难,除了惊恐,也挑起心中种种愤恨不平,恨建商、恨天地不仁,怪政府、媒体、气此时暴露的人性弱点……透过诉说、回忆、分享,悲伤可以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即使勾起伤心,如此的面对仍是绝对必要。因此旁人能够聆听、陪伴,是最基本的支持。对于强烈的情绪表达,无须制止、建议、说教,任何人遭此巨变,都会有难以承受的悲痛、愤恨;此时听者的接纳、尊重、给予空间,是很重要的。(六)几个引导的方法:【唤起现实感】悲伤辅导中,有时我们用「现实感」来引导:「事发那么突然,你也吓坏/受伤了,究竟能做什么救出家人?」「如果真的回头去救,可能的后果是什么?」「几千人丧生,是不是都是他们家人的责任,没把他们救出?」「如果家人有错,是什么错呢?」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有时经过现实感的加强,家人终会承认:如此天灾,人各有命,生者无罪,自己也是灾难中的受害者。【易位法】辅导中也可尝试「易位法」问家属:「今天若走的是你,你会怪家人吗?」「你的家人如在天上看到你如此伤痛及不原谅自己,他会怎么想?」如果当事人能转换角度,站在逝者立场,较能抽身看到自己的沈溺,或许会愿意为逝者放下心头重担,好好地照顾自己,不再苛责自己。其实平心静气地想想,大家都是受难者,无人幸免,即使保住性命却失掉了亲人、房子,前途茫茫,自己重伤累累,也是直接的受害者,何忍再加诸责难?辅导关系稳固时,有时我会诚恳地告诉当事人,逝者已解脱,但无法解脱的是生者,他打算困在离苦伤悲中多久呢?他还要惩罚/不原谅自己多久呢?【仪式转移】减轻思念、不舍、罪恶感的方式很多,宗教仪式、布施植福、念经回向等,都让遗族有机会透过某些方式实际地纪念逝者,或为他们尽一点心力;民间的折纸钱、莲花、烧衣物等习俗,都提供了具体的哀悼方式,在参与过程中与亲友结伴,感受到支持。始终努力学习以更轻松与正面的态度看待「死亡」。比如西方的追悼会可以是欢喜的,主题常是「庆祝某某人的一生」(celebratesomeone"slife),有歌有回忆、有笑有泪,这样不针对「分离苦」而更兼顾「生前欢聚」的悼念方式,值得我们借镜。【创作发挥】创作在悲伤治疗上的效果也不容忽视,日记、音乐、诗文、绘画、手工艺、舞蹈、戏剧等,每一项都有洗涤与净化心灵的作用。「安妮的日记」、「周大观的诗」以及九二一之后的音乐会、雕刻等,都可见到人类透过艺术文化创作,让苦难升华的本能。【放松练习】此外,令人难以承受的是,灾变亡故者的死亡形式所伴随的惨烈、变形,家属悲痛的强烈情绪造成视、听、嗅、触觉上难以抹灭的记忆。因此,认尸的家属或陪伴的志工、挖尸的消防及军警等救难人员,常在灾后出现一些压力症候群,如:恶梦、记忆再现,身体不适乃至身心解组的状况;这些症状在辅导过程中常运用放松练习、冥想,来教导当事人用更多的方法减缓症状。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地震后,身心常感到「天摇地动」,是很典型的压力反应。我们有时带的放松练习只是邀请大家安静地深呼吸,练习蹲马步,在静中找回双脚踏稳土地、以及身体的平衡与重心,让身体能加强并记住一个放松与稳定的经验。如果再加上心灵层面,可以邀请对方冥想身体累积的压力、紧张与所有沉重的情绪,透过脚底的涌泉穴释出;或是用自己的脚丫和地球说话,紧紧地贴近、告诉地球:「我爱你。」「很抱歉,曾经给你的破坏,请原谅。」灾难将我们和宇宙的信任关系拆毁,这部分的重建也相当必要。学习告诉团体成员:「与其活得提心吊胆,不如把精力用来修补天人关系。」【转念法】同样的,如果当事人活在悲苦思念的深渊,无法自拔,我们邀请他每次以泪洗面时,用一点时间「转念」--将「不舍」、「不甘」转为祝福,祝福对方离苦得乐。我们的祝福也可以配合深呼吸,每一口深呼吸都在心底送出一朵代表祝福的莲花,一朵给逝者,一朵给众生,一朵给自己。练习转念的同时,也缓缓地转换了情绪,放大了自己关怀的角度。【幽默法】很多人无法接受沉重时还有幽默的空间,然而幽默是极佳的良药,也透露着我们面对灾痛虽无奈,却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应对。一位灾区老人说:「吃饱等地震。」又说:「这么老了还有机会来露营。」她的自嘲中有她因应灾难的智慧,值得学习。地震后很多人说,看到别人笑就心中有气,丧亲者更是哀戚愁容。对前者我们尝试不解地问:「全部的人都不笑会让我们复原得快些吗?」后者我们学习耐心等待,有一天当我们看到悲伤的面孔闪过一抹笑容,告诉他:“真好,你又能笑了,在天上的亲人一定很开心。”结束语心融集团心理咨询中心于“4•20四川雅安地震”发生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接到此任务,全体成员带着激动的心情,完成了本手册的编撰工作,将对灾区民众的一片爱心落实纸上,于此我们祝愿灾区人民特别是孩子们能早日平安度过危机!由于编写时间紧迫,手册编辑如有不周详的地方,或有需要弥补之处,请随时联系本手册制作团队,中国心融集团—心理咨询中心联系,免费咨询电话021—63680776.我们承诺尽全力予以及时修正。至此,同样特别感谢这一领域心理学专家们的孜孜专研,抗震一线人们的实践经验积累和传递爱心过程中经手的每一个人!参考书籍:1、《灾后儿童心理辅导手册》--------翼起美丽项目组2、《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3、《中国红十字心理救援队培训手册》附一:一般救灾工作者压力反应心理和情绪上•感觉像英雄、不会受伤、愉悦•否认•焦虑和害怕•担心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愤怒•激动易怒•坐立不安•悲伤、哀悼、忧郁、闷闷不乐•恼人的梦•罪恶感或「幸存者的罪恶感」•觉得被淹没、无助•觉得孤单、失落、或被抛弃•面无表情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认同幸存者认知上•记忆力的问题•失去方向感•迷惑•思考和理解力变慢•计算、安排优先级、做决定上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的期间很短•失去客观性•无法停止不想灾难的事•责怪行为上•活动量改变•效率和效能降低•难以沟通•幽默的使用增加•阵发的愤怒、争吵的频率很高•无法休息或「放下」•改变饮食习惯•改变睡眠模式•改变亲密关系和性欲模式•改变工作表现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间歇的哭泣•酒精、烟、药物的使用增加•社交退缩、安静•对环境安全十分警觉•避免触发记忆的活动或地方•易发生意外身体上•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胃不舒服、呕心、腹泻•食欲改变、体重下降或上升•盗汗或发冷•发抖(手、嘴唇)•肌肉抽动•「迟钝」的听力•视力变差•感觉不协调•头痛•肌肉酸痛•下背痛•感觉「喉咙哽住」•过度的惊吓反应•疲累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月经周期改变•性欲改变•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过敏和关节炎突然发作•掉头发附二:需要立即医疗评估的身体压力反应•胸痛•心跳不规律•呼吸困难•昏厥或晕眩•不支倒下•血压持续偏高•身体部分麻木或瘫痪•过度脱水附三:面对哀伤痛苦的十个秘诀与调适1、了解这种情绪冲击需要一段时间调适,允许自己在适当的时候感受、发泄情绪。2、维持日常生活的规律,饮食、睡眠正常。3、不要孤立自己,多与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保持联系,谈论自己的感受。4、避免不恰当的发泄情绪:酗酒、乱发脾气、自虐、虐待别人。5、把心中的忧郁、愤怒、紧张等情绪逐渐消除、发泄,这些负面的情绪对人生有极大的伤害。6、接受过世的事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7、从怀念过世者当中转移到如何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他末完成的心愿,为家庭社会贡献心力。心融(中国)集团 心融(中国)集团8、宗教可以帮助人们面对死亡。9、逐渐让过世者慢慢离开我们,在世的人需要继续人生的路程。10情绪的失落可以寻找另外的人、事、物来取代。如果哀伤的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超过4-6周、影响到日常生活功能、或有许多情绪存在时,需要转介精神医疗专业人员接受心理治疗,以免妨碍他的人生发展。通常是跟过世者关系密切、人格脆弱、年龄较轻、情绪障碍的人需要悲伤辅导。心融(中国)集团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