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00 KB
  • 2022-12-21 14:30:10 发布

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研究——以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为例 毕业论文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研究——以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涌向城市打工,将未成年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农村劳动力进城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收人,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个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并且日益严重。现今,本文将探讨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即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以农村留守儿童为工作对象,直接的目标在于帮助留守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预防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征个案工作【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oureconomy,alargenumberofrurallaborstransfertocities,moreandmoreruralparentsflockedtoworkinthecity,theirchildrenstillstayincensusregisterseat,soproducetheruralleft-behindchildrenwhichisaspecialgroup.Rurallaborsintothecitypromotethedevelopmentofurbaneconomy,andincreasetheincomeofruralhouseholds,butitalsoproducesasocialproblem:ruralleft-behindchildrenappearedalotofpsychologicalproblemsandincreasinglyserious.Today,thispaperwilldiscussthecaseworkinruralleft-behindchildrenpsychologicalproblemsofresearch.Thatsocialworkersusemethodsofcaseworktohelpruralleft-behindchildren,thegoalistosolvetheirexistingpsychologicalproblemsdirectly,andpreventtoproducenewpsychologicalproblems.【keywords】ruralleft-behindchildren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casework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农村留守儿童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发展变化快、易受外界影响、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等特点,由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其产生的心理问题多样复杂,这就使得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专业化要求会更高,需要专业的工作者以专业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问题,并运用专业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其出现的问题,从而让他们获得健康成长。第13页(共13页)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及其表现农村留守儿童主要为年龄6——16周岁,是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儿童。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是最重要的时期。它是个体社会化的初期与最基本的时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容易发生障碍和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可是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加之其它因素对其心理健康发展有所阻碍,从而影响到他们在社会上的健康成长。通过调查,总结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1、缺乏安全感、自信,较为自卑调查显示81.6%的农村留守学生的双亲均在外工作,父亲在外工作的占12.2%,母亲在外工作的占6.1%;这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紧密程度一般,在受调查的农村留守儿童中,仅57.1%的受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会与父母保持紧密的联系,有一个固定的沟通时间和渠道,超过29.6%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父母没有一个固定的联系时间和渠道,双方联系的紧密程度较低。农村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贴身呵护、形单影只,普遍缺乏安全感,缺少了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最容易产生这种感觉,他们常常感觉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嘲笑和冷落,不如别人幸福和快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排斥、不信任。而他们早期的这种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缺乏,会随着个体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孤独、无助的性格,难以与人交流、相处,因而容易产生心理异常,产生自卑感,影响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朋友圈较小,性格相对比较内向,有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自己承受,不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苦乐。此外,一些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疼爱,一方面有种被抛弃的感觉,面对同学、邻里的时候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一些留守儿童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原因父母才外出,会有一种自责的心理。面对生活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没有父母的指导和帮助,只能依靠自己,缺少自信心,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敢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严实地封闭起来;当留守儿童有心事时,他们无处诉说,只有隐藏在心里,心中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2、性格孤僻,人际交往水平低。在此次调查中有过自我为中心想法的农村留守儿童有55.3%,自感是个挑剔特别孩子的比例有46.1%,而人际交往困难的留守儿童比例占47.5%。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缺乏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虽然他们有一定监护人的照料,但这种照料相对单一,主要体现在满足他们基本物质需求,比如穿衣吃饭,对他们精神层面的关心微乎其微。一些农村第13页(共13页) 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找不到共同分担并帮助其解决的人,生病时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照料。长此以往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就会感到柔弱无助,在性格方面表现得孤僻、不合群。另外,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与父母之间较为良好的沟通交流。而他们的监护人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觉察和了解他们的感情需求,也很少时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47.9%的农村留守儿童有心事喜欢埋藏在心里,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加之他们性格表现孤僻,不愿与人交流,进而沉默寡言,封闭自己,人际交往水平低。3、易焦虑,烦闷,心理敏感调查表明,有71.8%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过烦闷倾向,有72.1%的农村留守儿童有过忧虑焦虑的倾向,有59.3%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自己易怒。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与亲子沟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成长,有益儿童身心健康。由于缺乏稳定的关爱和交流,农村留守儿童易出现烦恼、焦虑心理倾向,遇事和在与人交往中容易动怒,产生与人打架或和别人争吵的行为。农村留守儿童对于自己父母在外的打工行为的评价是较为矛盾的,一方面自己不愿父母远行;另一方面,由于自己上学等家庭开支费用的负担,父母又必须出去打工。面对这种矛盾,他们心里也是充满压力的,想要回报父母,但是自己没有做好,觉得特别对不起父母,内心充满了不安、焦虑与烦闷。此外,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完整的家庭环境和接受完整的家庭教育,心理会比较敏感,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样也导致他们在生活中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经常会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另外,强烈的自尊心也会让他们不能和同学团结在一起,容易被孤立出去。4、行为偏激、有较强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1.2%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自己行为较为偏激,有52.1%的农村留守儿童常有不听监护人话的行为,有47.5%的农村留守儿童有过说谎的经历,有62.2%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自己较为冲动。农村留守儿童常常生活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中,心理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这会使得他们的性情出现变化,遇事易冲动,还有焦虑感。另外监护人的教育态度不一致,有的监护人认为应该严格教管,有的认为应该对他们倍加关心爱护,这种矛盾的教养方式常使留守儿童心理矛盾,感到无所适从。不确定性的环境和冲动、孤僻、焦虑等因素相互结合,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较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倾向,易说谎、易打架和冲动等一些低烈度的、小范围的、个人情绪化的、较为偏激的行为。此外,农村留守儿童放任和盲目反抗现象比较普遍,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农村第13页(共13页) 留守儿童在这一时期心理出现了一些变化,这时期他们希望能够做出自己的决定,希望被别人重视和尊重。有些年迈的监护人管教不了也不知道如何去管教孩子以及与孩子交流,而家长外出忙于挣钱无法进行有效管教,这就使农村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一种无管束的真空地带,加之与父母缺乏长期交流,让他们感觉不到父母的爱,这些都会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也无形中助长了他们盲目反抗、做事偏激等行为。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社会工作强调“人在情景中”,因此,在环境中寻找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问题的解决之道。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与社会环境在功能上是相互依赖的,并且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系统,而结构均衡和最佳的稳定状态时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理论强调个体的发展来自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个体不适是环境的问题的原因,而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式双向的、动态的、相互适应的过程,个体所经历的困境是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探讨个体存在的问题要置于其生长和身处的环境之中。农村留守儿童处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层面、学校层面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可以找出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1、家庭方面家庭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将对儿童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重要的需求,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是正常的、完整的家庭生活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因此,家庭教育和亲情缺失等也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家庭使得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他们少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与关心。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农村留守儿童找不到归属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情,缺乏与父母的情感沟通,从而产生更多的失落感和心理失衡。这种失衡往往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封闭自己,以悲观的心态来看待周围世界、他人和外部世界;二是向他人发泄不满情绪,多是扮演挑衅者的角色,破坏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其次,亲情缺失。家庭所可能给予个人的情感是最多的。一个人的感情能否正常地发展,他能否理解爱,懂得接受别人,这种感情方面的社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条件。亲情的缺失,使得儿童无法得到父母完整的关爱。结果使得有些农村第13页(共13页) 留守儿童只知道单向度地接受爱,不知道付出,更不知道感恩。父母的缺位可能导致无效的文化传递,无效的文化传递的一个显著后果就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这些因素叠加起来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最后,临时监护人的因素。监护人面临着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问题,有的时时呵护,百般宠爱;有的觉得要对得起他们的父母,处处严格。此外,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比较低,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感受,以及提供一些心理层面的照料,易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或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和行为。2、学校方面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成才成长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平台。在学校,与儿童联系最为紧密的是老师,但老师看待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往往是以一个教育者的角色去看待、去评判,无法全面的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也就无法运用科学的专业的方法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厌学的比较多,学习成绩差,常常被当作坏学生看待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及同学们的冷眼和嘲笑。学校的关心也只局限在安全问题上而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感到缺乏生活的乐趣,没有安全感,结果必然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同时,农村学校缺乏相应的专业的老师辅导帮助孩子,但由于政策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无法拥有具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老师也很少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或到儿童家里走访了解情况,被忽视的感觉严重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另外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专业人士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学校、教师、同学的温暖和关爱来弥补亲情的缺失等,以消除这些他们其人格健全发展产生的消极响。3、社会坏境方面首先,社会环境的复杂造成了留守儿童心理抵抗能力降低。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学校周围存在着网吧、游戏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是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单一,同辈群体影响巨大。农村留守儿童对同辈群体交往的密度和认同度均高,与同辈群体交流,寻找情感支持。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有了较为亲密的倾诉对象,更是能够满足情感需求,但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许多成长中的问题,而同辈群体没有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面对那些烦恼和困扰得不到解决,会使得他们出现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同龄人之间差异较小,具有共同的语言和相似行为,第13页(共13页) 但他们还没有能力分辨哪些是真正的友情和正确的价值观,在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形成少年团伙。由于父母外出,其他监护人管束又趋于形式,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很多孩子迷上打电子游戏、上网,或者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最后,社区教育空白。农村社区是留守儿童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和性格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农村,无论是县级政府还是村级组织,都没有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采取过特殊的政策或措施,来对他们进行帮助和管理。特别是乡村村委会,更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因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三、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必要性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之一其起源最早,发展也较为成熟,是指一种由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训练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遵循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遭受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为对象,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的一种个别化的助人过程。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往传统的解决方法无法妥适的加以解决;对此,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运用个案工作方法显得尤为必要。1、隔代监护等形式无法有效应对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将他们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朋监护,亦或单亲监护,均无法有效应对留守儿童问题。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物质生活的照料中,监护人会想办法满足他们的各种物质需求。但是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来讲,这些监护人在留守儿童监护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的监护人对于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不愿意分享,体会不到与人分享的乐趣,进而形成自私心理;有的监护人对孩子监管过于严格,使得孩子易形成内向的性格,缺乏自信,没有自主能力。另外监护人自身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相关的知识,对孩子的学业辅导不足,无法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更加无法理解和解释青春期身心变化给儿童成长带来的影响,也无法应对网络虚拟世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吸引与冲击。2、学校儿童工作中的心理辅导功能尚存不足面对校园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农村留守儿童难免出现情绪、态度、心理等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尽管学校有老师,但是这些人有由于专业训练上的不足以及自身职业压力等诸因素的原因,他们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的认识往往是不足的,无法认识到其根本,从而也就无法科学的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其存在的心理问题。首先,任课老师尚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认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以老师的、第13页(共13页) 教育者的身份去看待和评判的,然而这是无法触及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质,亦无法科学有效的解决。其次,班主任处于学校行政体制中,处理问题必然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往往囿于传统的师生关系,不能建立专业的辅导关系。而社会工作者是学校体制外的,社工能够与留守儿童建立专业的辅导关系,可以全心全意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服务。3、个案工作是儿童个人成长和社会化的需要个案工作也在不同程度地运用社会工作中的许多方法与技术如沟通、会谈、心理社会治疗、行为矫正、危机干预等。个案工作的宗旨是“助人自助”,遵循接纳、自决、尊重、保密、非批判、个别化的实务原则。采取个案工作将有助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心理问题,切实为他们服务,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首先,现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往往忽视个人的主体性意识。具体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中,实际操作者长期以来习惯于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搞“一刀切”,忽视了他们群体内部的差异性、多样性。对此,个案工作以困难的个人或家庭为案主,采取工作人员与案主一对一的服务方式,工作中充分尊重和接纳案主的想法和意见,非常重视个人的独特性,体现了“案主自主”的专业价值理念,从而有利于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其次,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首先需要认识和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这就需要借鉴和运用个案工作的一些理论、基本方法以及技巧,如同理心、积极地倾听他们的谈话、对他们的行为与价值观采取不批判的态度等等,取得留守儿童的信任,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真实感受,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把握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明晰他们行为偏差、心理障碍背后的真正原因。个案工作作为一项“助人自助”的活动,其目的是积极地帮助案主发挥潜能,调动案主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案主最终获得独立地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可见,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有助于他们问题的解决。最后,父母外出打工带来家庭功能锐减,成长中的农村留守儿童不仅仅要学习知识、培养技能、训练思维,还要在心理健康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发展,以顺利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往往会遇到一些诸如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和家庭等方面导致的心理问题,由于大部分家长在外地打工,所以家长很难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监护人由于知识的欠缺与不足,他们也无力应对这些问题;由于种种担忧和顾忌,农村留守儿童也不愿把这些问题告诉老师或家长。然而,社工可以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同农村留守儿童形成专业关系,在协助他们妥善处理其心理问题的同时,挖掘其潜能,获得“自助”,促使其健康成长;在具体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弱势”第13页(共13页) 地位,向社会方面“增权”,还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促成学校——家庭——社区良好的互动及协作关系,从而使农村留守儿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四、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路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坚持以社会工作理论为指导,与农村留守儿童一起,从个案工作角度来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和解决他们的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社会功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1、理论基础(1)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人的一生中每个阶段都有影响其人格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只在某一个阶段出现,他们可能在任何阶段发生,只是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更为重要而已,这些问题成为影响人格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需要父母的关爱,他人的尊重,获得自决的机会以及辨别是非善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同时认为此时的农村留守儿童可能会发生两个危机:过早的认同与认同混淆。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留守儿童顺利度过认同危机,建立自我信心。(2)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从环境中所获得的信息中长生的态度塑造而成。农村留守儿童在某一年龄范围或是发展阶段具有他们特定的思考方式,所以,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个案工作时要考虑到其的心智特点;另外社工在工作中要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3)社会角色理论: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承担多种社会角色,同时他们要与其他各种角色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这些联系中,有时各个角色之间会有所冲突,留守儿童将要学习各种角色冲突中找到化解冲突的办法。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成熟不断发展自身的过程。另外,留守儿童还要面临很多的角色转换过程,在这些角色转换过程中,要尽早地做好充分的进入下一个角色的准备,尤其是当前后两种角色的行为规范有较大差异时,更要为下一个角色而做好充分的物质和思想上的准备。为了顺利进入以后的社会角色中,可以让留守儿童做一些角色扮演和人际互动的活动,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让他们学着去扮演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在游戏的氛围中让他们初步体会到承担该角色的责任和感受,这样有助于他们日后真正进入该角色中去。2、个案工作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中的运用方略如前所述,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中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必要性,个案工作有自己独特的专业理念、价值观、专业技巧以及治疗模式。第13页(共13页) 现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这些专业理念、价值观如何体现,专业技巧和治疗模式如何灵活运用时值得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一件事。(1)始终坚持个案工作理念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方法,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包括“案主自决”、“助人自助”以及“个别化”等专业理念,这些理念无疑会促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观念的转变与创新。首先,以“案主自决”作为个案工作的基本理念,以案主的参与、自决为前提,重视利用各种资源,给案主提供最符合其利益的服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个案工作要求要尊重农村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对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所持有的价值观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给以理解和接纳,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满足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需求。总之,与农村留守儿童平等双向的真诚交流沟通,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有利于帮助留守儿童找回自尊、寻回自信、实现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其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过程中,运用个案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识,探求和了解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本,并寻求和社会工作者一同解决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调动农村留守儿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尊重案主的想法和意见,与案主一起思考、讨论以及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让农村留守儿童自己做出决定和付诸实施。社会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获得改变的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相信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我发展。再次,个案工作是一种以个人或者家庭为案主的工作方法,在工作过程中会充分考虑个人处境、心理体验与行为反应等差异性。运用个案工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要更加重视他们内部的差异性,正视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个体心理的独特性,更好地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此外,个案工作的非批判性、接纳、真诚、个别化等工作态度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正确运用个案工作技巧社会工作者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以及工作的不同阶段合理选择各种个案工作技巧。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以及专注、倾听、真诚、积极回应、同理心等专业技巧,遵循为案主保密、承认与接纳原则、个别化原则、案主参与自决等基本的专业原则。适当鼓励案主与自己沟通,重视双向沟通;语言应简明易懂、态度真诚。在整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正确运用个案工作专业技巧,才能有助于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防御心理,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更易于解决问题。运用会谈技术,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案主的第13页(共13页) 信息,分析和诊断案主心理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并协助其制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计划。在会谈中,社会工作者要鼓励案主多表达,自己多倾听,通过会谈中良好的视线接触等聆听技巧,向案主传达尊重、真诚和接纳,获得对方的信任与合作,从而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之后,社会工作者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问诊,并制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方案。在结案阶段,当工作者与案主共同设定的主要目标基本达到后,或者案主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和心理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整个工作便进入结案阶段。另外,在工作过程中一些细节性的技巧同样不容忽视,如妥适布置会谈场所,以减弱周围环境的影响,建立案主的详细档案,及时记录工作历程,以便掌握进度,了解工作成效。(3)恰当运用个案工作模式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多表现为缺乏安全感、低等,其再加上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多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的,可以专业结合个案工作中的多种治疗模式,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认识和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错误自我认知,认为是自己的原因父母才会外出,人本治疗模式注重工作者的品格和态度,注重社会工作者与案主间的合作关系,希望凭借融洽、轻松的环境帮助案主成长,改变留守儿童产生的错误自我概念,引导案主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注重借助“人在情景中”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强调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即把案主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并强调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来帮助案主解决其问题。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非常重视案主自身的潜能和价值,坚持认为个案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帮助案主认识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使得他们能够获得促进自我健康成长的能力。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自卑心理,对自身缺乏自信心,人际交往水平低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个案工作中的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探寻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准工作方向,从而帮助留守儿童获得自我面对和解决出现的问题的潜能。此外,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焦虑、烦闷、心理敏感以及较为强烈的逆反心理问题,工作者可以借助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帮助留守儿童对其非理性的信念、心理情绪进行识别和辩论,找到引发事件、案主的信念系统(即案主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以及案主第13页(共13页) 在引发事件出现之后所具有的认知、情绪,从而帮助留守儿童最终克服这些心理问题。针对留守儿童因心理问题而出现的行为,工作者可以借鉴个案工作中的行为修正模式,运用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等技巧帮助留守儿童消除某种心理问题引起的行为,从而使得某种非理性的心理得不到强化,最终使这一心理问题得到解决。总之,工作者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要根据留守儿童出现的实际心理问题灵活运用技巧和治疗模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其心理问题。3、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路径个案工作以个人和家庭为工作的切入点,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帮助案主调动内在和外在资源,最终解决案主存在的问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个案工作的介入路径主要如下:(1)接案。通过会谈,收集农村留守儿童即案主的基本资料,了解并评估案主存在的问题,与案主初步建立专业关系。会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积极倾听,同理心,鼓励,支持等专业技巧和方法,帮助案主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仅缓解案主不安情绪,同时也使社会工作者获得更多案主资料,以更有针对性的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只有与案主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案主才有可能信任社会工作者,相信社会工作者能帮助他,这是协助案主解决问题的基础。(2)接案后预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烙守“为案主保密原则”、“承认与接纳原则”、“个别化原则”、“案主参与自决原则’,与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专业关系,获取他们的信任,让其认识到社会工作者与他们是平等的,并会与他们共同面对和解决其出现的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对案主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预估,描述出案主的心理问题及其心理需要,探寻能帮助案主有效解决问题的资源,另外通过生态系统评估的方法,从生理方面、心理方面以及社会环境方面来评估案主的问题,从而达到对案主的心理问题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较系统的了解,为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计划去解决或消除案主问题做好准备工作。(3)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有了对案主需要与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接着以“案主为中心”,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他们一起制定出科学详细的计划。计划包括总目标、具体目标和行动计划,总目标是服务的最终效果,具体目标的设计要根据案主存在的问题难易程度以及紧迫性进行排序,坚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行动计划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是可以测量的。(4)开展服务,实施计划。为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社工运用个案工作从多方面入手,首先直接帮助案主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压力,实施制定好的服务计划;其次,社会工作者深入到案主生活的社会环境,寻求和运用更多的资源来帮助他,如增进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爱,也让父母了解到他们对孩子健康成长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孩子对他们的心理依赖,开展小组活动,让他们融入到同辈群体中,感受群体的温暖,另外社会工作者可以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获得外界的支持和关爱,从而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起第13页(共13页) 更强的支持系统。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家人的心理支持和同辈支持系统是很重要的。(5)结案与评估。经过介入行动之后,社工对所采取的帮助案主的计划和方案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是否实现了服务计划预期目标,总目标是否达成,案主的心理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最终服务效果如何进行评估,以期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以便更好的满足案主的需求。五、小结农村留守儿童处于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需要他人的尊重和认可,需要心理情感上的满足。然而父母的不在身边,使得他们与同龄人相比,缺少一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爱与关怀。大多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和处境同样需要疏导和关注,如此,他们才能够获得健康成长的机会。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中,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以出现心理问题的农村留守儿童为案主,运用专业的技巧和治疗模式,和留守儿童一起去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发挥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获得促进自我成长的能力。个案工作介入还充分调动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乃至志愿者等在内的广大社会力量进行共同干预,才能结束两地的守望,并通过各方面的积极行动,把家庭教育、亲情教育和社会支持结合起来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起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以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参考文献[1]曹加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5(10):69-72[2]陆春燕,张威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5-37[3]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2002,(9):25—28[4]魏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以徐州地区为例[J].《社会工作》学术版,2006(11):27-30[5苏小林,关群.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0-81[6]王思斌主编.[M].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7]许莉娅主编.[M].个案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8]李晓风主编.[M].社会工作——原理·方法·事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9[9]赵文铎,李翌萱.个案工作在老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初探[J].本土社会工作,2011(4):60-63[10]马凤芝主编.[M].社会工作实务,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第13页(共13页) 第13页(共13页)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