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病因和治疗 3页

  • 75.50 KB
  • 2022-06-15 10:38:22 发布

多动症的病因和治疗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多动症的病因和治疗●邹文学(2001-09-26)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健康医生蔡益明说,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一般在7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  不过,他也指出,有些病人在年龄更小时甚至在娘胎里就能显得“与众不同”。  “有个多动症患者的母亲告诉我,当年她儿子还在她肚里时就特别爱动,有一回还踢伤她的肝脏,痛得她需要入院留医。”  蔡医生再讲了他另一个年幼病人的故事。  “不久前有对夫妇带了他们七岁大的孩子来看病,那个小家伙不用多问,就知道是典型的多动儿。”  “最叫我吃惊的是,那母亲手中抱的一个七个月大男婴,好动的特点不会输给他哥哥。”  蔡医生形容,那男婴就像一条大毛虫,老是在他妈妈怀里蠕动,一下子伸手乱打,一下子伸脚乱踢,然后又翻来覆去,好几次险些都要滚到地上。  “他母亲说,弟弟比哥哥还顽皮,精神特别好,力气特别大,一天没睡上几个小时,全家人都为他忙乱。”  为什么孩子那么小就会患上多动症呢?  医生解释,这和儿童多动症发生的原因很有关系。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在医学上至今还没确定,不过,也已提出五种病因学说。”儿童多动症五种病因  五种病因是:遗传因素、怀孕期和围产期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脑器质性因素。   根据世界医学研究,儿童多动症有家族倾向,即患儿的父母或亲属在儿童时期也曾有多动症病史。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的吉尔斯医生,曾对孪生子作过深入调查。她发现单卵孪生的同病率为79%,双卵孪生的同病率便只有32%。显然,遗传基因与儿童多动症的发生是有密切关系的。  蔡益明医生也指出,怀孕期和围产期出现的某些状况也会导致胎儿和婴儿患上多动症。  “患儿的母亲,有好些在怀孕时曾出现毒血症、或者是临盆时间过长。医学界相信,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胎儿长大后出现精神不易集中等毛病。”  蔡医生说,生化因素则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多种化学物质的代谢异常有关。  “有些学者认为,多动症儿童的中枢传递物质存在儿茶酚胺水平不足的现象。”儿童多动症治疗分三方面  蔡益明医生说,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可分三方面。  他说,家长首先得对这种心理疾病有较全面的认识,而且须向孩子说明真相。  “孩子必须对多动症也有了解,而不要道听途说,另一方面也要提醒孩子不可凭多动症为任性顽皮的借口。  “家长也应把病情告诉老师,并且要求对方配合专家的治疗协助孩子克服困难。”  蔡医生说,家长和老师也要对这类孩子保持耐心,不要轻易责备和打骂他们,如果发现优点更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老师也应加强对患儿的辅导和督促,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并改进教育方法。”  他举例说,老师可以为这类孩子的座位另作安排,并随时检查他们是否有抄写和记下须回家准备的功课。好朋友策略有助改善病情  他补充说,老师如果能为这类患儿安排“好朋友策略”,让另一个学生扮演好朋友的角色,随时帮忙他和提醒他,也会有助于患儿改善病情。  蔡医生说,对6岁以下的患儿应以教育和行为矫正为主,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则可酌量给予药物治疗。   “中枢兴奋剂是首选药物,只要遵照医生嘱咐用药,副作用问题并不严重,症状却能大大改善。”  他透露,目前最常用的药是利他林(ritaline)。这种药片易吸收,疗效强,对中枢神经有较强的兴奋作用,患儿用药后小动作减少,学习成绩大有进步。  “这种药的副作用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和失眠等,一般都不严重。”  患儿如伴有焦虑或抑郁症状者,则适合服食抗抑郁药如去甲丙咪嗪(desipramine)和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等。  蔡医生指出,接受治疗的多动儿长大后有三分之二不再出现任何精神障碍症状。  “医学调查显示,多动症患儿到了二十几岁时,大部分都不会再出现情绪或者行为异常的毛病。”多动症不是成长必经路  另一方面,家庭环境和社会教育,对儿童多动症的发生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蔡医生说,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气氛紧张、幼年丧母、学校功课负担过重、父母和教师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都可能促成具有遗传因素的儿童发病,或导致病情加重。  “第五种因素是脑损伤方面的因素,比如发高热昏迷也会导致病儿后来变成多动症儿童。  “也有医生指出,多动症是由于大脑前额叶发育迟缓引起的。”  科学家便曾作过实验,把猴子背侧额叶切除,这猴子过后就会有多动和注意力分散的现像。  蔡益明医生说,从以上介绍的五种病因学说来看,老师和家长便不应随意责怪孩子,以为他们是特别顽皮的坏孩子,当然也不可视为大人管教无方。  “孩子患上多动症,与食物无关。不过,多动症并不是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也并不是暂时现像。”  他郑重指出,孩子患上多动症便应该带他们接受治疗,只要多方面配合,疗效还是很好的。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