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00 KB
  • 2022-06-15 10:38:22 发布

.多动症儿童——读懂行为问题儿童

  • 3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廖爱贞学习笔记之模块五班主任与每个学生39.多动症儿童——读懂行为问题儿童一、案例故事“上了发条”的吉米袁飞  九年前的10月8日,一家整洁、干净的妇产科医院里出生了一名男婴,哇哇啼哭的孩子对司空见惯的医生们来说,已不算什么新鲜事,然而,这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这哭声却是如此的动听、悦耳,因为,他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神圣的。满怀憧憬的父母为自己的儿子设想了种种未来,也制定了许多的培养计划。但是,随着孩子渐渐地长大,却渐渐地暴露出好动惹事,令他们的脸上失去了笑容,心中的希望也慢慢冷却了。39 吉米从小就活动过度,在家中要么就是拆东西,要么就是蹦跳或攀爬,进入幼儿园后,时常与小朋友发生争吵、打闹,老师和小朋友家长都对他意见很大,经常向吉米的父母告状,要求他们管住自己的孩子。上小学后,吉米好动的现象更为突出,在课堂上无法保持安静,上课总是漫不经心,手脚不停地活动,在座位上辗转不停,当老师提问时,他会跳离座位,不等请他就自说自话,而做功课时,又十分拖拉,一会儿切橡皮,一会儿跑到别人的座位旁玩。与他谈话,总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课间活动更是令人担心,不时会有学生来告状,欺负了这个,打了那个,或是悄悄地溜到校园的哪个角落里去做些莫名其妙的事。与吉米定个“契约”  对吉米的具体情况了解以后,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然后与他进行了正式的交谈,在谈话过程中,吉米一直对自己的多动症行为表现出十分苦恼的样子,反复说到:“我知道不对,可我就是控制不了”,也表现出想改变现状的愿望,同时,我也和吉米的父母进行沟通,并达成互相配合的共识,他们对于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表示感谢,并愿意做好家庭辅导。  在取得家长配合以后,我与吉米一起制定一张表格,内容有上课、下课、作业等,并采用代币制的方法,每天由我和一名小干部进行观察和评分,放学后小结,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可到父母那里换取一个合理的奖励。  刚开始,吉米对这个方法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每节课结束都会来询问:“我好吗?”39 然而,时间一长,吉米又会忘记评分的事,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下课了,同学们正在高兴地玩模型飞机,吉米走过去也想玩,但是,平时已被他欺负怕了的同学们不愿带他玩,于是,恼羞成怒的吉米一把抢过了小飞机就扔出了窗外,随即,又用力地打了领头不带他玩的同学几下,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哭声叫声一片,听完告状的我立刻来到教室安慰了被打的学生几句,就把吉米带到了办公室。  我对他说:“刚刚,你打了小明,一定是他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是吗?”  果然,他激动得直点头,说:“是啊!他叫其他同学一起不带我玩,不理我,我恨他。”  我理解地说到:“他这样做是不好,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和同学们都会不理你呢?你对他们好吗?”  聪明的他想了想,立即难为情地说到:“我以前打过他们,弄坏过他们的东西。”  我马上接上去说:“39 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了不起,老师想问你,假如,你在班级里,经常被人欺负,你会高兴吗?你会愿意和欺负你的同学做朋友吗?”  吉米肯定地说:“不愿意。”可见吉米已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我就问他:“你想改善和同学们的关系吗?老师帮帮你好吗?”  他点头同意了,我说:“你现在去把扔掉的飞机找回来,然后,去向小明赔礼道歉,态度要诚恳,以后,在班里,不要欺负同学,而是要和大家做好朋友,别人有困难要帮助,这样,同学们才会真正原谅你。”  吉米照我说的做了,让同学们一阵惊奇,但也接受了,通过这件事,吉米开始注意自己的一些行为,也试着和同学们友好相处,慢慢地被同学们接受了的他兴奋地为班级为同学做这做那,我也总是及时地鼓励他,帮他出谋划策,当他从老师和父母处得到过几次奖励以后,变得更有信心,也能虚心听取老师和家长的建议,并进行改进。“节电员”的作用39   当吉米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后,我又适时激发他为集体服务的热情,让他在班级中选择一个服务岗位,他选择了“节电员”一职,我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希望他借此能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并在同学中重新树立良好的形象,改善与同学的关系。  吉米一开始表现得很有责任心,上课开灯,下课关灯,但有时,还会因为玩耍而忘记,而我只是提醒没有批评,慢慢地,他已养成了习惯,“节电员”做的很不错,获得同学们的认可。  对于吉米的辅导,每个阶段都是一个月的时间,在辅导过程中,我会留心观察,并及时修改方案,对于吉米有时出现的反复情况也会适当处理,对他的目标要求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提高,在和家长的互相配合下,吉米也在一天天地进步,表现较为突出的是他具有了责任心,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上课安静许多,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使他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二、 【对话班主任】39 主持人:齐宪代(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班主任:侯玮(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吕乐彬(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第六小学)齐宪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班主任与每个学生模块中的行为问题学生专题。我们知道,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乖乖仔,每个老师也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能遵守纪律。遇上一个多动,好奇,调皮淘气的孩子,不仅当老师的感觉到难管,学生的家长也并不愿意。但是事情总有例外,刚才案例中的这个老师就遇上这么一个像上了发条一样,动个不停的学生小吉米。那么如果你是这个班的班主任,你会怎么办呢?吕乐彬:这个小吉米确实挺让人头疼的。我教过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我基本上都是用“五心”39 来对待他们,就是爱心、耐心、细心、用心和恒心。首先应该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班主任老师是爱他们的。就像自己的爸爸妈妈那样,真心真意地爱他,他可能就对你非常的信任。当他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你去教育他,他就会乐意接受。另外,多动问题比较严重的孩子,可能确实是控制不住自己,那么我们作为班主任老师,就要特别的耐心,允许学生有反复的现象。此外,班主任老师还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并把闪光点放大,特别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或者是科任老师,或者家长的面,来夸大,放大他的闪光点,让他觉得自己也很棒,对自己有信心。这样,他会一方面亲近班主任,另一方面会逐渐在他做得好的方面,做的更好,做不好的方面,慢慢的改正。最后,我觉得班主任老师还特别要有一颗恒心。虽然是很难转变这些孩子,但是还要坚持下去。仅仅通过几次的说服教育,或者是引导,表扬,就能够改变这个孩子的行为,我想这个很难做到。就只有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收到一些好的效果。齐宪代:刚才吕老师给我们谈了很好的教育的经验。像小吉米这样的学生一般人被称为问题学生。正是因为他们的特殊性,班主任对他们采取了超乎于其他学生的一些教育方法。这个案例中的班主任对这小吉米就没少下工夫。侯老师,您觉得这个班主任对他采取的措施怎么样?39 侯玮:我觉得她至少有三点是做的非常好的。一是这个班主任老师很关注这个孩子的成长史。在这个案例当中,老师实际对上小吉米小时候是怎么样的,什么时候出生,九年以来家长态度的一个变化等都很关注。我觉得我们应该记住这句话“为何先于如何”。关注成长史,其实就在关注“为何”。在小吉米的问题上其实有家庭的原因。家长一开始给他做了好多的计划,但计划没有实现,家长心就冷了。连家长心都冷了,你想孩子的心都冻成什么样了?第二,班主任的耐心和控制,是交错在一起的,做的挺好。她既有耐心,看到孩子的进步,同时她又控制这个小孩。当控制不住的时候,她又不停的调整自己,增强自己的耐心,然后再去控制。我觉得耐心加控制,这个她是做到了。第三点做的非常好,就是她很有弹性。我特别注意到她在整个调整过程中,不断通过观察及时修正方案,这个非常非常好。说明这个班主任老师有一个开放的心态。39 因为在我的学生当中,我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只能给她提提建议,我也不知道是否可行。一是班主任老师要分清自己工作的边界,哪些事我能做到的,哪些事做不到的,给自己留一个后路。对一些极特殊的个体,确实我就是不能达到我的预期,或者说短时间内很难达到预期,要承认自己做不到,或者是短时间内做不到。否则给自己硬性规定一定要在什么时间内做到,你会很焦虑,很快感到枯竭。所以第一个要承认,可能会做不到,可能会短时间内做不到。第二,怎么处理个别与集体的关系?关注个别生的时候可以耐心,可以有爱心。但是那么多同学都看到了,上课我要求大家都要遵守纪律,不能随便插话,这个小孩儿就随便插话,一会儿键盘掉了,一会儿揪人前边同学小辫子,你说怎么办?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有污言秽语综合症,这个是医院已经诊断了的。他上着课经常出“呃呃”39 地怪声,还有经常说很难听的骂人的话。后来我正好看了一个电视节目,一个国外的老师,他们班接收了一个随班就读的很严重的智障学生,喜欢打人。其他家长就来告状,那这个班主任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他这样做不对,这行为不对,但是他为什么做出这种行为?因为他有自己的困难,他面临着挑战,咱们怎么办呢?第一他打你的时候,你要不高兴,你要批评他,不理他。但是我们还要接纳他,关爱他,一点一点促进他成长。后来这个班的孩子们对他特别的友爱,这个智障的孩子也发展得非常好。看到这个节目后,我就跟这个班主任老师提一个建议,你就应该跟其他同学说,他为什么会经常出怪声,他在面临着他的挑战,我们如何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帮他一把。后来这个班终于成为我们全年级最棒的一个班。所以我也给咱们案例中的这个班主任老师提个建议,可以跟其他同学说:我们对待这个小吉米要有差别,他们四年级了能懂。第三,其实我们眼里的世界,你把它看成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多动的孩子,就包括医院确诊了多动症的,他将来也可以自律的,就在于我们对多动如何定义。你带着一双宽容的眼睛,就像刚才吕老师说的,爱心,耐心,我体会,就是带着一双很宽容的眼睛,很慈悲的眼睛看我们的孩子,那这个孩子就是天使。你要带着另外的眼睛,你看他就是魔鬼。当然这个小孩,我自己觉得还有很漫长的发展过程,不知道我自己的建议能不能对这个班主任老师有点儿作用。齐宪代:按候老师的说法,这个班主任应该感到幸运。小吉米在这个班,使这个班的学生和她自己多了一个经受考验或者成长的机会。如果这个问题处理的好,吉米这个班的同学都从帮助吉米的身上,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不知道吕老师是不是同意这种建议?吕乐彬:39 我也同意,我觉得确实应该是发挥班级的智慧,让其他孩子出一些主意来帮助他。可能这种同伴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也挺有效。所以我觉得,刚才侯老师说的挺好的,不能说一味关注这一个孩子,或者像有的老师孤立这个孩子。这样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作为班主任,也不是特别负责。侯玮:我想到一本书,特别推荐给大家《窗边的小豆豆》,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小豆豆比小吉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桌子是有翻盖的,老师说咱们来写个字吧。小豆豆“吧嗒”翻开盖子,拿出铅笔,“吧嗒”盖上,“吧嗒”又翻开,拿出一张纸,“吧嗒”又盖上,然后又翻开,拿了什么东西,然后写了一笔,又翻开拿橡皮。这老师说,她把我的头都弄晕了。小豆豆回家跟妈妈怎么说的呢,她跟妈妈说,学校真神奇哦,盖子居然是可以这样开来开去的。小豆豆后来被这个学校开除了,她的妈妈带着她到处找学校,找到了巴学园。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为所有的学生都准备了一句话,比如给先天侏儒症孩子的话“你一定能行”。给小豆豆的话是“你真是个好孩子”。每次看见小豆豆,他都说“你真是个好孩子”39 ,就走了,也没有什么解释。后来小豆豆真的就成了一个好孩子,长大以后写了这本《窗边的小豆豆》,非常畅销,还成了电台非常有名的主持人。她的这本书,被联合国的官员看到了,他们认为她是一个真正理解儿童的人,所以就任命她为慈善大使,专门负责儿童事务。她是第一位亚洲承担这个殊荣的女性。所以我就觉得对这些多动的孩子,或者是我更愿意说他们就是很活泼好动的孩子,一定要有刚才吕老师说的“五心”。齐宪代:您的建议很好,我觉得回去以后我也应该找这本书来看看。同时我也想起一个故事,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不循规蹈矩的学生,所以他在学校呆了没几天,就被学校开除了。幸亏他的妈妈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因此我们今天才有了使用电灯的机会。如果他的妈妈也像学校那样看不起他,排斥他。那我们今天就没有电灯了,没有光明了。好,非常感谢两位老师。问题学生应该是我们做班主任经常遇到的情况,如何处理这样的学生,今天的案例和各位老师的发言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欢迎大家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谢谢。三、【对话专家】主持人:齐宪代(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39 专家:杨一鸣(中央教科所)苏尚峰(北京师范大学)汤丰林(北京教育学院)齐宪代:刚才这个案例中,班主任老师遇上一个像上了发条一样的孩子。作为班主任,她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也感到自己这办法的效果还是有限的。我想请教咱们苏博士,如果是作为一个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孩子,您觉得应该怎么办更好?苏尚峰:首先是一个理解的问题。对这样的孩子,他的这种行为,好动这样一个特征,班主任老师应该怎么看待。在一个人自我发展的过程里,自我的发展往往是通过跟社会的互动产生的。社会学里边有一个理论叫“镜中我”39 的理论,通过看到周围人的反映发现自我。小孩子通过自己的一些活动,观察周围人的一些反映。周围人的反映会让孩子内心有个感受,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有时候会通过一些大人看来非常逆反的行为,叫他静下来,偏偏不静,叫他不要说话,他偏偏说话,这样种种逆反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正尝试寻找自己。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教师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比如说学生一些明显违反班级规则的行为,教师作为学生的镜子,教师应该给他负面的一种强化。就是对学生的某些行为,教师予以不搭理,或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拒绝。这都会让孩子心里意识到这种行为不是我应该做的,我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生,我不应该做这样的行为。他慢慢的就会改变自己相关的一些行为习惯。我觉得案例里边的老师做得非常好,一个是定契约。通过跟孩子之间定契约,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他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该做的。而且教师在日常管理里给孩子反馈,让孩子内心产生一些哪些是正当行为,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行为的感受。这种感受的内化会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第二是角色扮演。让他扮演一个模范生,通过好学生这样一种角色,孩子就会知道良性的行为是会得到正面的反馈,于是他就会逐渐适应一个学生应该扮演的一种角色,这都是挺好的。齐宪代:39 遇到像吉米这样的学生,大家都会觉得他的行为上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就是行为问题,是不是品行问题呢?我们对这个学生应该怎么样进行评价呢?我们想请汤博士谈谈这个观点。汤丰林:39 行为问题应该说不等于品行问题。行为问题一般来讲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或者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的问题。而品行问题是经常出现的一些违反纪律,甚至违反他这个年龄应该遵守的一些社会规范的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们把这些孩子的行为问题,分为六种类型:一种类型称为外攻性行为问题,也就是说孩子出现了一些逃学、偷窃、包括打架、毁坏公物等这样一些行为。这样一些行为问题,如果进一步发展,就可能会发展为品行问题。一般来讲,我们把18岁以前的孩子出现的这类品行障碍,称为品行问题。18岁以上才称为人格障碍。一般来讲,外攻性行为的人格障碍都属于反社会行为。第二种类型就称为内攻性行为,内攻性行为实际上就是孩子对待自己的行为问题。比如说他的情绪困扰、自卑。所谓外攻是对他人,对社会,内攻性是对自己。第三种类型就是学业适应问题,孩子在学习方面,比如说考试作弊、注意力不集中都属于学业问题。第四种类型就是一些畸形行为,比如说咬指、口吃、尿床。第五种是焦虑症,第六种是神经病的症状,一般来讲学校里面这种症状很少。从这样的行为分类来说,小吉米的行为属于外攻性行为。从引导上来讲,我想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我们在评估或者是指导时,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考虑他的理解能力等。从尊重的角度让孩子有一个健康人格的成长环境,也就是我们的教育必须是尊重孩子,不管他的行为是什么样。第二呢,我们觉得对孩子的问题处理必须要把家长引导到教育中来,跟家长一起,共同教育孩子。对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我们必须从他父母那入手,跟父母先有一个交流、沟通,寻找原因,孩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些习惯,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家庭环境、甚至包括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上是不是有一些问题。齐宪代:学生的这种问题一般属于行为问题里的心理现象。对心理问题有时候需要我们进行辅导性的帮助。我想请问一下杨博士,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教育原则开展教育可能最有效呢?杨一鸣:39 吉米实际上作为一个问题孩子,他的问题表现在好几个方面。比如他有类似多动症的表现,注意障碍这样一些问题。第一,他表现出一种交往中的障碍,他与孩子的交往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二,他的学习成绩出现的一些问题,学习习惯比较差等。所以对一个孩子,是否是一个问题孩子应该有个更加具体的描述。这个案例中这个老师就做的相当好,她不是首先给孩子戴帽子,而是首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做一个评估,并且做完评估以后,和家长协同商量讨论这个评估的结果,是不是准确,获得家长的认同,这样便于跟家长形成教育的合力。第三,她在评估的基础上,自己给这个孩子制订了独特的个人化的教育计划,为这个孩子设计了一些工作的岗位,让这个孩子能够在工作中、为别人服务中,比如当节电员。在为别人的服务过程中,自己不断地体验成功,看到自己的工作为别人、为集体作出的贡献,从而获得自尊。39 教师第一个要遵循的教育原则就是不先给孩子戴帽子,而是先对孩子情况作出评估,获得家长的认同,和家长形成教育协力,并制订出个人化的教育计划。第二个教育的基本原则,我觉得这个案例中的老师做的也是相当好,就是和孩子要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教育情感关系。这个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老师碰到孩子来告状,不是一味的指责,而是信任,尊重,爱护,商量,讨论,从而使这个孩子能够比较信任老师,能够打开自己的心扉,能够和老师诉说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困惑。比如他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多动的症状,为此自己也感到很烦恼等等。所以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要建立起比较亲密的教育关系。第三,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帮助孩子在他需要的时候,需要的地方给予帮助。这种教育计划的实施,要因时因地而宜。当孩子因为飞机事件出现了交往中的一些困惑,小朋友不接受他,大家都拒绝他,这个时候教师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问题,通过同伴的反映,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究竟在哪些地方出了问题,通过反思,进而帮助他理解同伴的行为,进而启发孩子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所以教师的教育计划实施,必须因时因地,要抓住这个教育的契机。第四个原则,我觉得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间,应该允许问题儿童出现反复。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很多问题不是一时一地出现的,而是已经延续了比较长的时间,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有充分的耐心,充分估计到转化这个孩子的艰巨性。所以,我觉得教师应该基本遵循这样四个原则,第一要有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要注意评估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争取家长的支持和理解。第二和孩子要有比较亲密的教育关系。第三,要抓住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因时因地的教育。第四,应该允许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有反复。齐宪代:这个案例当中并没有提到吉米到底是不是有39 多动症,我想请教各位专家,如果说吉米真的患有了多动症,光从心理辅导上,或者光从管理上教育,是不是就不够了,需不需要采取一些医疗措施?汤丰林:我觉得从吉米的表现来看,应该说还没有达到多动症的程度。对一个孩子下一个结论,说这个孩子有什么样的症需要非常慎重,除非经过了权威机构的鉴定,说这个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病症,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说。但是就从吉米的一些行为表现看,我觉得还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还没有达到多动症。齐宪代:多动症要不要求医呢?汤丰林:当然,如果真是达到多动症,那就要到专业的治疗机构去做治疗。齐宪代:在最后的时候,我想请每个专家用一句话,就自己刚才谈到的这些观点做一个概括。苏尚峰:39 换个角度看问题,一些类似有问题的行为,很可能是学生的一种个性的表达。杨一鸣: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对外部世界是好奇多动的,应该允许孩子在现有的学校制度中,有他自己发挥创造性和个性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孩子特殊的行为表现,做出更多的教育努力。汤丰林:多一些理解和尊重,让孩子能够得到健康成长。齐宪代:感谢各位专家对这个问题发表的意见。行为问题生是一个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一线的班主任老师,对这个问题是应该最有发言权的,我们欢迎大家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四、综合评析一、小吉米面临的问题39   小吉米的问题行为属于哪种类型?虽然案例中没有明确交代,但是我们从小吉米的行为表现来看,的确存在注意缺陷及多动倾向。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似乎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无论做什么,玩什么都心不在焉,无法集中在一件事上,有始无终;自我控制能力差,无论在什么环境或场合都动个不停,没有自我控制能力;行为活动无目的,不断地变化花样,甚至在看电视、做游戏时也忙碌不停,却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忙。  小吉米的行为使她的学业成绩和状态不断走下坡路,并影响了班集体正常的学习和活动,家长为此担忧不已,班主任老师积极采取行动,帮助小吉米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二、老师的做法  班主任袁老师在对小吉米的辅导过程中,能仔细分析孩子家庭背景及问题行为发展的过程,并运用了行为治疗中代币制的方法,帮助孩子自我控制多动的行为,当孩子行为发生反复,教师的辅导碰到瓶颈的时候,袁老师更是积极应对,指导孩子与伙伴友好相处,小吉米在袁老师的关爱下渐渐成长。  班主任袁老师主要采取的辅导方法有:39   代币制:当小吉米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与同学友好合作,安静地看书等时,老师以各种各样方式加以奖赏,积累到一定的数字,换取某个合理的要求。  树立形象:针对小吉米热爱班级,愿意为班级服务的特点,班主任袁老师安排了节电员的工作给小吉米,一方面培养他的责任心,另一方面调整他的注意力,在班级中重新树立形象。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很有针对性。三、思考与建议  袁老师对小吉米做了许多工作,而且有效果。但还是可以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其一,可以请心理辅导老师对小吉米作些行为评估,一般可以采用简易的儿童行为量表(如,Achenbach儿童行为量、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等),如果评估分数超过正常值,可以建议家长去医院作进一步诊断。即便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不可怕,药物治疗与行为干预相结合对于ADHD的治疗很有效。若没有达到ADHD诊断标准,而属于多动倾向的,则完全可以由心理老师与班主任合作进行行为干预。39   其二,对于多动倾向儿童的辅导,我们建议采用立体式、团队合作式的个案辅导方式。它是指在学校心理老师指导下,班主任、家长参与干预的模式。主要由班主任采用行为矫正,自我控制训练等心理辅导的技术对其进行干预;家长进行心理支持及与孩子重新建构起恰当的亲子关系;心理老师进行团体训练等。  在个案辅导的初期,班主任和学校心理辅导老师要深入了解行为其潜在的原因,每个多动倾向儿童的所凸现出来的行为各不相同,有的是攻击性行为、有的是上课思想不集中,有的是作业拖拉等等,要挖掘到其潜在的原因,以致如何会发展到今天的行为,彻底了解前因后果,才能制定干预方案。  在辅导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运用代币制的方法,进行正强化培养好习惯;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每周一次注意力,观察力等相关的行为训练;家长则转变教育方式,合理布置学习环境等方法参与辅导。同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持续在整个干预过程中,这需要学生对每位干预老师的认可、信任、欣赏;对干预方案的兴趣、尝试、习惯,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认可,自我调整,自我鼓励和肯定。39   2、班主任的坚持,班主任是推进个案研究的动力,学校的工作纷繁复杂,为了真正使研究对象有所转变,坚持对家长一周一反馈,对学生一周一小结,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发展进行调整,力求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实。  3、其他老师的支持,学生的行为的转变及巩固来自于行为认知和正强化,大多数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消极自卑的心态,他们渴望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这就需要所有的老师给予爱的信号,鼓起他们改变行为的勇气。  4、家长的重视,由于大多数的家长,对教育孩子缺乏方法和手段,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情绪过急,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在班主任每周一次的联系过程中,在反馈学生的表现时给予方法的指导。  对于问题行为儿童的辅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班主任要用尊重、宽容、理解、接纳他们,使之消除自卑感、挫折感,并由此产生安全感,认同感,增加改变行为的信心;同时还要助人自助,要充分相信他们改变自己行为的能力,班主任要成为他们的支持者、鼓励者、陪伴者。                    (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小学陈德隽)39 五、拓展案例一次出走的启示  早就想逛逛五角场新落成的万达广场了,没成想让我达成心愿的竟是我班的“大眼睛”。说起“大眼睛”,在学校里还真是鼎鼎有名。  “大眼睛”是我班的一名成长有困难学生。做什么事情总是丢三落四,今天忘带作业本,明天忘带红领巾,后天忘带学习用品。最让人头痛的是学习问题,经常漏做、不做作业,问他为什么没有交作业?他的回答总是那句“哦!我忘了!”“我不知道啊!”平时,家里的爷爷和妈妈对他非常溺爱,爸爸是他家唯一会教训他的人,但每次的教训都要顶着很大的压力,遭到许多人的指责。  那天,“大眼睛”又因为回家作业完成情况很差,加上又不抓紧时间,放学被老师留下来订正。见他爸爸来接他,我们哪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纷纷指出他学习上的问题和作业中的不足,他爸爸听了非常生气,也开始指责起“大眼睛”来,“大眼睛”39 知道自己做得是不好,羞愧地低下了头。过了30分钟,爸爸见他还有一大堆作业没订正完,火气更是不打一处来,扔下“我不等你了,自己回家!”这句话就走出了教室。孩子哪知道这是气话,哪知道他的爸爸就在操场上抽烟解气。孩子订正完作业,见爸爸不在,就独自回了家。父亲抽完烟,到教室来接儿子,见到教室里空空如也,一时慌了神,急忙来问我。我被他问得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放下手中的工作,和他一起寻找。  没过多久,她的母亲也来到了学校,一见到我就泪流满面,我连忙劝慰她,在万达广场中分头寻找。我就像只没头苍蝇似的遇到一个保安都会上前询问,描述孩子的模样,不放过一线机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在万达广场兜了一圈又一圈,走遍了一切他可能去的地方,问了无数个工作人员,还是不见他的踪影,我的心也越来越焦急,脑海中产生了许多电视剧中的可能性……  随着一声悦耳的手机铃声,我的“万达之行”告一段落。孩子爸爸来电告知,孩子已经到家了。我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这次寻找,让我知道孩子的心中也有许多无奈;这次寻找,让我体会丢失孩子父母的心情;这次寻找,更让我知道成长困难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39   有的时候,只要老师付出真诚的爱,这些学生可能就会有很大的改变。老师应该多发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困难,给予及时地帮助和关心。所以,我们要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辅导,帮助引导他们树立对事物,对生活的正确态度。让学习困难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给予他们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为他们设置努力后就能达成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亲身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后获得成功的感觉。在集体活动中多给予关照,多给一些机会,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逐步引导他们同全班同学融洽相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成功感、荣誉感。有了自信心,他们就会努力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学业成绩也就会不断提高,从而克服学习障碍。  这次的寻找也算是一次体验,从中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觉得自己在对待“大眼睛”问题上有些操之过急,如果多注意些方法的话,效果会明显。                   (案例提供者陆雯)点评: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39 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是帮助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感情基础,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班主任在教育困惑中不断地思考和调整教育策略,也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  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太多了,可能由于学业能力差,可能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可能由于好动,有意无意地去破坏其他同学正常的游戏活动,在班级中不受同学的欢迎,遭到歧视和冷遇……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上产生了逆反心理和自卑感。面对这些学生,班主任是否可以改变一些教育的策略,比如:1、降低要求,班主任降低对这些学生的要求,只要求他们的行为能控制在一个不太过分的范围内,并能够保护自己安全,做到不伤害其它同学。2.集中注意,当这些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认真思考,安静地看书等时,辅导老师表扬、鼓励,并给予普通同学双倍的代币,以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同时将他们的座位调整至中间的第二排,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关心和指导。39 3.培养习惯,将学校的作息时间告诉他们,督促其自我管理,培养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同时在家中也要按时饮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班主任帮助他制订完成作业的计划,将作业排排队,想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又教给他学习的方法,及时复习重点、难点,有问题立即看书,使他体验成功的快乐。4.建立自尊,在班中班主任引导同学们用宽容用理解看待这些学生,和他做朋友,一起游戏学习,提高他在学生群体中的地位,使他找回自己的自尊,消除他们所存在的紧张心理,帮助他提高自控能力。                   (点评人:陈德隽)六、相关文献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一、诊断步骤1.询问病史  做出明确诊断的前提是有由与患儿关系密切的家长和教师提供正确的完整的病史。主要包括以下情况:39 一般情况患儿的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籍贯、民族、文化程度;学校名称及地址、学校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家庭电话号码、联系人姓名及联系方式;供史者的姓名、与患儿的关系、对患儿病情的了解程度等。主诉及现病史  主诉:简单明了地概括疾病的主要症状及病期。  现病史:详细描述患儿疾病的开始,有无相关的诱发因素,起病的形式、缓急,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包括家里和学校中的表现),家长、教师及周围人对他们的评价,有无经过何种治疗;生后有无好哭闹、活动过度表现等。个人史  围生期及胎儿期情况:了解父母孕龄、胎次,母孕期情况,如吸烟、饮酒或药物滥用史、外伤史、有无接触毒物、严重感染史、孕期疾患、有无负性生活事件等,有无围生期损伤,如有无胎盘异常、早产、先兆流产、产伤、产程过长、窒息史等情况。39   婴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学龄期情况:患儿生长发育史和健康史,包括生长环境,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父母文化程度等;出生后有无好哭闹、活动过度表现等;儿童运动、言语、智能发育情况;患儿的营养状况等;与父母或抚养人的关系如何;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中的表现,学习成绩如何,与人相处的关系;平时的习惯有无特殊之处等。既往史  了解患儿既往健康状况,特别是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头颅外伤、中毒、癫痫、抽搐和躯体疾病史等。家族史  了解患儿二系三代精神异常史,注意着重了解家族中有无多动症或品行障碍等精神异常史,有无智力低下和性格异常者等。2.体格检查和精神状况检查体格检查39   注意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营养状况,有无皮肤病、慢性肝炎、结核、贫血等有关的体征,有无畸形等一般的体格检查项目。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包括肌张力、快速轮替动作、精细动作、生理反射、病理反射、共济活动等,如正反翻手、拍击动作、走直线、闭目难立、指鼻或对指试验、单脚跳试验、系鞋带等。精神状况检查对患儿的精神状况检查,首先要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然后在详细了解病史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精神状况检查,包括正确判断患儿的意识状态,体会与患儿的接触情况,观察患儿行为方面的表现,有无手脚不停、做小动作、怪异行为等表现,对患儿认知活动进行检查,如观察患儿的注意力,可观察其对一段文字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及持续时间,在阅读过程中有无漏字等多动症儿童的常见表现;注意患儿有无情感、知觉、言语、思维形式及内容方面的障碍,判断患儿的智能情况等。3.实验室检查  必要时可对患儿进行脑电图、大脑诱发电位了解大脑发育情况,进行脑影像学检查了解大脑的结构特点,功能影像学(PET,SPECT)检查了解大脑局部代谢情况,还可进行血铅、甲状腺功能等的检查。4.心理测评39   根据对患儿检查的大体印象,可选择相应的心理测评手段。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评估手段。智力测验  ADHD儿童多智力正常或有轻度低下(总智商在70一90之间),且有35%的儿童有言语和操作智商发展不平衡,以操作智商优于言语智商为多,在智商测定中有些分测验,如背数、译码、算术测验,也可测查儿童的注意力水平。常用中国修订的韦氏学龄前儿童(WIPPS一CR)和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WISC一CR)对其进行评定。注意力测定  在认知活动中测验注意过程的方法有持续性操作测验、威斯康星图片分类测验以及电脑化的各种测验方法,较为常用的是持续性操作测验(CPT)。由于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学习困难、智力低下等儿童均可表现注意力持续短暂,易分散,故特异性差。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由美国心理学博士Achen-bach及Edelbrock39 所研究及修改,主要用于评定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用来作为儿童行为问题的筛查工具。另外,该量表中的多动因子也可反映出儿童的多动问题。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  为美国学者conners于1969年发展的,根据评定人的不同分为:conners父母问卷(PSQ)、教师评定表(TRS)和简明症状问卷(ASQ)。conners量表主要评定儿童行为问题,特别是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美国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儿童量表。它使症状用评分表示,可用来评估多动症及疗效。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由父亲或母亲填写,共48项,可评定出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6个因子。conners教师用评定量表,由教师填写,共有28项,评定出品行问题、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和多动指数4个因子。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家长、教师和研究者均可使用,共10项,主要包括多动方面的常见症状,一般称之为泛指的多动指数。5.诊断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精神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相应的心理测评后,根据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后即可作出诊断。39 二、诊断标准  ADHD是美国精神病学会编制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一Ⅳ)中的诊断名词,在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一10)中被称为多动性障碍,而在我国制定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一3)中则被称为儿童多动症。虽然称谓不尽相同,但它们的诊断标准基本一致。现介绍DSM一IV有关ADHD的诊断标准如下。A1 下述注意缺陷症状中至少有6项,至少已持续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注意缺陷(a)在功课、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常常不能密切注意细节或常常发生由于粗心大意所致的错误。(b)在作业或游戏活动中,常常难以保持注意力。(c)别人与他说话时,常常似乎不留心听。(d)常常不能听从指导去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任务(不是由于违抗行为和对指导不理解)。(e)常常难以安排好作业或活动。(f)常常回避、讨厌或勉强参加那些要求保持精神集中的作业(如家庭作业)。39 (g)常常遗失作业或活动所需的物品(例如,玩具、作业本、铅笔、书本或工具)。(h)常常因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i)常常在日常活动中忘记事情。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A2下述多动——冲动症状中至少有6项,至少已持续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多动(a)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b)在教室内或在其他应该坐好的场合,常常离开座位。(c)在不恰当的场合常常过多地走来走去或爬上爬下(少年或成人可能只有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d)常常难以安静地游戏或参加业余活动。(e)常常不停地活动,好像“受发动机驱动”。(f)常常讲话过多。冲动(g)他人的问话还未完结便急着回答。(h)对需要轮换的事情常常不耐烦等待。(i)常常打断或闯人他人的谈话或游戏。39 B有些造成损害的多动——冲动或注意缺陷症状是在7岁前出现。C有些由症状所致的损害至少在两种环境(例如学校和家里)出现。D在社交、学业或职业功能上具有临床意义损害的明显证据。E症状不仅出现在全面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中,亦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例如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分离障碍或人格障碍)来解释。三、分型根据DSM—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分为:ADHD组合型  在过去6个月符合A1和A2两项诊断标准。在临床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丢三落四,做事不专心,小动作多,有时甚至像马达一样动个不停,常引起人们的抱怨与不愉快。39 以注意缺陷为主型  在过去6个月符合A1项标准,但不符合A2项标准。在临床上是以注意缺陷为主要症状。以多动——冲动为主型  在过去6个月符合A2项标准,但不符合A1项标准。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或合并有冲动性。(吴增强:《多动症儿童的心理辅导》)七、作业1.作业题目:[模块五][专题39]1.请结合你的教育实践,试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对有情绪偏差生做一个个别辅导的案例。题目要求:请结合你的教育实践,试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对有情绪偏差生做一个个别辅导的案例。2.作业题目:[模块五][专题39]2.学后感想(题目自拟)题目要求:39 内容可以为:为什么选择这个专题?学了这个专题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如,帮助自己发现了工作中的什么问题,自己怎样认识专题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是我,我会怎样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等等。39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