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新闻》word版 13页

  • 108.04 KB
  • 2022-06-15 10:38:29 发布

《多动症新闻》word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全面解决“儿童多动症”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1日13:38  新民周刊  最可怕的不是儿童多动症本身,而是社会公众对它的无知、误解和漠视。这些不可取的态度,会直接贻误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期,给这些本就身心疲惫的孩子带来终生遗憾。  记者/应琛  上幼儿园时,他的老师总是抱怨他从没有安静的时候,他总是傻笑,为了引起他人注意捉弄其他小朋友。  上小学时,他还是做一些被他的老师称之为“幼稚”的举动,他对感兴趣的课程学得非常好,跟阅读有关的课程却只能拿“B”、“C”和少量“D”的分数。  当他成为五年级的学生时,在每年一次的身体检查中,他的母亲被医生告知他是一名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儿童多动症”)患者。  不过,这位母亲并没有放弃,坚持规范治疗换来了儿子的健康成长。  多年之后,这位伟大的母亲坐在看台上,聆听着全世界为儿子欢呼的声音,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没错,他的儿子就是“飞鱼”迈克尔·菲尔普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八金神话”的缔造者。  从一个曾经的多动症患儿到今天世人瞩目的泳坛神童,菲尔普斯的成功离不开其母亲的努力与坚持,也强有力地证明了儿童多动症可以治疗,并且治疗效果良好。  近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一场名为“共同关注,共建未来”的儿童多动症规范诊治研讨会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举行。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实施并推广“以药物治疗为基础,规范诊治为核心,医教结合为方向”的儿童多动症全面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国2000万多动症患儿和他们的家庭提供切实的帮助。  与会专家表示,由于家人和社会对疾病缺乏认知,患儿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却遭到了种种责难;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却得到了一个不公平的成长环境。  确实,最可怕的不是儿童多动症本身,而是社会公众对它的无知、误解和漠视。这些不可取的态度,会直接贻误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期,给这些本就身心疲惫的孩子带来终生遗憾。  或成为终身疾病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儿童精神学组主任委员、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郑毅在会上介绍,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神经和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往往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   根据国内的流行病学调研,我国学龄儿童ADHD患病率是4.31%—5.83%,这意味着中国有近2000万儿童患有多动症。其中约50%—60%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成人甚至终身。有数据表明,如果儿童多动症没有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治,到成年期75%的患者至少共患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滥用、人格障碍等精神障碍中的一种,33%的患者有两种以上共患病。  “ADHD在我们学界是近几年变化最大的一种病,它在诊断、分类上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多动症即将变为终身性的疾病,不再强调儿童。”郑毅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第一,它是影响一生的病。ADHD多发生在儿童时期,一般在3岁左右就有症状,但一般于学龄时进行诊断,但要求6岁之前就有明显症状。第二,它的影响甚大。在精神疾病中,患病率在1%就已经非常高了,但它的患病率却在4.31%—5.83%,如果按照美国的诊断标准,其患病率更是高达7%。”  儿童多动症不但是一种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巨大困扰的疾病,而且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国外一项针对青少年犯的调查显示,他们中74%的人都曾有儿童多动症病史。国内类似调查也显示,少管所中有超过30%的少年犯曾有多动症病史。  郑毅告诉记者,单纯的儿童多动症患者只占三分之一,大部分都伴有很多其他精神疾病,这样给诊断治疗也带来较大的麻烦和困难,“当然,还有人格方面的缺陷,这些会导致他们在适应交往上的困难,也是犯罪、行为问题很大的根源。”  另外,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秦炯呼吁,提高公众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推广儿童多动症全面解决方案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医生、患儿、家长、教师、社会力量一个都不能少。  “儿童其他神经精神疾病中共患多动症的比例同样很高,例如癫痫儿童共患多动症者高达20%—40%,哮喘疾病中也有很多孩子伴随有多动的现象。”秦炯特别指出。  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坏孩子”,而是需要治疗的“病孩子”。郑毅反复强调,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可以治疗并且治疗效果良好的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知晓率、社会歧视和病耻感,向来是精神疾病的发展最大的阻碍。所以,我也希望媒体发挥作用,对ADHD进行正确的宣传。”  对此,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建立规范诊治中心为平台,实施并推广儿童多动症全面解决方案刻不容缓。  医教结合  在这方面,上海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010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新华医院儿童保健科、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及第六人民医院儿科5家医院的相关科室联合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儿童多动症诊治中心。上海儿科学会儿童保健学组组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金星明教授是这家诊治中心的主任,她认为,中心成立一年来最大的成果在于探索出一套“以药物治疗为基础,规范诊治为核心,医教结合为方向”的儿童多动症全面解决方案。  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显示,健康儿童与多动症患儿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去甲肾上腺素能和多巴胺能系统与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密切相关。这些影像学和生理学的证据为药物治疗作为儿童多动症首选治疗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药物治疗为基础方面,金星明介绍,目前国内和国际的治疗指南中把中枢兴奋剂作为一线用药,其中长效制剂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为主要推荐药物,“它能迅速起效,每天只需服用1次,药效可以持续12小时释放,有助于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但患儿必须终身服药。”  诊治中心的另外一大优势就在于整合了5家医院的优势并形成互补。“5家医院达成共识,规范诊治流程。比如,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擅长诊治发育行为疾病;上海新华医院擅长诊治儿童精神和心理疾病;第六人民医院擅长诊治神经科疾病等。”金星明告诉记者,“同时,5家医院建立了内部转诊的‘绿色通道’,最大可能地满足多动症患儿及时规范诊治的需求。”  此外,金星明表示,与传统意义上的治疗方法不同,儿童多动症的诊治的最佳途径是医教结合。“这里所指的‘医教’并不是简单的医生和教师的协作,而是广义的医疗和教育的结合,至少包含四个层面:第一,医生治疗多动症的核心症状,矫正不良行为;第二,教育培训与患儿治疗密切相关的其他人群,如教师和家长等,使其加强对多动症的了解并采纳规范诊治;第三,对患儿进行随访,通过夏令营、冬令营等轻松的方式进行;第四,教育普通公众,提升全社会对儿童多动症的认知。”  刘倬是一名ADHD患儿的母亲,8岁的女儿因为患病现在正复读小学一年级。同时,为了治疗女儿,放弃了教师工作的她也是一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如今,她还是诊治中心的一名志愿者。  刘倬说,作为ADHD孩子的家长,都曾经历过非常焦虑和绝望的内心体验,“ADHD虽没有儿童自闭症或者脑瘫来得严重,但是我们的孩子在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给我们每一个家庭带来的伤痛也是刻骨铭心的。孩子在学校不能专心听讲、不能专心完成作业,不能集中投入考试、不能跟同伴进行交流,在当今学习压力较大的环境下,这些影响给我们的家庭造成的压力是无形和巨大的。”  曾经的刘倬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但在孩子的问题上,她却显得无能为力。巨大的挫败感使他经常出现情绪失控。“好在医学给我们带来了希望,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我们孩子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有了家长小组这样一个平台,医生和志愿者的帮助使我们这些家长对ADHD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我们的情绪压力。”  现在,医教结合的显著效果已得到证实:根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对346个多动症患儿家庭的调查,经过教育培训,家长认为“儿童多动症是一种病”的比例从过去的33.9%上升至70.2%;认为“儿童多动症需要药物治疗”的比例也相应上升。▲ 法院调研显示七成少年犯患过多动症2011年01月31日15:37京报网孙莹我要评论(1)字号:T|T法院调研显示多动症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本报讯(通讯员郭威记者孙莹)记者昨天获悉,西城法院对去年审理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研,发现103名未成年被告人中有68.9%的人在儿时或青少年时期有多动症表现。法官表示,这些有多动症的未成年人犯罪有鲜明的特点。一是犯罪动机及目的单纯。由于多动症未成年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常常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犯罪,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二是反复、多次作案现象突出。法官在审案时发现,部分未成年人反复而持续地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进而引发犯罪,甚至有的未成年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仍实施犯罪。三是社会危害性大。多动症往往导致未成年人情绪不稳定,做事不考虑后果,在实施暴力犯罪中,大多造成被害人重伤的恶果。四是这些被告人犯罪类型集中,其中盗窃、故意伤害案件占较大比重。五是患有多动症的未成年人往往性格孤僻,缺少与家长、老师交流,不利于法官开展回访帮教活动。针对多动症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率高的现象,西城法院建议将教师、家长等纳入校园普法教育的范围,使其了解多动症的特征及危害,引导其通过正确的途径治疗孩子的多动症,矫正多动症引发的不良行为乃至犯罪行为。其次,可以引入医学专家及心理专家在判前对多动症青少年进行诊断,并进行心理疏导,判后对如何矫治多动症引发的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向执行机关提出专业建议。最后,积极采用预防性控制与改造性控制相结合的手段。联合医疗机构及研究机构,普及多动症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通过预防、治疗双管齐下减轻其危害。 本报7月27日讯(记者孔雨童熊戈措)一个8岁的孩子,自我介绍的时候却脱口而出“我有多动症”,这把跟孩子打交道近10年的心理医生“震” 倒了。  烟台山医院儿童心理门诊的杨军告诉记者,这些年很多家长喜欢带着自己活泼好动的孩子来看“多动症”,但其中有一半以上孩子根本不是“多动症”,却戴着家长或老师判断得出的“帽子”。  27日,在烟台山医院心理门诊,杨军接到一个要带着孩子看“多动症”的家长的预约电话。“只怕这又是一个被误判的孩子。”杨军告诉记者,他曾接诊过一个8岁的小男孩。当她拉着小男孩打招呼时,小男孩竟脱口而出自我介绍:“阿姨,我有多动症。”  “我被吓了一跳。”杨军说,一个单纯的孩子怎么会这样说自己呢。在和孩子的母亲李女士交谈中得知,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总是做小动作,老师问她孩子是不是多动症,从那之后,每当儿子不听话,她就会随口训斥孩子“多动症”。久而久之,孩子也觉得自己有“多动症”。  杨军对小男孩和她的母亲进行了“多动症”的测试,又进行了交流后发现,这个孩子只是十分顽皮,远没有达到患病的程度。  杨军告诉记者,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带着孩子过来,张口就是“您看看孩子是不是多动症”,但是这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根本没有问题。  如何分辨“多动症”与一般顽皮的孩子?杨军说,“多动症”与孩子顽皮有着四点本质区别:①注意力方面,调皮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聚精会神,还讨厌别人干扰,而多动症孩子玩什么都心不在焉和无法有始有终;②自控力方面,调皮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和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而多动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静不下来;③行为活动方面,调皮孩子的好动行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缺乏目的性;④生理方面,调皮孩子思路敏捷、动作协调、没有记忆辨认的缺陷,而多动症孩子则有明显不足。  杨军提醒家长,如果觉得自己的孩子过于好动,可以带着孩子到医院就诊,但是不要提前给孩子冠以“某某病”的称呼,这是应该引起家长注意的一个问题。  作者:孔雨童熊戈措(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陪自闭症儿子上学43岁妈妈当了三年小学生(图) 2007-11-1615:14:00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广州) 网友评论0条点击查看母子俩一起上课,尽管只有43岁,罗金莲已生出不少白发。  母亲每天陪儿子上学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  罗金莲是一位特殊的“小学生”,昨天记者前去采访时,她正坐在石岐西厂小学三年级(2)班,专心地听语文老师教生词。43岁的她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却仍然显得有些扎眼。  儿子吴思远坐在罗金莲的身边,注意力似乎很不集中,罗金莲不时拍拍儿子,示意他像自己一样专心听讲。罗金莲的儿子患有自闭症,她已经陪着他读了三年小学了。  43岁的妈妈格外苍老  昨天采访中,罗金莲比实际年龄显得苍老,头上夹杂着很多白发,她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很累,但是从来不愿放弃,“思远刚出生时并没有什么反常,1岁半时就能数数,还会叫爸爸、妈妈。”“但到了两三岁,他开始显得与众不同,眼睛从来不看人,喊他也没有反应,吐字越来越模糊不清,没有人能够听得懂,而且似乎总是在自言自语。”  “孩子四岁时,有一天我无意中翻看一份报纸,里面一篇文章是广州一位教授谈自闭症儿童,孩子的症状和文章里说的一模一样,原来他得了自闭症!”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愿意接电话,不愿与朋友、同事们联系,整天只呆在家看着孩子流泪,孩子以后入托、入学、生活、工作……想起儿子的未来,我真的是心如刀割。”  决心陪儿子上小学  “后来,在家人的鼓励下,我开始带着思远到处求医,当时国内自闭症的专科很少,广州的一个专家门诊就要排三个月的队,刚在广州看完病,我们又要赶到深圳接受培训。”  “思远行为怪异,在大街上随时会乱蹦乱跳、乱喊乱叫,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更加让我受不了。”“思远七岁了,我送他上小学,但是刚到学校的第一天,他就显得焦躁不安,不时地在课堂里大声尖叫,只有当我出现在他的视线里时,他才能平静下来。”  “专家告诉我,孩子缺少安全感,我决心陪着他上小学,学校很快同意了我的要求。于是,我就开始当起了‘小学生’,一对一地教育思远。”  “ 思远的行为与众不同,别的小孩推着小汽车玩,他却专心地转小汽车的滑轮;正常孩子拍皮球,他却将皮球放在地上转,我必须及时发现他的怪异行为,随时随地地将他带入正轨。”  妈妈成儿子的同学  “每天上课时我都认真听讲,思远会学我一样听课。课后,我将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挑选一些简单的让他练习,并且一笔一画地教儿子写生字。”  “思远刚开始总学不会写生字,我就先将字写好,只剩最后一笔让他填,然后慢慢减少我写的笔画,现在,他已经学完了三年级的所有生字。”  “我经常问思远我是谁,他告诉我,我是他的妈妈,还是他的同学,也是他的朋友,我听了后非常开心。”  昨天记者采访时,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吴思远在妈妈的帮助下,进步很大,刚开始他不愿意同任何人交往,现在他和班上的几位同学都交上了朋友,下课后会一起玩耍。现在他见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说话也不再像过去模糊不清了,有时吴思远还能算出花了多少钱吃饭。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欣赏一所小学实现“无障碍学习”的漂亮“跨栏”http://www.sina.com.cn2008年03月18日09:21浙江在线  孩子读书很认真,一回家就做作业,可成绩还是上不去;  孩子数学成绩很好,可一翻开语文书,就想打瞌睡;  大家都夸孩子聪明,但他对学习就是不上心,心思都在玩耍上;……  类似这样的烦恼,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过。当“第一课印象之旅”来到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学校种种创新的人性化动作,让家长们眼前一亮:经过多年摸索,学校倾力打造的“快乐学习法”,不断整合教学方式,对一个又一个学习“拦路虎”说“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快乐地爱上学习。学校名片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浙江省第一所国有民办寄宿制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省特级教师3名、省春蚕奖获得者1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教坛新秀12名。在十几年的教学中一直把办学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落实于课程改革中,在孩子们心中学校成了“轻松的学园,美丽的花园,温馨的家园,开心的乐园”,先后获得了省优秀民办学校、省文明学校、省绿色学校、市人民满意学校等诸多荣誉。  咨询电话:85615151  学校网址:http://www.hzxsj.com/校长讲坛校长施民贵  学校实施全方位管理,培养有思想的领导;开展全境化学习,培养有品味的教师;做好全程化服务,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培育全球化素养,创建高品质的学校。通过这些办学目标的逐一落实,提升学校内涵,促进学校科学和谐的发展。我们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希望学生们拥有健康的身体、进取的精神以及生活中的完美状态,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学生们拥有的一种健康生活状态。  英语教学是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学校的英语教学既注重课堂语境的学习,也注重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还重视活动情景的创设。每年一届的英语节作为学校省级英语课题的载体、学生英语课堂的延伸,已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在自然的交流中学习些英语,把语言学活。  全员寄宿是办学的又一特色,十多年的办学已使我们形成了全套的科学教养制度。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培养的是孩子们生活、交往、沟通的各种能力。同时学校创设了无限的沟通环境,那就是电子化、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学校的网站非常强大,只要打开网站,家长们就能及时知晓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及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博客,很多家长还以孩子的视角来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这些博客已经改变了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的交流方式,成为一种有效又便捷的沟通方式。名誉校长杨明明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出色的地方,家长对孩子要有个正确的心理定位。我们既要看到孩子的优势,又要时刻反问自己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个人,这样才能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目标定位。  任何一个孩子从幼儿园跨进小学都要经过一个坡,他走得好不好取决于这个坡的陡峭程度,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工作就是让这个坡度平缓起来,让孩子能走得顺畅一点。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节奏明显变快,孩子会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落差。家长要和老师密切的配合,增强学生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尽早帮助孩子爬过这个坡。第一课体验  绘本阅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执教老师:郑方明(省特级教师、教学副校长)、卢晓霞(市教改之星、英语教研组长)  用50个字都不到的故事,把大道理说到孩子的心里【课堂实录】   孩子都爱吃糖,怎样让他们不要因为贪吃而忽略了小牙齿的保护呢?郑方明老师特意为这群即将换牙的孩子选了一本好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32页的绘本读物《鳄鱼怕怕牙医怕怕》50个字都不到,这个故事能替焦虑的爸爸妈妈把“保护牙齿”的大道理说到孩子们的心里去吗?再害怕也得去看牙的小鳄鱼  课堂上,郑老师领来了一位新朋友:鳄鱼。  “鳄鱼,早上好。”“鳄鱼,我喜欢你,我给你吃早饭”……不管怎么热情地和它打招呼,它总是有气无力地趴在桌子上哼哼。郑老师透露了它没精打采的原因:这条鳄鱼牙痛,牙齿烂了一个大洞洞。因为要去看牙,正发愁呢。《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故事,郑老师娓娓道来——  屏幕上的小鳄鱼念叨着“牙医怕怕”。郑老师不理解:为什么要怕呀?“同病相怜”的孩子很能理解:因为牙医拿着大钳子,还有一个会在牙齿上钻洞的东西,会发出磨牙齿的声音,真的很可怕。  随着故事在屏幕上一点一点深入,瞪大眼睛的孩子们像极了那条小鳄鱼。  “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远远地看到牙医的诊所,小鳄鱼还在犹豫:“我一定得去吗?”  小鳄鱼为什么非去不可?“因为如果不去,它的牙会更痛啊!”这个“如果”表达得很精辟,孩子们太理解那种无可奈何了。  小鳄鱼坐到了椅子上,它的情绪可是一波三折:先是紧张地自言自语:“我好害怕……”然后给自己打气:“我一定要勇敢。”最后索性豁出去了:“我做好最坏的打算了。”听,电钻响起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它肯定很痛,眼睛张得大大的”、“它会害怕地抓住牙医的手”、“它的牙齿要掉下来啦”……  结果是——下一个画面里,紧张的小鳄鱼痛得不得了,情不自禁地“啊呜”咬住了牙医的手。还是那个“如果”起作用了,如果不看好还会这么痛啊。小鳄鱼定了定神,再次张开了嘴巴,它勇敢地告诉自己要坚持:“不用太久……”  终于看完了,小鳄鱼礼貌地对牙医鞠了个躬:“多谢你啦,明年再见!”走出诊所的小鳄鱼这才吐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明年真的不想再见到他……”  怎样才能不见到牙医呢?“没有蛀牙!”孩子们把广告词都用上了,对了,小鳄鱼下定了决心:“所以我一定不要忘记刷牙。”  原来故事里还有一个主角  看见孩子们听得那么紧张,郑老师出人意料地又送上了一个故事。原来呀,《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里面可不止一个主角。   听说有一条鳄鱼要来看牙齿,牙医那个怕呀,鳄鱼的牙要有多锋利就有多锋利,被它咬一口那可不得了。这个留着小胡子、秃顶、只剩下后脑勺还有一圈头发的小老头,趴在窗口看到鳄鱼走近,嘴里说着和鳄鱼一模一样的话:“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呵呵,鳄鱼害怕牙医,牙医也害怕鳄鱼。  郑老师扮鳄鱼,孩子们演牙医,鳄鱼和牙医展开了一场心理上的较量,他们的台词完全一样:我好害怕,我一定要勇敢,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你一句我一句,各怀心思。孩子们被它们的窘态逗得捧腹大笑。  经典阅读里藏着的教育良方  郑老师说,《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可不是一本居高临下威胁孩子的恐怖故事,而是一本“善解人意”的图画书。它很能理解孩子想逃避却又自我鼓励的矛盾心情,它把面对困难和心理调节的机会完全交给了孩子。当然,它又温柔地把帮助隐藏在了同样怕怕的牙医故事里,为孩子心目中的“恐怖”看牙经历增添了开心的调味品。  让孩子在被理解的环境中学会感悟悄然成长,把我们的扶持隐在他们的身后,这不也是教育的一种境界吗?  (卢老师执教的相关英语阅读请见杭网视频转播。)  【课后留声】  凤栖幼儿园吴邹泽昊家长:  儿子下半年读小学了,和幼儿园最大的不同是,一下子要在课桌椅上坚持坐满一堂课40分钟,这是件很难想象的事情。看到老师在吸引孩子注意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把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调动起来了,我们很受启发。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能光光用说教的强行规定的办法,也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多多思考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  特色品牌  小学生“无障碍学习”的前沿探索  两年多前,《小学生无障碍学习的实验研究》这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被郑重交到了新世纪外国语学校。从那一天开始,学校就定下了长远的目标:扫除学习障碍,让孩子快乐学习。两年多过去了,从理念到实践,学校通过跨学科、低台阶、超文本和零距离等创新举措,给了学生一片“快乐学习”的天地,为今后有效学习和幸福生活打下扎实基础。  ●学科跨边界  “1+1>2”,让学生不再偏科  片段剪辑——   一堂四年级的作文课,当任课老师走进教室时,全班学生都傻眼了:怎么换成科学老师了?可科学老师却笑着说,就来客串一回,给大家表演一个氧气实验。实验结束,课堂过半,科学老师“隐身告退”,语文教师黄燕终于姗姗来迟:“刚才科学老师演示了氧气实验的整个过程,大家把它写成作文好吗?”学生这才明白,原来作文课的内容就是“记一次科学实验”,大家“刷刷刷”立马动笔了。  全景展现——  不同学科联袂演出,这是学校的一道“家常菜”。体育课上,“left,right,left”替代了传统的“一二一”;数学课上,加减乘除与古文竟然挂上了钩;美术课,学生们将古诗的意境跃然于画纸上……  新课改倡导从单一科学习到综合学习。在这样精心整合的课堂上,不同学科的对接跨越了彼此的障碍,发挥了“1+1>2”的功能,让学生不再偏科,学得有劲、学得有效。  ●学习低台阶  抓住闪光点,让进步水到渠成  片段剪辑——  新学期,英语老师曹鹭接过一年级教学工作,一个棘手问题很快摆在她面前:班里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如何把所有学生都带进英语世界?她用了最简易的方法:“cap,大家跟我一起读。”跟读完毕,曹鹭开始对单词“动起手术”,把cap拆分成c、a、p三个字母,分别读出它们的发音,然后用类似汉语拼音的方法进行连读,得出cap的完整发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记住了三个字母的发音。以后遇到类似的单词,学生也能自己拼出读音,而不需要等到高年级学习音标了。  全景展现——  曹老师所采用的,就是学校独特的“音素组合英语教学”,这种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坡度,让每个孩子都能很快地掌握发音。其他学科也是如此。数学课上,章颖老师向学生出示10题5组两位数乘两位数,其中有3组数的个位与十位互换后,得出的积仍相同,奥秘何在?学生争先恐后地想来解释这一有趣的现象。一堂课下来,学生个个过了把数学瘾,连平时寡言少语的困难生都意犹未尽。  书写公正漂亮、上课踊跃发言、成绩有了进步……哪怕是瞬间的闪光,老师们都会毫不吝啬地给学生发“小星星”发“笑脸”,这种有效适时的评价,带给了学生自信,成绩也逐渐上去。  ●教法超文本  走出课本,让学生自主飞翔   片断剪辑——  学生小杨是全班闻名的“三国迷”,在语文老师的邀请下,他要当一回小老师,给同学讲《三顾茅庐》。小家伙可真是厉害,在准备“公开课”的一星期时间里,通过电脑搜索资料、制作课件,连网上特级教师的教案都一一拜读借鉴,整理后为自己所用。到上课时,小老师引经据典,通过自己的眼光分析故事,“倾倒”一大片同学和老师。  全景展现——  小学六年,学校给予学生的知识和素养始终是有限的,等他们走出校门,今后的学习之路会怎么走?作为老师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做些什么呢?学校一直在思考,并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在海量的现代信息世界中,学生要学会去搜索去使用去筛选去互动。  学校超越了对固定文本的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除了指导学生科学使用PPT、搜索引擎、幻灯片等,还倡导学生撰写博客,互动学习,在这个更广阔的天地中大展拳脚。校长施民贵与100多位学生的博客建立链接。对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和修改,指导他们快乐作文。  ●沟通零距离  学生家长老师,大家一起来握手  片段剪辑——  去年9月18日晚,窗外狂风骤雨,台风“韦帕”狂袭杭州。学校是寄宿制,当即启动紧急预案,一切都在紧张有序中进行:除了照顾学生起居的生活老师,学校领导和值班老师都留在学校,还有很多班主任顶着风雨从家里赶来,共同监护学生。当晚,室外狂风骤雨,但新世纪的孩子却在老师的身边,睡得安稳而踏实。  全景展现——  在学校,教师时常扮演着学生家长的角色,学生也有多种渠道与教师零距离对话。“悄悄话信箱”架起心灵的桥梁;“心心小屋”就像心灵的港湾;“知心姐姐”是学生最好的朋友。同时,学校还让二年级与四年级、三年级与五年级的学生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心理教师何轶雯说,独生子女难以获得与人分享和分担的情感体验,学校通过“大手牵小手”系列活动,让学生品尝爱与被爱的幸福感,实现沟通无障碍。  此外,学校还走出传统家长会模式,独辟蹊径开展“主题式家长会”,活动形式类似小型的家庭集会,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近期普遍出现的问题和现象,邀请相关学生及其家长参加共商对策。这种“家长会”规模虽小但针对性很强,让每一位参与的家长都有话能谈,拉近了家校距离,拓宽了育人渠道,收效显著。来源:杭州日报作者:文/记者张向瑜王倩摄/记者胡冠华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