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2 KB
- 2022-06-15 09:42:1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幼儿儿歌教学活动行动研究一、研究的准备阶段活动开始前,研究者和幼儿一起,对图书区已有的图画书挑选了和季节有关的基本图书,以这几本书为选择目标,组织了一次团讨和投票选举活动,老师开展了一次有关“我最喜爱的图画书〃的投票活动。在投票选举前,教师已经在前几天的时间把八本书的内容介绍给幼儿,让幼儿充分了解八本图画书的内容以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决定,投票结果见图1。图1幼儿投票选择图画书统计图所有的孩子选择《一园青菜成了精》的首要原因是因为觉得诗歌的内容“非常有趣,很幽默,让人感觉想笑〃(20171101—访谈)。研究者发现,幼儿认为的内容〃有趣〃即为图画书中的“游戏性〃。图画书中的游戏性非常重要。因此,《一园青菜成了精》成为新一轮阅读活动开展的文本。二、研究的实施阶段(-)第一次活动开展一一文本理解。第一次活动的开展先熟悉文本内容,教师在图书区投放了这本书,但是幼儿只是在平时的自主阅读时间进行了图片的阅读,而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还是很浅显的。一园青菜成了精A.活动目标:完整阅读儿歌,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儿歌的节奏韵律,能够用有节奏的语言朗读儿歌。感受儿歌中的幽默感。B.活动准备:儿歌PPT、打击乐器。C.活动重点:体验儿歌中的节奏韵律,能够掌握儿歌中的基本节奏。D.活动难点:理解儿歌中的故事情节。E.活动过程:案例1初次完整阅读F.老师朗读完整儿歌,在整个朗诵儿歌的过程中,幼儿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F老师在朗读儿歌的时候运用了节奏韵律,有的幼儿会情不自禁地跟随教师一起朗诵儿歌。F老师:“你对儿歌中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哪一段?〃幼儿Z:〃我觉得‘打的豆腐尿黄水’这一句最好玩。〃幼儿J:第4页共5页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我对"一园青菜成了精’这一句有问题,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幼儿W:“我猜茄子刚开始不是紫色,而是被人打得浑身紫了,辣椒也不是红色,而是被人打得满身都是红色。〃幼儿H:〃原来黄瓜是被打青的,以前不是青的。大蒜以前也不是一瓣一瓣的,也是被打裂开的。〃(171106——录像)通过幼儿的回答,明显看出,刚开始幼儿对于文本的理解仅限于个别几句话的内容,大部分幼儿对于儿歌的后半段比较感兴趣,儿歌的后半部分的记忆明显强于前半部分的记忆。主要原因是儿歌的两个典型特点—浅易性和趣味性。浅易性,后半段的语言都是排比句,句型比较单一,符合儿歌中“浅易性〃的特征,幼儿对于后半部分的语言表达的内容容易理解,并且能够用有音韵的读法进行朗诵,句型都使用了排比句,容易记忆。趣味性,后半段对于各种蔬菜的颜色变化的描述使用了具有想象力的文字,语言描述很生动,并且每一种蔬菜颜色的变化原因都使用诗歌的形式进行阐述,幼儿感到这种叙述方式很新鲜。因此,在初次接触文本以后,幼儿对于儿歌的选择性记忆和理解是根据儿歌的多方面原因所决定的。根据幼儿和教师多次阅读之后,第一次活动后,幼儿基本能够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幼儿和教师一起,一边分析文本内容,一边进行理解和记忆。在团讨过程中,幼儿对于图画书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发生的事件、故事的情节发展等这些故事中的要素理解到位,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因此,研究者和教师认为,这在大班能够获得幼儿的青睐,原因在于幼儿对于图画书内容的理解程度。(二)第一次活动后的反思。第一次活动结束后,研究者和教师团队经过讨论之后认为,第一次研究活动整体预设的活动目标合理,符合本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并引起幼儿强第4页共5页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烈的兴趣。分析其原因,首先,儿歌的内容来源于民间歌谣;其次,儿歌的音韵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儿歌中的韵律性有着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取代的价值。⑴幼儿学习的方式是一开始使用的耳朵而不是头脑来学习语言的,儿歌中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儿歌中使用了古代律师的调平灰,使得语言具有鲜明的力度的对比,⑵因此,根据第一次阅读活动的情况,会主动的跟随老师一起复述儿歌句子,还会自动加入语言的节奏感,这都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体现。(三)第二次活动开展一一节奏元素的渗透。经过前两天的学习,幼儿基本掌握了儿歌的结构和内容,在此基础上,经过研究者的调整,在两天后进行了第二次阅读活动。一园青菜成了精A.活动目标:(1)能够完整的朗读儿歌;(2)选择合适的乐器为儿歌打节奏。B.活动准备:《一园青菜成了精》PPT、人手一份乐器、儿歌录音伴奏。C.活动重点:能够有节奏地熟读儿歌。D.活动难点:自主选择乐器给儿歌打节奏。E.活动过程:案例2播放伴奏学习儿歌F老师播放了《一园青菜成了精》的录音,刚播放到前奏,幼儿H:〃老师,这个是京剧的伴奏。〃F老师:〃你怎么知道是京剧呢?〃幼儿H:〃因为这个伴奏跟我们之前学过的《京剧脸谱》的伴奏是一样的。〃幼儿都跟着京剧配乐开始空手模仿打节奏,有的模仿敲锣的动作,有的模仿京胡的动作,还有的模仿打板……大家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咚哒哒哒咚哒哒,咚咚咚哒咚咚哒〃的节奏模仿。(20171113—录像)在设计第二次活动之前,研究者专门就录音是否应该播放进行过讨论,最后决定播放录音,因为录音中配的京剧伴奏能够把北京童谣的语言艺术用更好的形式进行表现。活动现场的热烈程度证明,这段儿歌录音引起了幼儿的强烈兴趣,幼儿都很自然地跟随着京剧的伴奏进行了各种创造性的节奏编排的尝试。(四)第二次活动的小结。研究者和教师团队分第4页共5页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析这首儿歌受欢迎的原因,最终要的是体现了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中关于社会文化理论的部分。他认为,儿童通过与拥有更丰富知识的社会成员的合作对话中获得它们的文化价值观,⑵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理论中的符号表征影响思考的研究中指出:每一种文化都有代表其生活经验意义的方法,即通过记号、音乐、数学、说故事、艺术等。此外,教师必须是幼儿学习中的〃鹰架〃支持者,在活动开展的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关注幼儿的兴趣走向,教师更加需要根据幼儿的表现与提问提供适当的讨论、图书、表达性的素材或者其他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手段等,使幼儿的探索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能够持续深化。三、研究的反思与总结儿歌在进行音乐渗透的时候,最容易抓住的部分是节奏,幼儿展现出的音乐和语言的素养,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让教师的视野和思维打开,主要有以下几点分析。第一,儿歌的节奏性。儿歌最容易渗透的元素是节奏,幼儿在前面两次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步掌握了稳定节奏型,现在只要能够学习儿歌,幼儿就会主动地为儿歌配节奏,节奏的渗透能够帮助幼儿在儿歌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笫二,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和研究者搜索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其中,在网易云音乐上面搜索到了这首儿歌的录音,其中配乐的伴奏是京剧伴奏,这首录音为儿歌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第三,音乐元素渗透形式的多元化。教师在本次行动研究中准备了各种打击乐器为儿歌配伴奏,但是根据活动中的现场情况,幼儿不仅仅想到用乐器配伴奏,还使用了人声配伴奏的方式。在活动后的区域游戏时间,还看到幼儿用各种材料如铁盒子、小木棍、娃娃家中的锅碗瓢盆等物品为儿歌配伴奏,为儿歌的伴奏形式和材料都提出了更第4页共5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多的可能性。参考文献[1]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DavidR.Shaffer&KatherineKipp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第八版)一儿童与青少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