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0.00 KB
- 2022-06-14 17:48:1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育儿知识大全给孩子获得成功的尝试 在2000年—2002年的2年时间里,我们曾在昆明康慧培婴早期教育中心做过这样一个“测试宝宝问题解决能力的游戏”: 我们准备了一个“小房子”,“小房子”的质量很轻,1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轻易地举起来;“小房子”的骨架都是安全的软塑钢材料,孩子的力量就可以轻松地让房子发生变形;房子的四周都是网状,这样孩子在里面就可以看到外面而不会感觉到恐惧;房子的顶部有一个圆形的洞,底部有一个方形的洞,孩子可以从这两个洞口出来。 然后我们把孩子放到“小房子”里面,鼓励孩子从里面出来。 我们来看看,孩子们都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出来—— 有的孩子尝试把“房子”慢慢推倒,自己的身子也随着倒下,然后从顶部圆洞口爬出来; 有的孩子经过观察,托着底部的方形洞口,把“房子”举起来,然后从底部洞口钻出来; 有的孩子努力举高一只腿,用胳膊撑住身体,然后慢慢地从顶部洞口爬出来; 有的孩子在惊慌之中,无意把“房子”弄倒,发现了出口,然后爬出来…… 测试结果发现:虽然各个孩子采取的方法不一样,但大部分孩子都能从“小房子”里出来。而且当把孩子重新放到房子里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去尝试用新的方法从“房子”里出来。 在这里,我们不想说明用哪种方法爬出来的宝宝“聪明”,只是想通过这个测试,向家长展示如何通过游戏手段来激发孩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可能,您也可以找一个大小合适的纸箱子,让您的宝宝试一试,看看他是怎么做的?※相关理论 ——创造一个孩子易于进行多种尝试并获得成功的环境 在上面的测试游戏中,孩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爬出来,让孩子能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获得多种尝试的机会,会促进宝宝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所以,您应该提供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使孩子可以受到鼓励去实验各种各样的想法。如果您给孩子提供的游戏有诸多的限制、有很多的规则,让孩子的尝试行为总出现各种“错误”或是“失败”,这样的游戏是不利于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同时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尝试的积极性。
育儿知识大全容易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游戏环境和游戏方式,会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建立信心。 ※您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拿棒棒糖 您准备一个普通的放卫生纸的塑料纸桶,再准备一根棒棒糖和一根绳子。然后您把棒棒糖栓在绳子上,并把糖放在卫生纸桶里。您最好用绳子绑在糖的“重心”位置,这样一拉绳子,糖正好可以平平地卡在纸桶的圆口上。然后把准备好的游戏材料给宝宝,鼓励宝宝把纸桶里的棒棒糖拿出来! 【讲解】通过设计巧妙的游戏,让孩子可以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够东西 您可以把孩子想要的玩具放在高台上,在玩具上栓上绳子,把绳子垂下来,引导孩子去取玩具,但不要提醒孩子去拉绳,看孩子会不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就能去拉绳子把玩具取下来。同时,家长还可以在孩子的手边放一件可以利用的工具,比如衣架、小棍子或小板凳,引导孩子用工具拨下来或搬小板凳踩上去够玩具。如果孩子自己不能理解如何去做,家长可以使用工具做一次示范,但不容许手把手地教。 【讲解】学习使用工具不但帮助宝宝建立间接思维能力,而且在游戏中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1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有了看动作就能理解动作事物关联的思维能力,所以要求家长尽可能是肢体动作的示范,而不要过多地手把手的指导。 (3)绕绳子 把绳子两端绑在孩子手腕上,让孩子把绳子从身前绕到身后来。看孩子能否自己完成,然后您再做示范,如何把绳子从脚下绕过来。在游戏过程中注意绳子不要甩在其他小朋友身上。 【讲解】游戏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促进孩子身体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发展。游戏中孩子可能不配合会大哭起来,家长不要强迫孩子。 (4)摘水果 您可以在屋子里栓一根绳子,在绳子上吊一些水果,绳子的高度适合,能让孩子手提篮子能稍稍跳起一些就够得到。您也可以在四周放一些板子,看孩子是否会动脑筋把板子垫在脚下把水果够下来。 【讲解】2岁以上的孩子大部分是能够跳起来了,但孩子的跳跃动作却非常的吃力,往往跳起以后还没有原来高,而且上身动作也比较紧张,要想跳起来并伸手去够水果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们准备了一些可以帮助孩子的工具,但家长不提示,看孩子是否会自己解决问题。游戏的目的既锻炼了孩子的跳跃动作,又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给孩子提供宽松的游戏环境? 在宽松的游戏环境下,孩子会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宝宝独立性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所以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创设适合的环境帮助孩子成长: 1.提供的游戏要适合孩子的认知和动作能力发展水平; 2.提供的游戏要有多种解决方式,以鼓励孩子能进行多种尝试; 3.游戏材料要保证最大程度的安全,可以让孩子独立操作; 4.尽可能不提供帮助; 5.生活中经常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孩子想想“还有什么办法”。 ※致家长的话 不要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要让宝宝成为独立的人,让他会独立地思考、独立地学习、独立地学会解决问题……这个需要您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
育儿知识大全面对宝宝的“无理哭闹”宝宝太爱探索了,尽管您多次地告诉过他这个危险、那个不能动,但他还是可能对您的警告“置之不理”。如果是不太危险的东西也就罢了,问题是孩子很可能正在玩耍一件特别危险的东西,比如刀子或是洗便盆的草酸。这个时候,您只有采取强制手段及时地从宝宝手中“抢”走危险品并再次大声地强调“不能玩!”您的“突然举动”一定会吓着宝宝,他会哇哇大哭起来。您很想让宝宝多哭一会让他记住,但又很心疼。怎么办呢? ※测试——家长如何处理问题? 1.您已经告诉过宝宝不能玩厕所里的“杀虫剂”,并且强调了非常危险,但不小心还是被宝宝拿到了,您不由分说地抢走宝宝手中的“杀虫剂”,甚至还顺手打了孩子一下,以示“强烈警告”。这个时候宝宝会大哭大叫起来。对于宝宝的哭闹行为,您是怎么解决的? A.不理他,任他发泄,实在烦了就干脆把他放到卫生间里,留他一个人在那儿哭,让孩子长长记性。否则他以后还玩! B.好好劝说,再次告诉他这个东西很危险,所以不能玩。如果他还继续哭就任由他哭,冷处理。 C.好好劝说,并以给糖果或玩具作为停止哭闹的条件,防止孩子哭得过激伤害身体。 D.不理他,您在一边摆弄其他玩具,吸引宝宝自己参与过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和他讲道理,并要求宝宝承认错误。 在您的生活中可能没有发生过和测试中同样的情况,但一定有过相似的情况,比如宝宝做了错事,您批评了他、甚至惩罚了他,他会哭闹;当宝宝的欲望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无论您怎么解释他都不听,无理地哭闹。在面对宝宝的这种哭闹行为时,您是否也有和以上测试中相似的感受和行动呢? ※对于宝宝的哭闹,您是怎么应对的呢? (1)如果您的做法和A家长相似:
育儿知识大全您可能是一位缺乏耐心的家长,您的处理结果很可能是:宝宝以后不当着您的面玩,但他会背着您玩。而且,宝宝的性格会逐渐变得胆小,还会无缘无故地特别依恋您。这是因为,您的举动会让宝宝以为您不要他了,所以他会特别地依恋您,甚至会时刻地紧拉住您的衣服,不让您离开寸步。千万别这样做,您过激的行为让宝宝无法应对这突发的变化,他还太小! (2)如果您的做法和B家长相似: 那您需要的不是耐心,而是了解一点点教育的“技巧”。您的处理结果当然会让孩子记得,但您需要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更合适的、积极的调节心理的方法。而不是任由宝宝自己摸索,有的宝宝会一直哭很长的时间,这样会很危险。 (3)如果您的做法和C家长相似: 您的宝宝从此可能会学会“赖皮”的招数来“对付”您,一定要警惕了!同时也要提醒您,对宝宝的教育要做到坚持原则。 (4)如果您的做法和D家长相似: 您是一位比较聪明的家长,宝宝不但完成了自我反省和自我判断的过程,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应对现实变化做出相应的心理调节。如果您摆弄的玩具或游戏特别吸引宝宝,宝宝非常想参与,但他因为做错了事而又有所顾及,就在这样的“思想斗争”中,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反省。 您知道该怎么做了吧!D家长的方式是最可取的一种方式。 当然,在面对孩子的无理哭闹时,您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处理,但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面对孩子的“无理哭闹”,应该如何教育? 1.您要强忍住怒火,千万不要当时就大动肝火,否则,您的行为只会教会孩子生气的时候可以这个样子,继而会使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坏。 2.当孩子正在“无理哭闹”时,您没有必要马上跟孩子讲道理,宝宝在那个时候都比较激动,是很难听进去任何道理的。等他平静下来您再告诉宝宝他的错误,然后再给予适当的惩罚,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3.采取积极的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开展新的游戏、播放孩子喜欢的卡通片等,千万不要采取消极的方式,更不要“恐吓”孩子——再哭就不要他,这样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 4.面对孩子的“无理哭闹”时,让他稍微哭一会儿再采取措施。 5.千万不要为了制止孩子的“无理哭闹”就给予不合理地承诺和物质刺激。 ※致家长的话 面对孩子的“无理哭闹”时,您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千万不要打孩子!您会和孩子说话吗? 语言是进行交流的载体,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如果没有语言,宝宝如何和外界进行交流?您又如何了解宝宝的需求?宝宝又如何知道您的愿望呢? 2岁左右的宝宝,他能说很多话了,即使他不能很好地用句子来表达,但他基本是能理解您的意思了。可有的时候,您会发现宝宝似乎“听不懂您的话”,这是怎么回事? ※测试题——“拿拖鞋” 首先,请您把鞋架上的鞋、卫生间里穿的鞋、卧室里穿的鞋收整齐放在它们原来的位置上。您下班了,觉得很累,坐在客厅沙发上休息、看电视或吃水果。接下来,您想去洗澡,想让宝宝帮您去卫生间里拿您洗澡时穿的拖鞋,您会怎么对宝宝说呢? A.宝贝,拖鞋(手指示强调),帮妈妈拿双拖鞋! B.宝贝,妈妈想去洗澡,帮妈妈拿双拖鞋,好吗?
育儿知识大全C.宝贝,去那儿(手指卫生间方向),帮妈妈拿双拖鞋,好吗? D.乖宝贝,您能帮妈妈一个忙吗?(得到答复后再继续)妈妈想去洗澡,你帮妈妈去卫生间里拿那双小狗的塑料拖鞋,好吗? 在平时生活中,您一般采用类似哪种形式的沟通方式?您的宝宝能理解您的意思,并完成您给他的任务吗?※您和宝宝说话的方式正确吗? (1)如果您经常用A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可能会发现,宝宝有的时候会不理您,对于您下的命令全当“耳旁风”。尽管您可能会重复而耐心地说几次,但效果不佳。您只好自己动手了。您可能会在合适的时候教育您的宝宝,“妈妈给你买好玩的玩具,给你买好吃的果冻,你帮妈妈拿双拖鞋都不愿意?!这可不是乖宝宝!”即便是有这样的“事后总结教育”,效果又如何呢?是不是效果也不明显。 这是什么原因,是您的宝宝没有爱心,还是听不懂您的话呢? 其实,更多的原因不在宝宝,而在您的说话方式上。因为您的语言里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而您的“事后教育”里又有太多的抱怨。孩子是不能理解他有什么“义务”的,他需要的是鼓励和参与的兴趣。 在这里要提醒您,您可能在其他事情上也有同样的情况,记得要尝试经常去鼓励孩子! (2)如果您经常用B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可能会发现,宝宝有时会出现执行的错误,他可能会给您拿来一双其他的鞋,或是拿了卧室里的软拖鞋。然后您可能才会反复强调“妈妈要洗澡,你想想,应该去卫生间里拿洗澡穿的拖鞋啊!” 是孩子听力有问题听不懂您的话吗? 不是,是您下的命令语意不清晰、语言信息太少,孩子一时不能判断去拿什么、去哪儿拿,所以出现了执行的错误。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来说,通过直接的口语去快速判断后面隐藏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 同时也要提醒您,您平时和宝宝说话的方式词语可能有些贫乏,给宝宝的语句太简短。这样下去,您宝宝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会受到影响了!建议您要习惯使用长一些的复杂语句和宝宝说话,如果宝宝听不明白,您可以重复
育儿知识大全几次,但不要拆成短句或是词汇来表达意思。 (3)如果您经常使用C模式和宝宝说话: 虽然宝宝能很好地完成您的任务,但您可能会发现,宝宝平时和您说话的时候,也喜欢用大量的肢体动作来表达他的意思,而不是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意思。有的时候表达不能完整,或是大人不太理解他的意思,他就会非常着急,甚至语言结巴。 这是什么问题呢? 这种现象是隐藏在许多家庭中的问题,是您把孩子的言语理解能力弱化了,长期用肢体动作、眼神暗示等形式配合语言来表达意思,孩子也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随着孩子的成长,所需要表达的意思会越来越复杂,这时这种类型的孩子就会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 所以,针对2岁以上的宝宝,当您和他讲话的时候,建议您尽可能减少肢体动作。 (4)如果您经常使用D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的宝宝不但很乐意接受您的任务,还会完成得比较好。因为在您的命令中,您不但首先尊重了孩子的意愿,然后用孩子容易感兴趣的话题(小狗),激发了孩子参与的兴趣。 同时您可能还会发现,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强,甚至会使用比较长的句子来表达他的意思,他经常会使用一些您没有教过他的词汇来表达他的意思,尽管有的时候他表达得并不那么贴切,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没有关系,您需要做的是耐心地倾听,等把孩子的意思听明白以后,用更标准或更贴切的语言帮孩子总结,这样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更大地发展。 ※相关理论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2岁左右的宝宝进入口头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语言理解能力也发展到了长句理解阶段。这个阶段,您在和他说话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使用适合的表达方式促进宝宝各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 1.禁止用娃娃语,比如吃饭饭、喝水水等。 2.不能把完整语句拆散成词汇方式来表达,比如,“香蕉,苹果,宝宝,吃这个,那个?”应直接使用规范的、完整的语句,比如“宝宝想吃香蕉还是苹果?”如果您考虑到孩子太小可能听不懂长句才这样做,那您可以多重复几遍,或使用的句式长度或难度略高于宝宝的理解能力,但不要拆句子。 3.规范语言,不要模仿孩子说话。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比如他表达开灯的时候,可能会说“亮亮灯灯”,打电话会说成“叮叮话话”。这些不规范的语言形式是孩子语言能力尚未成熟造成的。如果您在表达这些意思的时候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就会起到不良的影响,让孩子以为他的表达是正确的。 4.减少肢体言语表达形式,尽量使用口头言语来表达。在孩子难以理解的时候再适当地配合以肢体动作。 5.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语句要清晰、连贯、易懂,不要使用复杂的词汇。 ※致家长的话 用适合的方式和宝宝对话,宝宝会更理解您的意图。喜欢反复做事的“傻”孩子 您可能看见过这样的情景:
育儿知识大全沙滩上,一个孩子拎一只小桶拿一个沙铲,他不停地往小桶里铲沙,装满后又倒出来,然后再装满,再倒出…… 宝宝的儿童房里,他用小积木搭高楼,您很希望他可以搭高一些,但他往往是搭上5、6块,就把高楼推倒,然后再重搭,乐此不彼……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您会发现他经常会有这样“莫名其妙”的重复性行为。您怎么也不明白,孩子为什么喜欢反复做一个很“简单”的动作? ※相关理论 ——孩子的重复性行为是独立学习的过程 幼儿需要参与到各种积极的活动中来进行学习并掌握概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对游戏材料或动作过程的反复地体验,以便探索和试验这些新概念,或是接受他们暂时不能理解透彻的概念。同时“重复性”学习和自我锻炼过程,也是幼儿自发地提高某种身体能力(大运动能力、手部精细动作)的独立学习过程。比如,当幼儿掌握跳跃动作以后,他会反复自我练习,直到他能很随意地跳起。 在这里特别指出:幼儿重复性学习过程是幼儿自发的独立学习过程,他和我们成人鼓励孩子反复练习某种能力的过程是不同的。前者是自发的、主动的,而后者是诱导的、被动的。在宝宝的学习过程中,二者是伴随孩子成长的。 因此,家长要正确地理解孩子的重复性行为是进行独立学习的过程,而且还应该在孩子进行这种重复的独立性学习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 ※测试篇——您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增强他的独立学习能力吗? 当您看见宝宝在反复地做一个动作,或重复地在完成一件“工作”,您会: A.用其他玩具或事物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巧妙地终止孩子这种“无聊”的行为。 B.询问孩子到底想干什么,然后帮助孩子完成。 C.尽量不打扰宝宝,让他尽可能自己单独操作。 分析: A.您是一位不太会帮助宝宝巩固学习能力的家长。您以您的学习方式来判断宝宝这样的行为是“无聊”或“无用功”,说明您不太了解3岁以下婴幼儿的学习特点。您需要学会在以后的时间里欣赏宝宝的重复探索行为,让宝宝在自己独立地、反复地探索过程中感知信息,增强能力。
育儿知识大全 B.您是一位很关心宝宝的家长,但您的做法却不会让宝宝喜欢。您很想帮助他,而他可能根本不“买账”,甚至会因为您过分主动的帮助而感到烦躁,因为您打扰了宝宝的独立思考和探索。宝宝的反复探索行为,并不一定代表宝宝想获得什么更新的结果,很可能宝宝是在表示一些他没有理解的信息,也可能是在验证自己的某种能力。您不要去打扰他,让他一个人慢慢地来。 C.您是一位很懂得让宝宝独立学习的家长。宝宝的学习是需要反复的,通过这些过程,宝宝增强了自己的某些能力,也巩固了对一些概念的体验和理解。如果您能在一段时间以后再次引导孩子玩同样的游戏,效果会更好。 ※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穿纽扣 给孩子纽扣和带子,要求孩子穿进去并且学会拉线。等孩子熟练了穿纽扣的动作,您提供两颗相同孔状的小纽扣给孩子,引导孩子用线同时穿过两颗纽扣。在穿之前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对齐纽扣孔,然后再一起穿过去。 【讲解】孩子学习穿纽扣并且能拉线需要有较强的双手协作能力。一般来说,孩子做事情不会考虑完整性,以为纽扣穿进去就可以穿另一颗了,往往一松手,纽扣就滑出来。有的孩子不会连续完成两个动作,这也需要加强训练。 (2)拉绳取物 在孩子面前放几样玩具,其中红色的玩具用红色的绳子栓,绿色的玩具用绿色的绳子栓,把绳子交叉放置,先让孩子反复拿同一样东西,反复几次以后,帮助孩子发现规律,强调同颜色的东西被相同颜色的绳子栓着。然后您可以增加更多的东西,在放置的时候故意把线弄得很乱,下命令让孩子去拿××东西,看孩子能不能拿对。 【讲解】同颜色的事物被同颜色的绳子栓着,孩子看见绳子就能联想起相同颜色的事物,这是训练孩子色彩对应关系。通过建立红—红的相同概念,从而建立绿—绿等其他颜色的对应关系,通过这样反复的过程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一种学习能力。 (3)听儿歌做动作 妈妈可以经常反复给孩子念同一首儿歌,并在儿歌的容易识记部分增加动作,刺激宝宝对儿歌声音信号作出动作。比如“小脚踏踏、小手拍拍”(磁带《踏踏步》)。 【讲解】建立语言和肢体动作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孩子理解并表达语言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儿歌和动作就不再是节奏过于缓慢的动作了,更需要家长给孩子有一定节奏的训练和稍微复杂的动作。 (4)多米诺骨牌 家长帮助孩子排牌,看看谁排的牌一推就可以全部连着倒下。交给孩子自己尝试吧! 【讲解】这是一个较难完成的平衡、专注、距离、知觉综合训练游戏。孩子在这个训练中提高了手眼的协调性和手控制能力。孩子从推倒骨牌的一瞬间可以得到快感,而为了这一短暂的快乐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搭的过程中不小心就会倒,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不怕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孩子的坚强意志就是在“坚持一会儿”中磨练出来的。要使骨牌能一个接一个倒下,又需准确的空间距离感,这个游戏需要家长耐心引导,对培养孩子的情商很有益。尽管多米诺效应的物理原理孩子理解不了,但在游戏中,孩子能够感知,一个东西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 (5)螺丝配对 给孩子至少3对不同形状的螺丝(配对螺丝螺母和螺栓颜色要一样),3对螺丝的颜色要各不相同,把螺母和螺栓分开,让孩子找到合适的配在一起。
育儿知识大全【讲解】2岁左右的孩子对事物的不同形状的对应关系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在考察孩子识别并摆放形板块的能力测试中,尽管大部分孩子不能准确一一完成,但都能反复尝试并最终放进去,说明孩子有图形对应意识了,只是图形识别能力还需要提高。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有颜色配对的暗示下独立完成形状配对。希望家长在游戏中减少直接指导。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进行独立学习,在生活中您还应该这样做: 1.学会欣赏孩子的反复探索行为; 2.一段时间以后可以创建游戏环境,帮助孩子反复玩耍或操作一下曾经掌握的事物或玩具,观察孩子几次探索有什么不同; 3.鼓励孩子独立操作,尽量减少帮助; 4.不可以强迫孩子按照您的意图来反复练习某种能力,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规律。 ※致家长的话 孩子有孩子的学习方式,成人有成人的学习方式。孩子是以改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环境,而成人则是想努力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孩子的专注力真的很“差”吗 作为一名专业从事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的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总会听到家长这样说:“宝宝小的时候挺专心的,给他讲故事他能听完一个故事,教他认图片或做游戏,他可以玩好一阵儿。现在长大了,反而不如原来专心了,无论做什么、玩什么,他都不能坚持,一会就分心了。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孩子的专注力是不是真的很差?” 孩子的专注力真的很“差”吗? ※相关理论 自从宝宝能够轻松地移动自己的身体开始,宝宝就进入了探索的高峰期,这个时期是以宝宝会爬行和直立行走作为明显标志的。这段时期的宝宝,他们会对任何他们可以去的地方或能够得着的东西进行探索,而这种探索是没有明确目标的,他并不一定是想“得到什么”,也不一定是想“知道为什么”。发自体内的探索需求强烈地驱使着宝宝“四处乱蹿、到处看看”。所以这个阶段的宝宝表现出来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专注力不集中。
育儿知识大全 宝宝的这种现象是正常的,随着宝宝的成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大约2岁半左右的时候,很多宝宝对事物的探索开始深入了,这个时候他就会“安静”下来。即便是这样,因为宝宝还小,他也最多可以集中7—10分钟。 所以,您大可不必担心。如果您认为宝宝的专注力真的很差,那您应该检查一下宝宝的生活环境是否太嘈杂,玩具是否太多了,然后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做一些容易安静的游戏,坚持下来就会收到效果的。 ※您是一位会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家长吗? 1.孩子的玩具您是怎样放置的? A.整理在玩具箱里,等孩子需要的时候再给孩子拿出相应的玩具。 B.随意放在孩子房间一角。 2.孩子每天有固定的看儿童节目或是看书的时间吗? A.有。 B.没有。 3.孩子每天有没有独立玩耍的机会? A.有。 B.没有,一般都有大人陪伴。 4.当孩子对一件玩具失去兴趣想要更换新玩具时,您会: A.陪宝宝再研究一下这个玩具还有什么玩法。B.给孩子更换一件他喜欢的玩具。 5.宝宝正在专心地玩玩具,而喝果汁的时间到了,您会: A.不打断他,先让他玩,然后再给他喝果汁。 B.打断他,让他喝完果汁再玩。 6.您每天有没有刻意地给孩子做一些安静型游戏?比如:穿纽扣、看书、搭积木等。 A.每天都有。 B.不一定,看孩子喜欢。 评分:A—1分B—0分 分析: (1)≤2分,您是一位不太善于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家长。如果您认为您孩子的专注力不好,那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您的行为造成的。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您长期的培养。首先您需要给孩子制定一个有规律的作息表,让孩子一天的活动能够动静结合,而不是任由孩子的性子;其次,您需要提供给孩子一个适宜的、安静的环境,环境不能太乱、太嘈杂,让孩子养成一定的行为规范。然后就是需要您有效的训练,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很难配合,千万不要着急,更不要骂孩子,慢慢地来。 (2)3—4分,您基本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专注力,但还需要检查一下,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我们强调,塑造良好的专注力有几个要素:环境、生活习惯、家长的引导方式。您觉得哪些方面做得不够,从现在纠正过来,您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3)≥5分,在培养孩子专注力方面您一定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如果您宝宝的专注力能达到5分钟,那他的专注力非常优秀了。需要提醒您的是,不能用大孩子的要求来要求4岁以下的幼儿,太长时间的专注对于4岁以下的幼儿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1.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宝宝生活的环境应该是安全的、自由的,并且应该
育儿知识大全有宝宝自己的生活空间。一个嘈杂的、人口众多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宝宝的专注力。 2.帮助宝宝形成良好合理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生活安排会从生理上帮助宝宝建立生物钟,长期以往,孩子会自觉地知道这段时间应该做什么,有助于提高专注力。 3.家长的陪同。让孩子一个人单独专注于某个事物或某项活动是很难的,因为宝宝还小,他的探索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您的帮助和陪同,他很快就会失去探索的兴趣。如果有家长的陪同和有效的引导,会增强孩子的探索持续程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4.提供丰富、合适的刺激。您应该准备适合孩子玩耍或操作的游戏材料,让孩子感兴趣,这会有效地促进孩子的专注力提高。但刺激不宜过度,千万不要同时提供给孩子很多刺激,这样会让孩子过于兴奋,反而适得其反。 ※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您可以用以下游戏来尝试训练: (1)坐滑板车 让孩子盘腿坐在滑板车上,双手紧紧抓住车的把手,然后家长推、拉滑板车以和孩子身体方向一致或相反的两个方向拉动车子。 【讲解】孩子在滑板车上要根据车子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来调节身体的平衡,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2)托物走路 给孩子一个塑料托盘,在上面放上几颗大枣或是几个苹果,让孩子从房间的一端走到另一端,转过身子再走回来。 【讲解】由于孩子的平衡能力还不是太好,孩子在托物走的时候是很难做到控制好手中的盘子。这个游戏不但训练了孩子的平衡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手眼协调和身体姿势协调,为孩子有很好的手控制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3)钓鱼 给孩子玩具鱼竿,上面有磁铁。家长帮助孩子把磁铁吸在小鱼的嘴上,然后让孩子拉鱼竿把小鱼从盆中钓离,最后把鱼放在一旁的篮子里,家长帮助宝宝把鱼取下来。再反复做。边钓边数数。 【讲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手眼协调性还没有发育特别好,需要家长帮助把游戏完成。孩子能很好地控制很长的鱼竿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就非常不错了,游戏不但训练了孩子的手控制力,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专注力。
育儿知识大全 (4)轨道开车 让孩子试着推小车在地上沿某条轨迹走。比如,让孩子推小车沿篮球场的白线走。 【讲解】孩子推小车在线上走,需要较好的手眼协调性,同时也需要孩子长时间的专注。 (5)里面有什么? 老师准备小蜡丸,在小蜡丸内装线,把小蜡丸装入小盒子中,再把小盒子装在拉链袋子里。引导孩子找找里面有什么?打开以后让孩子拉线甩甩蜡丸。 【讲解】孩子一层层打开包装物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过程。1岁半左右的孩子,随着智力和身体活动能力的增强,这个时期是探索欲望最强的时期,对事物的专注力程度不高,这是正常的现象。游戏除了提高孩子的手意识和手技巧,更想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专注力不是指让孩子能安静下来听老师讲话,对于孩子来说是指对一个事物的集中的程度和时间。 ※生活中您还可以这样做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1.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给孩子讲故事; 2.和孩子玩折纸游戏; 3.让孩子帮助您收拾小东西。 ※小孩“多动症”是怎么回事? 多动症也被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它的发病率在3%—7%左右,主要特点是: 1.学龄儿童男孩比女孩多; 2.婴儿时期表现为吃奶不感兴趣,哭时强烈的挣扎,身体扭转不停; 3.多动、不安静、乱摔乱扔东西;不合群、爱发小脾气; 4.有些孩子易冲动、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差; 5.智力正常,但学习不太好。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是非常少的,家长不要随意怀疑,也不要给孩子造成任何心理压力。 ※致家长的话 孩子是好动的,孩子的身心处于高度的发展之中,我们不要让孩子禁锢在某个活动中,应该让他活动起来。不要嫌麻烦,快乐最重要 自从有了宝宝,您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幸福,但同时也有了许多责任,您要赚更多的钱养育宝宝,给宝宝提供好的物质环境;孩子生病了,那个时候就更心烦了…… 生活方面的事会让您心烦,陪孩子玩游戏您会“嫌”麻烦吗?下面这些场景您可能经历过,您是怎么认为的呢? 您带孩子去楼下花园玩球,您本想陪他好好地玩,教他一点“本事”,可是他尽把球乱扔。刚开始您还没有觉得烦,时间一长,您尽“拣”球了,您就觉得很“烦”; 您带孩子去沙滩上玩沙子,您本想让他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可他还不让您教他怎么玩,结果弄得到处“脏”兮兮的,您很心“烦”; 您想培养孩子从小会帮助人的意识,您让他来帮您剥豆子,可他尽帮倒忙把豆子弄得到处都是,您又觉得“麻烦”了; …… ※当您陪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您“嫌”麻烦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哪些? A.孩子太小,教他玩什么、学什么也是费工夫,教起来太麻烦,等他上幼儿
育儿知识大全园以后老师再教他就会了。有的东西,孩子大点儿自然也就会了,何必现在教,太麻烦了! B.有的时候孩子喜欢的东西太脏,比如沙子,帮他打扫卫生太麻烦,所以不喜欢给他玩这类的游戏; C.本来想在游戏过程中渗透一些教育内容,可孩子专注力太差,一会儿一个花样,也不知道他到底想怎么玩,看着他“瞎”玩真心烦。 D.有的游戏太容易让孩子兴奋,比如一些运动游戏。怕他得多动症,所以不能给孩子玩。 对于以上说法,您是否也有同感?如果您的想法和以上所列举的想法有相似之处,您也一样可以发现您的问题。 ※您是哪种类型的家长? (1)如果您的想法和A类型家长相似 您可能是一位逃避困难的家长。不要觉得很多能力随孩子的成长自然就会拥有,孩子很多优秀的能力和素质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建立并完善的。孩子小,但并不表示孩子不需要教育和帮助,您需要知道的是——无论孩子多大,您对孩子的教育都是责无旁贷的,不要把您的责任推卸给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不要认为教育孩子是一种“麻烦”,您试着去做做,您会发现孩子是充满智慧的。 (2)如果您的想法和B类型家长相似 您可能对孩子的生活环境要求太高了。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是没有干净和脏的区别的,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事物或玩具不干净的时候怎么处理,手或衣服被弄脏了怎么办,而不是限制孩子的行动,这样会制约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和探索水平。 (3)如果您的想法和C类型家长相似 在这里要提醒您,陪孩子玩要有绝对的耐心,还要注意掌握引导孩子参与游戏的方法。其次,我们教孩子学会一些技巧或某些动作,不能太过追求结果,而忽略了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感受。所以,这类家长需要的是如何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快乐,然后才是掌握一定的动作、融进一定的教育指标目的。 (4)如果您的想法和D型家长相似 这里要明确地告诉您,只要游戏安排合理和科学,任何游戏都不会让孩子得
育儿知识大全多动症。孩子在运动型游戏中表现出特别的兴奋是正常的,这是孩子身体发展的需要。家长需要把握好的就是在什么时段给孩子玩游戏,每次玩多长时间,而不是限制孩子的需求。 ※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游戏? 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游戏是孩子主动、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不能有任何强迫、催促或限制。再次,孩子参与游戏的目的主要是“玩”,从玩中获得“快乐”,而不是游戏以外的东西(比如您手中的奖品、提高能力等)。 所以,无论孩子参与何种活动,您不要首先就判断“活动有什么教育目的、会不会弄脏孩子的衣服”等,才决定让不让孩子参与,更不要因为考虑到活动目的就限制孩子的活动手段或方式,因为这个目的是家长的而不是孩子的,我们要尊重孩子参与游戏的目的和原因。您应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考虑——孩子是否真的喜欢这个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是否表现得兴趣高昂、心情愉快。 孩子的身体运动能力和智力正在处于发展中,那些能够让孩子体验到掌握感和控制感的游戏或活动,能够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意识、体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能积极地参与到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当中。相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充满压力的环境,会对宝宝的身心健康不利。宝宝只有通过各类形式的游戏,才会逐渐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所以在陪伴孩子活动时,首先要求家长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不要用所谓的书本的、测试的、专家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达到什么程度。创设让孩子感到快乐、轻松的环境和游戏是最重要的,这样您就不会觉得陪孩子玩是“麻烦”了。 ※致家长的话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需要特别的耐心。您关注的不应是教育效果是否“立竿见影”,更应该关注是否给予了孩子快乐? 只有在快乐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真正健康”的孩子,只是拥有“真正的健康”,孩子才能获得智力的发展……塑造健康的宝宝什么是健康?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吗?当然不是,真正的健康不但要求身体健康,还应该心理也健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全天下的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宝宝健康,都希望塑造一个全面健康的宝宝。如果您“揍”了孩子在宝宝的教育过程中,不是每个时候您都可以做到应付从容、心态平静的。如果您因为宝宝做了错事而“揍”了他(当然不是太厉害),您除了要在事后做反省,还应该给宝宝的心灵做一些“补偿”,以帮助宝宝应付这样“突发”的事件。但补偿也是有原则的,不是毫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要求,您可以尝试给宝宝做做下面的游戏。※相关理论宝宝学习控制或调节他们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我安慰的方式,吸吮大拇指或运用依恋物是他们控制情感的最初表现。一岁半左右的宝宝就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控制情感了,他们会通过观察别人的各
育儿知识大全种情感表达来学习正确的表达方式,然后再通过练习等过程不断地完善。同时,宝宝还可以通过游戏去补偿他们受到的失败、痛苦和挫折等,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不安情绪。总之,如果您采用了不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手段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您应该及时地教孩子合理的心理调节方式,而不要以为孩子太小,没有关系,长大了就会明白家长的“苦衷”。长此以往,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的游戏(1)扔球 带宝宝到海洋球池,或给他准备尽可能多的球,让宝宝用力把球向四周的墙扔去。不要规定扔的方向和目标。甚至可以让宝宝把球扔到您身上,或互相对扔。【讲解】帮助宝宝学会合理的发泄,并在游戏中增强亲子交流,让宝宝意识到您是爱他的,愿意和他一起参加游戏并获得快乐。(2)搓泡沫 找两块泡沫板,您和宝宝一起搓泡沫。把搓出的泡末颗粒再用嘴吹开。反复玩耍。【讲解】帮助宝宝学会调节心理,增强亲子关系。(3)拍水 带孩子在浴缸里或是游泳池里,教孩子用手猛力地拍打水,直到拍出水花来。也可以给宝宝一个工具,让孩子拍打水面。【讲解】通过适宜的方式,让孩子来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挫折。(4)“批评”洋娃娃 用孩子的各种毛绒玩具或是洋娃娃,您先象征性地示范给宝宝看如何批评洋娃娃,您可以轻轻地拍打娃娃说:“你今天不听话了,您拿了×××,多危险!让哥哥(姐姐)打打你的屁股!”然后把娃娃给宝宝,让宝宝打打娃娃的屁股。然后,您可以反向提问,“娃娃今天乖不乖?为什么要打她?”【讲解】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转移情感压力,降低心理压力,同时可以让孩子反省自己的错误。(5)鼓手游戏 给孩子准备不同的材料,有奶粉罐、碗、盘子、木头块、橡皮泥等,再给孩子两根小棒子或筷子当鼓锤,让孩子随意敲击。游戏过程中不
育儿知识大全要表示出对孩子的烦躁,但也没有必要表示欣赏和鼓励。让孩子自己玩,直到他结束游戏。【讲解】让孩子通过敲打不同物体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发泄他的委屈、愤怒或是不安。除了您过度的“惩罚”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其他的一些事情也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不安、挫折或是愤怒。这些时候,您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宝宝减轻心理压力,调整心情。※相关提示——孩子在什么时候可能会出现不安、愤怒、失败或是挫折的情绪1.被家长、老师责备、批评或是惩罚以后;2.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是其他东西被家长“强行”拿走,或被其他小朋友“夺”走;3.进入某个孩子感觉“恐惧”的场所,比如医院、非常黑的地方;4.和亲人的离散,比如送进幼儿园或在街上与家人走散;5.突发的身体伤害事故,比如突然跌倒、烫伤等;6.愿望或要求不能获得满足时,比如商场里宝宝想要某个玩具遭到了妈妈的拒绝;7.看见父母争吵或是特别混乱的场面,等等。※致家长的话 尽管您明白很多教育道理,您知道不能用“武力”教训宝宝,但您也可能会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您除了要反省自己的行为,还应该及时地帮助宝宝走出“心理困境”。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故事引言——家有“小暴君” 童童3岁多了,是一个非常帅气而且聪明的男孩,家里识图卡上的东西几乎都能指认出来,还知道字母A、B、C呢。童童妈妈介绍说,宝宝的认知能力非常好,不但认识很多事物,还能区别色彩、形状等。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还会背诵好几首诗呢。可最让妈妈头疼的是童童的脾气,稍微一不如意就生气发火。童童生气的样子很特别,先是对着人大声地嚷嚷,然后对着墙或地板嚷嚷。厉害的时候就自己揪自己头发,或坐在地上用头去撞墙或地板。无论妈妈怎么哄,就是停不下来,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童童特别容易生气,他一个人玩得好好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从他身边经过,他都会生气。童童妈妈在面对“小暴君”的问题上也尝试了不少方法,但都效果不明显。 后来经过指导和测试,诊断童童可能是感统失调型的孩子。※关于感觉统合的理论 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著名理疗师Aryes博士系统提出。感觉统合功能是指机体利用身体各个感觉通道,有效地获取信息,大脑对信息进行解释、分析、统合等加工处理,从而得出身体适应性反应。 感觉统合训练的主要通道之一——前庭觉位于人体内脑干和脊柱的连接处,它是大脑信息的过滤器。人的高级学习器官主要是面部,比如口、耳、鼻、嘴等,当这些器官获得信息后,信息不是直接传递到大脑,而是先经过感觉统合器官的过滤把信息过滤、分类、整理,然后再传给大脑的相关部分。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就可能导致多动症、易怒、易燥等症状。
育儿知识大全 ※您的宝宝有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吗? 1.容易分心; 2.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 3.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 4.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 5.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 6.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 7.动作笨拙,粗心; 8.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 9.注意转移困难; 10.言语、语言发展迟缓。 感觉统合失调,有时可能很隐匿,尤其在儿童中,容易把问题归咎于其他的原因,如“他固执,懒惰”,或“他不愿做”,或“他被宠坏了,怕羞,娇气”。感统失调的明显症状一般在孩子5岁左右出现,但如果您的宝宝属于以下这些情况,您就要提前引起重视了。 ※以下因素可能会导致宝宝感觉统合失调: 1.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2.环境因素:环境过于嘈杂等; 3.早产或剖腹产; 4.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或不会爬行; 5.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 6.缺少同伴群体; 7.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 8.过早进行认知教育; 9.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 ※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推球 让孩子在距离墙面30-50公分的地方俯卧趴下,手抱球使劲把球推到墙上,等球反弹回来时就马上用手抱住。反复做多次。 【讲解】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2)滑滑梯 宝宝俯卧趴在滑梯顶端,两胳膊前伸,然后从滑梯上以俯卧
育儿知识大全的姿势头朝下滑下来。您要注意保护好孩子哦!从来没有做过相关动作的宝宝,不要一来就做。家长可以先引导孩子随意地玩滑梯,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甚至是家长抱着滑下来都可以,让孩子先适应滑梯游戏,然后再慢慢引导孩子完成俯卧下滑的动作。千万不可以强迫孩子。 【讲解】滑下时双臂朝前伸展,双腿并拢头抬高。强烈刺激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 (3)跳跳床 让宝宝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尽可能要求宝宝膝盖弯曲,脚后跟踢至臀部。在家里也可以让孩子手扶床头栏杆完成同样的动作。 【讲解】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信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4)刺痒痒 准备专业用的按摩球,也可以用市场上同类“刺猬球”代替。您先拿小球放在宝宝的手心和手背滚,然后再放到脚底滚,边滚边用夸张的表情和语气,告诉宝宝“刺痒痒了”,提高游戏兴趣。提醒您注意的是,着重要刺激孩子的手足部位,身体其他皮肤暴露部位也可以刺激。 【讲解】提供了丰富的触觉和嗅觉刺激,稳定情绪。 ※特别提醒 感觉统合失调的明显症状一般要在宝宝稍大一些才明显的表现出来,所以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家长不要一观察到孩子有少量提示中的失调行为就断定为感统失调,这是不客观、不科学的。专业的感统训练需要借助于一些专业的训练器械,家长在家庭中尝试完成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在做训练时,一定不可以强迫孩子,要让孩子感到轻松、快乐。您是合格的“健康卫士”吗 宝宝的健康是需要您呵护的,需要您从饮食上、身体上、心理上等很多方面给予宝宝无微不至的关怀。于是您可能偶尔会有抱怨“养个孩子真不容易!”但您还是深爱自己的宝宝,还是愿意担任宝宝的“健康卫士”。 ※您是合格的“健康卫士”吗? 1.您怎么安排宝宝每天的户外活动? A.无论什么情况,都至少会让孩子进行一次户外活动。 B.如果天气不好或是孩子生病,就不让孩子外出了。 C.很少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2.您怎样安排宝宝平时的饮食? A.宝宝大了,基本让他和我们大人吃得一样,再增加一定量的奶。 B.经常给孩子吃专业的婴幼儿食品。 C.根据宝宝的喜好特别制作,好让他多吃一点儿。 3.对于宝宝经常玩耍的玩具,您是怎样清洗的? A.经常清洗并做消毒。 B.偶尔清洗。 C.没有清洗过。 4.除了定期去医院或保健站做检查,您有没有自己的检查方式和相关的检查工具,比如经常给孩子称称体重、量量胸围等? A.经常这样做 B.偶尔这样做。 C.从来没有。 5.您经常陪宝宝一起做游戏吗? A.无论多忙,每天至少陪孩子玩一会儿。
育儿知识大全 B.工作太忙,但坚持每周带孩子玩一次,去公园或是游乐场。 C.不一定,有时间就陪他。 6.家里的插头、桌子角、饮水机、抽屉有没有做过安全处理? A.每天都检查并做过安全处理。 B.告诉过孩子要小心,有的做过安全处理。 C.交代过孩子要小心,但没有做过安全处理。 7.您给宝宝购买衣物的时候最关心什么? A.孩子特别爱动出汗多,考虑衣服的质地和舒适感,纯棉、低领最好。 B.宝宝经常在地上玩,衣服一定要经脏、耐磨最好。 C.宝宝还小,只要衣服合身就可以。 8.您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宝宝的爱? A.经常拥抱或亲吻宝宝,并告诉他您很爱他。 B.借表扬宝宝的机会告诉孩子,您最喜欢乖宝宝。 C.也跟孩子说爱他、喜欢他,但很少有身体爱抚和接触。 9.宝宝摔倒以后,您会怎么做? A.鼓励宝宝自己站起来然后安抚他,并告诉他“虽然有点疼但没有关系,一会儿就好!” B.坚持宝宝自己站起来,告诉宝宝“要做勇敢的孩子!” C.赶快抱起宝宝,并表示出特别的关爱和担心。 10.您生病的时候,宝宝要求您陪他做游戏,您会怎样处理? A.告诉宝宝您生病了,需要休息,还需要别人的照顾,并要求宝宝帮您做一点儿事。 B.告诉宝宝您不舒服,不能陪他玩,并承诺宝宝等好了以后一定陪他玩。 C.表现出特别烦躁的样子,让宝宝去找其他人玩。 评分:A—2分;B—1分;C—0分 分析:
育儿知识大全 (1)得分高于14分,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健康卫士”。您不但能从身体上关心宝宝的健康,还能关注宝宝的心理健康,并能尽最大的努力创造一个健康的、安全的环境帮助宝宝成长。 (2)得分在7—13分之间,您基本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健康卫士”。您非常关注宝宝的健康,但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宝宝的身体健康问题。您还需要了解全面健康的内容,不但要让宝宝身体健康,还要让宝宝有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3)得分低于6分,您可能是一位“马大哈”似的“健康卫士”。尽管您非常爱您的宝宝,但有的时候,您对宝宝的健康问题是疏忽了。您需要反省您的问题了。 ※在宝宝的成长中要关注的健康问题 1.身体健康:包括对宝宝体格检查,防治疾病,锻炼身体等; 2.饮食健康:包括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均衡营养等; 3.心理健康:给予宝宝足够的爱心,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品质等; 4.环境健康:提供安全、洁净、环保的适宜宝宝成长的环境等; 5.物品健康:保证宝宝接触的物品、玩具、衣着等物品要安全、洁净、环保等; 6.健康教育:给予宝宝什么是健康的、正确的、安全的健康方式等。 ※您可能会忽视的健康问题 1.装修房子或购置家具的时候,要注意环保健康; 2.给孩子购买玩具的时候,要注意玩具的安全性; 3.宝宝的服装及相应的饰物要安全健康,最好不要给孩子配带饰物,也没有必要花太多钱买太贵的衣物,质地好、适宜活动穿着并经常清洗就可以; 4.心理健康的培养要适宜孩子的实际年龄,不要以为严格就是最好的方式,在爱的基础上给予适时的品质和人格方面的培养才是适合宝宝的,让宝宝学会关爱别人; 5.经常检查宝宝的生活环境,杜绝可能发生危险的因素。 ※致家长的话 为人父母真的不容易,在伴随宝宝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也饱尝了累、苦、烦和无奈…… 没有关系,想一想,总的来说有孩子还是快乐多一些。培养出一个会懂爱的宝宝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宝宝是幸福的,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宝宝,爸爸妈妈爱宝宝,周围的人也很喜爱小孩子,沐浴在“爱”中长大的宝宝,他懂得爱吗?如果有人喜欢宝宝时,宝宝是否也知道呢? ※宝宝“情感认识”指数测试: 1.宝宝做了错事,当您对他做出非常生气的样子时(不要有太强烈的责骂声),他的表现是: A.不理解,没有明显表情变化。 B.理解,会马上抑制自己行为,甚至会被吓哭。 C.理解,不一定马上停止自己的行为,有时还会反过来逗大人开心,有点厚脸皮。 2.从宝宝手上把他正在玩着的玩具强行拿走时,他的表现是:
育儿知识大全 A.无所谓,转身去找其他玩具或干别的事情。 B.大哭或大叫,直到您把玩具还给他。 C.看看您,然后伸手表示要,或直接说“要”或明确地说:“这是宝宝的!” 3.在公共场所,当有陌生人对宝宝投来微笑或逗引的时候,宝宝的反应是: A.没反应,只是好好地看着陌生人。 B.表示害羞或害怕,躲进妈妈的怀里,并不时地偷眼看看陌生人。 C.会回应陌生人微笑,甚至还会主动打招呼或是搭腔。 4.当您拥抱孩子的时候,他的表现是: A.不喜欢,甚至会被吓着躲到经常带他的爷爷奶奶处。 B.能接受,但不会回以同样的拥抱和亲热。 C.非常高兴,会给予同样的拥抱,还会顺势提出一些“要求”。 5.当您买礼物送给宝宝的时候,宝宝的表现是: A.没有明显的高兴表情,他还是喜欢原来的玩具。 B.很高兴,然后开始玩耍。 C.很高兴,而且还会表示感谢。有的孩子会邀请您一起和他玩耍。 评分:A—1分;B—2分;C—3分 对于以上情况,您的宝宝是怎样反应的? ※宝宝情感认识、接受和表达程度分析 1.≤5分的宝宝。宝宝对情感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原因可能有:宝宝太小;或者是宝宝很少接触人,性格太内向;再有就是您平时不很关心宝宝,您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有待提高。您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再爱宝宝多一些、让宝宝多接触人,让他在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区别自我,学会建立和他人的关系。 如果您不知道您的宝宝是否能“区别自己”,最好的标志就是:在您和宝宝分离的时候,宝宝是否有强烈的依恋表情。如果有,说明宝宝可以区别自己了;如果没有,说明您给予宝宝的感情和爱还不够。您需要引起重视! 2.6—11分的宝宝,他能很明确地认识情感,也懂得“爱“,但需要您帮助他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您可能需要注意在平时生活中帮助宝宝建立对周围环境或人的信任关系,同时您需要对您平时的行为反省一下,是否对宝宝有特别粗暴的言行,如果有就要立即改变。 另外,这样的宝宝不是很容易适应新环境,当您带他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时,您不要一来就要求宝宝去和陌生人打招呼,而且陌生人的热情反而会让宝宝更难以适应。您最好抱(牵)着宝宝,很随意地和您的朋友闲谈,但要随时关注宝宝,适当的时候给予宝宝积极的鼓励和帮助,带宝宝一块儿参与到新环境的游戏中。而不只是简单的口头鼓励“去吧!没有关系,和小朋友一块玩!”除了语言的鼓励,最好您和宝宝一起参与。 3.≥12分的宝宝,您的宝宝一定是一个非常可爱而且很懂得爱的孩子,这样的宝宝容易得到来自环境中更多人的爱,情感发育会比较健康。您需要做的是帮助宝宝学会主动探索、游戏和学习。 当进入一个新环境时,不太需要您的引导和示范,您给宝宝一个目标,就让宝宝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吧。比如,宝宝特别想玩穿红衣服小朋友的球,您可以鼓励他去,但怎么做,您没有必要告诉他。先让他自己去试试,如果遇到困难再给孩子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相关理论
育儿知识大全 ——情感的认识、接受和表达 情感健康的首要就是对情感的认识、接受和表达。宝宝是通过一个发展的过程来获得这些能力的:首先,要教会孩子认识和命名这些情感,比如让孩子认识“生气、高兴、讨厌、气愤”,这些情感的表情、行为和其对应的名称;接着就是帮助孩子学会接受他们体验到的各种感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并把这些感情看作是健康的、自然的;最后,孩子才能学会在各种状态下能用合适的方式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包括用言语方式表达或是肢体动作表达。 ※您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看“哭”脸和“笑”脸 A.您提前画好两张脸谱图,哭脸和笑脸。在给宝宝讲故事的时候,不时提问,“小姐姐摔倒了,她哭了。哪个是哭了?”让宝宝选择。 B.对于稍大一些宝宝,您的脸谱制作就更有意思了,您只需要画好娃娃脸谱的上半部分,留下嘴的位置,再用可重复粘贴的纸画好两张“哭”“笑”嘴,让宝宝根据您的要求贴“哭”脸和“笑”脸。 C.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宝宝模仿“哭”脸和“笑”脸。 【讲解】帮助宝宝巩固对“哭”和“笑”概念的认知,促进宝宝语言能力提高。 (2)学会表达爱 A.在宝宝和小朋友或他喜欢的人分离时,鼓励宝宝用自己的方式和他告别。 B.对于依恋程度比较强的孩子,我们还可以设计许多有趣的告别动作,让孩子顺利渡过分离期。比如“飞吻”、“捏鼻子”、“顶牛”、“拉钩”等。还可以帮孩子建立一个“依恋”物,比如乖乖狗、芭比娃娃等。 C.您在生活中要结合场景使用各种能表达情感的词汇,当宝宝有同样的经历时,引导宝宝用语言表达他的感受。比如有:高兴、生气、伤心、委屈等。 【讲解】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感变化,帮助孩子对人和物形成积极的、可以信赖的依恋。 (3)相信自己 给宝宝创设一些富于“冒险”的环境,鼓励宝宝相信自己去探索完成。比如: A.鼓励宝宝从书桌上下来,可以告诉他怎么做。 B.鼓励宝宝试着按按“鳄鱼”(鳄鱼玩具)的牙齿,不要害怕。 C.翻山越岭:妈妈蹲下,让宝宝从妈妈的背上爬上去,妈妈站起来,让宝宝配合妈妈的动作爬过妈妈的肩头,然后再从肩上翻下来,头朝下双手触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宝宝相信妈妈,但不可以强迫孩子。 【讲解】让宝宝学会相信自己和他人是情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反映了宝宝对您的信任程度。 (4)送礼物 先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全家人的情况,比如,您可以这样说:“爷爷非常爱宝宝,爷爷每天都带宝宝到楼下的花园去玩。可是爷爷老了,他的腿有点毛病不能走太长的路,我们需要送一双舒适的鞋给爷爷。”然后让宝宝从几双鞋里挑一双合适的鞋“送”给爷爷。以此类推,您还可以让孩子送礼物给其他家人。 提醒您,在平时生活中您可能让孩子送过礼物,但您采取的方式可能过于简单或直接,您可能会直接让孩子“把×××送给××”,而没有突出送礼物的原因。 既然是游戏,您还可以结合故事来让孩子做这样的游戏,比如,在您给孩子讲《卖火柴的小姑娘》时,您可以问问宝宝:“想送什么礼物给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儿?”引导孩子做出合理的选择。 【讲解】
育儿知识大全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理解人类最复杂的感情。 ※在生活中营造爱的环境 1.生活中,不但需要您给予孩子爱,同时应该要求孩子懂得关爱您、关爱其他人。 2.爱是广泛的,包括了对人的爱,还包括热爱其他的生命。所以,您可以给孩子养一个宠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爱小动物。 3.爱不是挂在嘴边的东西,他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尽管如此,您还是应该用言语的方式告诉孩子“您爱他”以及爱的含义,并大胆地尝试用肢体语言去表达爱。 4.不要问孩子“您最喜欢谁或您最爱谁?”这样的问题,更不能在这样的回答中贿赂孩子。 5.如果您惩罚了孩子,在他情绪平静以后您需要通过游戏、故事或其他形式正面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惩罚你的原因是因为你做错了事情,不是不爱你!”不要认为这是表面形式,这对宝宝非常重要。 6.给予孩子的爱要适度,不要溺爱。 ※致家长的话 沐浴在爱心中成长起来的宝宝会懂得爱,但无限制的溺爱,也会让孩子不懂得怎么去爱别人!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 作为一名0—4岁早期教育指导教师,在我指导过程中遇到过这样一个让我心痛的事情。 ※一个“不该发生的故事” 琪琪出生的时候比预产期提早了2个月,所以全家人都特别“照顾”孩子的成长。琪琪从小就不太爱动,爷爷奶奶还“夸讲”琪琪是个“乖宝宝”。可到了2岁琪琪还不会走路,爸爸妈妈有些着急了,每天都抽出时间来教孩子走路,教了2个月效果也不明显,爷爷奶奶就说了“琪琪早产,什么都会晚一些的,该会的时候自然就会了!”。爸爸妈妈一想也是,就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妈妈带琪琪参加亲子园游戏班时,在老师的叮嘱下,经过医生的检查才发现孩子有“脑损伤”现象,所以导致了不会走路,而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期已经错过了。 在以后的指导过程中,我又陆续碰到过几例类似这样的事情,往往都是家长没有对孩子的异常行为引起重视耽误了孩子。每当我看着幼小的宝宝、看着着急的家长,我的心“痛”极了。所以我以这样的形式提醒每一位读者家长,当您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咨询相关人员,不要耽误了孩子的治疗时机。 ※异常的行走姿势,提醒您特别注意! 正常情况下,1岁4月以后宝宝就能行走自如了,绝大多数2—3岁的宝宝不但能行走自如,而且他们已经开始发育跑步、跳跃等更为复杂的大运动能力,并将在这一年里逐渐完善这些能力。
育儿知识大全如果您的宝宝到2岁的时候走路仍有问题,您就必须立即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导致宝宝不能走路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有脑神经方面的问题或是髋关节有问题等身体方面的因素,也可能有心理因素。 有极少部分2岁以后的宝宝可能会出现的异常行走姿势有: A.自己不能独立站立,必须要大人扶或扶着物体才能站立; B.自己能走路,但在平地上走路左右摇摆幅度过大,容易摔跤; C.自己能走路,但在迈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脚尖有明显的方向变化; D.扶着东西可以走得很好,但不扶东西的时候就不能自己走; E.不会走路,同时还伴随有语言滞后现象或智力落后现象。 当然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健康的、正常的孩子,我们在这里仅仅是做一个“特别提示”。 如果您的孩子真有类似这样的情况,您也不要灰心,要有勇气面对“现实”,勇敢地帮助孩子迈开他人生的第一次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