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0 KB
- 2023-04-08 14:30:5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吕叔湘中学高二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九日齐山登高编者:秦国金时间:2015-3-20[专题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2、重点鉴赏“小李杜”的诗作,初步了解其诗歌风格。3、就李商隐的“无题”或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写出赏析文章。[文学常识]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已经失去了盛唐诗歌的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成就突出的诗人。杜牧、李商隐便是晚唐诗人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以自己的独特成就为诗坛增添了光辉。人们把他们和李白、杜甫比拟,称他们为“小李杜”。[学习目标]①体味本诗用语上的旷达和情感上的抑郁密切结合的特点。②试比较本诗与杜甫《登高》在思想和境界上的差别。[学习过程]一、作者和背景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书郎。同年,为江西团练巡官。后又随幕主至宣州入宣歙观察使幕。七年应牛僧孺之辟,在扬州任淮南节度府推官,后转掌书记。九年回长安任监察御史,后分司东都。开成二年(837)为宣州团练判官。四年复回长安,任左补阙,后转膳部、比部员外郎,皆兼史职。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迁池州、睦州。宣宗大中二年(848)擢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转吏部员外郎。四年出为湖州刺史。五年入为考功郎中、知制诰,次年为中书舍人,卒。杜牧为晚唐杰出之诗人与散文家。好读书,善论兵,曾注《孙子》。自诩留心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以济时命世为已任。诗学杜甫,然长于律、绝。杜牧诗歌之主要特色为俊爽圆纯,雄姿英发,后人评之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杜牧思想深邃,其诗能“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以时风委靡,独持拗峭(《唐音癸签》卷八引徐献忠语)”。其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小李杜”。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一次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的作品。和他一同登山的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1
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和同病相怜。《九日齐山登高》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三、朗读,了解下列字词含义涵——翠薇——酩酊——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四、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1、首联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有情味,找出来分析。2、“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此”指什么?全句有一种怎样的情怀?其背后又隐藏着什么?3、将本诗和杜甫的《登高》比较,说说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思想情感景象意境杜牧《登高》杜甫《登高》2
吕叔湘中学高二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无题编者:陶常荔时间:2008-3-11[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3)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学习过程]一、作者及背景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二、解题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就诗而论,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韧的执著精神,感情世界深微缅邈,极为丰富。3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三、朗读诗歌,理解下列词语意思1)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2)“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3)“殷勤”意义(古今异义)四、赏析诗歌1)首联选取了那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诗中那些字可以体现出这种情感?2)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3)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五、名句积累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3.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5.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6.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7.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4
《九日齐山登高》涵——容纳。翠薇——山半腰。酩酊——酒醉。不用登临恨落晖——无须在登临时为夕阳西下而有什么怨恨。牛山何必独沾衣——又何必象齐景公那样登牛山而独自伤感流泪呢?)1、“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和飞雁都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喜悦。2、“此”指人间的烦恼和变幻无常。豪爽和旷达的情怀。背后隐藏的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泪水。3、不同一思想情感:看破尘世的旷达;浓郁深沉的悲愁不同二景象意境:美好的秋景,藏于旷达中的悲伤;萧瑟、旷阔的景象,悲愁的心境《无题》1)“丝”字与“思”谐音,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2)“蓬山”是目的地3)恳切深厚4)见《教学设计》5)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6)“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这两句在原诗中是言情,现在引用多喻道,赞扬一个人的奉献精神,已离开了原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