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课程开发 4页

  • 21.00 KB
  • 2023-04-08 14:31:03 发布

唐诗宋词课程开发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唐诗宋词》欣赏校本课程一、课程开发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岀“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则更明确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25%0,5可见开发校本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注重人的个性培养。要想培养有个性的人就不能再用统一的千篇一律的模子去刻。由国家统一编制的单一的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教育的潮流,不能适应语文教育的需要。要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就需要学校内部人士根据自己的情况、条件来设计、规划自己的课程,尤其是语文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当地的条件设计课程,充分挖掘当地、学校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语文也就具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学语文就不能单靠国家统编的几本教材,死啃这几本书,最终连纸上谈兵都不会。学语文要放大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应用、掌握。语文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密不可分。离开了我们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个学 校的生活是具体的、特殊的,各个学校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具体的、特殊的。国家统编的课程是无法,也不可能把这些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包罗在内。这些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是学习语文的宝贵资源,而且是必需的资源。因而这又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以上认识,我将开发语文校本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着手编写了《唐诗宋词鉴赏》作为学校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校本教材之一。在用足现行国家教材的基础上,以自编校本教材为主体,以其他综合性语文活动为补充,初步构建起了我区富有特色的语文校本课程。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诗人及著名的诗句。2、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所学古诗词并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深意。通过古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通过诵读古诗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4、通过古诗词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5、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中或者一定的场景中联想到相应的名句,实现积累基础上的适当运用。二、课程内容《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朗读、背诵理解古诗词的诗意,了解古诗词的作者以及趣闻轶事等。 三、活动安排为了保证古诗词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影响国家规定的学校教学任务,通过访谈了解到,一般的学生学习一首古诗(律诗、绝句),一般情况下只要一节课就足够了。所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安排单周星期一第七节进行活动。活动开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提高学生诵读的信心。以后根据活动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内容。三、课程实施建议1、自主性:课程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加强诵读,引导想象,给学生更充分的思维空间。2、愉悦性。课程内容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古诗课程,丰富的课堂内容,有趣的插图,以及让他们自己加入到有趣的课堂活动中,解决了学生因为背书的苦恼,让学生更加喜爱我国古代诗歌。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乐、有得、有趣,而无负担压力感。3、灵活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对课程的内容形式进行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有序发展。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对学生每一堂课上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同时也让学生互相评价。3.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采取不同层次的评价方式。如学生对某一次的背诵不合格,教师可暂不记录等级,多给时间,允许再次测试。4•校本课程将学生的情感培养放在首位,因此在确定学生的最终学习等级时一般不设定不合格,而是分“优秀、良好、合格”。5、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家长的评价相结合。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