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50 KB
  • 2023-04-08 14:31:04 发布

2015-2016年 苏教版 选修《唐诗宋词》第36课时 教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乌夜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3.  体会词的艺术特点, 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4当堂背诵本词。 教学重点;1抓住关键词,体味词人情感2了解李煜词的艺术特色3结合词人生平把握“长恨”的内涵4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设想1.本词是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线,结合评议,抓住词义要旨,分组讨论意境构成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另外,可以引入他的另一首《相见欢》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相见欢》,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就是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乌夜啼》。(投影显示“欣赏”片断)谈到李煜其实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因为我们中学的时候就学过他写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词,这首词是?虞美人,刚刚课间我们已经欣赏到了这首词的演唱,接下来我想请位同学来给大家背一下,,,,二:李煜其人同学们,我们平时说“知人论世”、“知人论文”,这就告诉我们,在鉴赏一首词时要先做到什么呢?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师:这就对了,也就是“知人论诗”嘛!那么,你们对李煜了解多少呢?生1: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生2: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师:补充李煜,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而且他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曾经当国南唐国君,做过皇帝,不过他可不是个好皇帝,甚至可以说是个昏君,煜当政期间,不理国政,沉迷声色,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宋兵南下,屈辱投降,因词惹祸,被宋太宗一杯毒酒赐死,年仅42岁。生于7月7日,死于7月7日,而我们知道,7月7 日,是中国的七夕节,相传这一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所以,李煜死在这一天,有些离奇而又感伤。但更为离奇的是他是个重瞳。就是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历史上有此容貌的还有项羽和舜帝。在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李煜与项羽和舜帝相比,过于柔弱,但作为词人,他是词坛里响当当的君王。所以后人凭吊李煜说:“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虽然他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他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官廷生活,无非是表现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转向抒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走出了一条阳光大道,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诚如清人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 《乌夜啼》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词是其在亡国被俘后所作,可以看成是其生命的绝唱。师: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三、补充关于词的知识本词名叫《乌夜啼》,那么它是不是这本词的题目?不是,不是题目,那它应当叫什么?叫词牌。词的起源,形式,结构,风格(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又称为词格,指的是一首词配乐的曲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古人写词一般是按照不同词牌的格式来填制歌词。在唐宋时代,词牌名有许多来源,有的来自西域音乐,有的是乐工歌妓或词人自创的,还有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比如《虞美人》此词牌名源于霸王别姬的故事”。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等。既然填词须合音律,可以想见,唐宋时期,填词的文人大都精通音律,像我们熟悉的柳永,李清照等人,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曾经自创了许多婉而动听的曲调,难怪他们的词作至今读来犹有回肠荡气,余音绕梁的音乐美。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词和诗不同的是,它的句子都是长短不一的,节奏多变,因而它又被称为长短句,但和诗歌相同的是,最初的词也是可以配着优美的音乐来吟唱的,而且她的抒情韵味更浓,所以,它又被称为曲子词。依据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前人将词分为“小令”、“中调”或“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第一段称为“上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这和我们今人的歌曲分几段来唱有点相似,不过古人填词时更加灵活罢了。四、讲读课文李煜的后期词集中地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体悟,这些体悟是他用整个生命的悲剧换来的。由于他经历过亡国前后不同的生活阶段,对亡国前后巨大的生活转变有着深刻的体验。我们可以从他的这首《乌夜啼》(又名《相见欢》)中可窥见一斑。“林花谢了春红”,。林花是春天最美好的事物,春红是春天最美丽的颜色。这样美好的事物,美丽的颜色,突然间竟自“谢了” ,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不仅林花是如此,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也是如此。在李后主看来,好端端的一个南唐顷刻衰败,不正像林花之突然凋谢吗?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着亡国的悲伤。但我们再仔细想想,难道这“谢”了的仅是一个南唐吗?它也许是儿时天真嬉戏玩耍的童年,也许是在宫中吟诗作赋时快乐的时光,也许只是爱子顽皮的一个鬼脸,也许只是妻子的一抹微笑,也许只是那清晨的阳光下带露的花瓣,这谢了的是人生最美的岁月,是从指尖悄悄溜走的瞬间,是再也挽不回的天边的斜阳。短短的六个字中,包容着极深广的内容。话虽简单,但语意丰厚,非常值得人玩味。杜甫《曲江》“风飘万点正愁人”,晏殊《破阵子》“荷花落尽红英”,表现的都是对有情之生命面临衰败之际的哀挽感叹之情,但都没有后主这句的感情深厚。“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是的,不但美好的春红谢了,而且是“匆匆”地谢了,匆匆地,让人来不及回头,来不及细想,连悼念也来不及,就在你无心地闭目间从你眼前消失殆尽,只留下满地伤残。那么,林花为什么会匆匆凋谢呢?词人接下来交代了原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林花是美丽的,但又是柔弱的,朝是雨打,晚是风吹,风风雨雨的摧残,岂能消受?这几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大家可以比照一下,李后主的这句词描写的情景十分相似。李后主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林花以谢是自然规律,而朝雨晚风也是正常。人无回天之力,既不能常护花而不使之零落,也不能挡住风雨对花的摧残,这便是这九字中“无奈”二字的含义。无力回天任风雨,自然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了;面对美化事物之陨落,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不堪。这些虽是对自然的伤痛感概,可是又处处沾满了人的眼泪。当面对着国家的破亡,他无能为力,除了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又能做什么呢?接着便由写花的零落,转到写人思想感情之痛苦。“胭脂泪”指的是什么?三字是由花转入写人的交接点。胭脂,是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比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泪,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雨”;就人而言,是“感时花溅泪”的“泪”。花之雨滴犹人之泪点,人之泪点犹花之雨滴。雨泪交融,物我统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何者为雨,何者为泪,其状物抒情真是传神入妙。“相留醉”三个字,含蓄蕴藉,情意婉转。醉,有何含义?非指酒醉,而是如痴如醉之意。相留醉,是写人与花与人互相留恋到了如痴如醉的情境。林花带雨如泪,对美好的人生留恋不忍离去,而自己的心上人和自己也是执手相看泪眼,难舍难分。如此多情,但又不能永日相守,“流水落花春去也”,水流去也,花落去也,春归去也,而人亦将亡也。花落不能重开,人亡不可复生,花落人亡之后,“几时重”呢?那是永远也不会重合了。于是,词人发出了深深的哀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啊!人生中绵绵不尽的长恨啊,就象滔滔的江水一样,滚滚东去,永不回头。词的开头至“几时重”各句,层层蓄水,末一句闸门忽开,满腹愁恨一下子全倾泻出来了。前面含蓄委婉,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叫人低回流连;末句似“只着一字,境界全出”,令人魂动心惊。那么,我们怎么来理解词人所说的长恨?呢,恨指什么?对了,指人生中的遗憾,指遭遇的痛苦“人生不如意,十事常八九”,人生充满了遗憾,就像林花悄然凋谢,江水日夜默默东流一样,是无法改变的规律。当然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怨恨”。好景短暂,就像林花匆匆凋谢;相见无期,几时重;国家灭亡,沦为阶下囚,失去昔日的地位、富有、享受,失去了自由,能不怨恨吗?应当说,词人心中的遗憾和怨恨远比一般人要更加深重和复杂。李煜前期贵为王室子弟、后来做了十四年的小皇帝,后期则以降王和待罪之人(被封为“违命侯” )的身份被囚禁、后被毒杀,这样一种常人少遇的生活巨变和角色转换,就使他备尝了人间的深悲巨痛,形成了极为深刻的悲剧性生命体验。这些悲痛不是平常人能体验到的,李清照也有对亡国家恨的悲痛,可是她却毕竟不同于李煜的亲身感受,而且也未受到李煜那样的羞辱。至于柳永或是秦观等失意的落魄文人,他们的身世之痛与李煜相比更是显得“小巫见大巫”了。李煜的人生悲剧并非全部是由身经亡国之变得遭遇所造成的。他的悲剧却与他的帝王身世扯不断,似乎从他一出生就预示了一个命运的大悲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首先,幼年的李煜肯定蒙受了王室争斗、骨肉残杀的心理阴影。其实李煜的父亲李璟就是通过惊险的宫廷斗争才继承王位的。到了他这一辈,明争暗斗的事也并未减少。李煜之兄弘冀太子派人在酒中下毒杀了其叔景遂,而弘冀本人却又在一个月后不明不白的暴死。这种六亲不认、险恶莫测的权力斗争,就使天性怯懦的李煜深感人世中的可怕,从而产生了深深的忧患心理。后来李煜继位后对他的胞弟们都十分友善和关怀。可是老天却并不从人愿,宋朝又将其弟从善扣押在汴京作为人质。他曾亲自给宋太祖写信请求他方从善返回南唐,太祖不允。他为此还曾作《却登高赋》,里面充满了无限的哀愁。所有这些悲苦劝都是由于他生于帝王之家啊!其次,李煜自己的家庭生活也充满了不幸和悲伤。在他二十八岁时,他最疼爱的小王子仲宣突然夭亡。他曾亲撰《悼仲宣铭》:“呜呼!庭兰伊何,方春而零;掌珠伊何,在顽而倾。珠沉媚泽,兰殒芳馨;人犹沮恨,我若为情?萧萧极野,寂寂重扃。与子长诀,挥涕吞声。噫嘻,哀哉!”真是字字血泪,声声悲泣。然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仲宣夭折后不久,李煜的结发妻子周娥皇因为思念爱子心切,病情迅速恶化,很快撒手人寰,在周娥皇最后的一段日子里,李煜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饮食他都要亲自照顾,汤药也一定要亲口尝过才喂给妻子,寒冷的冬夜里他夜复一夜地守护在周娥皇身边,倦极也只是和衣而卧,衣不解带。但所有的努力还是没有挽回妻子的生命,先是丧子后是亡妻,这一系列家庭的变故让李煜肝肠寸断,越发对人生心灰意冷。因此,通过对李煜人生遭遇的考察我们就很明白,李煜的悲恨情愁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其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的深刻总结与反思,真可谓字字血和声声泪。同时也正由于他具有极为敏锐、善于深思的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这就使他特别深切地感知着人生所固有的悲剧成分,并且发出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一声苍凉的长叹。五、李煜的词独特的艺术性李煜的词不仅有人生悲剧的普遍性认识,他的遭遇,他的痛苦,让我们同情,而且以词特有的艺术形式展现给我们,虽是凄苦的悲凉,然而又是美丽的画卷,在诗词音韵的美妙旋律中,我们体会到了另一种美,血泪中含笑,悲苦中蕴情。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唐圭璋.词学论丛[M].)首先,他的词表现的悲剧性具有普遍性。李后主词中所写的虽是个人失去故国的痛苦,但却另有一种博大深厚的思想感情。即如这首《相见欢》,写的只是林花,实际象喻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写的只是个人的悲哀。但又不局限于一己之悲哀,词的形象表现的是对人生的无常,世事多变,年华易逝的无可奈何的种种复杂情绪,这种情绪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身世之戚”,有着更普遍,更广泛的内容,好像包容了人类所有的悲哀。不管是什么人读它,都会激起情感的共鸣。第二点则是因为李煜的“赤子之心”,他的词完全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情感,而毫无扭捏造作。“吟咏情性,莫工于词,”(尹觉:《坦庵词跋》)词是心绪文学、言情文学,它最能够最擅于传达词人幽约细腻、深婉复杂的内心情绪。王国维称李煜词:“后主之词, 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有无真挚感情是一切艺术品能否打动人心的关键。李煜词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它真实地表现了作为特殊人物的心灵活动历史。毫不掩饰,毫不虚假,无论是写欢乐还是写愁恨,使我们透视到人生的奥秘,觉得它真实,因而觉得它美。李煜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大概有32首左右。在这些词中用得最多的字是“恨”与“愁”。如果说前期的词抒写的是闲愁、清愁,而后期则充斥浓浓的哀愁,表现出河山社稷之悲,是用血和泪凝成的哀愁。无论是他“垂泪对宫娥”“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心事莫将和泪说”、“销魂独我情何限”,还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愁恨年年长相似”,都表现了后主亡国以后的凄惨境遇,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思念故国的痛苦之情和亡国之悲。李煜的每一首词几乎就使他用真情的眼泪滴成的。读李煜后期的词,你是无论如何也摆不脱那一腔沉重的无奈与感伤的,可以说每首词都是他悲剧性的生命体验,读其词,竟忘了他是一个亡国之君,而同情他失国亡国的哀痛。亡国之音给他的词带来的是凄清哀怨的故国之恋,那绵绵的情丝,哀伤的意绪,组成了一片片扯不断理还乱的审美网络,构造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审美世界。 李煜的一生就如他自己所说“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他对生命的痛苦体验,无法超拔,他忧郁的性格也使他不能做到苏轼那般的旷达和洒脱,他的一曲悲歌如流水般恨悠悠,诉不尽人生太多愁。欣赏《乌夜啼》配乐吟唱,学唱这首词。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