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0 KB
- 2023-04-08 14:31:0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年月总第课时课题破阵子·春景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重点把握词人的基本风格难点把握词人的基本风格教法诵读探究法[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虽然是长短句,但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词可以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五十八字以内的是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是中调,九十一字以外的是长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晏殊、欧阳修的词。这节课学习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一.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二.词文赏析: 1.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之妙。 A“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 B“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所谓白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画法。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写作。白描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学生自由朗诵这首词,学生整体感知,上片下片分别写了什么?(1)这两句首先交代了时间(清明时节),又为我们展现了燕子、梨花这两个意象,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句在句子结构方面是怎样的?(非常对称)这两句又出现在开头,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开头这两个对称的句子不仅点出了季节的特征,还为下面人物的出场和斗草做了铺垫,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来源:学§科§网Z§X§X§K]
的人物对话。不抽象地描绘人物的心理,不琐碎地摹写人物的装饰。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都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绝对避免浮夸,要求简练。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着人物的个性,绝不模糊或遮蔽人物的形象。同时,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最能表现其个性的行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3.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4.关于“疑怪”两句,向来有三解:一是解作斗草姑娘的内心独白,二是解作少女间的对白,三是解作作者本人的猜测。结合全词谈谈你的个人看法。 5.风格: 温润秀洁。 6.总结: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扩展延伸:赏析晏殊:《渔家傲》(采莲女) 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人貌与花相斗艳。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 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一把藕丝牵不断。红日晚,回头欲去心缭乱。晏殊擅于描写女性,他的词作中出现了很多女性形象。此词也不例外,描写了采莲女在江边采莲时优雅的身姿和温婉的风情。“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1)春水池塘边,点缀着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柳絮在空中轻盈飞舞,这句写景非常之妙,我们来看看妙在哪里。A、“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B、“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作者从头到尾都没有使用一句俗艳之语,而是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少女们艳丽的容颜,高尚的情操,以及她们因情爱萌动而产生的不安于烦躁。整首词并无跌宕起伏的语句和情节,给人一种清新淡雅、宁静闲适之感。 2)从两个笑,分析东邻女的个性形象是怎样的?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板书作业
教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