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9 MB
  • 2023-04-08 14:31:06 发布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含答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重创了大唐王朝的国运,却没有阻止唐诗继续前进的步伐,中晚唐诗歌以百态横生的面貌续写着唐诗的风采——韩愈、孟郊的险怪,元稹、白居易的平易,李贺的瑰奇,柳宗元的简峭,杜牧的清丽和李商隐的幽美,组合成另一番风流韵致。只是时世变乱带来的政局动荡与伤痛萧索,扫荡着诗人们曾经的意气风发,也不断摧残着他们奋发有为的心志,使得这一百五十年中的诗人,再也无法唱出盛唐诗歌的大气浑厚。无奈的现实使诗人们更多地转向自我,开始更加深入细致地关注起自己的内心。1.了解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把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其情感,品味其语言。3.学会鉴赏酬赠诗、咏物诗、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1.把握形象。古代诗歌贵在含蓄,所以要准确把握诗歌的形象只有透过文字的表象,进入作品的情境中,看它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形象把握住了,感情色彩也就基本把握住了。2.体味意境。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3.推敲手法。诗歌以抒情居多。诗人抒情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为直抒胸臆,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为含蓄蕴藉,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烘托气氛的方法,或用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24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府。与元稹交厚,世称“元白”。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轻肥》 这首诗是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三、四年(808、809)。《秦中吟》自序云:“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诗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花非花》 这首诗诗意朦胧,究竟作于何时、为谁而作均无定论。但从诗的内容与风格看,当属白居易后期的作品,旨在表现对某种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或物的追念、惋惜之情。《杜陵叟》 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十公里少陵原上,秦朝为杜县之地,汉代宣帝葬于此处,故称杜陵。本诗属于《新乐府五十首》,自序说是“伤农夫之困”,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当时江南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际上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把戏而已)。没想到,这一切到头来却成了一场闹剧,受灾的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恩赐与救济,免除租税的诏书竟成了一纸空文。白居易在悲愤之余,忍不住提笔写下了《杜陵叟》。《问刘十九》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遭权贵诬陷,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白居易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消沉起来,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与朋友嵩阳处士刘轲来往密切,写下了不少反映这种生活的诗作,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刘十九,名不详。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有句“唯共嵩阳刘处士”,可知其为河南登封人。还有人认为是隐居庐山的刘轲。十九,兄弟间的排行。 新乐府乐府是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诗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诗,后指魏晋至唐代按乐府旧谱重填新辞以入乐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作的诗歌。新乐府是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创立,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用新题写时事,不依谱,不入乐,体制与古乐府不同。             对应学生用书P251.朱绂(fú)  2.紫绶(shòu)   3.樽罍(léi)4.果擘(bāi)5.脍(kuài)6.衢州(qú)7.急敛(liǎn)8.京畿(jī)9.里胥(xū)10.敕牒(chì)11.蠲免(juān)12.醅酒(péi)1.意气骄满路   意气:神态 骄:骄横2.水陆罗八珍罗:摆3.果擘洞庭橘擘:用手掰开4.脍切天池鳞 脍:切细的肉 鳞:鱼5.食饱心自若自若:自如、安然自得的样子6.来如春梦几多时如:好像 几多时:指时间短促7.麦苗不秀多黄死秀:扬花8.长吏明知不申破申破:奏明9.手持敕牒榜乡村敕牒:皇帝的诏书 榜:张贴10.虚受吾君蠲免恩蠲免:免除11.绿蚁新醅酒醅:酿造12.晚来天欲雪雪:名词作动词,下雪1.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2.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3.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4.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5.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6.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7.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8.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对应学生用书P25  一、阅读《轻肥》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1.“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是怎样描绘的?提示:①描写了军中宴会的豪华场面。②菜单是相当奢侈的: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均为天下美味,而“溢”“罗”“擘”“脍切”等词,表现了宴会之奢靡。[析技巧]2.《轻肥》又题《江南旱》,为什么诗歌的主要篇幅不描绘江南旱情,反而描绘“内臣”们的行乐图?提示:诗的主要篇幅描绘“内臣”们酒池肉林的欢宴图,而在最后用“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一句勾画出民间的惨况,从而使两种社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说明统治者荒淫腐朽的生活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悟情感]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本诗描写了宦官的骄横之态与江南天灾,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二、阅读《花非花》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析技巧]4.本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提示:①本诗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②在诗中,本体没有出现,诗人却选取了“花”“雾”“春梦”“朝云”等喻体,来突出诗意的“美好”而“多变易失”的特点;而且喻体事物之间又前后照应,“花”与“春梦”对照,突出其美好令人陶醉,“雾”与“朝云”呼应,强调其“多变易失”,难以把握。鉴赏指导……………………(技法点拨,触类旁通!)古代诗歌鉴赏须掌握的主要修辞手法1.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3.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身,使语言简练、含蓄。4.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5.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6.排比。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7.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9.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可以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10.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悟情感]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这首诗通过一连串的比喻和闪烁不定的形象,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意境,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三、阅读《杜陵叟》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6.本诗刻画了“长吏”“小胥”“皇帝”怎样的形象?提示:①“长吏”明知天灾却不奏报,仍然强征暴敛;②一个小小的“里胥”一直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才慢腾腾地宣布“免税”的“德音”,背后明显有官府的支持;③“皇帝”一直等到有人奏报后才下诏“免税”,此前却一直不闻不问,装作不知,虚假伪善。[析技巧]7.“剥我身上帛……食人肉”在写法上有何特点?提示:诗歌运用比喻、反问的手法把统治阶级比喻成了“钩爪锯牙食人肉”的“豺狼”,极具讽刺意味,语气极为强烈,激愤之情跃然纸上。[悟情感]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这首诗通过写农夫之苦,揭露了统治者残酷的剥削给人民带来的悲惨处境,流露出诗人对统治阶级的无比愤慨和对处于悲惨处境下农民的深切同情。四、阅读《问刘十九》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9.“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提示:①写酒香袭人的场面。②酒是新酿的酒,还未滤清,上面浮着酒渣,微绿色,细小如蚁。③炉火正旺,炉是红泥铸就的,小巧而又简朴雅致。④ 红红的炉火,泡沫浮动的绿酒,香气自然十分诱人。[品语言]10.“晚来无欲雪,能饮一杯无”中“无”字用得很妙,试分析其妙处。提示:“无”不是没有的意思,在这里同“么”,疑问语气词,意思是可愿意与我一同畅饮?有邀请朋友一起饮酒的快乐。[析技巧]11.《问刘十九》是邀请人喝酒的小诗。虽然简短,而景与情相得益彰。请说说诗中的景和情是如何完美结合的。提示: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烧着的红泥小炉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热一冷,温馨亲切。此种情境,相约友人,怎会不来?邀的真诚,来的高兴,定会一醉方休。全诗更透出两人比美酒还要醇厚的友谊。[悟情感]12.这首诗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这首小诗写一个冬日的傍晚邀人饮酒御寒的情境,透露出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意。             对应学生用书P89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杭州春望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①,柳色春藏苏小②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注] ①伍员庙: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城隍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曾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②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1)《唐宋诗醇》评此文“‘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请结合颔联对此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写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简析该联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入”由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传入庙中的滚滚涛声,气象雄浑;“藏”写极目远望之景,写出了繁华的秦楼楚馆掩不住柳色的盎然生机,旖旎动人。(2)比喻,把“湖寺西南路”比作“裙腰”,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茏的迷人景色,而且使人联想少女飘逸的彩裙,形象生动地勾画出西湖的妩媚秀丽。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注] 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参考答案: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参考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题目。邯郸冬至[注]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枯坐的神态,由“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单影孤。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孤寂的心情。(2)①作者主要通过描写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②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但真切感人。二、语言表达4.将下列短句排成一个语意连贯的长句。①《杜陵叟》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新乐府诗②在内容上,它表现了对当朝统治者的奢侈生活的批判③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④作者当时任朝廷左拾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杜陵叟》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任左拾遗时写的一首既表现对当朝统治者奢侈生活的批判又表达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的新乐府诗。5.(四川高考)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 汉字字形演变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皈依龙门是一代清官官场失意之后的人生选择,是一代诗人仕途绝望之后的人生归宿。唐文宗大和三年,一个秋天的傍晚,长安古道之上,中国文学史上的顶级大师——白居易默默地坐在一匹老马牵拉的破车里,一路颠簸朝洛阳的龙门而来,古道两旁的老树缓缓地向后退去,几只乌鸦在头顶盘旋,发出凄厉的长鸣。这就是公元826年白居易从反腐败的战场上败下阵来,从此归隐田园、沉湎山水的人生转折。 当看到白居易的这副满脸沮丧、穷困潦倒的模样,谁会想到他曾在庙堂之上和腐败势力舌战斗法的英雄模样?那个29岁就进士及第,34岁成为翰林学士,35岁担任左拾遗,38岁升为户曹参军,仕途上可谓春风得意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连续上书提出广开言路、惩贪倡廉、举贤任能等十大改革主张的斗志昂扬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用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倡导“新乐府运动”,写出大量讽喻诗,义愤填膺地揭露贪官权贵丑恶和人民大众疾苦的刚正不阿的白居易哪里去了?是的,当年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已不复存在,眼下,他坐在破车之上,或许还在慢慢回想着唐宪宗元和六年的那次对他的致命一击吧?元和六年初,唐宪宗决定讨伐藩镇,准备启用一个贪官做统帅,白居易在早朝之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皇上下旨,气得唐宪宗要治他大不敬之罪,差点被推出斩首。然而,白居易还是没向贪官屈服。是年秋,革新人物武元衡被贪官刘祺暗杀了,无人敢提出侦查元凶,白居易以戴罪之身站出来呈上奏章,请求彻查此案,结果被贪官们以莫须有罪名打入天牢。白居易从此被逐出京城外放江州,变成沦落天涯青衫湿的江州司马。恐怕文学史要好好地感谢唐宪宗的忠奸不辨,也要感谢贪官权贵的阴险狠毒——他们把白居易从庙堂之高打入江湖之远,反而把他推上了文学艺术之巅。如果白居易不是沦落江州,也就创作不出让千古陶醉、让历史定格、让世界喝彩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然而,白居易因为《琵琶行》而一举成名,13年之后他却又选择了龙门琵琶峰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唐文宗即位之后,曾将白居易召回京城,任了几个闲职,可他终于明白那里不是自己的久留之地,遂有了本文开头所描写的洒泪告别长安,赶往龙门了却残生的情景。那纤纤古道之上,车上承载的是一路长叹,车辙留下的是一路忧伤,老马踟蹰的前方不是洛阳的龙门,而是人生的无奈。或许白居易已预感到龙门的18年最后人生:“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从此,白居易也就变成了避世消沉、一蹶不振的香山居士。因而,他在破车之上仰天长叹:“往日多暂住,今日是长归!”长归是他政治上四处碰壁之后的败退,是他文学上功成名就之后的回归,也是他人生寻觅求索之后的绝望。当然,此时此地的白居易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长归更是大唐文学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唐诗走向衰败,最后居然由泥腿子黄巢用“我花开后百花杀”来给辉煌的唐诗充作了封笔名诗。此时,白居易无言地望着古道瘦马和老树昏鸦,西下的夕阳把这位断肠人的苍苍白发染成了金黄。想到自己的人生终结,举头眺望那近在眼前的龙门,只见卢舍那大佛正在凝望着洛河对岸的香山琵琶峰,他想,那里便是自己死后的悲惨归宿了。其实,这岂止是白居易个人的悲剧?这是整个大唐王朝的历史悲剧呀!白居易就是半个盛唐。他败了,就是盛唐的衰败;他走了,更是带走了盛唐思想王国的半壁江山。 [赏析] 唐统治者把白居易从庙堂之高打入江湖之远,反而把白居易推上了文学艺术之巅,白居易的长归是他政治上四处碰壁之后的败退,也是他文学上功成名就之后的回归。作者能够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白居易的政治悲剧,读罢文章哀而不伤。作者对白居易从反腐败的战场上败下阵来失落地颠簸在那纤纤古道之上的情景,充分想象,生动写来,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