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51 KB
  • 2023-04-09 14:30:02 发布

1.5《春江花月夜》 四步教学法 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年级组别高二语文备课组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题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一《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从唐宋诗人对祖国、家乡、亲人、友人等的感怀中体味到美好真挚的情感,进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的方法,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理解诗人的哲思,并背诵诗歌。2、体会《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自然、声韵和谐流畅的特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领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了解诗歌常见题型。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环节一明标自学 法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复习检查:抽测背诵前八句二:学习目标1、分析《春江花月夜》以月光统摄群象,画意、诗情、哲理交相融汇的艺术特色。2、体会《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自然、声韵和谐流畅的特点。三、整体感知:齐读本诗四、自学内容:1、过渡:“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对前面景色的总结,江天无尘,明月孤寂。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起到了过渡作用。(教师引导)2、提问: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原文回答,齐答)明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讲解:这种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且都不得其解,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诗人自然也没有找到答案,于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这种思想,在历代文人的诗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体现这一思想的?(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拨、补充)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王勃点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时,诗人又感受到虽然个人生命短暂,但人类的存在是代代相延的。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所以作者刚才忧伤的情绪有所缓和,我们可以称之为“哀而不伤”,因此语调要趋于平缓。3、此时月的状态如何?明确:高悬。板书:月悬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过程设计二次备课合作释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句中的“只”字,有些版本作“望”,你觉得作“只”好还是作“望”好?参考:“只”字写出了月圆而缺,月缺而圆,年年相望,只是如此,从来没有两样的明月,人哪里比得上明月之长在永恒的情景,而且与“无”字相对。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却是“代代无穷已”的,这样也就与“年年只相似”的明月一样获得了永恒。“望”字写出了望月的动作神态,也包孕了望月之人的怅惘之情。 【小结】前四句诗人由地面看到空中,由江水望到明月,天与地、水与月的联系,使诗人不禁产生一个颇带童真气的问题,有些伤感。此四句调整以博大胸襟,个体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人生代代无穷”,人类的无限发展就是为守护这宇宙江月的永恒。然而诗人也不能无视现实中的缺陷:江月待人,而流水无情。自然过渡到征夫思妇的问题上来。五、自学内容:1、从内容上来看,最后这一层次主要写的是什么,此时明月的位置有没有变化?明确:思妇游子的思念之情。西斜,落下。板书:月斜月落2、提问:这一部分是总分结构,将其划分出来,并概括内容。(学生讨论,自主回答)明确: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何处相思明月楼?”,总写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从“可怜楼上月徘徊”到“鱼龙潜跃水成文”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游子想家。3、提问:“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鉴赏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学生讨论,自主回答)明确:直接抒情:“愁”、“相思”,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和“明月楼”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四当堂检测1、背诵本诗2、完成《同步练习》中的相关作业课堂小结《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 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以月为核心,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对以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课后作业完成课本P7【积累与应用】的第2题板书设计春江月夜美景——月升——美好兴奋↓哲理思考——月悬——哀而不伤↓游子思妇离情——月斜、月落——离愁别绪课堂反思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