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75 KB
- 2023-04-09 14:30:1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唐诗宋词鉴赏精华唐诗部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①催黄鸟,晴光转绿蘋②。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注:①淑气:温和之气。②绿蘋: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水草。1、“物候”“新”在何处?对于新物候,诗人为何“偏惊”?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第二答:因为诗人是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答是“宦游人”也可),表达了怀念中原故乡之情。2、试指出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并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出"和"渡"。"出"字指太阳刚露出海面,还未升上天空,这就强调了新春伊始,江南春早;"渡"字不但把"梅柳枝头春"拟人化,而且把江南春意写活了:梅花凌寒怒放,垂柳抽芽吐绿,原应在江南,但借着旭日金光的照射,这梅柳之色已映到了江北,使长江两岸都春意盎然了。"出"和"渡"对开拓优美深远的意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简要赏析"大意对即可)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3.该诗前两联的动词运用历来为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一个“照”字渲染了边报传来的紧张气氛。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由衷的爱国激情,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表现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4.该诗的颈联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两句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既有视觉,又有听觉;既有声,又有色。从侧面烘托出了战事的惨烈,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5.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直接抒发出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6、首联“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答:一个“吐”字写出了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只是凝视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7、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答案: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了高高的树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情。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8、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9页-----------------------
9、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表达出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10、“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这两个意象中,“渡”和“催”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简析: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11、“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简析其作用。(注意浅与深的含义)“浅”是指水,由于水落,鱼粱洲更多的显露于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既表明时间是严冬,有烘托了作者的伤感心情。12、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一诗,通过登山吊古这一事件,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感怀。诗人登上岘山面对羊公碑想到名将羊祜,他生前多有政绩,死后受到百姓敬仰,看到羊祜生前的政绩和死后所受的尊崇,自然想到自己的一事无成而倍感伤感。暗示自己政治上失意的悲哀。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3、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通过这些意象塑造了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泉水、轻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4.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答: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15.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9页-----------------------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前四句寓情于景,后四句直接抒情)16、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体味一下作者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这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表现了一种凄冷的意境,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17、诗三、四句写景,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8、结合诗歌赏析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岂”是哪里,“应”是应该。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9.王昭君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诗歌塑造了一个美丽(画图省识春风面)、孤独(独留青冢向黄昏)思乡(环佩空归月夜魂)和幽怨(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女子形象。昭君的身世正暗合了诗人的人生经历。昭君因为奸佞小人从中作梗,得不到皇帝的宠幸,远嫁塞外,死后也没有归葬故里;诗人自己也是因为忠贞于朝廷而遭到排挤,加上时局的动荡不安,以至于漂泊在外,不能回到故乡,处境与昭君何其相似。所以说“悲昭君以自悲也”。20.“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2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写出时光迅速流逝,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22、第三句的双关意是什么?答:国家前途迷茫。个人前途迷茫难料。23.第三联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请阐明原因。答:这一联最能体现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矛盾、苦闷、有志无奈的心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9页-----------------------
24.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上表谏诤,却朝奏而夕贬,两相对照,说明得罪之速。九重天借指皇宫九重,天威莫测。路八千极言贬谪之远。君王昏暗,忠于王朝却遭远贬,抒发了诗人的怨愤和痛心之情。作者又说“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25、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这两句借景抒情,使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面对此景,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尚不前,何况是人?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寄寓了作者国不得报的君国之忧与英雄失路之悲。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26、第二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析。答:寓情于景(以哀景写哀情)。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芙蓉”“薜荔”喻指人格美好、芳洁。“惊风”“密雨”暗指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感慨仕途中风波险恶。27、第三联从哪个角度写景?用了什么手法?请简析。答:仰观,重山密林,遮断千里目;俯视,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寓情于景,抒发无限愁思。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28、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答: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国家统一的步伐。29、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答:它妙在含有余音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视符离及下硅弟妹。(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30、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第一步)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第二步)从而营造了一种孤苦凄惶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第三步)31、王安石有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为容易却艰辛”。请结合这句话谈谈这首诗的主要特色。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通过写兄弟友爱,透过对骨肉团聚的渴望,道出了那一个时代人民的心声,且感情浓郁。九日齐山登高(杜牧)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9页-----------------------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薇。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送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32、‘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写了怎样的情景?哪个字用得比较有气势?试分析。写诗人由高处下望数里外的浩瀚无际的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蓝天,碧云,青山,绿洲都似乎沉浸在江中。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涵”字比较有气势,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使画面更加和谐明媚。33、诗人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要表达怎样的情绪?他果真如此吗?作者要表达人事代谢,自古皆然,自己不会像齐景公那样感伤流涕,而是像晏子那样坦然的情绪。实际上诗人并不超然,内心痛苦而复杂。34、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试结合诗句分析。杜牧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时光易逝、怀才不遇情怀的郁结。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但是在登高时始终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安定城楼(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35、此诗用典颇多,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说明作者的用意。(1)首联,贾谊少年才俊,却只能空自垂泪,枉有满怀抱负;王粲才高,亦无用武之地,只能春日远游,写《登楼赋》,在纸墨之间寄托忧思。这是诗人借贾谊和王粲来暗示自己的人生遭遇,寄托诗人自己遭遇压抑、人生不得志的情怀。(2)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王之业后,辞去爵位,乘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成为千古美谈。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想学范蠡,建功立业,等到功成名就之后便引身而退。(3)尾联用《庄子·秋水》篇中的寓言故事结尾。诗人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鵷雏自比。诗人用自己崇高怀抱和贪恋腐鼠的小人卑鄙心理所作的泾渭分明的对比,狠狠地鞭挞了排斥自己的朋党势力,使自己的理想得到升华,手法可谓高明。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涼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36、“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清莲愁”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什么感情?明确:这两句诗着墨于深秋季节的景物: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作者移情于物,拟物作人,目睹憔悴含愁的枯荷,不禁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菊花,更会忆起“采菊东篱下”的淘渊明,油然而起的归隐三径之心。更进一步反映出了诗人宦游羁旅之苦和归思之情。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37、分析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感情?白描,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降。全是名词组合,意象具足,境界全出。写出行路辛苦,羁旅愁思。38、“凫雁满回塘”写了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感情?通过想象,虚实结合,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9页-----------------------
子的思乡之情。宋词部分天仙子张先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1.“送春春去几时回”句中的两个“春”字的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两个春字有着不尽相同的含义。前一个“春”字,指季节,指大好的春光;后一个“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含着对青春往事的追忆和惋惜。词人由流光之易逝,想到人事之无凭,回首过去,则往事成空,瞻望将来,则后期无定,因而觉得流光堪悲,人事更堪悲,抒发了一种年华位卑,前途渺茫之情。2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意境①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②明月着意穿云,春花有心弄影,这里的“破”和“弄”炼得精巧,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天上,云在流,地下,花移影动,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笔。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句历来脍炙人口。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呈现出什么样的意境?“碧云天,黄叶地”写出了秋日的天高气爽,渲染了澄碧的秋色。三、四两句,从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9页-----------------------
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渗透天地,浩淼的秋水,带着无尽的秋意悠悠远去。秋江之上笼罩着翠色的“寒烟”。“寒”字突出了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2总结上片写景的特点和作用。上片写的是阔远之景,秾丽之景。明亮的色彩展示了词人阔大的胸襟和对生活的爱。同时也用了反衬的手法,衬托了离情的可伤。3赏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使用的实虚结合的手法。“山映斜阳天接水”写远观的实景,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虚景,即想象之景,实虚结合,将读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远的故乡,使思乡之情得以深化。这两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4如何理解“明月高楼休独倚”的表达的感情。“休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圆,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倚”却说“休倚”表达了作者痛苦深沉的思乡情思。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9.“莫听”“何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写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诗句悠然信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40.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胸臆?此词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抒发了作者坦荡的胸襟、开朗的个性、乐观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履险如夷、忧乐两忘、祸福不惊、任天而动的自我形象。41.此词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分析其好处以曲笔写胸臆。曲笔:表面上写的是自然的风雨,实际写的是人生风雨。“胸臆”:面对人生的风雨,表现出了旷达的气度、潇洒的人格。好处: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吾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42.第一、二两句营造了什么意境?有什么好处?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寂寞氛围,烘托出词人幽独凄冷的心情,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了铺垫。43.作者借孤鸿抒发了什么情?用的是什么手法?借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情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曰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44、“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赏析“呼”和“语”。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7页,共9页-----------------------
45、前人论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有“模写物态,曲尽其妙”和“言情休物,穷极工巧”之说,请结合“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分析。“叶上初阳乾宿雨”是写清新的绿荷叶面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用一个“干”字,形象地写出了作者仔细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风荷”写出了荷花荷叶在清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发出的声响,一定具有音乐效果,手法超凡。一“举”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46、“五月渔郎相忆否?”有人说此句是从朋友的角度写自己,试作简要分析。“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47.“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48.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作者写在重阳佳节,对表现“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A“凉”意表面上写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情景交融,表现词人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B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49.词中塑造了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并请简要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答:本词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一个“瘦”字既是写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不堪秋风而凋零的神态;又是写出了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表现了思念之深之苦。同时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50.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艺术手法的评价是“借水怨山”,即比兴手法。根据该词的这一特点,理解以下两个句子。(1)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该句写向北遥望故都汴京,可惜被无数青山遮蔽,寓意爱国志士有恢复中原的强烈意愿,可惜被主和派所阻挠,抒发对主和派的愤恨之情。(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该句写青山不能阻拦顽强的江水向东北流去。寓意主和派不能压制住爱国者抗金恢复中原的强烈意志和抗金复国潮流是不可遏止的。51、试分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该词既表达了对主和派的愤恨之情和对抗金恢复中原的坚定决心和不屈信念,又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抗金不遂、复国不成的深悲剧痛。5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人们长期的引用过程中,又赋与其新义,试作解释。该句表明新生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这个趋势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8页,共9页-----------------------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5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上片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试分析之。上片写景运用了比喻、烘托、移情入景等手法。词人以簪髻喻远山,写出山的清秀之美。作者移情入景,看到大好河山沦陷敌手,倍增亡国之愁,故说是“献愁供恨”。然后又后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苍凉悲壮的氛围。54.试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上片“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两个动作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把看吴钩,表现出作者抗金复国的凌云之志;栏干拍遍,表现出作者对国事难为、主张抗金却寥无知音的忧愤孤寂之情。5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三个典故?试分析各自的作用。下片运用了三个典故,分别是:张翰思鲈鱼鲙而辞官归乡;许汜不忧国念家,却求田问舍,为刘备所不齿;桓温北伐,感慨时光易逝。作者写不学张翰秋风思归,鄙弃许汜求田问舍,反衬自身复国之壮志和强烈的责任心;写“树犹如此”,抒发自己年华虚度,壮志难酬之悲。5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最后一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该句写无人抚慰自己壮志难酬的志士之心,只有独自哀伤,抒发世无知音的感慨。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7.《青玉案(元夕)》中作者笔下的“那人”是怎样的形象?那人是一个忧愁、孤高、淡泊、自甘寂寞者的形象。58.词中写对“那人”的追求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品格?对那人的追求表现了词人在政治失意之后,独立于热闹繁华之外,耐得冷落,耐得清淡,耐得寂寞的高洁品格。59.《青玉案(元夕)》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析。(1)比喻以花千树、星如雨写出了灯火的繁多。(2)烘托宝马雕车、凤箫、玉壶、鱼龙舞渲染出闹花灯的热闹场面。(3)反衬以灯火的热闹、戴着“蛾儿”“雪柳”的妇女,反衬“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形象。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60.《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篇写“愁”,上、下片用三个“愁”字。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和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其内涵一否一样?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内涵不一样,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指闲愁,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指翔国事、怀才不遇所引壮志难酬的哀愁。作者胸怀抗金复国凌云志,可是在政治上受排挤,统治者不许他发表救国言论,有话不敢明讲,想一吐为快,却道“天凉好个秋”,看似闲淡,实则表现了词人忧郁、沉闷不满的悲愤之情。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