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3-04-09 14:30:18 发布

高中语文第六专题长安晚秋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教案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长安晚秋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2.掌握诗人景物描写的方法。3.探究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掌握诗人景物描写的方法。2.探究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示标导入以作者介绍导入。赵嘏,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应进士试未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追求功名。会昌四年方登进士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与诗人杜牧友善,其《长安晚秋》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尤为杜牧所激赏,称其为“赵倚楼”。这首诗写于诗人在长安生活期间。二.讨论释疑1.读诗歌,疏通大意。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寒意,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由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2.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感情基调。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衬托作者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感伤的感情基调。三、成果展示 1.诗人写长安晚秋之景抓住了哪些意象?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秋天拂晓,漂浮云雾,高耸宫殿,几点残星,横塞群雁,悠然长笛,倚楼人,静开紫菊,凋零红莲。2.诗人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写景有什么特色?)1)点面结合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眺,眼前凄清的云雾缓缓飘游,楼阁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颔联,颈联写局部之景。2)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3)远近结合。视听,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4)选景典型。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拂晓天空的最优特征的景象。紫菊半开,红莲凋谢,也是深秋时令的景色。5)营造了秋夜将晓时分冷清、凄凉、孤寂的意境四.师生点评1、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手法:用典。诗人由于落榜寄居长安,想到西晋张翰思念家乡的莼菜鲈鱼,不禁思念自己的家乡。想到自己和楚国的伶官钟仪一样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了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2、以长安晚秋为主,结合前面所学《旅夜书怀》《枫桥夜泊》,探究羁旅诗的特点。提示:探究角度:①如何判断?(找关键词)②常见意象③常见情感④常见手法(可以从中任选一个角度探究)1)关键词:泊,宿,次,孤,归,暮,空,独,故园等;除夕,人日(正月初七),上元节(元宵节),清明,中秋,中元节(七月十五),冬至等2)常见意象:月,雁,驿站,候馆,客舍,旅舍,逆旅,舟,沙鸥,寒蝉,杜鹃,鹧鸪,猿猴,落花(红),落叶,夕阳等 如: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这些情感经常交叉出现:常抒情感:①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辛苦如张继的《枫桥夜泊》②独居他乡,思乡思亲如:孟郊的《游子吟》③思国都思君④郁郁不得志,内心孤独凄凉;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官宦)如:杜甫的《登高》⑤厌恶战争(戍卒)如:柳中庸的《征人怨》⑥向往安定幸福生活五.检测反思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