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00 KB
- 2022-06-15 10:50:2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历史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探讨邵武四中徐德胜高中历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研究人才,不必过于注重和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而是要通过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改的实验中,历史教学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知识掌握与能力的培养,更应在此过程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关心自身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师生共同体验、探讨、领悟历史,大力提升师生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重视“教”的过程和方法,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则依靠考试来完成。现行的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在关注“教”的同时,还要特别中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人而异,其效果的差别很大。因此,教师不仅要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和教师“教”的效果,而且要从关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入手,向学生传授怎样才能学好历史课程的基本方法,了解历史学习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和技能、了解哪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哪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学习历史,进一步学会如何学好一门新课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和“考试”,而是要有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悉心指导与关注。下面就学生学习历史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探讨一、学习动机的确立作为历史教师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强弱和种类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对症下药”,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素质。当前中学生历史学习动机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①认知动机。从调查的结果看到,学生的认知动机较强。②崇高理想动机。学习历史的崇高理想动机是学生学习历史活动中一类高尚正确、作用持久的学习动机。这些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对祖国的责任感联系起来,是值得称道的。③自我实现动机。依据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动机理论观点,人的自我实现动机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动机,是由永不满足的需要产生的。在学习活动中,这种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历史教育中,学生的这类动机是不可忽视的,但引导也是不可少的,一方面引导学生剔除动机成分中的不健康成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把追求自我实现与为社会做贡献结合起来。④
依附动机。指学生学习历史是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等在感情上所依附的人的表扬、羡慕或崇拜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这类动机很弱。分析原因,可能出自以下方面:一是学生对周围人的感情依赖感下降;二是教师对这类动机培养激发不够。⑤受迫动机。调查动机表明,学生的这类动机比其他几类动机弱,又比依附动机强,有许多的学生是因为惧怕考试才不得不学历史的。应当说,这是一种消极的、较低层次的学习动机,学生如果长期受这种动机的驱使而学历史,不但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还会承受精神负担,这对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二、历史知识的积累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如何转变学习观念,掌握基础知识。首先要正确认识,历史复习不是为了单纯地记忆知识,而是为了更好的积累知识。须知,有了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才会有知识运用的可能;有了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才会有方法技能、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最终才会形成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不要单一强化背诵记忆知识,而是要想着用什么方法积累知识,以达到理解、熟知的程度,一旦需要运用基础知识时,即使不能信手拈来,也能快捷地查找到。为此目的,以下几种方法可资借鉴:(一)、知识网络化。每复习一课时注意按本课知识结构来复习。新教材每一课内容基本是讲一个历史事件,复习时可以从该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人物、时间、过程(或内容)、意义(性质和影响)、现象、本质及特点等方面来把握,形成知识结构。也有一课内容讲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复习中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这几件大事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以及与本课课题的关联,进而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二)、知识主干化。在知识结构的框架下,记住其中的主干知识,不要孤立的记忆它。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按课标要求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积累量,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效力,以及准确性。(三)、知识线索化。在对每一单元知识结构整理的基础上,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线索,这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在知识线索下,加强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有的事件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等等,注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
(四)、另外,注意书上容易忽视的地方。这样做,不是为了记住这些地方,而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主干知识。例如:目录:每本书前的目录,认真阅读思考,一来可以抓住一课的主干知识,强干弱支。二来可以上下联系,理解本课在全册中的地位,也可与上下课知识形成联系,理解知识线索。三是依照目录,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不同的角度发现、归纳、整合同类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导言:导言中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发现学习本课的任务;导言中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本课的重点知识。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用来加深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其次,掌握一些识图的技巧,如,注意地形图中的图示含义、线条的走向和古今地名国名的变化;了解人物图中的神态;发现景物图中的细节和特征等。文献材料:一般在课文中用黑体字表现,它是史实来源的第一手材料或第二手材料,学习时,注意其出处,联系课文相关内容,解读其中语句的含义,这样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论从史出、史证结合的学习方法。注释:有些课文下页有注释,认真阅读此处,便于理解相应的历史概念。自由阅读卡:是本课知识的延伸或补充,读一读,对加深课文重点知识的理解大有帮助。书中小字内容:它是一课主干知识的补充解释,虽然不作考试内容要求,但复习到,有助于我们理解重点知识。动脑筋:每一课都设计有动脑筋的题目,并配有两个形象生动的卡通人物,这其实是一种学法的引导,即提倡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复习中要领悟这种学习方法,注意一个问题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思考,能够得到哪些新的认识,真正体现出“温故知新”。大事年表:每册书后附有大事年表,可以利用它理清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进程,加强对知识的纵向联系。总之,熟知课本知识,是历史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历史知识理解的过程,为其它能力的提高必将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你在复习中真正感觉到了“历史知识是可以反复玩味的”,温故而出新三、对历史的体验与感受历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中学历史教学应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应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历史教学内容应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学生应在学习中产生“体验”。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体验,是指由历史实践性活动或直接历史经验而产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意识。传统的历史教学重历史知识的感知,轻历史情感的体验;突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自尊、自信的培养;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教育,轻视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作为人文科学的历史知识,若缺乏相应的体验、感悟,仅仅死记硬背,学生是难以形成历史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历史意识的。强调学生历史学习的体验性,是因为在体验的过程中,历史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解的智力范畴,已渗透、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非智力领域,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不单是知识增长、能力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激发、人格健全的过程。体验已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突出的特征。历史学习的体验性强调参与和实践,即自己去经历,用心灵去深刻感悟,这不仅是学生掌握理解历史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情感、促成个性发展的需要。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在这些历史学习活动中,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体验。如,福建邵武的历史教师在学生学习了有关北宋东京保卫战史实后,可以组织学生对李刚故居进行调查和采访,搜集历史见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北宋统治者腐朽行径进行批判,并组织学生以“
我爱家乡”为主题进行调研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历史知识,而是主动探究与体验历史,并形成相应的历史情感。“体验性”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学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课,我联系时事:去年是大陆与台湾交往成效最明显的一年。[2005年4月中国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来到大陆访问,去南京拜谒中山陵;并与中共会谈,签定了两岸互惠互利的有关协议。]今年2006年4月14日连战一行来北京参加海峡两岸“经贸合作论坛”,于4月15日到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祭奠活动中连战一行表达了他们追随孙中山先生的和平统一发展中国的遗志,体现了海峡两岸人民关系越来越密切。但是“台独”势力,却鼓吹“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等分裂祖国的言论,这是违背两岸人民的心愿的,违背历史的潮流的。我们坚信祖国统一的大业一定会实现。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的宝岛。师提出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台湾古代称什么?在历史上发生了哪几次大陆与台湾密切往来的史实?(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很轻松地解决了问题)师再提问:在近代历史上,台湾曾经有两次与大陆分离的历史,是哪两次?(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也比较容易解决问题。)第一次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才回归。第二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政权残余势力退据台湾,造成大陆与台湾分离至今。师继续提问:那么,台湾问题应怎样解决?祖国统一大业怎样完成?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有的学生会抢答武力征服;大多数说和平统一好,因为战争太残酷。)师再次提问:和平还是武力?从现实看什么方式才是最好的?由此导入本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内容。教学中穿插一些有趣的联话,学生既能获得知识,又能亲身感受人文情怀,体验汉语言文字的无穷情趣。如:“抗战胜利后,在成都流传着一副对联。上联由三个国家名组成,下联由三个城市名组成,即‘中国日本;南京成都’。此联巧妙别致,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大地欢喜若狂的气氛。同学们能把该对联补写完整吗(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学生有了味口,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在美国,有过这么一堂历史课,上课开始教师宣布考试分数后,发现学生垂头丧气。便说,如果想要加分,就给我10美元,但是只能是白种人的学生。学生们都愤怒喊叫,拼命跺脚,把课本、书包扔向教师表示抗议。教师用早已准备好的盾牌来抵挡,并用水枪向学生扫射。学生坐下歇一歇的时候,教师严肃地说:刚才就是当年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反对种族歧视,组织示威游行的情境。他倒在了统治者的真枪实弹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给我们留下了《我有一个梦》。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在这个历史课堂上,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历史情境中演出了一场动人的历史活剧:教师高明地创设、引导,学生自然地参与,师生在历史情境中共同与真诚地感悟、探讨历史。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一切设置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
四、相关能力的培养
在能力方面,高中历史课程要完成的能力培养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历史技能的培养,(二)是历史认知能力的培养。1、历史技能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见的显性技能,也称操作(或动作)技能,如绘制历史地图、表格等。另一种是在人脑中进行的隐性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指的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心言语活动,即顺利完成某些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主要培养的是隐性技能,其内容主要包括:1)阅读历史材料的技能(包括阅读文字材料和解读图表材料),能分清史实与史论、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解读图表材料(包括历史图画、历史地图和统计表格)要能从中发现有助于对历史理解的信息、分析或概括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特点和规律等。2)整理历史知识的技能,主要包括归纳历史事实的技能,比较历史现象的技能,分析因果关系的技能等,它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重要的心智技能。3)编制历史图表的技能,包括时间带、大事年表、结构表格、形象的示意图等。编制图表既动脑,又动手,是一项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结合的技能。4)表述历史的技能,包括简明地表述历史梗概,形象地、有情感地表述历史情节,逻辑地、有论据地表述观点,清晰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以及编写简要的或复杂的提纲的技能等。历史学科技能目标的水平层次可分为初步掌握、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等三个层次。2、历史认知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思维能力是历史认知能力的核心,构成历史认知能力的主要内容。历史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要求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认知客观事物。历史的现象是复杂的,历史的发展是辩证的,只有运用辩证思维才能更为客观、更为科学地认识历史,而历史中又充满培养辩证思维的材料,发散思维具有求异、创新的特点,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释同一历史问题。人类的历史发展具有多样化特点,尤其适合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的特点,是能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而且是一种创造能力,主要包括提出新的观点、方法和理论。高中历史教育的认知能力培养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一般性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四种能力,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在历史学习中,通过这四种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一般性素质。二是学科性认知能力,即只有通过历史教育才能全面完成的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剖析各种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辩证地分析历史发展动因与过程的能力,科学地比较不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并发现其异同的能力等。在认知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这两种类型的能力都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高中历史教育中认知能力培养的目标概括地说,就是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根据史实,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历史问题做出个性化的解释;具有广泛迁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具有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具体说来,应达到以下目标:1、能把重要的或基本的史实纳入具有一定史学意义的记忆结构和表达方式中去。2、能把重要的史学结论、概念、类型和观点同已经学过的史实相结合。3、能根据已学的历史知识,正确判断现实社会中对某些历史事实说法的真伪,对错与是非。4、能通过整理各种相应水平的历史材料,弄清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基本面貌,并做出必要的解释。5、能对各种相应水平的历史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材料创造者的主要观点、基本立场、根本意图,并对其原因做出必要的解释。6、能对各种相应水平的历史材料进行迁移性思考,发现其描述的人物、事件和过程同其他材料所描述的另一些人物、事件和过程的各种关系,并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7、能从一种或多种角度把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分解成具有一定史学意义的片断或侧面,并给出较为中肯的判断。8、能从一种或多种角度把零散的历史材料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成一个连续的或完整的历史过程,并据此给出较为中肯的判断。9、能运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较为准确地找出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的异同。10、能运用基本的史学概念、观点和方法对某一史实做出相应的评价或说明。11、能运用基本的史学概念、范畴和方法,对某些历史结论做出相应的评价或说明。12、能根据或选择一定的历史材料,独立地对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或判断,并运用演绎或归纳、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方法对这种假设或判断做出能够自圆其说的论证和阐述。“以本为本”,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围绕课本转是目前历史教学存在的又一大问题。“一本书主义”导致死教、死学、死背、死考,弄得历史教学死气沉沉。有位历史教师不满意现有历史教学的现状,大胆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结果仅因一次年级测验有闪失,便被校长勒令“停止”。“以本为本”还表现为教师竭力去维护教材的权威,维护自身的权威。笔者在听课中曾遇到一件至今仍记忆犹新的事。当时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授鸦片战争的历史时,说到“落后就要挨打”。突然有一位同学在台下说:也未必,进步也会挨打。笔者悄悄地让这位同学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他写道:历史上曾经“进步”的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米诺斯文明就是被落后的蛮族摧毁的;曾经非常“进步”的中国也曾屡屡遭受少数民族南下的骚扰,包括历代加修的长城也无法阻挡北方游牧强敌,朝廷一次次南迁乃至覆灭。这是多么好的一个讨论话题啊,但这位教师却没有这样做,而是严厉批评这位学生故意“标新立异”,扰乱课堂秩序。最后这位教师据课本列举史实来论证说明“落后就要挨打”是真理,并警告这位学生如果长期这样“幻想下去”高考一定不会有好成绩。美国历史课堂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借助史料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例子,或许会对我们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1812年战争中华盛顿的燃烧”材料一
胜利的王室军队蜂拥而入了华盛顿。在一片欢呼声中,火把被传递过来。军官领着队伍带着木头点燃了反抗的首都。部队的总军官确信这一行动将很快破坏掉美国人反抗的后援。有传言说叛军会在年底之前向王室正式投降。美国人的反抗据说正在被瓦解。对国王忠诚的臣民正在加拿大等待返回南部,重建正当的殖民地政府。(摘自《伦敦公报》的一名记者所撰写的报道)要求:所有学生读完这个文献后,在图表中填写上他们对以下问题的回答:放火焚烧华盛顿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事件吗?理由是什么?军队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美国人是如何看的?文中是用什么言词来描述对方的?材料二英国的野蛮人今天现出了原形。与25年前践踏美国人的权利一样,毫无修养的英国军队以他们没有人道的野性,在今天攻占了华盛顿。他们毫不顾忌妇女和儿童的安全,持续他们的暴行,焚烧了华盛顿的大部分建筑物。为这种野蛮行为深感震惊的美国军队正在重整队伍。决心从未像此刻这样坚定。所有人都期望进行报复,把这片大陆从英国人的暴政中永远解脱出来。(摘自《纽约评论》的一名记者所撰写的报道)要求:恰当地转换两个国家的立场,思考下列问题:1.两篇报道有何相似之处?2.二者有什么不同。3.你如何解释这种不同?4.你认为读完这两篇文章的人会有什么反应?5.你能确定最近发生的与上述情况相类似的事件吗?6.你认为当你读或听到一个事件的报道时,应该怎么做?通过上述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力就能被充分调动,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得出合理的答案因此,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出发,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则出发,从‘一切为了学生而教’的目的出发,教师必须针对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反应和需要,既要对各种教学模式优化组合,又要及时对既定的教学模式作及时的调整,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分析、加以探讨。教育在发展。历史教学模式也正以动态、开放的形式不断向前发展,他们在不同的教学时期,在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着不同的使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探讨的发展折射出课程改革的步伐,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教师成长的轨迹。在当前的历史教学改革实践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动态、开放、发展、多样的特征给新时期历史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探讨的发展也必将伴随着新时期历史教师的成长而发展。我们坚信:这个过程虽然艰辛而又漫长,但我们必然会走向理想的境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济南学习历史备考5月谈
- 提高学习历史能力
-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方法
-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满意度的方法
-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找准问题明晰方法提高学习历史思维能力
-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历史
- 学习历史有方法
- 找准问题明晰方法提高学习历史思维能力
- 高效课堂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主动性
- 学习历史,学习方法和背诵方法
- 2013长春全民学习历史模块一答案
- 中考历史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学习历史的几种方法介绍
- 关于《高中生学习历史情况调查问卷》的说明
- 截止到11月24日中午,本次继续教育远程学习历史24班134位
- 英语学习历史人物与歇后语
- 一个历史学霸级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真实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