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50 KB
- 2022-06-15 09:53:3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内江师范学院NEIJIANGNORMALUNIVERSITY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及教育对策姓名:李政良学号:20090141120院别: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09级2班指导教师:李梅1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目录中文摘要…………………………………………………………………………………2英文摘要…………………………………………………………………………………2前言………………………………………………………………………………………31基本问题简析…………………………………………………………………………31.1心理人格问题…………………………………………………………………………41.1.1心理方面……………………………………………………………………………41.1.2人格方面……………………………………………………………………………51.2道德品行问题…………………………………………………………………………51.3学习问题………………………………………………………………………………62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因素………………………………………………………42.1自身因素………………………………………………………………………………62.2家庭因素………………………………………………………………………………72.3学校因素………………………………………………………………………………72.4社会因素………………………………………………………………………………83应该采取的教育对策…………………………………………………………………43.1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83.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93.3建立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健全的工作机制………………………………………………………93.4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103.5学校教师教育对策…………………………………………………………………………10结语………………………………………………………………………………………12参考文献…………………………………………………………………………………13后记………………………………………………………………………………………141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由于亲情的疏离,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农村留守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以及心理测试,并根据心理测试结果、查阅文献及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他们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进行分析,总结出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并对此提出教育对策和解决方法。希望大家真心关爱留守儿童。对学生要有爱心,恒心,耐心,用平等态度与学生交流。关键词: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原因;解决办法Abstract:Startingfromtheteacher"spointofview,thecurrentstatusofruralleft-behindjuniorhighschoolstudents"mentalhealthsurvey,andaccordingtotheexperienceofpsychologicaltesting,consultingliteratureandengagedineducationalworkexperience,analyzestheoriginoftheirmentalhealth,andsummarizethefactorsofpsychologicalproblemsmainlyinthefollowingfouraspects:itsfactors,familyfactors,schoolfactorsandsocialfactors.Andputsforwardtheeducationcountermeasuressolutions.Keywords:Left-behindchildren;problems;reasons;Solutions1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相对于城市,农村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为了更好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因此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由于亲情的疏离,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在宜宾县蕨溪镇初级中学校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目睹了乡村中学留守儿童的现状。通过查阅当地学校的资料,问卷调查,进行家访,和学生谈心以及专题作文等方式对乡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些积累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乡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动向,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我认为,在目前这种大环境下,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实习的学校是川南的一处偏僻的乡村中学——宜宾县蕨溪初中。我所教的八年级两个班共有96名学生,其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的就有41人。留守的学生主要是随祖辈生活。在这41名留守学生中学习成绩好的有6人,中等的有21人,后进生有14人。其中优秀的学生表现出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他们学习努力,心理也较为健康,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但更多的留守学生有着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等问题。在命题作文《我的爸爸妈妈》中,只有几个孩子对父母外出打工表示理解,认为这是为了给他们挣钱上学。更多的是表示无所谓,父母不在没人管更好。更有部分孩子(其中有父母因外出而离异的)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还有的孩子从此产生社会不公平的认识,他们对社会的更多的是看到阴暗面,产生了抱怨他人,抱怨社会的心理倾向。对于这些孩子,我们更需要关注和正确的引导他们。1基本问题简析农村留守儿童大多与父母长期分居,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他们内心渴望亲情,渴望父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当他们的情感发生变化时,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时,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容易产生孤僻、自卑、叛逆的心理,甚至有被抛弃的感觉,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们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地方,有些行为甚至超越道德、法律底线,产生不良后果。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这些隔代监护人文化层次较低,眼界欠开阔,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读书无用论”1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认识较为普遍。他们田间地头家里家外终日劳作,精力有限,更多求得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就满足,而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少有关注,往往忽视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再加上孩子受年龄和身心发展的限制,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导致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心理人格问题据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1.1.1心理方面所谓心理,《教育心理学》中的定义是“个体在其思考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1]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1)孤僻内向。因为缺乏父母关爱与交流,他们极易形成自闭的心理;调查显示,有79%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一年回家一次,有21%的父母半年以上才和孩子联系一次,有16.2%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一篇留守儿童的作文《我不喜欢月亮》,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亲情思念。在很多人眼里浪漫而美好的月亮,却成为令留守儿童痛苦的存在之物。作文中写道:“我不喜欢看月亮,因为月亮每个月的十五都会圆,而我的家人却没有团圆。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能够和我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月亮。”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外在和内在的各种差距,自身的想法不能得到良好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2)冷漠乏信。亲情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来说至关重要,在父母的关爱下,在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儿童从小就在心里播下爱的种子。而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其身上很难找到这个年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而被错误地认为他们懂事了。缺少关爱和交流的留守儿童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碍。比如有困难没地方倾诉,有焦虑、孤独倾向等问题。“据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2]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3)心胸狭隘。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遭遇了生活的挫折,便容易产生抱怨社会不公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解决问题时容易采取过激行为。1.1.2人格方面《心理学大辞典》中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也称个性,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社会因素中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3]1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根据我对实习时任教班级96名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的问卷调查、专题作文摸底,个别谈心等方式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留守儿童普遍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自觉性不如其他孩子。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相互理解。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引导,有疑问无法得到解答,使得他们不能对事情有个正确的认识,造成认知行为的偏差”。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呈现出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尤其是在他们遭遇困难时,性格上很容易走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孤僻、自暴自弃,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谈且性格偏于内向”。比如我所教的6班学生彭某,平时少言寡语,不和同学们交流。在课堂上哪怕是知道的问题也从来不回答,不知道的地方也从来不敢问老师。我找其谈话哪怕很温和的态度她也容易掉眼泪。在班上总是形单影只,学习自然也一落千丈。(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如我所教的6班学生赵某某,他凡事斤斤计较,不合群,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并因此和同学打了好几次架。我找他谈话他又觉得我偏袒其他同学。因此和同学老师之间关系很紧张。(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如我所教的8班学生王某就说过:“自己对父母的外出很不理解,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他,每天都过的闷闷不乐的,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自己的父母。”1.2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中们正处在心理健全和道德养成的重要时刻。“如果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或半文盲来抚养教育孩子。如果留守孩子长期处于这种坏境中,在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而且不能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会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品行方面。留守儿童由于和父母聚少离多,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心和爱护,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行为规范方面缺乏应有的引导,再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品德教育,留守儿童在道德价值观、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不服管教,放任自流,违反校纪,小偷小摸,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拉帮结伙,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结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甚至抢劫等。”左泽华的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4]1.3学习问题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当然有些留守儿童的家长有强烈的教育意识却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对儿童进行良好的辅导”。儿童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学习和家庭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习中1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不断进步成长。但调查中发现,“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父母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外出父母也想让他们多读点书,不再走外出打工的路,但孩子学习压力过大,一旦遇到挫折无法及时疏导就容易一落千里;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监督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没有兴趣。”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有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等行为。在我所教的班级仅仅三个月就有六名学生辍学,其中两名男生是随父母亲戚去外地打工了,因为他们认为家里孩子不聪明,读书也没前途,还不如去打工挣钱。另外四名女生的家里认为女孩读书没什么用,再加上家里没有劳动力,无论校方怎么劝说,还是让她们做家务农去了。“根据四川省妇联2008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8%,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60.4%(眉山市),91%(遂宁市),成绩优良的只有6%(遂宁市)。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稳定地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5]2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农村留守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并根据心理测试、查阅文献及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他们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进行分析,总结出心理问题的产生的因素。2.1自身因素同样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但他们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却各不相同。根据《教育心理学》中学生的个别差异来划分,这属于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特征差异主要为: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4.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特征。这样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体现了不同的适应程度,以及不同心理行为。以我所教的班级为例,41名留守学生中学习成绩好的有6人,如徐某,不仅学习好,还作为优秀班干部能起带头作用,而后进生有14人。他们则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兴趣衰退。这类同学对学习生活的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学校、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2)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并有内疚后悔等自责倾向,多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对自己的失败估计。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但坚持认为自己学习很差,以后肯定不能毕业。(3)精力衰退。自感疲惫无力,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这类同学往往感到听课、做作业时,头脑无法兴奋起来,但一般无杂念而是一片空白,体育课甚至日常生活无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从心之感。(4)封闭退缩。不愿交往,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日记。这类同学通常能维持和其他同学、老师和一般性交往,但被动勉强,交往内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们的退缩往往出于自卑和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5)悲观失望。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想前进、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标;有时下决心改变自己,但没有付诸行动的勇气;无望、无助感强烈。2.2家庭因素心理学家皮亚杰论证过:“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虽说农民外出务工谋生,是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但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务工。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因素又有教育意识的原因。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毕业就业方向相继有了重大改革,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等,使一些家长送子女入学和学生本人上学的积极性不够高。有的家长认为,毕业后没门路照样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早点就业。在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家长放松了对孩子学习的要求。这些都是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的因素。如杨元松编辑的《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中的徐某,她的父母外出打工后离婚了,妈妈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家里爷爷奶奶对儿媳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话,却不知这些负面的评价就此成为了徐某对妈妈的印象。[6]而且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往往会产生负疚感,多采取物质加金钱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精神上的缺失,极易养成留守儿童胡乱花钱、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极易使他们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认识。一个极端的个案是《焦点访谈》上播出的。四川某地,17岁少年小伟父母外出打工多年,他随爷爷生活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思学习,上网成瘾。为了200元网费,杀死了爷爷,搜走450元后,安然上网,无事一般。缺乏父母管教,造成的人格缺陷可见一般斑。2.3学校因素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但1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育上存在许多问题,就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农村学校中还没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组织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等。更为严重的是受现有的考试制度的影响,有的学校在教育上重智轻德,致使一些成绩不佳的留守儿童往往被老师忽视。家庭教育已经缺失,学校、社会教育又跟不上,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问题的产生。”像我所在的实习学校,虽然国家给的专项资金可以让学校每间教室都配上电脑,但这些硬件设施仅仅用在智育教学上,其他方面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自然不能弥补孩子们心理上的空虚。2.4社会因素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于城乡之间的新兴现实问题与我国由来已久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入学升学须在户籍所在地的政策形成巨大矛盾:“给农民工子女教育造成诸多问题。在城市打工的外来者子女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无力支付子女在打工所在地的普通学校入学的巨额学费,从而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就算入学了也无法解决孩子升学和学籍的问题,再加上各地教材选用不同,使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导致了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壮大”。如宜宾县蕨溪初中的学生黄某,曾跟父母到务工的城市就读,后来因费用太高,学习进度也跟不上,最终还是又回到农村就读,成为了留守儿童。当今还有许多不良社会环境,如游戏厅、网吧、迪厅等不顾政府禁令,公然接纳未成年人。这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他们有的少则几小时多则两三天不回家,不到学校上课,完全迷恋在网吧和游戏厅里,有的甚至沾染上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古代孟母三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现状是学校周围网吧林立,未成年人去上网的情况非常普遍。未成年人本身自制力就不强,父母又不在身边自然无法监管,而网吧老板又不去制止。这造成了留守儿童沉溺于网络的现象。自然也加剧了他们逃学的情况。3应该采取的教育对策留守儿童不仅仅是各个家庭关心的问题,更应该是学校、各级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所指出的:“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问题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和谐,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还会让中国未来的社会面临着很大的不安定因素。因此,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和认真加以解决。党和国家也制定了相应政策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但许多地方仍需完善。”3.1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显现:“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变化,使得不少青少年迷茫。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不断优化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比如:“学校周边的黑网吧,就应该严格的加以整治,查处允许未成年人去上网的网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1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目前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少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这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7]例如宜宾市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打造竹海旅游品牌。带动了竹海附近地区经济发展,长宁县万岭乡的旅游食品“竹海黄粑”年产值上百万。使得许多原本在外务工人员返回本地就业,不仅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总之,就是要消除地区差异,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3.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利,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党的十八大强调的“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动农民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指明了方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儿童问题,也是农民工问题,是农村问题,其本质是我国社会发展模式的问题。当下,农民工面临两难困境:“回不去的农村”与“留不住的城市”。一方面,受城乡户籍制度、城市生活成本等因素影响,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另一方面,新一代农民工及其子女已不愿意再返回农村。我国现在有2.3亿农民工,留守儿童多达5800万,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将是一个巨大隐患。“所以要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8]1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可喜的是在各地逐步放开中考的基础上,2012年11月黑龙江首个发布了该省异地高考方案。第一次允许省外考生就地报名参考。山东、上海、广东、江苏、安徽等地也明确要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这将对全国20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产生巨大的影响。这项政策将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群体。3.3建立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机制。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任务中,与各级政府实施儿童发展纲要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通过财力、物力、人力的合理配置,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和设施建设,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服务。积极整合资源,建立政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机制。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完善劳务输出人员家庭档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库,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和留守儿童的管理服务。村级组织要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及留守子女监护等情况,督促“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履行教育和监护子女的法律义务;配合有关方面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卫生保健、人身安全及摸底调查等工作。[9]3.4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之家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人力资源(比如优秀退休教师,大学生自愿者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比如我们宜宾市的留守儿童之家已经全面覆盖,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的江家姐妹相互照顾,坚持走十几里路上学的事迹报道之后很快收到了好心人捐赠的财物和自行车,更有爱心企业艾明集团为其捐赠新年衣物。而且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就承接了“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社会组织——留守儿童之家示范项目”为留守儿童之家配送援建项目物资。各个地方也已建立或将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或者指定年富力强,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能力的人士担任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责任人。而且这些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3.5学校教师教育对策(1)真心关爱留守儿童。对学生要有爱心,恒心,耐心,用平等态度与学生交流。决不教训呵斥学生,而是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只有向学生敞开心扉,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信任老师,依靠老师,最后解开心结。有一次,我在晚上查寝室时发现住校生张某因为剧烈腹绞痛而在被窝里哭泣,我和另外一名老师连夜把她送到医院,为她垫付了医药费,使其及时得到医治。从此我们的师生距离拉近了,她和寝室的同学们都愿意向我这个实习老师说出心理话。(2)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各科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要渗透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师应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要掌握心理教育的正确方法。通过讲座、谈心、引导孩子给家长写信或写日记1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化解留守儿童心理危机,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3)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侧重点主要包括:健康自我意识的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合理调控自身情绪、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比如给他们推荐一批中外名著,先给他们解读内容提要,引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为其树立远大的目标和正确的理想,引导他们学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使其思想不再局限在个人因素上。(4)采用小组辅导的心理教育方法。“小组辅导是一组学生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讨论他们面临的共同心理问题,并去正确的处理。其成员多为同年级、同年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内大家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小组辅导方式易于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同伴之间也更容易相互影响”。[10](5)矫正学生不良习惯,首先应该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心善意,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再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是非观念。最后组织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可以使其体会到集体力量比个人力量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努力与懈怠会影响集体的成败,促使其产生集体荣誉感。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来锻炼他们的意志力,让他们与诱因作斗争,并最终改掉不良习惯。(6)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档案主要包括:“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根据每一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指导,并进行跟踪管理。(7)积极建立家校联系。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应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教师要多与外出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在思想上去掉他们那种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的不正确的思想,使他们重视子女的教育,让父母平时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及时帮助他们,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让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环境下成长。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和春节这些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或者进行家访,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引导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形成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学校还要广泛宣传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留守儿童能够充分体会到父母的爱。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1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结语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正面的关注。让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们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大家一起努力营造一个能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社会环境。留守少年儿童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未来。解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更是希望你、我、他,乃至全社会每一个爱心同胞都来共同努力,为留守少年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让这些“留守的花朵”越开越美丽。1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74,78.[2]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M].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2268300.html2011-12-21.[4]左泽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J].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KJJ201101005.htm2011-01-01.[5]刘铭越.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http://women.org.cn/allnews/02/1985.html2008-11-06.[6]杨元松.中国留守儿童日记[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115,120.[7]青永红,周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91.[9]周谊职.业教育发展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270,282.[8]宝林镇,邓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http://www.haixia.edu.cn/htmls/201211/11433.html2009-2-1.[10]让·皮亚杰.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6.14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后记匆匆的三个月在手指间轻松地滑过,回头翻看这三个月的每一天,满满的全是充实忙碌的身影和沉甸甸的收获,感悟。很幸运选择了顶岗实习,不仅锻炼了自己,也使生活充满乐趣,惊喜,有滋有味!偏远的农村真的很需要一批有爱心有学识的青年教师,致力于农村学校的义务教育,我愿意成为其中一员投身于农村学校的义务教育。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水平是健康的,但学生中的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乏,在学习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时又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帮助,当然极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本文以宜宾县蕨溪镇中学的实际调查为依据,再加上在图书馆和网上查阅有关资料,对论题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深入。通过设置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的表现和思想,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成因,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李政良2013年4月9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