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60 KB
  • 2022-06-14 19:00:17 发布

合肥市包河区-岁幼儿同伴模仿行为现状调查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合肥市包河区3-6岁幼儿同伴模仿行为现状调查中文摘要爱模仿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通过模仿掌握经验,学习语言和动作。模仿是儿童早期行为获得的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儿童一是模仿成人的生活,二是模仿同伴行为。同伴模仿在幼儿园尤其常见,幼儿可以直接提高学习效率,这也预示着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尝试,直到获得正确的行为。幼儿由于大脑发育还不成熟,只能模仿一些表面行为,并且对所模仿的行为没有独立分辨的能力,所以往往不会择善而从之。本文笔者在查阅以往研究报告中发现,关于对同伴模仿行为的原因调查以及解决策略的研究很多,但仍没有系统的方案可供使用。本文详细完整地记录3-6岁幼儿在自然状态的幼儿园同伴模仿的行为反应,整理第一手资料并加以分析,总结3-6岁幼儿模仿行为的现状及具体表现;与幼儿教师面对面交流获取幼儿信息,找出幼儿模仿行为原因,同时将事先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组合起来,以书面形式征询教师的意见,对问卷答案回收整理并分析,获取事实资料备用。最后一部分对幼儿教师提出策略建议,客观辨证地看待幼儿的模仿行为,充分考虑模仿者的性格特点、模仿的动机、内容和后果等因素,对幼儿的不良模仿行为进行适时地干预,尽量发挥幼儿模仿本能的积极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关键词:3-6岁幼儿;同伴;模仿行为 TheResearchandanalysisoftheanxietyofchildrenjustentrancekindergartensABSTRACTThenewkindergarten"semotionalanxietyisakindofpsychologicalanxiety,mostofwhichoccurswhenthekindergartenbeginsinSeptember.Suddenlyfromthefamiliarfamilylifeintounfamiliarsocialenvironment,manyyoungchildrenatthegateofthesmallclassclassclaspparents,relativesthighsorloudcryisalsocommon,afteritisattachedtotakegoodsfromitsownteachersandplaymates,andtherewillbeasickabsencebehavior.Amoreimportantpointisthatchildrenareexperiencingacertainamountofpainintheircollectivelivesforthefirsttimebecauseoftheanxietyofenteringtheparkwiththeirparents.Andoncethislevelofanxietyistoohigh,itdirectlyaffectsthementalhealthofyoungchildren.Inthispaper,theauthorfoundinthereviewofpreviousstudy,surveyonthecauseoftheanxietyandalotofresearchersresolutionstrategy,butthereisstillnosystemavailable.Thisarticlethroughtheobservationoffullydetailedrecordnewkindergarteninnaturalstatewhenleavingtheirbehavioralresponses,first-handinformationandanalyze,summarizethepresentsituationofthenewchildren"sanxietyintheparkandthemanifestation;Andearlychildhoodteachersfacetofacecommunicationforchildreninformation,identifythereasonsforchildren"sanxiety,willdesignaseriesofproblemsinadvancetogetheratthesametime,consulttheopinionsoftheparentsinwriting,recyclearrangementandanalysisofthequestionnaireanswers,accesstofactsandsetaside.Thefinalsectionoftheprojectproposesstrategiesforparentsandpreschoolteacherstopromotehealthygrowthforeachchildinthespecialstagesoflife.KEYWORDS:3-6yearoldchildren;Companion;Imitativebehavior  一、前言(一)问题的提出模仿对于幼儿来说,是熟练掌握生活技能,养成生活习惯的途径和重要方法,幼儿的模仿行为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幼儿通过模仿,可以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经验,成为进一步发挥创造行为的源泉,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爱模仿是幼儿心理的重要特征,幼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幼儿通过模仿进行学习,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能减少错误次数,增加了学习效率;但另一方面,幼儿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辨别事物的能力比较低,不适当的模仿会对幼儿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例如,一个幼儿将桌上印有图案的餐巾纸抽出来玩,完后丢在地上,教师因为有事没有关注,其他幼儿见状,纷纷去桌子上抽纸,并丢在地上。这是在幼儿园时常出现的不良模仿行为,不利于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不良模仿行为不加改正,会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因此,调查幼儿同伴模仿行为现状,探寻幼儿不良模仿行为发生的原因,针对不良模仿行为提出对策,有助于更好地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利用好幼儿好模仿的天性,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二)概念界定1.幼儿同伴的界定本研究关于幼儿同伴的定义指的是,在一个班级群体中,班级幼儿之间的一种情感联系,也称同伴关系,这种同伴关系指的是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2.模仿的界定班杜拉认为模仿就是观察者以整体知觉的方式观察到示范者在一定情境中对某一刺激物的反应,并以表象的方式在意识中再现,借助语言符号系统的思维表征作用,从而熟练、牢固地掌握特定情景中的特殊反应。阿伯特·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林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这种将行为主义的理论与认知主义相结合的解释从某中程度上来说奠定了当今有关于模仿解释的主流,但是这种解释从根源上来说不管是行为外显的表现行为还是行为和模仿者内隐的内在心理活动,都是定义的解释者根据行为的结果对影响行为因素的各个部分进行推理和解释所得出来的,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定义者的主观性判断和认识,存在不客观性。3.本文关于幼儿同伴模仿行为的界定自然情境下,一个幼儿感知到另一个幼儿的身体动作、言语行为或情绪状态后与自身内在需求匹配而相应对自身先前行为作出及时或延迟的调整变化,导致该幼儿当下行为结果与另一个幼儿的当下行为表现具有一定相似性或者相对性的行为。二、3-6岁幼儿同伴模仿行为现状的调查(一)具体实施1、调查问卷设计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指明,合肥市包河区幼儿园3-6岁幼儿同伴模仿行为现状和原因,以及对幼儿教师和家长常用来解决幼儿不良模仿行为的具体效果调查,借鉴家长和老师应对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有实践意义的,以及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建议及策略。调查的具体对象是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的启明星幼儿园、康园幼儿园、汇佳幼儿园三所幼儿园3-6岁的共90名幼儿,其中启明星31人,康园29,汇佳30人,包河区这三所幼儿园,在教学规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有很好的口碑,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本人在2017年学校组织的实习中有幸在这三所幼儿园学习过一段时间,也为本次的调查提供大量一手资料,具有真实和有效性。此次被调查的幼儿家长共有90位家长,实际发放的调查问卷就有90份,其中回收了共89张,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83份,有效回收率为92%,回收之后,针对家长对问卷问题的回答,之后又组织了家长代表进行深度访谈,争取更全面了解情况。 调查问卷分为两份,一份是关于同伴模仿行为具体表现的调查,便于找出发生该表现的原因,即新入园同伴模仿行为的原因调查,另一份是家长应对模仿行为的具体效果的调查,便于发现同伴模仿行为存在的问题,两者相互衔接,前一份调查结果是第二份调查制定的基础,家长针对幼儿入园同伴模仿采取的策略所达到的效果,为本次论文之后,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提供经验以及吸取教训。详见附录一和附录二。1、观察记录表设计一份是幼儿在幼儿园模仿行为的观察表,另一份是幼儿在幼儿园不良模仿行为记录表,这两份记录表是笔者在实习过程中观察所得,教师是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者,便于记录幼儿模仿行为,所以这两项记录的操作,主要是针对教师,幼儿教师对于帮助幼儿摆脱不良模仿行为十分重要的,这两份记录有利于发现教师方面针对不良模仿行为,具体表现所采用的对策实施效果,在调查基础上提出有效合理的对策。详见附录三和附录四。(二)具体表现由附录一即同伴模仿行为的具体表现的问卷调查所得实际有效问卷制作了表1,如下:在同伴模仿行为有模仿融入新集体,锻炼肌肉发展能力,学习新的事物三种良好的模仿行为具体表现。本文侧重分析不良模仿行为现状。故在幼儿不良模仿行为中,幼儿通过模仿语言,发生说谎,说脏话占总比例79%,幼儿模仿肢体动作做出攻击行为的占总比例的81.3%,生活中违反常规行为的占比例86%,这三种表现是对家长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出现最为普遍的。幼儿说谎,说脏话是幼儿口语发展的不良体现,幼儿因为语言好玩就模仿幼儿说话,产生攻击性动作行为由于幼儿注意容易被新事物吸引,产生冲动行为,语言和动作以及模仿生活常规不良行为这三种是平行关系,幼儿玩水、插队这些更具体的不良模仿的表现,这些其实是之前那三种的普遍现象,更具体一步的表现。 (二)存在问题家长和教师是帮助幼儿纠正不良模仿行为的两个主体,然而从问卷和记录表所得到的数据和结果来看,家长针对表1关于幼儿情绪焦虑普遍的具体表现所采取的策略并不全是可取的,存在一系列问题,同样幼儿教师方面采取的策略也存在问题,通过表格的方式呈现。1、家长方面表2家长针对“言语模仿中幼儿撒谎、说脏话”采取策略后其效果所占比例表表2是家长针对“不知如何应对只有责怪幼儿”采取策略后其效果所占比例表,由表2我们发现家长责怪幼儿不改模仿幼儿说脏话对于幼儿不良模仿行为有缓解作用,幼儿害怕父母的威严,对父母责怪自己也会让幼儿对同伴模仿产生恐惧心理,父母每次都能关注并责怪幼儿行为很明显这是不现实的,也不是能够解决本质性问题的方法;关于辩证看待,分析原因后及时纠正幼儿错误行为我们可以从表格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对绝大多数的幼儿是有效的,家长是以一种商量的口吻和幼儿说明撒谎和骂人是不对的,理解幼儿会产生这种行为,这会让幼儿心里逐渐出现一种“我可以意识到错误主动改正”的想法,与前一种方法相比更具有可行性与价值;认为只是孩子闹着玩,不舍的批评幼儿的家长不占少数,但是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并没有对不良模仿行为产生巨大的效果,反而家乡模棱两可的态度让幼儿更加无法分辨是非,家长过于宠爱幼儿这种方法是不利的;最后一种是没有关注,认为这老师的事,这是部分家长不负责人的做法,在面对身心发展并不成熟的3-6岁幼儿,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积极的教育幼儿,这种家长不重视同伴模仿的行为,对纠正不良模仿行为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表3家长针对“行为动作中模仿同伴打人等攻击性行为”采取策略后其效果所占比例表 我们发现家长将哭闹的幼儿带回家中对于幼儿不良模仿行为有缓解作用,幼儿如愿回到家中,心情有了一定的转变可能会开心起来,然而一周幼儿总需要去参加活动和同伴玩耍,每次都将不良模仿行为幼儿带回家很明显这是不现实的,也不是能够解决本质性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们从表3家长主要策略效果百分比表的调查结果上来看,带回幼儿对于缓解幼儿焦虑情绪基本上是没有多大的效果的。树立榜样的对于纠正不良模仿行为有显著的做用,父母告诉幼儿,以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或老师作为模范模仿对象学习,这种策略对一部分幼儿起到了缓解作用,表3显示树立榜样作用后不良行为显示的占70%的幼儿行为得到缓解和消除,也一定程度表明,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是有一定效果的。家长带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是纠正幼儿不良模仿行为很有作用的一种方法,根据表3的调查结果,幼儿在幼儿园之前就参加过亲子集体活动,他们体验过同伴模仿行为表现,可以和家长老师进行不良模仿行为对策的交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获得同伴模仿行为机会,在不良行为表现出来时家长会更有指导经验,有利于幼儿不良模仿行为的纠正。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会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幼儿的受欢迎程度和模仿能力,父母经常性带幼儿接触新的环境、新的人员,而不是局限于自己家庭中的一室教育,那么幼儿在面对幼儿园这一新集体会更加容易融入的,幼儿会自觉不自觉的使自己的模仿行为规范,这样的结论在表3的调查中是可以得到证实的。所以锻炼幼儿交往能力在纠正幼儿不良模仿行为方面是非常有效的。表4家长针对“一日生活中模仿同伴违反常规的行为”采取策略后其效果所占比例表家长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动画片应选取幼儿感兴趣的,全面的有模范教育意义的题材,动画片题材的选取得当可以帮助幼儿纠正不良模仿行为,并且由表1-4我们可以得出76%的幼儿在此方法中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在家长访谈中笔者也着重询问家长关于幼儿规则意识如何,发现规则意识薄弱的幼儿模仿不良模仿行为的倾向性更大,因为他们无法明辨是非,他们往往会选择感兴趣的模仿对象,无法分辨模仿事件的性质,反而明确规则意识的幼儿可以明白什么是可以模仿的,什么是不能模仿的,所以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是可行之法,表4家长实际策略效果所占比例表对此可以验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纠正不良模仿行为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在访谈中关注到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模仿不良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他们本身具有这种不良习惯,看到其他小朋友做出这种动作,会自然效仿,如抠鼻屎,撕拉衣服,相反,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会表现出比较强的自制力,不盲目跟风,甚至纠正同伴的不良模仿行为,所以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心情愉悦洋溢着自信,慢慢喜欢上这个环境来表现自己。其中表1-4里就有86%不良模仿行为得到缓解或消除。 3-6岁的幼儿由于记忆中枢并没有十分完善,不愉快的眼前的事很容易忘记,但是表4中家长采取的转移话题并没有实际性的解决问题,78%的幼儿不良同伴模仿行为并没有改变。转移话题是一种逃避性的问题不是值得提倡的方法。2、教师方面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对于家长的直接表现与在园中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在通过四周的观察后,主要将幼儿在园分离焦虑的表现分为这几个方面:教学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自由活动时模仿同伴玩水,角色游戏中很难回到下一环节,午睡模仿同伴兴奋难以入睡,户外活动中打闹奔跑,其中教学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自由活动时模仿同伴玩水,角色游戏中很难回到下一环节,午睡模仿同伴兴奋难以入睡的占比最高。表5教师针对“自由活动模仿同伴模仿同伴玩水”采取策略后其效果所占比例表采取的措施效果没有改变减轻加重消除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惩罚或批评2040%1224%48%1428%任其发展1122%2514%750%714%语言提醒510%2040%24%2346%漠视淡化1530%918%2448%24%根据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对幼儿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方法进行统计如下:惩罚或批评:比如看到幼儿玩水教师会批评幼儿,会说:“某某都不乖,老师讲的话都不听。不准再玩水了。”如果幼儿还是不听,教师可能会采取一些惩罚的措施,例如:“如果玩水的话,下午的游戏活动你别参加了。”再或者用一些语言,来吓唬幼儿,比如:“你们再玩水我就把你送到大班去。” 这种方法短期会起到缓解的运用,一味批评会伤害小朋友的自尊心,知道老师是吓唬自己,也不利于纠正不良模仿行为。,发现教师会采用批评或惩罚的教育方法后56%的幼儿没有得到缓解和消除。语言提醒:幼儿洗手的时候出现玩水情况,需要教师提醒幼儿排好队,不要拥挤,节约用水,防止地滑。提醒幼儿,在幼儿出现良好的规范的行为之后,教师颁发小礼品,并用言语鼓励幼儿,对幼儿的良好行为有正强化。比如当某个幼儿,洗完手后自己整理好物品,并且站到指定地方,教师及时的在全班幼儿面前,对该幼儿进行表扬:“某某小朋友真棒,洗完手很快的自己把毛巾挂到架子上,还能自己站好队,我们小朋友都要向她学习。”这样可以鼓励幼儿,也能按时其他幼儿,以这个小朋友为榜样。漠视淡化:漠视淡化是幼儿教师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法,缓解效果只停留在表面,观察中发现爱没有老师的关注到了规定时间幼儿回到规定点,但是这不等于幼儿不良行为消失,反而使幼儿不能知道行为的对错,使幼儿产生老师不关心自己的心理。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教师会采用任其发展的行为的方法后72%的幼儿没有得到缓解。表6教师针对“教学活动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问题”采取策略后其效果所占比例表在课堂上到一半的时候,一名幼儿的注意力开始涣散,她看到同伴从口袋里掏出了玩具,3-6岁幼儿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注意力被吸引过去,教师采用点名提醒幼儿,和幼儿说,“你们俩不要再说话了,玩具收起来”,根据表格可以看出不良行为消除的占26%,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明显;提问幼儿,提问的问题一般是活动进行过程的一个细节,请幼儿做法,一部分幼儿做答不上来会认真听讲;打断活动后等幼儿安静后继续,在教师停止活动后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小朋友一部分会意识到是因为自己的行为,重新回到课堂,但由于被打断后对课堂部分知识不了解,容易再次注意力不集中;不打断走到幼儿身边提醒后继续,这种方法普遍有效,不耽误其他幼儿的时间,也能提醒这一幼儿,并不打击该幼儿的积极性和破坏心情,老师走到幼儿身边亲亲碰一下幼儿,用一关键问题,如小青蛙这时遇到了小女孩,说请问荷塘是我的家吗?你说,小青蛙是不是这样说的呀?很快能将幼儿重新代入课堂气氛中。表7教师针对“角色游戏后幼儿难以进入下一活动”采取策略后其效果所占比例表不予理睬是一种消极的策略,在观察中幼儿教师有过这种做法,因为这些幼儿没有影响到整个集体的秩序,但是这种做法,对这些幼儿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不良模仿行为,随时间日渐明显。 角色游戏是幼儿是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游戏提供宽容的氛围和环境,适当延长角色游戏时间,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同伴模仿机会和更长的过渡时间,我们从图3中可以看到所达到的效果很是明显,增加新活动的吸引力可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由角色模仿行为自动代入到下一活动,比强行代入新活动更能让幼儿接受,其中增加新活动的减轻或消除占比是64%,不予理睬不良模仿行为没有改变的占74%。表8教师针对“午睡幼儿模仿同伴发出声音难以入睡”采取策略后其效果所占比例表采取的措施效果没有改变减轻加重消除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不加干涉918%1020%2856%36%营造睡眠氛围1734%1224%816%1326%隔离幼儿1734%1020%1426%816%强迫入睡1428%612%48%2652%午睡是幼儿园常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幼儿教师不加干涉,表面上是顺应幼儿意愿,但是仍然没有本质上解决问题,同时时间久了,从图4我们发现幼儿不良模仿行为加重了。营造睡眠氛围就是将幼儿注意力从午餐后游戏中转移到休息室,这时候的老师往往选择给幼儿讲一个可爱的小故事,温柔的话语让幼儿慢慢静下心来进入梦乡,睡眠质量提高减少同伴间的不良模仿行为。 隔离幼儿是将模仿的小朋友的床与同伴分开,这种方法是教师劝解后不止不得已的行为,幼儿还会回到同伴和集体中,故不能真正本质缓解问题,调查显示这种方法缓解或消除的只占36%。强迫入睡是幼儿教师采取的极端措施,往往是由于幼儿干扰到别的小朋友,这个时候教师不采取措施会使整个班级产生混乱,但是被强迫入睡的幼儿更加难以入睡同时也对该教师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不良模仿行为会加重。三、新入园幼儿同伴模仿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家长方面1、家长缺少培养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首先是幼儿会通过言语模仿其他幼儿撒谎、说脏话这一项,综合整体研究结果来看,这一情况是幼儿不良模仿行为最为普遍现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方面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心里发展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低,不能分辨哪些语言可以模仿,幼儿会不加选择的模仿。家长在出现不良模仿行为时不舍得批评幼儿,任其发展。2、家长对不良同伴模仿动作如攻击性行为的重视度不够接着,幼儿同伴模仿具有攻击性行为这一项在表格中占的比重是86%,这也是特别突出的一项。幼儿期是身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动作发展包括身体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幼儿通过直接观看同伴动作,最直观的获得素材,模仿同伴行为是身体机能发展的重要表现。有些家长根本不关注幼儿的不良动作模仿,认为这是老师的责任,表现出家长的重视不不够。3、家长带幼儿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较少,缺乏锻炼的机会最后是幼儿模仿违反生活常规这一项,综合整体研究结果来看,这一情况是不良模仿行为具有的普遍现象。模仿行为贯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会获得更多的模仿行为,需要参加氛围自由的集体活动,与同伴交流,而在访谈中家长表示带幼儿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少,发生不良模仿行为时家长直接带回幼儿,让幼儿缺少锻炼的机会,家长带回是一种回避的行为,家长没有主动培养幼儿生活常规的规则意识。 (二)教师方面1、教师教学安排中角色游戏的活动比较少幼儿在角色游戏后难以进入下一活动,这也是特别突出的一项。幼儿期是身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他能满足幼儿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要。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在现,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教师在角色游戏后迅速进入下一活动,游戏活动时间较短,在观察中发现幼儿一周只进行一到两次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在结束后仍然在模仿的角色里,教师会直接进入下一环节。总体来说角色游戏活动安排的少,过渡环节比较生硬。2、缺乏应对幼儿不良模仿行为的及时评价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由活动中在洗手池玩水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课上由于幼儿有意注意时间短,会出现和同伴出现低头玩手,左右观看,有些教师在幼儿没有破坏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不会关注到这些幼儿,采用一种漠视的态度,缺乏应对不良模仿行为的及时客观评价。3、缺乏给幼儿创造宽松的模仿环境和氛围。最后是幼儿午睡模仿同伴难以入睡这一项,幼儿教师没有创造一个宽松的午休环境。幼儿容易发出声音,幼儿会不加选择的模仿。教师在出现不良模仿行为时候,如幼儿模仿磨牙的声音,或者模仿幼儿举手,踢被子,教师采取漠视的态度,当幼儿打扰到其他同伴,教师不得已会采取隔离幼儿的行为,这种情况会让幼儿觉得紧张,加重难以入睡的现象。 四、改善不良模仿行为的策略建议(一)家长方面1、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客服盲目模仿行为 幼儿的模仿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由于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弱,从自己兴趣爱好去模仿,要引导他们明确模仿什么,追求什么是他们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模仿,什么是不好的,不应该去模仿的,对他们的玩耍,要经常留心观察。对模仿不良行为的孩子要及时加强教育,讲清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在他们未形成不良习惯时就改正。2、提高重视程度并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做同伴的榜样作为幼儿的父母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时刻记住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但是父母并非不会犯错,敢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也是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平等真诚的姿态面对孩子,可以做到与幼儿园教师呼应,给孩子一个标准的行为准则。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在同伴模仿中,小朋友之间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交圈,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得到同伴的认可,是孩子们的精神追求,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中获得愉快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让孩子形成一个人人争当榜样的学习和生活氛围。3、带幼儿参加集体活动,锻炼幼儿交往能力家长为幼儿创造与同伴接触的机会,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自己找到与人交往的好的途径,家长对于交往中好的模仿表现及时鼓励,出现不良模仿行为及时指导,家长增加幼儿模仿机会,因为愉快的学习体验可以增加幼儿的规则知识和交往能力,促使幼儿减少不良模仿行为。 (二)教师方面1、布置舒服的班级环境,关注幼儿模仿行为班级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个幼儿教师都是必要课,但是成功的班级环境是要让幼儿感觉到舒服自在的,净化幼儿成长环境,关注幼儿模仿行为,幼儿园所生活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舒服的班级环境下的幼儿会通过模仿,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挫折,与他人相处,作为教师是幼儿成长的风向标,更是幼儿的引路人,因此更应该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然而环境又充满了不可控因素,但在此过程中只有我的老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实时关注幼儿模仿行为,净化幼儿的成长环境才会降低改正幼儿的不适宜行为。应该投放标准的材料,创设宽松舒服的环境氛围。2、午睡保持凉爽安静,开展睡前讲故事活动根据前面的调查,我们发现对于难以午睡这种情况,保持安静可以让幼儿更快进入睡眠的状态,教师轻声细语的给幼儿讲睡前故事,或者播放轻音乐缓解让幼儿更加平和,根据天气和温度及时调节,间隔时间提醒家长洗晒被褥,创造舒适的氛围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开展这个活动是很必要的。3、合理安排各种活动,编排新鲜有趣的游戏转移注意力可以将幼儿从不良模仿行为代入新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增加角色游戏活动时间,可以让幼儿活动良好的体验,教师多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与注意力,帮助缓解角色后游戏后难以进入下一活动,让幼儿不良模仿行为得到纠正,而不是快速进入下一活动,不良行为被忽视。4、规范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良好生活常规了解并参与制订班级的日常规则与家长及时沟通,保持一致。尽量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来督促幼儿遵守规则,那重复强化那些积极行为,让幼儿熟悉一日活动的环节和常规,并将班级一日作息表和其他规则悬挂在幼儿能看到的地方,使幼儿有稳定感、安全感;每提出一个常规要求教师都要深思熟虑,反复论证,还要督促每个幼儿去遵守,如吃饭前先上厕所再洗手,洗手需要排队,关好水龙头 的要求提出后,教师每天都在不同的时段进行观察和引导、确保幼儿能遵守这些规则,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孩子,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模仿行为,应该及时制止教育。。结束语同伴模仿行为是一日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不良模仿行为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容忽视的,本论文研究旨在于分析当前同伴模仿行为具体表现以及对不良模仿提出切实有效地缓解策略。论文研究的结束并不代表思绪的终结,当看到不良行为侵蚀幼儿的身心健康,不良生活习惯经模仿传播蔓延,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但同时笔者也清楚的知道这是幼儿个体必须踏入社会化生活的第一步,几个星期的相处,我见证了他们有的慢慢纠正不良行为,适应集体生活生活,更有的不良模仿行为完全消除与刚入园判若两人,成为模范幼儿模仿的榜样,这也许就是属于他们成长中的荆棘与欢乐!同时不得不说家长与教师的伟大,陪伴在幼儿的每一个艰辛的阶段,一步步让他们有能力独自面对这个社会,我为将来可以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感到骄傲!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