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0 KB
- 2022-06-15 09:42:3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儿童学习声乐 艺术教育可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声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少儿声乐训练,既能激发儿童音乐兴趣,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其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进而使孩子整体素质提高。但是,儿童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声带很稚嫩,如果没有正确的发生方法,会导致声带受损,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怎样才能使儿童声乐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呢?在这里我就自己在小学的几年实际教学工作,谈谈我对儿童声乐教学的一些经验看法。一、几岁学习唱歌最好 四至六岁的孩子,他们的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不到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较浅,多用头腔共鸣,听起来声音响亮、甜美而透明,这么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此时如果家长急于求成、用声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今后的歌唱生涯,最好能自然发展。儿童期从七岁开始学习声乐最好,这个阶段的孩子,能独立学习声乐技巧,并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对声音有一定的辨别力,对歌曲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这样在不断提高歌唱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有利于长时间地持续学习和发展声乐歌唱艺术。 二、节奏和音准练习 演唱歌曲首先就是要把握好音准和节奏,但儿童在初学唱歌时,常常存在着音准及节奏不稳的现象,起因很多,如:歌曲速度较快或较慢、节奏较复杂、旋律起伏较大、对歌曲的熟悉不够等,都会对音准和节奏有影响。那么,训练音准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学习唱歌的同时就要训练视唱练耳,视唱练耳和声乐训练要一同抓起。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演唱时跟不上音乐节奏,就谈不到表现音乐,对音准、节奏有了准确的认识之后,在演唱歌曲时,才有可能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在音准练习中,要先让学生了解音阶的结构和形成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清楚的音高概念,多跟钢琴模唱,儿童的视唱练习要由浅到深,从单音、音节开始,到旋律音程、短小旋律,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变化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练习中更好地把握每个音的音准。节奏练习同样从最简单的单音开始,把每个音符单独打拍子练习,然后读简单的节奏型,一小节一小节逐步增加,在掌握这些基本节奏型的时值及打法后,再将其任意组合成练习曲进行练习。三、演唱的情感投入曲为心声,乐为情生。歌曲是情感的艺术。情乃歌之魂,歌系情之本。心灵是赋予歌声以生命和魅力的源泉。没有真实的情感,不从心灵去把握歌唱的真谛,就不可能摇撼观众的心旌,点燃观众情感的火焰。而歌者不先投入情感唱出心声感动自己,又怎能打动听众引发共鸣?俄罗斯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平(1873—1938)说过:“
对于一个真正的歌唱家来说,仅仅掌握歌唱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用声音表现出各种音乐情节,表现出人物的各种心情,发出为表现一定情感所需要的音调。”我国传统的歌唱理论从《乐记》开始,就总结了“声”与“情”的关系,“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甚至连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说:“乐者发于声,声者发于情”。可见,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但要达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却很不容易。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们初步懂得怎样唱歌才称得上以歌传情,以乐表意呢?在少儿声乐教学中,教师常用“以情带声”这一话来启发指导学生歌唱。为了使学生产生这个“情”,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抓住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的情感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学生因为自身的年龄特点,通常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更容易让他们感觉亲切。因此,我们就要对学生进行一种人文教育,要求学生真正体会生活,感受生活,在社会的熔炉里学会感动,那时情感的流露就是发自内心的。要激发他们的感情,最好是从亲人入手。《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就是这样一首充满亲情的歌曲。从小,母亲就经常唱着摇篮曲伴孩子入眠。很难想象孩子会为母亲唱起温情的催眠曲。但让学生们回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是不难实现的。学生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重温博大的母爱,体会母亲为了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很容易感动。既然“未成曲调先有情”了,当他们再唱起这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就自然而然地有了感受、有了深情。有了情感的歌曲也就有了灵魂,它打动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由此将懂得音乐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渗透了歌者的真实感情。一种审美观念也就悄然生成四.歌唱中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生命与基础。然而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会走入一些误区,有些老师在教学生气息练习时,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虽然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歌唱的正确要求是:呼吸要自然,吸气要用情,呼气要彻底,呼中有吸,吸中有呼。作为声乐教师只有秉承着正确的教学要求,才能将自身从歌唱呼吸的误区中走出来,才能引导学生学会自然呼吸的要点,从而引领学生走出歌唱呼吸的误区。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楼梯或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问他:现在你能说出身体的感受吗?你的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习声乐的目的。
另外,在儿童声乐教学中,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用温和的语言、甜美的微笑和他们沟通,教师的言行,甚至表情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声方法的掌握也是逐渐建立和形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不可用刺激性的语言,这样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对学习唱歌失去自信心。学生的学习进步是阶段性的,练声曲和歌曲都要适合此阶段的程度,不易选择不能胜任或勉强能唱的歌,不能造成心理负担,否则就会有举步为艰、力不从心的感觉,学习的热情会荡然无存。所以在少儿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他们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成长、进步。 声乐是表演艺术,发声方法是歌唱表演的基础,而歌唱的最终目的是用美妙的声音把歌曲的内容、情感表达出来,单一的美是不够的,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力,教会学生理解歌词及音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歌曲进行分析、讲解,让他们充分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不但要教会孩子们“会唱”,还要教会声音变化时的对比,如:力度的变化、音色的变化、速度的变化、风格的变化、情感的变化等等。因此,注重学生歌唱时的表现力,让他们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并能够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之中,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表现力及审美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只快乐的小鸟,他们带着颗颗童心,对歌唱无不充满着美好的向往,对学好这门艺术也无不充满着坚定的信心,而在儿童声乐教学的这片土壤里,有待于更多的声乐工作者去探索、耕耘,不断地去完善声乐教学方法,这需要我们下一番苦功,学会耐心、学会发现、学会肯定,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鲜艳的花朵。